登陆注册
2884700000040

第40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19)

第九节 美国诗中的禅与道

1.道学西传

庞德对儒家的迷恋与过分政治化,被认为是庞德的个人怪癖,幸好他的理解与推演相当特殊,没有变成一个统治体制崇拜者。在大部分美国诗人心目中禅宗与道家很快被认为是中国诗学的真髓,成为美国诗人所理解的真正中国精神。与其说是中国诗学的确舍儒而趋禅道,不如说这是现代美国诗人的选择性误读(或者说,是现代社会的选择性误读,因为中国诗人自己也越来越倾向于把儒家排除在中国诗学之外)。

西方汉学对道家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受重视的。1842年出现了《道德经》第一个法文译本;1868年出现了第一个英译本;1870年出现第一个德文译本。据统计,自1886年到1924年,光《道德经》的英译本就有16种之多,而从20年代到60年代,有40多种英译本。据说《道德经》是欧美印数之多仅次于《圣经》的书,几乎是每年一种新译本。

至今,有些美国文人诗人依然喜欢在译《道德经》的玄妙语句上一试身手。他们甚至不必懂中文,译本异文之多已足够作为依据母本。翟理斯1889年全译本《庄子》至今为学界珍视。

对老子思想的阐释,则很早就有人做。著名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的《儒家与道家》有多种英译本。20世纪初荷兰人亨利·波雷尔所作《无为》,二三十年代被译成各种西方文字(英译名改为《生活的节奏》The Rhythm of Life,1921)。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的《老子诗学思想》(The Poetical Parts in Laotsi,1932)则直接讨论了道家思想与中国诗学的关系。

对道家思想西传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冯友兰,他英译的《郭象注庄子》1933年由上海商务出版;林同济的《另一个中国》(The Other China)1944年出版于重庆。韦利1931年译出《长春真人西游记》,让人注意到道家与中国政治史的关系。

近年来道家研究方面较突出的学者有勃罗菲尔德(John Blofeld),1973年他出版了《道家之神秘与魔法》(Taoist Mysteries and Magic),1985年出版了《道教:长生之路》(Taoism:The Road to immortality),而集道家大成并提高到中国文化真髓地位的,则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

2.新诗运动中的道,杰弗斯

在新诗运动阶段,道与中国艺术的关系在西方鲜为人知,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有20页讲道家,依次讲解并摘译了《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是作为古典散文讨论的,没有论及它们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关系。

新诗运动诗人作品中经常提到“道”,但没有超出对“阴阳”的最粗浅了解,重讲庄周梦蝶之类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一些,只有宾纳1922年在《诗刊》上发表论王维的文章,才比较仔细地讲了王维与道家的关系。

在作品中真正应和道家思想的,是三个美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罗宾森·杰弗斯,卡尔·桑德堡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卡尔·桑德堡是以惠特曼的继承人自居的,但是他也明白,在这个成熟期工业社会中,不可能像惠特曼那样保持对人生、对历史的昂扬的乐观精神。1920年的诗集《烟与钢》中大部分诗都是“工业大都会诗”,也有深沉的“低调”的思虑。

更早一些,1918年的诗集《剥玉米者》(The Cornhuskers)中两首名诗,《冰冷的墓》(Cool Tombs)和《草》(Grass),当时的美国评者都指出其中有道家的齐生死观。桑德堡这些诗,正是他最受美国现代读者欢迎的诗,《冰冷的墓》和《草》实际上是任何美国现代诗选必选的作品。他那些格调昂扬的力作,如长诗《人民,是的人民》,今日几乎无人再读。

完美地理解无声

总有音乐安慰孤独的心。

如果音乐停歇,只剩无声。

它却像乐章一样进展。

完美地理解无声就是理解音乐。

几乎是老子“大音希声”的译解,桑德堡想必如大部分诗人一样仔细读过《道德经》。

罗宾森·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1887-1962)在新诗运动阶段已开始写诗,但缺乏新意,没有受注意。当时他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医学、林学与文学。毕业后,他出于对欧战的厌恶,避居到当时很荒凉的太平洋卡美尔海岸。这里的大自然万象森列,奇景嵯峨。隐居的生活,使他诗风大变,在二三十年代,成为美国诗坛上独标一格的诗人。

杰弗斯的思想,既来自尼采的悲观主义,也来自老子的厌世倾向。他笔下的大自然,景色壮丽,是为了证明现代文明堕落而且命运短暂。这首《夏天的假日》,是他的文明观的典型表现。

太阳狂呼,人头拥簇,

叫人想起曾经有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也有铁器时代;铁,不稳的金属,铁制的钢,不稳定一如其母;巍然高耸的城市

