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踇(mǔ)隅之山,古山名。吕调阳校作“踇禺之山”,《五藏山经传》卷四:“尸胡南也。荣城以东海岸参差象狒狒迅走踵反,故曰踇禺。”
译文
从跂踵山再往南行九百里水路,就到了踇隅山。山上草木茂盛,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还有很多赭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尾巴似马尾,这种野兽名叫精精,它的叫声就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无皋山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①。南望幼海②,东望榑木③。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注释
①无皋之山,《五藏山经传》卷四:“今自鸭绿江口循海西南百八十馀里得沙河口,又五十里大庄河合沙河来入,又百四十里经水口四至大沙河口,又三十里至澄沙河口,此二百馀里中海中小岛十有九傍岸,皆沙浅,又百三十里讫旅顺城曰无皋之山,即《北次三经》云‘鸡号之山’也。无皋,小儿号乳也,象形。”
②幼海,郭璞曰:“即少海也。”
③榑(fú)木,即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木,据说太阳是从这里升起。
译文
从踇隅山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再行三百里流沙,就到了无皋山了。从山上向南可以远眺幼海,向东可以看见扶桑。无皋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顶狂风怒吼。这座山,占地广阔,方圆百里。
总 观
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①,米用黍②。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注释
①牡(mǔ)羊,鸟兽的雄性。
②黍(shǔ),一种谷物,种子呈白色、黄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可以食用或酿酒。现北方人俗称黄米子。
译文
纵观《东次三经》这一山系,从尸胡山起到无皋山,共九座山,沿途六千九百里。这些山神都是人身但头上长着羊角。祭祀这些山神的礼仪是,用一只公羊,精米作供品。这些山神一旦出现,就会发生风灾、雨灾、水灾,破坏田里的庄稼。
东次四经
导读
《东次四经》主要介绍北号山、旄山、东始山、女烝山、钦山、子桐山、剡山、太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物产和有关山神祭祀等情况。
北号山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①,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②,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③,亦食人。
注释
①北号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四:“北号在开原县东北二百里,为小潦河东源之大小雅哈河所出山,西自兴安岭循辽河北岸来折而南为此山,自北而南正支尽于鸭绿江口,其分支自松花西源东走,为东源所出之长白顶,又北为呼拉哈源,又东为乌苏里源,水皆北流下山,总曰北号。”
②猲狙(gé jū),古代传说中的野兽。
③鬿(qí)雀,古代传说中的怪鸟,会吃人。
译文
在《东次四经》记述的东部山系的第四组山脉中,第一座山叫北号山。这座山巍然屹立在北海岸上。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树的形状像杨树,开红色的花,结的果实像红枣,却无核,味道酸中带甜,吃了这种果实,人就不会患疟疾。食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狼,却长着红色的头,老鼠一样的眼睛,发出的声音像猪叫,名叫猲狙,这种野兽异常凶猛,会吃人。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山鸡,长着白色的脑袋,老鼠一样的足,老虎一样的爪子,名字叫鬿雀,也是会吃人的。
旄 山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①,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②,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③。
注释
①旄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四:“鸭绿江上游北岸自三道沟以东小水十,南岸小水五,象旄形,亦象苍木不去其枝之形,体犹支也。山即三道沟所出之斐德里山,其水南入鸭绿而西南与佟家江会,即展水。”
②鱃(qiū)鱼,即泥鳅。
③疣(yóu),一种皮肤病,指的是一种小肉瘤。
译文
从北号山再往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旄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苍体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展水。苍水中有很多鱃鱼,形状像鲤鱼,头部很大,人们如果吃了这种鱼肉,就可以预防赘疣。
东始山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①,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②。泚水也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麋芜③,食之不■④。
注释
①东始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四:“山即松花西源柳沟河所出,兴安支干东行之始也。”
②可以服马,郭璞曰:“以汁涂之,则马调良。”
③麋芜,即蘼芜。一种叶子像当归、香味像白芷的香草。
④■(pì),即屁字,中医指元气下泄的疾病。
译文
从旄山再往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东始山。山上遍布着许多青色玉石。山上生长一种树,形状像杨树,带有红色纹理,树干和树枝中流出的液汁,殷红如血,这种树不开花,也不结果,名叫芑。将这种树汁涂在马身上,可以使马驯服。泚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再东北流入大海。泚水中有很多绚丽多彩的贝壳,水中还有很多茈鱼,形状像鲋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身上发出的蘼芜的气味,吃了这种鱼肉就不会放屁。
