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500000055

第55章 元曲(6)

作者借“老子南楼”来劝自己,不要辜负良辰美景。面对身世如虚舟,无根无底、四处飘荡的境况,卢挚虽然伤怀,可是却于事无补,他能做的只剩下自我释怀。历史记载中的卢挚温柔多情,词曲清丽,在他的众多曲子当中,这曲《蟾宫曲·武昌怀古》竟突发豪放之言,叫人不免惊讶。难得卢挚能如此看得开,在淫雨霏霏的元代发出清音。

满庭芳 / 姚燧

作者简介

姚燧(公元1238—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洛西(今属河南洛阳)人。元代文学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曲一首。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2),水连天隐隐迢迢(3)。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释】

(1)诗豪:诗中英豪,指刘禹锡。(2)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连,浩渺无边的样子。(3)隐隐迢迢:同“茫茫渺渺”义。

【赏析】

这曲《满庭芳》没有《醉高歌》的长吁短叹,也没有《凭阑人》的伤心难过,开篇“天风海涛”,狂风惊涛,起句下笔不凡,描写了一个境界开阔,气象豪迈的客观环境,直逼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天高海阔的气魄尽在其中。在酒圣诗豪频临的江南胜景面前,姚燧的情绪被迅速调动起来,他登高而招,远眺江山,山水迢迢,烟波浩渺,心胸豁然开朗,抬眼仰天长啸,什么功名利禄、荣辱富贵,都可以抛于脑后。“日远天高”,山水相接,烟波浩渺。“日远”语出《晋书》“日远长安近”;“天高”语出杜甫诗《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易老悲。”所谓“日远天高”,含有向往仕途而又不能实现愿望之意。诗人在此处引用,精准地描写了眼前的情景,又暗暗透露出心中之事,引发淡淡的哀怨与忧愁。“吟啸”,又作吟笑,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只能吟啸赋诗,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应抛之脑后,归隐也不必等老僧前来召唤了。全曲到此处似乎畅达乐观,且用旷然的人生态度来洗涤了心中的忧郁。

作者少年非常不幸,出生不到三年时,父亲便辞世了,丢下他一人在尘世飘零。伯父姚枢见他可怜,便带他移居到边境,过平民生活。

姚燧的文学素养可能是在那段时间培养出来的。因为没有俗世的叨扰,他可以专心徜徉书海,年纪轻轻便精通诗、词、曲、书、画,回到京城之后,迅速成为文坛的一颗新星,很快便被推举到秦王府做文学侍从,后来进入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承旨官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论阶品应是三品,论职责则类似皇帝的秘书,与宫内中人算是俯首帖耳的关系。元成宗时期,姚燧当上了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与宰相之职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非感极强的姚燧认为,知识分子怀才未必得用。例如他的朋友雷损之,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为官三十年,一直是个小县令而已。在雷损之还做官的时候,姚燧就预言他马上便要辞官归隐。果不其然,雷损之一满三十年官宦生涯,便淡然归田了。对于此等情况,姚燧深感不平,写了篇传记大骂官场无道。

才华横溢、仕途顺利,按理说姚燧不应该痛苦,至少物质生活有保障,什么都不缺,应该快活才是。但这些年来他看到了无数的政治风波,仕宦内暗潮汹涌。在如此的宦海里浮沉,并非姚燧所愿,然而过得过不得,不是他能选择,也由不得他选择。

西厢记 / 王实甫

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第四本第二折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1)。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下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2);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友,斩飞虎叛贼草寇。

【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3),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索穷究。

【注释】

(1)燕侣莺俦(chóu):形容男女欢爱如燕莺般谐和相伴。(2)班头:领头。(3)参辰卯酉:指对头。十二时辰中,卯酉正相对,参、辰二星亦正相对。

【赏析】

《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在红娘的协助下,虽然能隔墙幽会,但无法见面,依然让两人活得很苦。几天之后,张生就因相思而病倒,莺莺也因日思夜想魂不守舍。崔夫人便叫来红娘严刑逼问,才知张、崔二人一直有来往。红娘料定夫人听闻之后会怒不可遏,不但不怕,倒干脆为张、崔辩驳起来,指责夫人不通人情。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这段唱词。

