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500000029

第29章 以佛心修清静心——禅茶一味,凡圣一界(5)

释迦牟尼被农夫骂醒之后,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深深地反省自我。他把满脑子的东西,像扔破袜子烂鞋子一样,一件一件扔了出去,并且毫不留情地抹掉所有痕迹。不知不觉,七天七夜过去了,在他那被掏空了的灵魂里,突然一道灵光乍现!释迦牟尼终于悟道成佛。

对此,他评论说:看来,没有真正的静心,是不可能有伟大的思想诞生的。或者说,静心是灵感之源,静心使人的智慧更富有穿透力。

另一则是:

古代渤海国在中国北方曾经非常强盛。有一年,渤海国王想从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大臣中选一人做宰相,便把他们留在宫中,并分别告知:“祝贺你!我明天将宣布你做国家的宰相”。然后,国王让仆人分别领他们回到各自的房间睡觉,并让人仔细观察两人的动静。其中一位,内心过于激动,一夜未眠。而另一个人走进卧室不久,便静静地睡去,不时有鼾声传出,直到第二天仆人把他叫醒。结果,酣睡的大臣当了宰相,而一夜未眠的那位落选了。

国王事后说:“一听说要当宰相就激动得睡不着觉,可见心里难以盛事。当宰相,就要有腹中能撑船的度量。心静如水,荣辱不惊,遇事从容自若,做人不卑不亢,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器啊。”

对此,他的评论是:静心可以提升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品位!看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盖所谓静心者!净心也!静心是一种不断积蓄的能量,惟其静心,才能厚积薄发、举重若轻、风度翩翩、仪态从容!

他还说:“对于一个心不静的人,我们不宜与之为师为友。且让我把静心比作一只篮子吧,一只干干净净、美丽结实的空篮子。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呢?你当然可以到你人生的果园里去摘你想摘的果实了。”

人生在世也就那么三四十年的好日子,真不算长,转眼间已进“天命”之年,可自我感觉还没怎么活,人活着易,活出质量来难,人啊,怎么活才能活快乐,这里面的学问还真大。常从朋友们的文章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多是悲情、伤感,充满对现实的无奈与苦闷,真正能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实在不多。

想要事业成功,心灵舒展吗?那就必须学会“静”。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灵魂之杯——“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调出更完美的琼浆玉液,你就是个哲学家……”这是周国平散文集《安静》里的一段话,我引来做开头,是完全感动于他对“心灵超验”体验的强调和追求以及他对世俗喧嚣的勇敢放弃——那是他逃离了媒体数年后的感悟和总结,也是他抽身于热闹,回归安静的崇高心境的写照!

罗兰说:“我国人生哲学综合了儒、道、释三家,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所谓出世就是有一种超乎物欲之上的,使心灵净化之力。用这种力量来对抗私欲,不去为私利征逐,而是用余情来欣赏世界的美好。这是种美德,它是美化人生的力量。

道家所提倡的是高格调的人生境界,重点在于“欣赏”。教人有优美的情操,懂得爱好自然,崇尚纯朴、恬淡、飘逸、豁达。人由欣赏天地宇宙之大,体认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到天地与我共存,物欲与我为“一”的大生命,从而对世界有更高层次的热情。使人爱宇宙万物,但绝不狂妄地想要把宇宙万物据为己有。当人们了解到自身正是宇宙万物之一,宇宙与自己为一体,自然而然的就能仁爱万物。

我国古代名人的许多诗词作品中都充满了飘逸的道家思想,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谁怕,一衰风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挥手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径,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些因喜爱而熟记的诗都给人一种“抬头看天外”的启示,这境界不是消极,而是超然;不是不进取,而是不屑在世俗所设定的狭窄跑道上盲目地竞争,而是活在风轻云淡的静生活中,从静中感受生命之美,谁能说这样的生活不幸福快乐呢?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不是一味地进取才是有为,以退为进和静思内省同样重要。不容忽视的是人生“超然于世俗奔波之外”更高境界的大有为,更不该错过的是人生旅途上“静观万物皆自得”的大享受。

当我们的心中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对万物的感恩时,那些烦恼与失落就会渐渐远去,天地万物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直到归于泥土的那一天,我门都会笑迎死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因此要达到动静如一的境界,其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已经去除差别妄逐,征得寂静。

唐宪宗是个信佛很虔诚的君主,派人到凤翔迎请佛骨(舍利)。韩愈上表谏言阻止,宪宗大怒,把他贬至潮州为刺史。

当时潮州地处南荒,文教不盛,想要参学问道非常困难,但是这里却隐居着一位学养、功行非常高妙的大颠禅师,深为当地人敬仰。

韩愈以大唐儒者自居,哪里看得起大颠禅师。但是这里除了禅师之外,很难找到学士文人可以论道,韩愈于是抱着无奈、挑战的心情去拜访禅师。韩愈到的时候,大颠禅师正在闭目静坐,韩愈慑于禅师的威德,不自觉地、恭敬地站立在一旁等待。过了很久,禅师却仍然一无动静,韩愈心中渐感不耐。这时,站立在禅师身旁的弟子,开口对师父说: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这句话表面上像是对禅师说的,其实是在启示韩愈:禅师此刻的静坐是无言之教,也是在考验你的定力,然后再用言语智慧来拔除你的贡高我慢。

