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100000013

第13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2个关于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7)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多是大开杀戒,把打江山的一些良臣谋士当成阶级内部的敌人除掉,而一些自以为是的功臣却不知功高震主,不能在拥有富贵之后装糊涂,以保全自身,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为天下人耻笑。历史的血腥至今犹能嗅到,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古代如此,虽然现代不像古代稍有不慎就招来杀身之祸,但竞争之残酷与古代相比并不逊色,所以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都要参透这一心机,要学会急流勇退。

★教训21: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李善长屈死

臣为君死原因有很多种,但忠心耿耿,一心为皇上效力也得死,就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所谓雷霆易怒,天威难测,皇帝仅凭个人的判断就可裁判生杀大权,那么生命也似乎太儿戏了。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庙,暂作和尚,后见郭子兴起兵反元,遂投奔义军,在南征北战中李善长一直追随他左右,直到最后他取得帝位,李善长也是忠心为其效力。

早年,朱元璋对李善长一直很信任。有一次朱元璋问他:“四方征伐,何时定乎?”李善长当即回答:“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元。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大为赞赏。从此,他视李善长为知己,令其参预机务,主馈饷,深受重用。当朱元璋威名日振,诸将来归者与日俱增,李善长便认真考察,辩贤愚,别优劣,量才录用,朱元璋无不言听计从。

朱元璋的主帅郭子兴为人暴躁,忌能护短,又好猜疑。朱元璋虽受宠用但处境险恶。郭子兴有时听信谗言,疑朱元璋欲夺其位,于是收回朱元璋一部分兵权,还有意把李善长置于自己的麾下,以分割他们的联系。李善长“固谢弗往”,婉言谢绝了。通过患难与共的生活考验,朱元璋更加信任李善长。不久,朱元璋帅众渡长江,拨采石,趋太平,克集庆,并以集庆为根据地,西征陈友谅,南攻张士诚,东平方国珍,乃至北伐大都,李善长都参预帷幄。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大半个中国已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了。为了实现“成帝业”的目标,1368年,李善长和刘基、朱升等一批功臣,向朱元璋“劝进”,终于使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大明王朝由此开始了。

按道理说,像李善长这样一心为主,与君主出生入死的功臣应该得到重用,不说以后有多少荣华富贵,但至少也可善始善终吧!但李善长的悲剧在于他所遇到的是一位善猜忌的君王。在朱元璋这位专制独裁的封建帝王的心目中,“功臣”往往功大“过”也大,所以他们无不都是被猜忌的对象,与他们只可共患难,忌能共安乐?

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历史事实都为此作了例证。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便泛舟五湖;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便飘然远行;朱升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不久,便乞求告老还乡。这些慧眼识人君的人臣,由于能够看清时势的变易而“鸟尽弓藏”,也不仅是为了洁身自好,而更重要的还是向往能够以终天年和为子孙计。李善长辅佐朱元璋建功立业,有类似范蠡和张良,他与朱升更是袍泽同俦。但在功成身退上去未能像他们那样干脆利索。

朱元璋在即帝位之后,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虽几经设法加以调整,但并不令他满意,最后决意废除这一制度。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在官僚制度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君相之间还可以相维相系,宰相协助君主理万机,君主依靠宰相御天下。但令朱元璋坐寝不安的历史教训时常盘桓在他的脑海里。如:霍光、曹操、司马氏父子和桓温等人,都是以相权压倒帝权的有名人物。而在实际生活中,君相之间的权力冲突日益加剧,朱元璋在即帝位之后,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虽几经设法加以调整,但并不令他满意,最后才决意废除这一制度。导致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关系也逐渐疏远,竟至互为敌意。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遂导致后来李善长满门被斩。

“胡惟庸谋反”一案是致李善长冤死的导火索。朱元璋是权力欲极强的人,凡事都要自己做主,但是丞相一职,却对皇帝的至高权力起了分权和牵制作用。因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胡惟庸又是一个依权仗势,专横跋扈的人物,他在朝中结党营私,组成一个淮人官僚集团,排斥异己,独操生杀黜陟大权。与朱元璋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猜疑的雄主当然如同水火。朱元璋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他自己并肩起事的一些功臣宿将不受制驭,由此而对丞相制深恶痛绝。朱元璋常常用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治国的借鉴。他曾指出:“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既有历史的教训,又有现实的情况,于是决心废除丞相制度,以期永固皇权,而要废除丞相制,自然要先向胡惟庸开刀。

在朱元璋向胡惟庸开刀之前,刘基突然暴卒,有人说这是胡惟庸毒死的。据《明史》载:“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胡惟庸)短,久之,基疾,上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这件事是真是假,当属疑案。但这正可被朱元璋用来作为加罪于胡惟庸的一个把柄,为了尽快给胡惟庸定罪,朱元璋便叫汪广洋来作伪证。汪广洋虽和胡惟庸有隙,但他是个持身以正、小心谨慎的人,既不愿捏造事实,陷人以罪,也不想传布谣言,行涉轻薄。而是采用息事宁人、一了百了的办法,对于刘基被害的传言,他是持否定态度的,当朱元璋问他时,竟说:“无有。”汪广洋的回答正是朱元璋不愿听的。因此,“帝怒责广洋朋欺,贬海南,舟次太平,帝追广洋赐死。”

