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8300000002

第2章 世界最大的特工机构——克格勃

克格勃是成立于苏联时代的间谍机构,以实力高超而著称于世,被英国的情报机关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克格勃与美国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萨德、英国的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首屈一指的苏联克格勃

克格勃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间谍机构,不仅因为它人数众多,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凌驾于苏联的党政军各部门之上,成为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的超级权力机构,还曾经对苏联人民进行过镇压。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为了争夺世界势力范围,公然对垒,间谍战线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克格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相抗衡的情报机构。克格勃被英国的情报机关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克格勃与美国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萨德、英国的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工作等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让我们走进昔日风光无限的克格勃,驻足欣赏一下这个庞大间谍机构的前世今生。

克格勃英文缩写KGB,克格勃是其3个俄文首字母的音译,即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

克格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刚成立之初的“契卡”。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立宪民主党人、右翼社会党人、沙皇政府的剩余势力以及旧官吏、将军、资本家和地主等联合反对苏维埃政府,西方的情报组织此时也渗透进来,参加反苏维埃活动,各种暴乱此起彼伏。契卡正是为了应对、肃清各种反对势力和破坏活动而成立的。它的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它的标志上有盾牌和剑的图形,象征着捍卫革命、与敌斗争。契卡的成员每月20日领取工资,因为20日是该委员会成立的纪念日,这一传统直到克格勃时代仍然存续。

1917年12月21日,契卡得到苏维埃政府授予的特别司法权和执法权。契卡内部设有情报局、组织局、行动局、机要处和经济局等机构,还在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一时间遍布全国。契卡存在期间成功捕捉到刺杀列宁的杀手,把20多万“反革命”送进地狱,把尼古拉二世秘密满门抄斩,并且成功挫败了英、法、美等国家的外交官和秘密间谍参与的“洛克哈特阴谋”(也称“大使阴谋”)。

随着苏维埃政权在国内取得绝对胜利,很多党员都认为契卡的时代过去了,改革该机构势在必行。1922年2月,根据斯大林的提议将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4年苏联进入国际联盟,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改组为国家安全总局,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开始从事国外间谍活动。大清洗时期,国家安全总局是主要的执行者,其内部也遭到清洗,有3000多人被处决。

1941年2月,国家安全总局从内务人民委员会中划出,组建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6月,德国入侵苏联,又改回为国家安全总局。1943年4月,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战后,1946年3月,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改称国家安全部,加强对国外情报活动,重点是对美国的情报活动,其后成果明显。

1954年3月13日,赫鲁晓夫决定将国家安全部门从内务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成为国家级机构,正式名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升级为国家级的机构后,主要任务包括:

1.打击各种教派活动,防止天主教和梵蒂冈之间的联系;

2.坚决保卫苏联的边界;

3.负责保卫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安全;

4.在国内外展开情报搜集活动,渗入外国情报机构和外国的苏联流亡者组织,渗入外国政治、科学、技术机构和国际组织上层,搜集政治军事战略计划、最新科技成就和间谍机构情报。同时,向外国提供假情报;

5.负责苏联国内的反间谍活动,在国内重要部门和军队中采取反间谍措施,保护国家秘密和安全;

6.同反苏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斗争,及时发现和制止反苏文件的出版和散发;

7.监视通讯联络,组织和保障政府的通讯,负责无线电通讯中的反间谍活动,记录全国所有电台的工作情况;

8.执行苏共中央交给的其他任务。

克洛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洛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其中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管理局所属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在世界情报史上,苏联谍报结构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规模、设备、人员编制还是活动能力方面,都不比美国谍报结构逊色。苏联的谍报工作十分发达,通过间谍活动获取情报是其主要情报手段。在整个苏联的历史上,谍报工作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燕子”——克格勃的女间谍

克格勃的情色间谍是间谍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几乎无往而不利,因为他们受过最特殊也是最无耻的训练。女间谍被称为“燕子”,男间谍被称为“乌鸦”,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几乎没有人可以躲过他们的“武器”。