女烝山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①,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②,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③,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女烝(zhēng)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四:“山盖在鸭绿江东岸朝鲜张杰城之东,有水西流合东南水而西注江,亦象女子夭侧形而前临鬲水,故曰女烝。”
②鬲(gé)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四:“鸭绿自栗子沟以南、佟家自玛察河口以南,两江左右环合,象鬲形也。”
③欧,同“呕” 。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
译文
从东始山再往东南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女烝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光秃秃的。石膏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鬲水,石膏水中有很多薄鱼,形状像鳝鱼却只有一只眼睛,发出的声音像人的呕吐声,这种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钦 山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①,其中多鱃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②,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注释
①皋泽,《五藏山经传》卷四:“皋泽即泰泽,河水浑流,所潴多涂也。“
②牙,这里是指露出唇外的獠牙锯齿。
译文
从女烝山再往东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钦山。山上遍布着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金属矿物和美玉,但没有普通的石头。师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皋泽湖,师水中生长着很多鱃鱼,还有很多色彩绚丽的贝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锋利的牙齿,它的名字叫当康,它的叫声就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这种野兽一旦出现,天下就将五谷丰登。
子桐山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①。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馀如之泽。其中多■鱼②,其状如鱼而鸟翼,也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①子桐之山,吕调阳校作“辛桐之山。”《五藏山经传》卷四:“辛梓通。梓桐,琴材也,因钦山为义。山为■河东源所导,西南会分水岭水而西南而东南入鸭绿江注海,海自口南东曲为大渚谓之馀如之泽也。”
②■(huá)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这种鱼长着翅膀,能飞出水面,还能发光,是一种奇特的发光的飞鱼。
译文
从钦山再往东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子桐山。子桐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流入馀如泽。子桐水中有很多■鱼,形状长得像鱼,但又有鸟的翅膀,在水面忽出忽入,闪闪发光,它的叫声,好似鸳鸯在啼叫。这种鱼一旦出现,预示着丽水稀少,天将大旱。
剡 山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①,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寙②,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①剡(shàn)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四:“今在哈达河,南岸尽峰也,北岸即哈达城,并因山为名。”
②合寙(y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译文
从子桐山再往东北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剡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猪却长着一幅人的面孔,全身金黄又长着一条红色的尾巴,名叫合寙,这种野兽会吃人,也会吃虫子和蛇。它的出现,预示着雨水增多,天下将发生洪涝灾害。
太 山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①,上多金玉、桢木②。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鱼。
注释
①太山,《五藏山经传》卷四:“山为小潦西源,库鲁河所出,北会赫尔苏河、雅哈河,屈西南注潦水,象钩形。”
②桢木,即女桢,一种灌木,四季常青,其籽可以入药。
译文
从剡山再往东二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太山。山上遍布灿灿的金属矿物和精美的玉石,生长着茂密的桢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白色的脑袋,一只眼睛和蛇一样的尾巴,名字叫蜚。这是一种不祥之物,它在水中行走,水便会干涸;它在草中行走,草便会枯死;它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瘟疫。钩水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劳水,钩水中有很多■鱼。
总 观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译文
纵观《东次四经》这一山系,从北号山到太山,共八座山,沿途一千七百二十里。
以上是东部山系的记录,共四十六座山,沿途一万八千八百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