处死汪广洋,是给功臣们一点眼色看看,这对胡惟庸的震动更大。因为右丞既死,左丞自是岌岌可危。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一年,胡惟庸的大祸降临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杀丞相胡惟庸;又以镇压奸党为名,株连蔓引,诛杀了一些公侯、大官僚,并乘机取消了中书省。还立下家法,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从此,由秦始皇开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中的丞相制度废掉了,皇帝成为综揽政事最大的独裁者。

胡惟庸被诛,只是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开始,从此,“坐堂死者甚众”,李善长自然在所难免。因为胡惟庸是李善长亲自举荐的,且两人过从甚密。杀胡惟庸岂能不杀李善长?但李善长随朱元璋时间较长,功劳卓著,位极人臣,影响较大。要想杀李善长,必须罗致罪状方能下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要惩治李善长,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他列入“胡党”中加以问罪。也不知是不是李善长的运气不好,此时的另一件事正好促成了朱元璋对其入罪。当时有一批在京城的人犯了罪要发配到边境,其中有一位叫丁斌的与善长有“私亲”,善长为其说情,而丁斌又曾经“给事惟庸家”,于是朱元璋便抓到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向李善长问罪了。先是逼丁斌揭发李存义往日“交通”胡惟庸的情状。遂逮捕了李存义父子,并逼李存义交代李善长与胡惟庸的交往过程。特别是李存义揭发胡惟庸劝善长一同谋反的事实,善长虽不愿为,“然颇心动”。仅此一罪,足够问斩了。再加上又有人告李善长包庇胡惟庸派往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与蓝玉联系的“使者”封绩,对这件事“匿不以闻”。

事情发展至此,“罪证”俱在,李善长将获重罪已成定局,他的左右也突然“叛变”了。首先是他的仆人们,大家为了免祸,便都纷纷出头首告,把李、胡之间如何密切往来,如何互通贿赂,如何时常摒人密谈等等,都分别揭发出来。编造“莫须有”的罪名,罗列李善长的罪状。为了把李善长的罪状昭告于天下,以见其罪有应得,朱元璋还把李善长及其从犯的供词勒为一书,名曰《昭示奸党录》,印出多册,发往各地,俾众周知。其意一在晓谕臣民,使知所惧戒,不敢再行谋逆;二则也是昭示李善长等都是罪有应得,并不是他大杀功臣。

这时李善长已七十七岁,被赐死,自缢,并株连九族,“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在李善长被杀后的三年“蓝玉案”又发生了,被杀者一万五千人。

以史为鉴:

李善长实在是死得冤枉,他完全是皇权与相权矛盾下的牺牲品。但是,李善长的悲剧也因他的性格所致,只知忠诚,却不知为臣三忌:忌功高盖主;忌权大压主;忌才大欺主。只知为君王着想,却不知自谋生路;锋芒太露,不知迁徐移转;触人太多,不知激流勇退。看来在古代做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同类推荐
  •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大圣末年,塞外燕州狼烟四起。野狼谷的混世小子石野娃意外成了铁骑战队的一员,沙场征战,江山美人,他将演绎怎样的惊世传奇……
  • 天庭版三国

    天庭版三国

    穿越了,也有了一个天庭农庄,但曹青压力山大!曹操:贤弟,愚兄这里断粮了,看在典韦被你抢走份上,随便补偿个几万石吧!刘备:恶贼!三发四次抢我发妻,看在备身无分文份上,赏个地盘吧!孙坚:贤侄,不要再来挖墙角了,大小乔已经被你抢走了,再挖,我的俩个儿子就要打光棍了!曹青:以上都是通通胡言!天地良心,本人一向公正廉明,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大小乔:夫君,奴家最近皮肤又不白了,想吃蟠桃了。典韦:主公,狗肉还有没有了,俺老韦又没力气上阵杀敌了。曹青:你们等着,我这就给你们取去。【PS:已完本七十万字书唐,人品有保证,无需担心。】
  • 汉朝的故事

    汉朝的故事

    汉朝是汉文化的滥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刘邦一个贫农子弟出身的下级官吏,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灵活有效的处事风格,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为了开辟民族的生存空间做了艰辛的努力。经过长期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汉族。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三国之昭烈再兴

    三国之昭烈再兴

    杨晓锋是二十一世纪一个菜鸟考古研究员,在一次考古行动中因缘际会之下穿越到三国,成为了被后世称为“赛赵云”的陈到。这时黄巾起义已经如火如荼,国家动荡,乱世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狰狞的面目。心怀壮志的他就从这里开始,踏上了再现大汉天威之路……+++++++++++++++++++++++++++++++++++++++++++++++++++++++++++本书已经签约,大家可以放心收藏,推荐,每日二更。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热门推荐
  • 战异界

