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100000013

第13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2个关于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7)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多是大开杀戒,把打江山的一些良臣谋士当成阶级内部的敌人除掉,而一些自以为是的功臣却不知功高震主,不能在拥有富贵之后装糊涂,以保全自身,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为天下人耻笑。历史的血腥至今犹能嗅到,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古代如此,虽然现代不像古代稍有不慎就招来杀身之祸,但竞争之残酷与古代相比并不逊色,所以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都要参透这一心机,要学会急流勇退。

★教训21: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李善长屈死

臣为君死原因有很多种,但忠心耿耿,一心为皇上效力也得死,就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所谓雷霆易怒,天威难测,皇帝仅凭个人的判断就可裁判生杀大权,那么生命也似乎太儿戏了。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庙,暂作和尚,后见郭子兴起兵反元,遂投奔义军,在南征北战中李善长一直追随他左右,直到最后他取得帝位,李善长也是忠心为其效力。

早年,朱元璋对李善长一直很信任。有一次朱元璋问他:“四方征伐,何时定乎?”李善长当即回答:“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元。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大为赞赏。从此,他视李善长为知己,令其参预机务,主馈饷,深受重用。当朱元璋威名日振,诸将来归者与日俱增,李善长便认真考察,辩贤愚,别优劣,量才录用,朱元璋无不言听计从。

朱元璋的主帅郭子兴为人暴躁,忌能护短,又好猜疑。朱元璋虽受宠用但处境险恶。郭子兴有时听信谗言,疑朱元璋欲夺其位,于是收回朱元璋一部分兵权,还有意把李善长置于自己的麾下,以分割他们的联系。李善长“固谢弗往”,婉言谢绝了。通过患难与共的生活考验,朱元璋更加信任李善长。不久,朱元璋帅众渡长江,拨采石,趋太平,克集庆,并以集庆为根据地,西征陈友谅,南攻张士诚,东平方国珍,乃至北伐大都,李善长都参预帷幄。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大半个中国已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了。为了实现“成帝业”的目标,1368年,李善长和刘基、朱升等一批功臣,向朱元璋“劝进”,终于使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大明王朝由此开始了。

按道理说,像李善长这样一心为主,与君主出生入死的功臣应该得到重用,不说以后有多少荣华富贵,但至少也可善始善终吧!但李善长的悲剧在于他所遇到的是一位善猜忌的君王。在朱元璋这位专制独裁的封建帝王的心目中,“功臣”往往功大“过”也大,所以他们无不都是被猜忌的对象,与他们只可共患难,忌能共安乐?

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历史事实都为此作了例证。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便泛舟五湖;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便飘然远行;朱升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不久,便乞求告老还乡。这些慧眼识人君的人臣,由于能够看清时势的变易而“鸟尽弓藏”,也不仅是为了洁身自好,而更重要的还是向往能够以终天年和为子孙计。李善长辅佐朱元璋建功立业,有类似范蠡和张良,他与朱升更是袍泽同俦。但在功成身退上去未能像他们那样干脆利索。

朱元璋在即帝位之后,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虽几经设法加以调整,但并不令他满意,最后决意废除这一制度。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在官僚制度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君相之间还可以相维相系,宰相协助君主理万机,君主依靠宰相御天下。但令朱元璋坐寝不安的历史教训时常盘桓在他的脑海里。如:霍光、曹操、司马氏父子和桓温等人,都是以相权压倒帝权的有名人物。而在实际生活中,君相之间的权力冲突日益加剧,朱元璋在即帝位之后,逐渐感到帝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虽几经设法加以调整,但并不令他满意,最后才决意废除这一制度。导致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关系也逐渐疏远,竟至互为敌意。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遂导致后来李善长满门被斩。