将成为石灰堆上几点锈斑。

草根一时插不进,慈悲的雨能解决问题,

此后,铁器时代无物存留,

所有这些人,只剩一根大腿骨,几块碎片

一首诗

插在世界的思想上,像碎玻璃

混在垃圾堆里,混凝土坝远在深山中。

文明是一种疾病,短暂,非常态,与大自然相比,文明可怜,社会更可怜。杰弗斯的立场与老子相当契合:“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杰弗斯与道家思想的另一个契合点是对文字之不信任。这首《改凿石工》把对文明的厌恶与对文字的悲观结合起来:

用大理石与时间斗争的凿石工,你们,命定失败的向忘却挑战的人,

你们勉强糊口,你们知道石头会碎裂,文字记载会消失,

那方臂方腿的罗马字母

在解冻时剥落,在风雨中销蚀。诗人也同样嘲弄似的建起他的纪念碑;

因为人类将被一笔勾销,欢乐的大地将死亡,壮丽的太阳

将瞎了眼死去,透心发黑:

然而石碑已屹立千年,痛苦的思想

在古老的诗歌中找到安宁的蜜。

哪怕勒石刻碑也不足以保证文字的传达能力。皇皇巨文至多只剩下悠远的回忆。正如老子所说:“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如石”并不解决问题。不如“万物并作,我观其复”。这样,痛苦的思想才能在“古老的诗歌”中找到“守静笃”的力量。

3.从“无为”到“无言”,新超现实主义

道家哲学由于三四十年代大量翻译出现,在50年代的反学院诗潮流中,成为一个重要思想支柱。大批诗人对东方精神的了解比20年代深刻多了。如果杰弗斯等以“无为”作为主题性追求,五六十年代诗人就明白“无言”是诗学更高的目标,更值得追求的境界。莫根在《无声》这首诗中写道:

耐心的事物在大自然中等待,

它们只愿成为它们本身。

晶体嵌在片麻岩中,

珊瑚长在深海底,

知更鸟下蛋,蓝幽幽的,在巢里……

而“无为”这个老子在西方最著名的命题(庞德为此在《诗章》中指责“老子式的懒惰”)渐渐得到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罗伯特·勃莱有诗题为《无为诗》:

走了整整一个下午

赤着脚,

我变长了,变透明了……

……就像海参

一直没做什么事

但是活了十万八千年!

勃莱说的“无为”,是无功利,应和老子所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

而勃莱的《又一首无为诗》,则把“无为”与“齐物”两个概念相结合。

有一只鸟飞过水面。

它高达十里,像鲸鱼!

在没有进入大洋前,

它只是我床下一粒尘埃。

这首诗取自《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但更取自《庄子·外篇·秋水》:“知毫未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在此我们触及了当代中美比较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道与新超现实主义的关系。新超现实主义者并不否认诗歌真义的存在,并不是只想作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只不过他们认为真义存在于潜意识,诗的文字不能得其全解或真解,不如留下空白,承认不知,从不知求知。

这与儒家(也是庞德最喜欢引用的)“正名”之说,正好相反。正名,则用语言固定了意义,意义不再流动变化,诗与诗学也就成了体制的一部分。

从“不言”而走向大美(虽不能达到大美),就只能靠以物观物。新超现实主义所谓“深意象”,即从物象的体验中求一种悟境。勃莱近年诗歌,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可能性。80年代初勃莱有三本装订得很古朴的情诗集,全是四行诗,有意模仿中国诗情趣:

拂晓时雪下起来,中午起狂风

停住了雪。好一阵树木消失。

朝北的树皮全变成白色。

朝我们的树皮比往日颜色更深。

物象本身朝我们呈露,使我们无法以心观物,只能以物观物,因为物象背后的意义自在而不可知,或者说,无法言述,而只宜留诸不言之中。

新超现实主义的另一位领袖詹姆斯·赖特,对无言体会更深,表述得也更深刻。

在赖特的作品中,中国式的“悟”几乎是他的结构原则。《宝石》一诗写到野外的风景,花卉,然后诗人写道:

当我挺立在风中

我的骨头变成深色的绿宝石。

而《幸福》一诗用英语传统诗的细节描述写了两匹马的宁静安适,写了一匹小雌马“柔软得像姑娘的皮肤”。诗突然作结:

在这时我明白了

如果我一步跨出我的身体,我将会开成一朵花。

这种“启悟”不一定是变形齐物,它可以只是一个景色的呈现,一个最简单现象的表露。我们可以看赖特的这首《祈求逃离市场》:

我抛开杂志的盲目性,

我希望躺倒在树下。

这是除了死亡外唯一的义务

是微风中的

永恒的幸福。

突然,

一只雉鸡扑翅而起。我转过身,

只见它消失

在公路潮湿的边缘。

雉鸡扑翅而去,这简单的景色之所以取得深度,是由于标题“逃离市场”的语境压力,是俗文化杂志代表的美国文化之反差。但从繁入简,从无象到具象,这确是“道”的一种可能演化方式,也是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升华为意象的途径。

另一位赖特,即查尔斯·赖特,在诗集《去中国之路》(1977)中努力追求道家的“齐物”。请看这首《雪》:

如果我们是尘土,那就是尘土,会升起,

我们将升起,重新结集

在风中,在云中,从中飘落,

在崩落的世界上,一切都在崩落,

散落开穿过常青树带尖刺的枝丫,

断裂的树结,白的蚂蚁,

白的蚂蚁,细微的肋骨。

据诗人给笔者来信说,他写这首诗之前,沉湎于《庄子》之中。雪如骨灰尘土,我们升起,然后又降落于地,成为白的蚂蚁。在这无穷的回旋之中,万物合一。

道家思想在雷克思洛斯的作品中,融化入他对中国诗的一般体验,使人觉得中国诗就是道家思想。他作于1967年的长诗《心的花园,花园的心》是一首自述胸怀的抒情长诗。其中许多段落,明显化自中国典籍。

……倾听着

他自己心里的音乐

远远消失在空间和时间中

山谷的灵魂不死。谷神不死

它被称作皮肤黝黑的女人。是谓立牝

黑肤女人是门立牝之门

通向天与地的根基。是谓天地根

如果你抽丝一般拉绵绵若存

她抽之不绝。用之不勤

她不用费力就属于你。

这是一件绿衣,绿色的绿衣绿兮,

上衣,黄色的衬里。绿衣黄裹。

心痛何时能停止?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这是一件绿衣,绿色的绿兮衣兮,

上衣,黄色的裙子绿衣黄裳。

心痛何时能离去?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常青的松树

春末更青。

蓝色的水中稻秧在抽叶。

这里,《老子》与《诗经·邶风·绿衣》并用,并无不协调之处。雷克斯洛思找到了他需要的生命之神秘。

4.《易经》诗人

《易经》本是被儒家首先吸纳的中国古籍,但在一般美国诗人印象中,《易经》与儒家思维的明朗、理性相悖,更宜视作道家之源。《易经》早期有理雅各的译本。德人威廉(Richard Wilhelm)1924年译本,此译本被转译成多种欧洲其他文字,在英、美都有若干版本,因为有著名心理分析学家荣格为之作序,此本格外受重视。此外沈仲涛译《易经》及易传和系词的中英对照译本,1935年出版于上海,广为流传。韦利1933年的译文因其流畅可读,影响很大。他的译名《Book of Changes》也已成为英文《易经》的定名。

近年来,《易经》的新译本尚有多种,但对《易经》的解释更多。某些解本,把《易》作为预言术,算卦书,投市场所好,例如《易经与信》《最佳成功秘诀》等等,与中国地摊书市不谋而合;但是严肃的研究也有很多种,例如温库普(Gregory Whincup)的《重新发现易经》(Rediscovering the I Ching,1986),卡洛尔·安东尼的《易经哲学》(Caral K.Anthony,The Philosophy of I Ching,1981)等。

在美国以“易经诗人”闻名的,是弗雷德里克·莫根。他对中国式的变易观非常着迷,认为其中包含了宇宙的真谛,以及认识世界的真正可能。他的诗集《变易书》有这样的诗句:

田野宁静?可能。

甚至那也远非神话,

叫人想起死亡,想起不安的死者

他们还在这世界上碌——

早已死去的实际根本还未死。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易》在此与“道家”相结合,齐生死成为“易”的指归。这首诗题为《仿文徵明》,文诗开头二句(幽人娱窈境/默坐咏影长)没有用上。

日落时群山变紫,日落乱山紫

树林滴着水,下午刚下的雨。雨余疏树凉

在悠长的宁静中可以独坐闲情消世事

静静坐着低吟。

无所事事是最美的望色送秋光

让世界驱散自己!