这五段唱腔是红娘最出彩的段子。“圣药王”、“麻郎儿”、“幺篇”三段曲子是红娘赞崔、张是才子佳人、情投意合,而张生的义兄还是大将军,与崔家门当户对;而“秃厮儿”、“络丝娘”两段里,红娘直接指责老夫人不守信用,坏人家姻缘,连心头肉的好女儿都不管不顾。五曲铿锵有力,完全展露了红娘伶牙俐齿的一面。

老夫人被红娘一连串的抢白,弄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思来想去,考虑到张生义兄杜确的身份,只得同意二人交往,但要求张生必须考取功名才允许他和莺莺结婚。不久,张生果然考得状元,立刻赶往家中报喜。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郑恒突然横插一脚,欺骗莺莺说张生已经成了卫尚书的东床快婿,意图染指莺莺。好在张生和杜确及时赶到,惩治了小人郑恒。而张生终于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此时的张生早把答应红娘的事情忘在脑后,小小的红线人只能黯然退出舞台。

红娘的可爱、大胆、泼辣赢得众多人喜爱,在《西厢记》里不仅帮助崔莺莺和张生传递书信,使这两个有情人能够自愿结合,同时还为回击老妇人和郑恒对崔、张美满婚姻的破坏挺身而出。贾仲名在追忆王实甫时曾言:“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辞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每日混迹在妓馆市井的王实甫,见“卑贱者”无数,了解到他们每个人活着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生活际遇也大相径庭。他如此写红娘,一是对此类女性心存同情,二是真的想在戏曲中为普通世人争得永世流芳的机遇。但是,红娘依然活得有血有肉,这才是王实甫欲为世人呈现的大雅和大俗的交融。

月明和尚度柳翠 / 李寿卿

作者简介

李寿卿(生卒年不详),元代剧作家。太原人。曾任官职。钟嗣成《录鬼簿》中有传。有杂剧十种,今存《伍员吹箫》《度柳翠》。

第一折

【混江龙】直待要削开混沌,月为精魄柳为魂。一任着纷纷白眼,管甚么滚滚红尘!恰才个袖拂清风临九陌,又早是杖挑明月可便扣三门。则为我这半生花酒为檀信,其实的倦贪名利,因此上不断您这腥荤。

……

第二折

【黄钟尾】你道是这回和月常相守,才赚的春风可便树点头。聚莺朋,会燕友,蜂衙喧,蝶梦幽,啭黄鹂,鸣锦鸠,噪昏鸦,覆野鸥,袅金丝,春水沟,拂红裙,夜月楼,酒旗前,望竿后,风又狂,雨又骤,霜正严,雪正厚,霜来欺,月来救,我救的这月里杪椤永长寿;我着你访灵山会首;也不索别章台的这故友;我则怕你又折入情郎画眉手。

……

【赏析】

剧中第一个登场的不是柳翠也不是月明,而是观音菩萨。她手持玉瓶柳枝,忽然发现枝条上沾染了尘土,暗道原来柳枝仍没有摆脱尘俗的叨扰,便罚它下凡经历轮回之苦,三十年后再度修炼成佛。于是这枝柳枝就投胎成了杭州抱鉴营的风尘妓女柳翠,被富户牛员外包养。柳翠平时在外行为不检点,但因太漂亮而深得牛员外的欢喜。天上的佛祖怕柳翠无法自度成佛,派去了佛祖第十六尊罗汉月明尊者去人间点化她。

柳翠与转世的月明尊者邂逅是在柳翠父亲去世十周年的法事上。牛员外为了讨好柳翠,特地到蒿亭山显孝寺请了十个和尚下山为柳父超度。显孝寺很小,主持凑了半天才弄出九个和尚,思来想去只好把伙房做饭的疯癫和尚月明叫来凑数。这疯癫和尚正是月明尊者转世。