“胡惟庸谋反”一案是致李善长冤死的导火索。朱元璋是权力欲极强的人,凡事都要自己做主,但是丞相一职,却对皇帝的至高权力起了分权和牵制作用。因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胡惟庸又是一个依权仗势,专横跋扈的人物,他在朝中结党营私,组成一个淮人官僚集团,排斥异己,独操生杀黜陟大权。与朱元璋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猜疑的雄主当然如同水火。朱元璋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他自己并肩起事的一些功臣宿将不受制驭,由此而对丞相制深恶痛绝。朱元璋常常用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治国的借鉴。他曾指出:“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既有历史的教训,又有现实的情况,于是决心废除丞相制度,以期永固皇权,而要废除丞相制,自然要先向胡惟庸开刀。

在朱元璋向胡惟庸开刀之前,刘基突然暴卒,有人说这是胡惟庸毒死的。据《明史》载:“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胡惟庸)短,久之,基疾,上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这件事是真是假,当属疑案。但这正可被朱元璋用来作为加罪于胡惟庸的一个把柄,为了尽快给胡惟庸定罪,朱元璋便叫汪广洋来作伪证。汪广洋虽和胡惟庸有隙,但他是个持身以正、小心谨慎的人,既不愿捏造事实,陷人以罪,也不想传布谣言,行涉轻薄。而是采用息事宁人、一了百了的办法,对于刘基被害的传言,他是持否定态度的,当朱元璋问他时,竟说:“无有。”汪广洋的回答正是朱元璋不愿听的。因此,“帝怒责广洋朋欺,贬海南,舟次太平,帝追广洋赐死。”

处死汪广洋,是给功臣们一点眼色看看,这对胡惟庸的震动更大。因为右丞既死,左丞自是岌岌可危。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一年,胡惟庸的大祸降临了。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杀丞相胡惟庸;又以镇压奸党为名,株连蔓引,诛杀了一些公侯、大官僚,并乘机取消了中书省。还立下家法,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从此,由秦始皇开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中的丞相制度废掉了,皇帝成为综揽政事最大的独裁者。

胡惟庸被诛,只是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开始,从此,“坐堂死者甚众”,李善长自然在所难免。因为胡惟庸是李善长亲自举荐的,且两人过从甚密。杀胡惟庸岂能不杀李善长?但李善长随朱元璋时间较长,功劳卓著,位极人臣,影响较大。要想杀李善长,必须罗致罪状方能下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要惩治李善长,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他列入“胡党”中加以问罪。也不知是不是李善长的运气不好,此时的另一件事正好促成了朱元璋对其入罪。当时有一批在京城的人犯了罪要发配到边境,其中有一位叫丁斌的与善长有“私亲”,善长为其说情,而丁斌又曾经“给事惟庸家”,于是朱元璋便抓到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向李善长问罪了。先是逼丁斌揭发李存义往日“交通”胡惟庸的情状。遂逮捕了李存义父子,并逼李存义交代李善长与胡惟庸的交往过程。特别是李存义揭发胡惟庸劝善长一同谋反的事实,善长虽不愿为,“然颇心动”。仅此一罪,足够问斩了。再加上又有人告李善长包庇胡惟庸派往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与蓝玉联系的“使者”封绩,对这件事“匿不以闻”。

事情发展至此,“罪证”俱在,李善长将获重罪已成定局,他的左右也突然“叛变”了。首先是他的仆人们,大家为了免祸,便都纷纷出头首告,把李、胡之间如何密切往来,如何互通贿赂,如何时常摒人密谈等等,都分别揭发出来。编造“莫须有”的罪名,罗列李善长的罪状。为了把李善长的罪状昭告于天下,以见其罪有应得,朱元璋还把李善长及其从犯的供词勒为一书,名曰《昭示奸党录》,印出多册,发往各地,俾众周知。其意一在晓谕臣民,使知所惧戒,不敢再行谋逆;二则也是昭示李善长等都是罪有应得,并不是他大杀功臣。

这时李善长已七十七岁,被赐死,自缢,并株连九族,“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在李善长被杀后的三年“蓝玉案”又发生了,被杀者一万五千人。

以史为鉴:

李善长实在是死得冤枉,他完全是皇权与相权矛盾下的牺牲品。但是,李善长的悲剧也因他的性格所致,只知忠诚,却不知为臣三忌:忌功高盖主;忌权大压主;忌才大欺主。只知为君王着想,却不知自谋生路;锋芒太露,不知迁徐移转;触人太多,不知激流勇退。看来在古代做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同类推荐
  • 诡秘谍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诡秘谍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这本书揭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出现的间谍、特务等现象。主要介绍了几大特务以及他们罪恶的一生。这些间谍窃取情报,有的是敌方派遣过来的,有的是国人自己卖国求荣。尽管他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他们的恶行将遭到世人永久的唾弃。
  • 万世太平

    万世太平

    愿上天佑我华夏,万世太平
  • 从来没有的帝国

    从来没有的帝国

    中世纪,穿越者投身于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农业产量,建立工业体系的故事。建了一个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这里和我聊天。从来没有的帝国,群号:144065412
  • 历史政治的智慧

    历史政治的智慧

    每个人都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研究发现:若是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热门推荐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读《庄子全书》学生活

    读《庄子全书》学生活

    庄子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建构了“道止于一”的理想人生境界,通过顺物自然、无我丧我安顺天意,通过指引人们对“道”的追求,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内篇》是一以追求神仙境界为最高价值的道家知识体系,“逍遥”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最高价值,所以《内篇》中的庄子是一位出世的哲学家。题解《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描述了一种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但是,真正的逍遥者,追求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
  • 瑾墨绝爱

    瑾墨绝爱

    苏瑾戈作为皇后,却被皇上墨西凡和亲妹妹苏瑾萱联手陷害,最后被苏瑾萱用白玉簪破处后烧死在冷宫之中。苏瑾戈含着怨恨重生后,回到十三岁之时……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噬天审僔

    噬天审僔

    不会炼丹?没关系,待我去吞噬一个会炼丹的,我就是丹师了。你说你是上古血脉要碾压我?没事,等我吞噬完你的神魂,我就是上古血脉。萧毅,一次意外,觉醒了寄生在体内的残魂‘饕鬄’并且被传授上古秘技噬天诀,从此不会什么吞噬什么。那谁,要比试炼丹是吗?等等,我去吞个丹师先,回头再来虐你……
  • 霸上天降小萌妃

    霸上天降小萌妃

    她是无忧无虑的妖,祸从天降,误入魔界,成了他的妃;他是腹黑冷酷的魔君,却对她一见倾心,霸王留心也留人。妖魔感情纠葛,会谱出怎样逆天的爱情?
  • 仙王

    仙王

    少年宁轩,一个卑微的奴隶无意中踏上一条残酷的血腥之路,生死之间,尔虞我诈,人道仙道,争端不休,且看宁轩一路高歌猛进,在蓝色的火,白色的光中,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以最强之名,轰出一条血路!
  • 仙帝玩转网游

    仙帝玩转网游

    仙界至尊凌风与仙界十大高手决战时,击败了十大高手,却遭兄弟背叛,穿越到了2089年的地球......
  • 人鬼爱恋,找个小鬼当老公

    人鬼爱恋,找个小鬼当老公

    只不过是闯了次鬼屋,却因一把铜锁许下冥婚。洛依依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从小相依为命的哥哥过着平庸的生活,最好的闺蜜竟然也有神秘背景,陪伴多年的好友竟然不是真正的人,身边的一切看似普通正常,却没想到他们活在阴阳之间。他声称是鬼,却像神一样守护她,越来越多的怪事缠上她,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源于她……
  • 短篇故事:曾经

    短篇故事:曾经

    原本无忧无虑的人儿为何变得沧桑,一千年的折磨换来三生三世的厮守,却抵不过司命的一纸空文。三生悲哀人生能否让爱起航,再次相见两相望而不识,是阴谋诡计还是他残忍如蝎。活在过去的她能否在次爱上这个伤心欲绝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