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1节收入差别为什么这么大——个人收入
2010年3月18日,美国知名媒体《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率先发布了2009年中国名人榜。姚明继2008年以5600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大约38780万元人民币)年收入位居排名榜首之后,在2009年同样以35777万人民币的年收入继续雄踞所有排名榜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刘翔的个人收入依然稳居第二名,以1亿3028万傲视姚明之外的名人榜群雄。
此外,我们所熟悉的明星还有:章子怡7800万的个人收入虽然无法和姚明相提并论,但还是相当可观;易建联的个人收入从2008年的2900万人民币上升至2009年的3710万;而郭晶晶的个人收入也达到3050万;乒乓名将张怡宁的个人收入达到1345万元,王励勤个人收入达到1150万;而林丹的个人收入则为1475万。
近年来,个人收入的多少被看做是身份的象征,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收入排行榜。当然,榜上的人收入都十分可观。和普通工薪阶层相比,他们的天价收入让人咋舌不已。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涉及个人收入这一经济学概念。
个人收入是衡量税收抵扣前收入的一个指标,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净税收。个人可支配收入通俗地说,就是指可以拿回家里的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可以由家庭用作消费或储蓄的部分。精确地说,它等于国民生产点值减去所有税收、企业储蓄和折旧,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转移支付,还有政府利息支付。
经济学中将个人收入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福利收入。其中,资本收入主要包括产权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福利收入也称为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对退休者、退伍者的津贴,对老弱病残和失业者的津贴等; 劳动收入,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各种劳动。既有简单劳动也有复杂劳动;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既有重复劳动也有创新劳动;既有受控劳动也有指挥劳动。只要是因人的工作而得到的收入,就是劳动收入。
在我国,个人收入结构中资本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这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资本深化的程度太小,以及传统观念中对资本的过度排斥所造成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加大资本深化的程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经济增长则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个人收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居民生活水平上的具体体现。
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7月27日公布上半年的居民收入情况,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
我们的个人收入是在不断增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个人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GDP也在不断攀升,只是近些年来个人收入的增长幅度多数年份低于GDP的增长幅度,居民最终对GDP的分享逐年减少,因此,居民个人收入与GDP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政府部门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居民收入上,让更多人能从GDP的增长中分得一杯羹。
【相关词语链接】
保险福利费用 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保险福利。包括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各种非工资性补贴、实行医疗制度改革的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医疗费等。
劳动保护费用 指职工从单位得到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解毒剂、清凉饮料、夏季冷饮费等。
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创造发明奖、合理化建议奖、运动员名次奖、稿费、讲课费、第二职业收入等。
实物折款 指职工个人从单位内外得到的,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和保险福利费用的各种实物。
财产性收入 包括职工个人从银行和企业获得的存款利息、债券利息、股息和股金分红等。
转移性收入 包括职工从职工以外其他阶层人员中得到的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遗产收入、捐赠收入等。
其他收入 包括实行租赁经营单位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职工误餐补贴、出国人员制装费、出差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