月明自称“疯魔”,没酒、没肉、没美女绝不下山,直到主持一一应允,他才跟着去了,并且打定主意要与柳翠见面。主持对他的想法心存唾弃,却不知他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引导柳翠返本还原,重回西天。

第一折的这段曲子内容充满了佛家因果轮回的思想,是月明下凡的理由。柳翠为因,月明为果,二者同下凡间互为因缘。月明虽在人间遭尽白眼,图得不是名、利、色,而是为柳翠打开一条偿还罪孽之路。于是,月明对柳翠的第一次度化开始了。他见到柳翠之后,便奉劝她快快脱离声色犬马的日子,早些超越生死,免去六道轮回。可柳翠舍不得青春年少,她可以凭借美貌和身材来换取钱财,以前过惯了享受的生活,若是半路出家,她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可依仗的资本。不过青春总是有限,等到人老珠黄时才后悔,慧根就难续了。

剧中的第二折是月明的又一次度化。其中“黄钟尾”这段曲子是月明和尚给柳翠讲的一个佛偈。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在水沟边迎风飘扬的垂柳,一生受尽蜂蝶百鸟鸣叫的折磨;在珠楼酒家旁的细柳,受尽脂粉与酒旗的沾染。二柳年年月月遭风霜雨雪的摧残,得百般凌辱,这是劫数也是历练,而帮助柳树脱离苦海的正是那天上明月。这个比喻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天上明月指的便是月明和尚,那二柳便指柳翠了。

柳翠因为心中有愧,夜夜梦中都会见到月明在跟她讲佛法,有时又梦到自己变成梨花猫儿思春。由于月明是罗汉转世,可算出人的梦境,他对柳翠的梦了若指掌,知道后者一面想要出家,一面又有贪恋凡尘的心思,便再去找柳翠劝说。不过,柳翠仍舍不得自己的三千发丝,却不知发丝正是她烦恼的来源。月明苦口婆心再三劝谏,又在睡梦中把柳翠引至阎神面前,让柳翠看清人死后的凄惨情景和投胎轮回于六道的境况,终令她点头答应出家修行。其实柳翠本身也是有慧根的,她前世为观音大士的柳枝,终日沐浴无边佛法,听月明和尚整天念叨,也听出些门道。

受教的柳翠心无杂念地决定出家,月明和尚的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他打算脱离凡胎回佛门圣地灵山,等着二人再次相见。最后月明还怕柳翠再动凡心,再三嘱托她不要再堕落风尘。看过了世间种种绰约风姿,告别了生命里牵肠挂肚的人,柳翠追随在月明的身后,脱离苦海荣归西天,回到观音大士的玉瓶。

作者借《月明和尚度柳翠》一剧,想通过它来度化那些还看不透人生疾苦的人们。剧中的词曲唱起来典雅脱俗,意境幽玄,叫人可从神明的偈语中得到生命的顿悟。其实,所谓的“顿悟”都是李寿卿自身对生命和生活的诠释,这是他早凡人一步得到的慧根。难怪明代曲学研究者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李寿卿列至元杂剧作家的第四位,可见一个人的作品不贵多而贵精,在于他给了后人何种启示和规劝。

叨叨令·道情 / 邓玉宾

作者简介

邓玉宾(生卒年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前后在世。工曲令存小合七支,套数三首,散见《太平乐府》及《北宫词记》中。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幽谷芳兰”。其曲格调清丽雅致,耐人咀嚼。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1),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你省得也么哥?你省得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注释】

(1)皮囊:指人的躯壳。

【赏析】

这是邓玉宾所写的《叨叨令·道情》。他与张可久同写道情,张可久的还带有俗世的气息,邓玉宾的这首就完全是一首“道情曲”。邓玉宾生在元世祖至元文宗年间,做官不久便突然去修道,曾言“不如将万古烟霞赴一簪,俯仰无惭”。在他看来,宁肯头插一根木簪,也比做官来得轻松,起码无愧于天地。足见元文人大多都觉得做官实在愧对自己,也愧对他人,因为做官的人常常手持官印而毫无作为,不能为穷苦的百姓做事。