这时韩愈才恍然大悟,敬佩大颠禅师的学养,认为禅师的道行确实高妙。

后来他和大颠禅师成为至交道友,并留下许多千古美谈。

由上述的公案,我们可以了解动与静在禅师的心境是合一的,实践在教化上则是圆融无碍的。禅师教化人,有时不发一语,有时做狮子吼。禅师一言半语的提携,一棒一喝的进逼,一进一退的表扬,一问一答的发明,一颦一笑的美妙,一茶一饭的启导,甚至一扬眉一瞬目,一竖指一垂足,在一动一静之中,无不充满了禅机,无不焕发着禅味。动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但是透过禅定所证得的动静,是合一的,是自如的。

心宇澄清,身似如来

华中师范大学的刘中兴先生在其散文《淡泊与宁静》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站起来,便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倒下去,便成了世界上最宽的路;弯下来,便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桥;可一倾斜,便成了世界上最险的悬崖。生活中充满喜悦,喜悦的背后有时候却是深深的诱惑。诱惑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牢牢地网住每一个靠近它的人,等到那人幡然悔悟要离开时,却已力不从心。诱惑又像毒品,吞噬人的灵魂,扭曲人的性格,腐蚀人的心灵。千万不要在诱惑面前停滞,也许只是一瞬间,人生将从此改变。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给心灵一种宁静,给胸怀一种桀然,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这份淡泊宁静中,诱惑大概只能大逃亡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现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多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可是,人是自然之子,我们仍然会向往在喧嚣繁复的尘世中拥有一片宁静的天空,让浮躁的心绪得到休憩,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更迭交替中感受自然之美,使沾满世俗尘埃的心灵重新得以净化和升华。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你也将错过星星。”宁静是难得的洒脱,也是智慧的感悟。宁静就是快乐。

淡泊不是平庸,宁静孕育辉煌。一时的大红大紫、突如其来的尘世喧嚣,只是留不住的景观,不变的淡泊宁静才是永久的圣殿。

古今历史昭示,只有在淡泊宁静的磨砺中,人之心胸才能豁达宽广,人之猛志才能长存不溺。淡泊宁静给人以抚慰、净化,令人潜下心来,腾出时间,埋头苦干,心无旁骛地去登攀。

古今中外无数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都是在淡泊宁静中实现其伟大志向和奋斗目标的。大科学家苏步青、黄昆逝世后,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正是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们是谁,才愈发衬托出他们淡泊宁静孕育辉煌之伟岸。写过3000多首歌词的“词坛泰斗”乔羽,以“百年心事归平淡”抒怀明志,一生严守淡泊宁静之道,精心创作,不为金钱粗制滥造,所以作品魅力无穷,久唱不衰。

当今之日,行淡泊宁静须抵御各种物欲的诱惑。正所谓“欲淡则心静,心静则理见”、“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

许多年前,看过有关比尔·盖茨闭关修炼的报道,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有两次,每次为一个星期的闭关修炼。在修炼的这一个星期里,比尔·盖茨拒绝和任何人见面,包括他自己的家人,谁都不知道他在这七天做了些什么,但他每次出关,微软总有惊人之举。

闭关,在佛家简单说成不与外事接触,摒绝一切,自己进行长时间的静坐和入定。我想,比尔·盖茨的所谓闭关,一定是他想在绝对安静的情况下处理工作之事,由此可见,宁静对人是多么重要。当然,闭关后面还有两个字:修炼。静由心生,心静则宁。

如今的成功人士多数是忙人,来去匆匆,应酬繁多,别说闭关修炼,恐怕连看书的耐心和时间都没有。滚滚红尘,人世繁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清净的心境,那么,得就是失,失就会忧生于心,心不静则事事乱心,何来的快乐?

同类推荐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曹操

    三国之曹操

    哎,三国幻想故事,光荣的三国志打多了的YY产物吧。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从1898开始

    从1898开始

    意外回到清末,还有两年就是八国联军侵华,钟何应该何去何从。满清,当年在四川,十人中杀九人的仇应该报了吧;那些列强们,吃了我的,拿了我的,该还回来了吧。
  • 短篇故事之月亮的传说

    短篇故事之月亮的传说

    这是本人小时候从老一辈的人口中听过的一篇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大驾北还录

    大驾北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游园会

    重生之游园会

    数十个空间的地球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动,世界开始坍缩,物种灭绝,被宇宙的意志选中的人们将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不断的重生,不断的拯救,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末日,他们该如何解决宇宙意志给予的难题。
  • 男儿行

    男儿行

    这是一本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为了追究指摘哪个民族过去的是非,而是为了记录当年华夏百姓为了不受奴役而进行的抗争。
  • 太虚集录

    太虚集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思维游戏全文

    思维游戏全文

    《思维训练游戏大全》是一本好玩、有趣且广受欢迎的思维训练游戏宝库。书中思训练维游戏都经过精心设计,极具代表性、独创性,形式活泼,兼具挑战性、趣味性。书中的游戏不仅适合一个人玩,更适合跟朋友、家人一起玩。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集思维锻炼、团队协作为一体的益智宝典。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