曾经有位他国外交官前往苏联旅行,被人灌醉、脱光衣服,并被抬到床上,而床边被布置了一些散放的胸罩、短裤等女性衣物,同时一个裸体女子靠在外交官的身边并深情相拥,随后照相机和闪光灯迅速捕捉镜头,一个害人的圈套就成功制作完成。第二天的清晨,当这位还一无所知的外交官醒来的时候,克格勃的工作人员已经站在他的床边,并出示其精心拍摄的照片,外交官被眼前的一幕惊呆。

这时克格勃的成员开口了:要么签字为克格勃服务,要么就承受这些照片公布后带来的一切后果。年轻的外交官只好答应克格勃的要求,签了字,答应为克格勃效劳。在以后的日子里,克格勃如同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他,他不得不出卖祖国的利益,直到他丧失利用价值,被克格勃弃用或者不幸处理掉为止。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工程师在休假期间去苏联旅行。某天,他独自一人在哈尔科夫市街边散步,累了之后走进了一家餐厅,由于客人较多,服务员安排他和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同坐一桌。两个人很自然地攀谈起来,很快就成为一见如故的好朋友。这位金发女郎不仅姿色诱人,谈吐也十分优雅,而且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吃过饭后,两人相约一天后在一个公园的餐厅吃饭。饭后,这位金发女郎领着这位工程师穿过一条林荫小路来到圆形剧场的广场上,两人在广场的长椅上忘情地相拥、亲吻,好像一对热恋的情人。

正当这位工程师忘情地拥抱着这位金发女郎时,这位女士却突然用俄语大叫起来,随后从周边来了10多个人,手里还拿着照相机,并不停地拍照。工程师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警察以“强奸未遂”的罪名逮捕。

在审讯室里,工程师被几个克格勃军官围着进行审问。一个克格勃军官对这位美国工程师说:“如果你认罪,你只有3年徒刑;如果你不认罪,将有10年的徒刑送给你。”美国工程师一听,立即要求美国大使馆来人。克格勃军官不以为然地回答:“可以,但要等判决之后。”突然换了副嘴脸说:“当然,如果你有意向跟我们合作,这件事也许就没有发生过。”

工程师断然拒绝合作,于是被关进单人牢房,在孤立无援和严酷的威逼恐吓之下,他屈服于克格勃,并答应“合作”。

3天后,他被带到莫斯科,软禁在一家旅馆的套间里。6天之后,克格勃强迫他宣誓成为了一名间谍,并约定第二年在墨西哥与克格勃人员接头,开始接受任务。

克格勃利用“燕子”的手段没有什么新奇,无非是色诱、设套,之后威逼利诱,但成功率却非常高。然而,克格勃的情色间谍计划也有失误的时候,最失误的情色间谍计划是色诱印尼前总统苏加诺。

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第一任总统。1901年6月6日出生于印尼的爪哇。苏加诺总统是个英俊潇洒、富于革命激情、善于演说的总统。他具有浪漫思想和爱心,曾把自己描绘为“一个伟大的爱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苏加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经常下车与普通人握手交谈,还能在破烂不堪的农舍里睡觉。他也十分多愁善感,见到美景会深深叹息,见到晚霞会诗意荡漾,唱黑人圣歌会潸然泪下。他至少结过6次婚,关于他的私生活也有各种传说和故事。当然,关于苏加诺的这些资料都在克格勃的掌握之中。

20世纪60年代初,苏加诺访问莫斯科。克格勃知道苏加诺素有与女子厮混的传闻,就把几个“燕子”介绍给他。这些“燕子”成为他卧室中的常客。克格勃借机偷拍了苏加诺与“燕子”们厮混的录像。在苏加诺的访问即将结束的时候,克格勃人员陪同苏加诺来到了克格勃的总部,并把偷拍到的录像放给他看,并想以此要挟这位总统,但令克格勃没有想到的是,苏加诺看完录像后,神态自若,并且毫无愧色。他问克格勃可否让他把录像带回国去,以便在国内公映。苏加诺带有戏剧性的请求,使克格勃官员目瞪口呆,竟无言以对。克格勃对苏加诺的讹诈没能得逞。