在这曲《叨叨令》中,玉宾显露的“道心”高于张可久,他对“道”的理解更深一层。邓玉宾在曲中笑称人身不过一副空皮囊、干骷髅,其实他的这句话表明了他在求道一途上已经达到一定境界,将自己的躯体看做是身外之物。整首小令凸显了诗人超高的语言本色,头四句每句一个比喻,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十分贴切,给人展现一幅生动的世俗图画。

“皮囊”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人的躯壳。佛家认为,潜心修炼到涅槃境界者可以抛却躯体,灵魂不灭。道家借“皮囊”一说,认为人的躯壳内是千重“元气”,就像灵魂一样的东西。要保住元气,就必须清心寡欲,以免泄了真元。至于曲中“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的说法,则大有来头。《庄子·至乐》里载:庄子路遇一副骷髅,问旁人这骷髅的主人是因战乱亡国还是被诛杀至死?还是因为行为不端,给父母子女带来忧患而自尽?又或者是冻死饿死?又或是寿终正寝?旁人皆不清楚。晚上庄子睡觉时,骷髅的主人托梦给他说:“你说的都是人间种种困难和罪孽,只有一死才能解脱。”庄子故事里所讲述的苦难,便是人这副皮骨一生都摆脱不了的罪。

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是要告诉世人:人的破皮囊和干骷髅,如果清静无为就能保存元气得以长生,若背负种种罪孽就会生不如死。种种罪孽来源于何处?便是为子女使尽心力,不惜蝇营狗苟;为家庭拼命攒钱,不惜做下诸多勾当。邓玉宾觉得为了这些事情会使人丧失自我,所以他奉劝世人“你省得也么哥”,要想真正的长命百岁、安康幸福,一定要戒贪欲、戒奢望。

鹦鹉曲·山亭逸兴 / 冯子振

作者简介

冯子振(公元1251—1348年),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原湘乡山田街人。所作散曲今存小令四十余首,以鹦鹉曲篇最为著名。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1)。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2)。

【注释】

(1)不唧溜:不精明。(2)青蚨:即钱。

【赏析】

此曲是冯子振四十二首《鹦鹉曲》中的第一首。以山亭为题,山中之亭是隐士的栖游之所,突出了抛弃仕途之路而啸傲山林的志向。开篇描绘峰峦如聚的山巅,一个老樵夫背着柴担缓缓走在山麓间。四周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美景郁林,而是老树枯枝,在凄凄的风雨中被摧折了枝叶。曲中樵夫过的并不是轻快日子,隐居的生活也并不是田园、肥鸭及蜜水。有人曾劝过老樵夫不要再待在山林中虐待自己,年龄大了就要回到村里养老,何必非要留恋这并不富裕的山林?可是老樵夫宁可手执烂柯居山林,因为尘世的乐趣可以用钱买,而山里的乐趣是无价的。

老樵夫的闲情野趣,其实也是冯子振心中的真正想法。“烂柯”指围棋,这个代称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晋朝有个叫王质的人入山采樵,看到两个童子在那里下棋,于是他便放下手中的斧头,蹲在那里看棋。哪知道一盘棋下完,他旁边斧头的木柄都腐烂了,原来时间已经过去数十年,他所遇的童子其实是神仙。