一条狭径朝上,绕弯——仙家知不走

附近,我们知道,

住着仙者细路逸崇岗

诗人给笔者来信,解释说这首诗的母本是文徵明在一幅山水画上的自题诗,原画1976年在密西根大学艺术馆展出。可以看到,诗人略去了文徵明的某些句子,但也添加了原先没有的内容:“无所事事是最美的”。

原诗当然是道家境界,点明这理想的山水可供仙人居住,是人间境也是仙境。莫根更进一步说明了从人间境向仙境的转换,来自观照者内心,以“无为”为本,则世事俗事“自己驱散自己”。由此,凡人可以悟到宇宙的奥秘,顺画上崇山间的小径走向仙境。

美国当代女诗人普鲁依德·埃德尔曼(Prewitt Edelman,1948-)的诗集《易经卦象》(Emblems from the I Ching)从易经卦传中取意,每首诗的标题均为易卦象,似乎在写一部新的现代卦传。

看来埃德尔曼对易卦本身并无研究。用卦象作标题不过是想取其奥不可测的气氛。

但是,这首题为的诗(易传·小畜·亨:密云不西,自我西郊……)应当说很得《易传》旨趣。

如果你跟我来

你看不见,跟我穿过玫瑰

凝视落日灿烂

跟我来,我转弯你也转,

只有看不见的人

才能梦到最纯的景色

只有没嗓子的人

唱出关于有与无的歌。

如果你跟我来。

深深地进入绿色的门

那么,请相信蛆虫,是的,

但也相信玫瑰

相信玫瑰的城。

同类推荐
  • 让生命燃如烈焰

    让生命燃如烈焰

    本书作者从小爱好诗歌诗词,这是作者十几年来的心血,本书选了作者近百首诗词,作者从不同角度的歌颂了人类的美好情感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歌颂爱情。诗词从写作手法上很新颖、独到、成熟,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好书。
  • 空山

    空山

    《空山》描写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的6个故事,主要人物有近三十个。本书由《随风飘散》和《天火》两部分组成,《随风飘散》写了私生子格拉与有些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受尽屈辱,最后含冤而死。《天火》写了在一场森林大火中,巫师多吉看到文革中周围世界发生的种种变化。
  •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

    《被淘空的村庄》,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南方工业生活气息,有着厚重的乡土情怀,工业生活气息来源于作者在南方多年的漂泊经历,乡土情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歌和怀旧,而是深入到当下乡村生活的内部,对工业时代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精神肌理和生存境况的剖析。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热门推荐
  •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林克妈妈的自然拼音快乐读本

    本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可以巩固自然拼音,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60个故事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配有游戏题,提供给孩子和妈妈共同参与。
  • 网游之纯洁盗贼

    网游之纯洁盗贼

    叶余虽然长的不帅,但的确还算有些气质。这一点,他和胖子还曾经深入的讨论过,最后得出一个让胖子有些骂娘的结论:上帝的确是不公平的,同样一把盗贼类匕首,握在叶余手里,看起来像是个带着艺术气息的邻家男孩儿,但要是握在胖子手里,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所以说,我是纯洁的盗贼。”叶余说。“胖子你别拦着我——我要砍死这个小王八蛋。”蔷薇雨啊啊啊地仰天长啸。“小雨姐,你要什么刀?菜刀砍刀西瓜刀还是轧刀?”胖子一脸愤慨。“咳……好吧,我也不是那么很纯洁。”叶余干笑。……简介:本书讲述的是当一个小废柴遇到一群大小不一滴牲口后,在网游和生活中开始风生水起拉风无比起义的故事。
  • 极品剑道至尊

    极品剑道至尊

    重生少年林逸成偶然间得到了一把被封印亿万年前的北冥剑,从此神龙大陆乃至众多位面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剑在手,天地我有。剑道天下,为我独尊。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星座物语——十二萌宠星座

    星座物语——十二萌宠星座

    本文主要讲的是十二星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十二星座的知识。看看你是否中招里,哈哈!
  • 瑛蕴学院4美男独宠小丫头

    瑛蕴学院4美男独宠小丫头

    开学典礼上,音韵只不过是上错了洗手间而已......呃,而已,这也就算了,惹上一个还可以,惹上了4个,爷爷与狼共处的日子真心累!!!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
  • 萌妻别犯傻:阔少居心不良

    萌妻别犯傻:阔少居心不良

    我自卑,怯懦,出身不好。服安眠药自杀过,傍过金主,被人骗去传销,还差点染上艾滋。他出身尊贵,是我的偶像。误会过我,鄙夷过我,无视过我,放弃过我,帮过我,恨过我,也喜欢过我。他对我说,你是我的战场。他对我说,此生,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我只想问一句:那个人,是你么?
  • 好女人塑造成功男人

    好女人塑造成功男人

    《好女人塑造成功男人好男人成就幸福女人》将带着我们一起走近成功男人和幸福女人,从他们鲜为人知的爱情、亲情、友情中探寻成功的密码。女人读了,会从中受到激励,感到做个好女人的幸福;男人读了,会从中得到慰藉和启发,向成功迈进一步。
  •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本书是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之作,以自然流畅的文字书写了盛夏时节的内华达山区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每一种生活在那里的物种的有趣形态与特征,详尽介绍了地貌形成的历史研究。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同作者一同进行了一次内华达山区的远行,感受最为和谐、最为纯净的大自然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