“乌鸦”——克格勃的男间谍

克格勃男情色间谍“乌鸦”的风光并不逊色于他们的同行女情色间谍“燕子”,贝尔雅可夫的“乌鸦行动”便是著名的成功谍案。

1993年,也就是克格勃解体后两年,前克格勃军官潘图斯基对外宣称:他曾经策划安排了手下的“乌鸦”成功地勾引了挪威首相基哈德森的妻子弗娜,使她心甘情愿地为克格勃提供情报。这起间谍案一经披露,立刻引起极大关注。

基哈德森在挪威享有“现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美誉,受到挪威人民的尊敬和崇拜。首相夫人弗娜非常年轻且有活力,是个绝对的美人。她生性活泼,并且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不仅具有出色的外交才能,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甚至俄语,而且举止高雅,在与首相共同参加的所有公众场合都能为丈夫基哈德森争得许多光彩,为基哈德森的数次连任赢得了不少的选票。弗娜不仅十分热心公益事业,还对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也同样热心。她在挪威建立了欧洲第一所“出走妇女保护中心”,在那段时间,这位美丽的女人成为全欧洲的头号新闻人物。弗娜思想左倾,对苏联一直怀有好感。她在挪威政坛也是一名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政治家,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挪威工党青年团的领导人,曾发起和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结为姐妹团体的活动。通过与苏联不断的联谊活动,这位美女结识了许多苏联人。

当克格勃将目光聚集于弗娜并着手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件事:这位美丽高贵的首相夫人之所以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交活动,除了她天生活跃的性格和旺盛的青春活力外,还有一个原因——她和丈夫基哈德森年龄相差20岁,相当于两代人的这对夫妻自然会有心理隔阂。另外,基哈德森为了挪威劳心劳力,每天都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中,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弗娜为了维护丈夫在挪威社会乃至全欧洲的崇高威望,不得不默默地承受起这种上层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心理重负和痛苦。这种压力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但是,作为一位首相夫人,她只能默默承受,以保持挪威首相家庭的完美形象。她能够选择的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更多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用工作的压力和疲劳来减轻来自内心的孤寂。

经过调查,克格勃认为弗娜是一个外表风光,内心却寂寞无比的女人。于是,把目标锁在了她的身上。

克格勃为什么要锁定她,原因很简单。冷战之后,华约与北约两大集团势均力敌,挪威于1949年加入北约组织,并且是创始国之一。不过挪威对北约集团的一些做法一直有所保留,最直接的一点:挪威始终严禁核武器和北约部队进驻挪威。同时,基哈德森首相对苏联的印象也不算太坏,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军队曾一度出兵挪威北部。当地居民曾视苏军为把他们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的英雄。这些历史因素,再加上基哈德森夫妇的左倾倾向,使克格勃有了从首相夫妇入手打开北约缺口的想法,希望可以引导挪威脱离北大西洋联盟而中立。

不过,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克格勃一筹莫展,这时机会却悄悄来临了。1954年,弗娜率领一个青年友好代表团访问苏联。克格勃大喜过望,决定利用男色把这位漂亮的夫人拉下水。于是潘图斯基将军周密策划,精心部署,亲自导演了一场“乌鸦行动”。

潘图斯基经过精心挑选,选择了贝尔雅可夫充当此次行动的主角。贝尔雅可夫并非标准的美男子,但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典型的俄罗斯男人身材,加之他受过全面系统的训练,善于和女人打交道。随着弗娜率领的代表团来到莫斯科,贝尔雅可夫也闪亮登场了。贝尔雅可夫在弗娜率领的友好代表团中充当导游,负责接待工作。