同类推荐
  • 禅的心态

    禅的心态

    你知道这些吗:世上最痛快的事就是了断,最智慧的事也就是了断。内心不觉悟,穿金戴银只是乞丐。越放得下,收获越多。不是别人让你不自由,而是自己让自己不自由。我心不动,就没人动得了我。既然哪里都一样,不如留下来。挖人参要挖根,做学问也要挖根……禅,你可了解,你可理解?!禅不是高不可攀,禅可以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其实,我们活在世上,随缘得缘,随便得便,到处都是禅!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韩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孔枝泳,写给读高三的女儿蔚宁的24封信,感动韩国千万年轻人,成为他们夜深人静时阅读的枕边书。这24封信中写满妈妈对女儿的期许和理解,无限关爱,浸透信纸。既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受到启示,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又让无数颗孤独的心灵得到有人在一旁加油的安慰。信中,孔枝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女儿说着发自肺腑的话,文字亲切而贴心,字字可见一个母亲的深情。无条件支持,无止境付出,无限度理解,这是妈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珍惜这份此生不再的宠爱吧! 本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多次,屡创畅销奇迹,被誉为韩国版的《傅雷家书》。
  •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

    《牛村驻马办》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之一。是国内第一套专为农民朋友打造的故事丛书,包括《小站来了个乞丐》《一个团长两个兵》《我以前跟你一样》《牛村驻马办》《会说鸟语的人》《就差一层窗户纸》《看一眼一百万》《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找个笨蛋帮忙》《桥上有个祸》《真的假的谁玩谁》《同猴子交换人质》等12种。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热门推荐
  •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傲天大陆,强者为尊,魔法师盛行,大家族羽家却出了个废物五小姐,成为所有人的笑柄,星魂斗转,神魂归位,凤凰涅槃以后,注定翱翔九天,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丹药宝器在手,神兽强者追随,携手那世间最至高无上的男人,笑看天下……
  • 墨染瑾年:时光说我深爱你

    墨染瑾年:时光说我深爱你

    片段:“瑾墨,我好像怀孕了,你说是你的还是冷漠寒的?”“瑾年,这世界上唯一骗的了我的只有你。”“冷少,你这是在跟我求婚吗?”“当然,我喜欢聪明的女人。”当一切回到最初的时候,他们还是那对深爱的人吗?——时光不老你我不散墨染瑾年不忘初心!
  • 反派炮灰逆袭攻略

    反派炮灰逆袭攻略

    君梓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确没想到从天而落的一个系统能让自己重生再来,可是,,为什么要做人人喊打的反派Boss啊!
  • 傀儡师

    傀儡师

    自古流传的傀儡术,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奇术,不仅能用来操纵生物,甚至还能操纵非生物。这种奇术的传承者李然,凭着这种奇术,在奇案不断发生的校园中,不断地解开迷题,让那血案背后的凶手暴露在阳光之下。
  • 河道的西边

    河道的西边

    他对她一见钟情,千方百计把她拴在身边。她一次又一次出逃,他一次又一次寻找,他不怪她,只要她在就好。当他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一个天大的打击让他们遍体鳞伤,心如死灰,对爱情不再抱有希望。他不相信他们就此结束,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去调查,却牵扯出一个惊人的秘密,也澄清了他们的关系。但,他们都不愿再去爱,害怕再一次被伤的体无完肤。“何到兮,我在河道的西边等你。”......
  • EXO之人偶师

    EXO之人偶师

    本文是王道文,cp:勋鹿、繁星、灿白、城堡、棉桃、开度本文还有几名女生,有一名是传说中的“红娘”其中红娘是一名人人喊打的人偶师,操控着死亡怖偶。本文原名怖偶红娘。
  • 凰鸣九天:纨绔小兽妃

    凰鸣九天:纨绔小兽妃

    软弱?无能?草包?废柴?不这些都不是她的代言词。她狂妄,她纨绔,她喜欢扮猪吃虎。他邪魅,他无情,他喜欢调戏于她。
  • 大唐YY传

    大唐YY传

    一个屌丝女主角不小心穿越进了DVD里面,开始了一场搞笑的武侠幻想奇遇记。
  • 当你遇见我

    当你遇见我

    遇见一个冷漠自私软弱傲娇又孤勇的女孩遇见一个理智冷静淡泊霸道又高贵的男人不过是有生之年狭路相逢,便遇见一场命里注定的爱情。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