    战异界

    这是一个拥有绝佳天赋的少女。当离开家乡,面对外面的世界,她将何去何从?她的家人中竟有魔界的人,是杀,是留?当这个世界面临大敌的时候,她会挺身而出吗?
  • 大胜金刚佛顶念诵仪轨

    大胜金刚佛顶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地至魔

    天地至魔

    一个顽皮少年一个神奇世界一场精彩故事一个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为了反抗一切压迫,为了你们的幸福,即使世界都与我为敌那又怎样,我依然是我,即使成魔那又如何
  • 嗜血狂妃:爆萌御兽师

    嗜血狂妃:爆萌御兽师

    给我一只喵星人,帮你孵出一联排神级宠物兽。她,21世纪最强大女巫杀手,一招飞天穿越。白痴,废物,她的专属名词。一抬手变身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一个眼神让无数人神魂颠倒。开赌庄,设酒楼,收复异族。左手灭仇敌,右手杀尽所有欺她,辱她之人,踏着万丈枯骨,一路血光四溅。搅乱风云,妖,魔,神,人,四界。只有他,上天入地出生入死,生生世世的守护。只为千万年前的一句承诺。“你衰,我帮你铲平天下。你荣,我陪你坐拥天下。你生,我宠你生生世世。你死,我便找你,等你,永生永世。”(独特热血女强)
  • 金牌猎人:盛世懒妃种鬼王

    金牌猎人:盛世懒妃种鬼王

    阴年阴日阴时出生的她,传说会克父克母克亲人,狠心的父母听信术士的鬼话将其抛弃,不料人家是阎王的干女儿,拥有通灵剪影的异能。干爹终于把她这个烫手山芋送出去了,为此,特送未来女婿饱览农书的懒虫一枚,敬请未来女婿笑纳!听说春天里把老公的种子播下去,到了秋天就能收获许多许多的老公……狗腿鬼仆的采访:“鬼主,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愿得一人心,睡了一美男。”“还有呢?”“坐拥天下财,睡了一美男。”“还有呢?”“吃货米虫命,睡了一美男。”待到山花烂漫时,妖孽丛中笑。“爱妃,本王可美?”【爽文,强强,超级宠!种田养花带玄幻,跳坑吧】
  • 错未安生

    错未安生

    两世重生都被亲情所负,再次醒过来已经成了婴儿。她道上天真是待她不“薄”。于是家里就有了父亲,兄弟,姐妹和额,小侄。王府凉亭里“姨儿你好漂亮,我长大后要娶你”小正太一脸天真执着。“我还小!”苏错两手忙着抄罚书。“我跟阿错同岁,阿错嫁我最好了。”某少年停下抄书的手,偏头温柔地看着苏。小正太瞥了他一眼,默默停下笔,拂了拂衣袖朝不远看书的夫子道:“夫子,上官峰上次背《玄子》作弊了。”“上官峰,马上把《玄子》抄十遍!”夫子怒道宫阙里堂堂上尊哭着说“姨儿,我愿背负所有的罪恶,只求你别离开我”空灵巅上他大怒,怀里抱着奄奄一息的苏错临走时道“洪掌门,本尊看你很是碍眼!”转身衣抉飘飘,背后却变成了屠场。
  • 超级召唤手机

    超级召唤手机

    凌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直到......他得到了一个神奇的手机。从此,凌锋成为了一名英雄,必须接受手机时不时传来的召唤信息,到各种神奇的世界执行召唤师给他的任务。完成任务获得金币,可以在手机里购买各种技能、修炼功法、药品......甚至人民币。凌锋被召唤去过古代,也去过各种小说、电影、电视、游戏、异界、未来等等各种神奇的世界,有一天,凌锋发现他也成为了一名召唤师,能够把各种拥有奇异能力的人召唤到现实世界。从此,凌锋的生活,精彩起来。
  • 人佛

    人佛

    三生石下法海觉醒了前世身为风流艺术家的记忆,无奈今世已入佛门,奈何奈何
  • 蛮妃

    蛮妃

    皇上?照样恶搞!后宫,又怎样!玩不转,溜之大吉!首富又如何?姐自己照样能赚钱!统领?皇上,姐都照踹不误!古代啊!姐妹们!冲!先保存有生力量,再赚个盆满钵满,男人嘛!面包有了,男人自然来!啥,这群男人都要娶她?天,吃不消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心荡漾

    君心荡漾

    大燕送来的和亲公主,遇上说话办事均不“靠谱”的大楚王爷,她目的不纯,他仍娶回为妃,他性格怪异,她已毫无选择。十五年前,先帝驾崩、皇长子离世、苏氏满门几乎绝迹。此番惨案,为祸者尚在逍遥,母亲临死的哀求,父亲的名声,让她心绪抑郁难平,誓要挖出幕后之人,以血祭天、以人祭祖。他是性格乖张的王爷,无意中得知惊天的秘密,他隐他瞒,只待羽翼渐丰、时机成熟,就要送他们去祭奠亡人。待事情尘埃落定,在爱与国家面前,江山社稷、家国大义虽不及你,我却不能弃。此番分离,再相见,你可曾、还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