贝尔雅可夫待人热情,服务周到,很快赢得了弗娜和代表团上下的好感。特别是弗娜,由于贝尔雅可夫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她身上,使得她对这个苏联人好感倍生。就在挪威代表团结束访问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贝尔雅可夫盛情邀请首相夫人到他的房间去,两人云雨了一番。弗娜回国后,对贝尔雅可夫念念不忘,二人时常通电话,想念之情频频地从挪威传到苏联。

1955年,在弗娜的说服下,基哈德森受苏联邀请访问苏联,基哈德森首相成为第一位接受克里姆林宫邀请的北约国家领袖。访问期间,弗娜又与贝尔雅可夫偷了几次情。克格勃知道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实现克格勃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弗娜这条大鱼。于是一年后,他们把贝尔雅可夫派往苏联驻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大使馆工作。潘图斯基还亲赴奥斯陆督导并为这对偷情的男女开车。由于贝尔雅可夫身材魁梧,为避人耳目,他必须将庞大的身躯压低并斜躺在卧车的后座上。在这辆车的后面,通常还要跟着一辆公务车随行护送,并检查前车是否被盯梢。等把贝尔雅可夫送抵旅馆或弗娜的秘密小公馆时,潘图斯基才离去。离去时,潘图斯基总是要留下几个随从人员在附近巡逻,以便发现有不妙情况时能及时发出暗号,通知贝尔雅可夫和弗娜赶紧撤离。

无数次的偷情后,弗娜对贝尔雅可夫已经十分信任,她会时不时给贝尔雅可夫谈一些他感兴趣的国际国内问题。当然,为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情报,贝尔雅可夫便使用苦肉计。他对弗娜说他俩每次幽会都被人秘密地偷拍,对此他竟在事前一无所知,心里感到很内疚,并表示这对自己倒无所谓,主要是替弗娜担心。接着他又装出一副可怜相说,自己在大使馆里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要想提升并保持两人的关系,只能在情报上做出成绩,以获得上司的欢心。弗娜这个深陷情欲泥沼的傻女人没有一点怀疑,毫不犹豫地欣然答应:一定想办法帮助他。由于弗娜提供的情报,使苏联当局对挪威在北约集团中的地位,它在联合国组织中的作用以及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可能采取的立场,挪威国会权力结构的变化和发展等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就此而言,贝尔雅可夫的“乌鸦行动”是成功的。

然而,贝尔雅可夫有个致命的弱点,他十分喜欢喝酒,并且没有酒品,总是醉酒后撒酒疯。贝尔雅可夫喝醉后,就在老婆依娜面前耍酒疯,并常常殴打妻子,有时借着酒疯竟把妻子打得大哭大叫,弄得四邻捂着耳朵都难以清净。

幕后指挥者潘图斯基对贝尔雅可夫十分失望,他深知贝尔雅可夫的失控程度已到了临界线,如让他再发展下去,他与弗娜之间的关系必然暴露而变成国际丑闻。潘图斯基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贝尔雅可夫送回国去。

至此,贝尔雅可夫与挪威首相夫人弗娜的“恋情”在维持了3年后宣告结束。

1970年,弗娜因病不幸逝世。挪威上下都为失去这样一位美丽高雅、平易近人的首相夫人悲痛万分。他们没有想到,在万里之外的苏联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大楼内的一间密室里,克格勃官员也为弗娜布置好了一间小小的灵堂,来吊唁的都是当年潘图斯基领导下的秘密小组成员。

可以说,这只是克格勃男色间谍成功案例中的一个,从中也能看出,克格勃的情色间谍是多么厉害!

谁扼杀了超级战舰克格勃

是叶利钦终结了克格勃,还是苏联人民终结了克格勃?最后一任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是否后悔参加了“8·19政变”?下面将逐一为你揭晓。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政变,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 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委员会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实施紧急状态,并暂时只允许《 真理报》等9家报纸发行。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阻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苏联。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亚纳耶夫行动持否定态度,并支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最终以亚纳耶夫等人的失败告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也被捕了。

尽管克格勃在世界情报、间谍领域享有盛名,但在苏联国内,很多人都对其咬牙切齿。《克格勃秘史》最后有这样一段话:同其他任何大国一样,苏联既需要对内的安全机构,也需要对外的情报部门。但是,要想拥有人民尊重的情报机构,就必须关闭克格勃,一切从头开始。

克格勃是否受到苏联人民的尊重,我们来参考下面几件事。1989年人们举着蜡烛在克格勃总部大楼周围游行,以纪念几百万遭到恐怖杀害的牺牲者们;1990年在距克格勃大本营不远的捷尔任斯基广场上建起了一座“殉难者”纪念碑;1991年“8·19政变”不久,激愤的人们推倒了克格勃的象征标志——委员会创始者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纪念碑。这些足以说明,克格勃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

“8·19政变”后,老百姓都强烈要求把这个祸国殃民的机构从组织上消灭掉。当然,国家还是需要去外国搞情报,发展间谍,监督外国人,保护国家安全的部门,老百姓也同意有这样的部门,但这种部门至少得远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时间,克格勃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这种形势下,对克格勃进行变革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对克格勃的变革中,叶利钦出场了。他在“8·19政变”中亲眼看到了克格勃的力量,克留奇科夫参与紧急委员会更让叶利钦对这个组织心有余悸。叶利钦意识到如果把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种特权全部集中到一个机构手中,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话,那无疑会给自己的总统宝座带来巨大威胁,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叶利钦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任命自己的亲信来统治这个机构。当然,他必须要做的还是对克格勃进行“手术”。叶利钦先是迅速地把苏共的全部财产归俄罗斯政府所有,而军队、内务、安全、外交、财政等重要部门也相应进行改组。善于满足人民需要的叶利钦对克格勃进行了彻底改组,把克格勃原来直属的部队移交给了国防部,边防部队划出去成为独立部队,而一些分局也被分割出去,总人数从60万一下减少到了4万。

1991年10月11日,大权旁落却又十分无奈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又一次召开苏联国务委员会,想挽救这个人心涣散、四分五裂的国家,同时也想再次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挽救自己和同僚的政治生涯。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政府决定解散克格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组成新的安全机构。

但是,局势的发展已经不再允许戈尔巴乔夫对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指手画脚了。1991年底,苏联作为一个国家不复存在,戈尔巴乔夫这个总统只能黯然下台,把聚光灯让给独联体的总统们。现在,由他们来决定在各共和国都有分支机构的克格勃的命运。当然,主角还是叶利钦。不出几天,叶利钦把调整后的克格勃改为俄联邦安全署。到1995年,叶利钦再次对之进行调整。最后,原克格勃被分为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政府通信与信息局,边防军等独立的部门,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至此,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大的情报机关终于不复存在了。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叶利钦在位期间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再加上国际势力的渗透和干预,被他肢解后的克格勃(联邦安全局)在打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的行动中总是力不从心。特别是俄在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对克格勃的轻视使得克格勃成员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感,很多特工人员的地位迅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特工开始离开克格勃,从而造成这样的局面:有些特工利用手里的机密文件去换钱并跑到了西方;有些特工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私人保安公司,或为西方财团、公司和科研组织效力,公开搜集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情报,靠变卖情报资源度日。这些前克格勃官员长期在情报部门工作,对侦察和反侦察技术了如指掌,个个都是窃听领域的专家,手中有大量的先进设备,联邦安全局的人手有限,当然能力也有限,所以根本无力去控制这些离去的特工。

不过,叶利钦似乎知道克格勃曾经想逮捕他,所以在其总统任期内,始终没有给克格勃任何机会。

普京的克格勃情结

普京在很多场合提到克格勃,也从不回避自己曾经在克格勃任职的经历,普京也毫不讳言:“始终以克格勃的经历为荣。”

1967年,15岁的普京上中学的时候,恰逢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克格勃主席。这位主席雷厉风行,不喜欢因循守旧,力求变革,因此上任之初便对克格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让克格勃的在职人员从隐蔽的角落走到外面享受荣誉。借着成立五十周年的庆典等活动,对外宣传克格勃,并塑造英雄形象,这些宣传让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想加入克格勃,其中就包括未来的总统普京。

这种正面的广泛宣传和影响,让普京立志成为克格勃的一员,为此普京前往克格勃列宁格勒接待处询问,得到的回复是进入克格勃最佳的途径是上大学法律系,于是普京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通过一系列的审查,普京成功地成为了克格勃的一员。

1985年,普京被派往民主德国从事间谍工作。普京在民主德国的公开身份是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的主任。据普京自己透露,他在民主德国的情报活动,是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国内的克格勃总部。虽然普京在这里只工作了6年,但业绩非凡。其中最抢眼的表现是凭借智慧和勇气保护了德累斯顿分局!

柏林墙倒塌后,东德各地游行示威此起彼伏。1989年12月6日晚上,德累斯顿民众聚集到一起火烧了当地的东德安全部大楼,当时有人说苏联的秘密警察就在附近,于是愤怒的人群涌向了德累斯顿分局。

当时,德累斯顿分局的领导恰好不在,当值的工作人员中普京的官衔最高,资历也最老。普京让警卫人员持枪在警戒位置就位,但是情况不断恶化,愤怒的群众不断地聚集。普京立即联系驻扎在德累斯顿的苏联部队,但他们也无法做出决定,要向上级请示。得到这样的答复令普京的处境更加困难,他知道情绪激动的群众一旦冲进来,局面将无法控制。沉思几分钟后,普京出现在德累斯顿分局的大门口。

人群中有人问:“这栋楼是用来干什么的?”

面对喧闹的人群,普京大声告诉当地群众:“这里是苏联军事机构驻地,不容随意侵犯。”

接着有人质问普京:“为什么院里停着悬挂东德牌照的汽车,苏联人在东德干什么?”

普京回答:“按有关规定我们有权使用东德的汽车牌照。”

人群中又有人问普京:“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德语说得这么流利?”

普京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我是一名翻译。”

就这样,普京成功地拖延了时间,并等到了苏联国内允许用武力保护克格勃机构的答复。

在得到国内的指令后,普京用流利的德语向人群大声宣布:“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两国之间是有国家条约的,这里是苏联的军事设施,我们享有治外法权。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的部下拥有武器,并且将向越境者开枪!”从人群七嘴八舌的问话中,普京知道这些群众没有激烈的挑唆者,也没有组织。普京严肃的表情及其斩钉截铁的话语使人群安静下来。那些试图闯入者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慢慢地散去了。至此,德累斯顿分局脱离了危险。

普京成为总统后,不遗余力地重振克格勃,大量起用克格勃出身的人员,政府的几大部门领导都有过克格勃的经历。克格勃对普京的影响还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上,他办事不张扬,却能恰到好处地对对方施加影响;他表情坚毅甚至冷酷,使对方无法从他的表情来判断他的情绪变化;他在非正式的场合,都会选择把手隐藏起来,这样避免多余的手势泄露自己的情绪或者态度的变化。

可以说,克格勃给了普京很多,比如对形势的高度敏感,对周边环境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搜集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优秀的特工素质无一不在普京的身上打下了烙印。

“金唇”行动——美国国徽背后8年的秘密

1945年,克格勃费尽心机、历尽千辛万苦,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一枚美国国徽,把“金唇”窃听器暗藏在其中,赠送给美国驻苏大使卡里曼。这枚国徽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这一窃听行动既是克格勃引以为荣的惊世之举,也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感到无地自容,更是世界间谍史上屈指可数的经典之作。

“燕子”飞进大使馆

从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那天起,克格勃的官员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

1938年,为了更详尽、更具体地了解美国驻苏大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美丽的“燕子”。这些“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的演员,凭着闭月羞花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了美国外交官的卧室,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令人销魂难忘的夜晚。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美国男士抛送秋波,使得他们神魂颠倒。“燕子”们的行动收获颇丰,不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其中最令克格勃官员感兴趣的是美国使馆大楼顶层即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金唇”出世,演绎完美窃听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斯大林认为要掌握更多的美国核心机密。为此斯大林责令当时的克格勃主席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卡里曼办公室的行动方案。不过,面对美国大使馆的严密审查及反间谍手段,贝利亚等人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

不过,转机出现在1943年12月17日这一天,贝利亚兴冲冲地向斯大林汇报: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简直“无与伦比”,功效也是“令人称奇”。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从外表上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极易隐藏。“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运行所必需的电能。因为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根本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而且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金唇”窃听器在当时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的横空出世为克格勃的窃听行动提供了极大方便。

随后,克格勃的特工开始利用“金唇”对美国大使馆进行窃听。特工们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把居民楼的居民全部换成自己人。星期天一到,女特工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形的“金唇”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国徽阴谋名垂千古

任何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大使馆是其主权的象征,一般人根本无法涉足,更何况是一个窃听装置,而且要放到大使的办公室,加之美国对苏联百分之百的警惕,放置窃听器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这堪比登天的事情居然被克格勃完美地完成了。

为了将“金唇”送进美国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克格勃特工人员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高度警惕的美国人却始终没给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进入卡里曼大使办公室的机会。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当然,这件礼品不仅要适合做“金唇”的载体,而且还必须保证大使同意接受,并将其放在办公室中才可以。为此,克格勃相继排除了一些不适于做窃听器载体的礼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礼品窃听器终于研制成功了,是由名贵的紫檀木、黄杨木、红杉木、柔美棕、波斯帕罗梯木、红木及黑木拼装而成的一枚美国国徽。克格勃将这枚国徽的中央掏空,把“金唇”窃听器植入其中。这样,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一个机会,一个将此国徽送给大使卡里曼的机会!

但是,如何才能将这份礼品送给大使卡里曼呢?克格勃又为其量身定做一个“引诱计划”。1945年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的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以此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当然,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苏联孩子们的活动也不合适,最适合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一切在克格勃特工的意料之中,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专门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了高潮。美国大使卡里曼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此时,4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苏联翻译官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苏联工匠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卡里曼绝对没有想到,这只美轮美奂的木质国徽竟然暗藏玄机,因此泄露了美国的机密,也令大名鼎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颜面无存!

接下来,克格勃要做的就是在美国大使馆对面的建筑中安放一个灵敏度极高的雷达,这对于克格勃特工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从此以后,国徽里的“金唇”便源源不断地将美国大使馆里的秘密传播出来。对美国来说不幸的是,自1945年2月起克格勃的窃听计划一直持续了8年。这8年间,“金唇”送走了4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4位美国大使的喜爱,甚至有位大使将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做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金唇”之谜无人破译

再完美的计划也有暴露的一刻,1953年美国中情局发现了“金唇”窃听器,但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鲍尔斯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当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卡波特将那枚精美的国徽及“金唇”窃听器拿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议上做了一番展览。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和英国的特工曾多次试图破解“金唇”的技术秘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时至今日,苏联人的“金唇”窃听器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附:本章内容主要参考:

1.亚诺编著,《KGB克格勃全传》,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克里斯托弗·安德鲁、(英)瓦西里·米特罗欣著,《克格勃绝密档案》,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3. www.tianyabook.com/kegebo/(《克格勃全史》)。

同类推荐
  • 烽戍断无烟

    烽戍断无烟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能当将军的士兵却不想当将军,这还是好士兵吗?”“连长,快住手,部队的政策规定不能杀俘虏。”虎子一瞪眼三下两下把军装脱掉,说道:“老子不当兵了,这下可以杀了吧。”“……”
  • 回到晚清的南海舰队

    回到晚清的南海舰队

    2040年南海舰队正在某海域举行空前盛况的演习,不料进入某地点时所有通信系统失灵!是‘敌军’搞的鬼?还是周边不友好国家搞的鬼?还是······
  • 现代战斗机传奇

    现代战斗机传奇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阿莱曼之战

    阿莱曼之战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北征

    北征

    以金灭北宋为背景,讲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故事,内容纯属瞎掰。
热门推荐
  •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回答宝宝各种怪问题的书,书内不只提供参考答案,更主要的是,笔者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探索,寻找到最佳的、最适合宝宝的方式。我们相信,有时候学到方法比获得答案本身更重要!本书告诉家长朋友们,点亮宝宝智慧人生,您们可以这样做:回答未必正确,态度必须诚恳。
  • 借你肩膀给你依靠

    借你肩膀给你依靠

    婚后乔未央接了一部戏,居然是和于铭轩的兄弟一起演情侣,于是,片场一天总会出现以下几个镜头乔未央和男主牵手拥抱,于铭轩我瞪我瞪我瞪瞪瞪乔未央和男主接吻,于铭轩一把把男主推开,自己做替身贴了上去。片场所有的人心里大呼:不要再虐单身狗了,伤不起啊!
  • 吞吐大荒

    吞吐大荒

    天地变,六道乱。人兽鬼融,大荒纪元。末世?创世?可我只是一名二本大学会计学院的普通学生啊!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
  • 江湖悲情

    江湖悲情

    这是我练笔写的武侠小说,每章大约在一万字左右。
  • 石战仙

    石战仙

    战一个至热血的世界一个从小被欺负的孩子,机缘巧合获得战字决。从此,他的路改变了。战,是他唯一的目标。
  • 声律启蒙·弟子规

    声律启蒙·弟子规

    本书以采撷我国历代诗词歌赋篇章中的常用对偶语汇为基础,介绍对仗用语的基本知识和美化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她,废材蓝家五小姐,被庶女害死,凤眸再一转,便是那个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醒来时,得知我与二皇子有约,前去打扰,吓得二皇子连忙退婚,得知脸上的红毒疹确是灵力的封印,封印灭,紫眸现,天下和.他是绝色妖娆的邪王,他和她相遇的那个时候,便注定在一起···
  • 谁家娘子不出墙

    谁家娘子不出墙

    沈子安前世是个军火商,整天捣鼓些奇葩玩意儿,见到美男就流口水,惹得老天看不下去了,果断让她穿了,穿到了个玄幻大陆,本以为自己顶着主角光环天赋肯定异斌,没想到天赋也就马马虎虎,只好重操旧业做军火商,好不容易建了个商业帝国,尼玛云天界是什么鬼?自己这么大一片大陆竟然只是“下界”,那“上界”都TM是仙人么?是不是连“中界”都有?气愤不已的沈子安决心建个“地府”专门收“上界”的“仙人”,可是告诉她为什么连“地府”也有人抢先建成了,还是个美男纸,抢不过!嫁给他!!!片段:“主上……”“停!你就告诉我她又看上谁了?”“朱家三公子”“朱家算算也好没了,你去灭了吧,朱家三公子先奸后杀!!”“……”
  • 你微笑时很美

    你微笑时很美

    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人口中。我们国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亿6千9百20万2千232人。可就在这13亿6千9百20万2千232人当中,他和她的故事诞生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去值得回味。比如一段感情、一段开心的日子、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段失落的时间、一段坚持不懈的日子、一句刻骨铭心的话、一个转头的瞬间、一个亲吻、一个美好的画面、直至一个能温暖人心的问候、和一个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那个她的一个微笑。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都有一个她最美丽的微笑,作者在此问候。你还记得那个她的微笑吗?这段故事跨越时空的轮回。它们真的能在一起吗。时空秩序能恢复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