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700000035

第35章 中国学术之趋势(4)

著者往年著《心理与力学》一文,创一条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曾说:“地心有引力,把泥土沙石,有形有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地球。人心也有引力,把耳濡目染,无形无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心。”宋儒研究儒释道三教多年,他的心,已经成了儒释道的化合物,自己还不觉得,所以宋学表面上是孔学,里子是儒释道融合而成的东西。从此以后,儒门就不淡泊了,就把人收拾得住。于是宋学风靡天下,历宋元明清以至如今,传诵不衰。他们有了这种伟大工作,尽可独立成派,不必依附孔子,在他们以为,依附孔子,其道始尊,不知依附孔子,反把宋儒的价值看小了。

十三、各家学说之分合

宋学是融合三教而成,故处处含有佛老意味。其含有佛学的地方,前人指出很多,不必再加讨论。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宋学所含老子成份,特别浓厚,宋儒所做的工夫,不外“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八字。天理者天然之理,也即是自然之理。人欲者个人之私意。宋儒教人把自己的私意除掉,顺着自然的道理做去,这种说法,与老子有何区别?所异者,以天字代自然二字,不过字面不同罢了。

但是他们后来注重理字,忽略了天字,即是忽略了自然二字,而理字就成了管见,此戴东原所以说宋儒以理杀人也。

周子著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这无极二字,即出自《道德经》。张横渠之易说,开卷诠乾四德,即引老子“迎之不见其首”二语。中间又引老子“谷神、刍狗,三十辐共一彀,高以下为基”等语,更是彰明其著的。

伊川门人尹焯言:“先生(指伊川)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观此足矣,语录之类,皆学者所记,听见有深浅,所记有工拙,盖不能无失也。”(二程全书)可见易学是伊川根本学问,伊川常令学者看王弼易注(二程全书),《四库提要》说:“自汉以来,以老庄说易,始魏王弼。”伊川教人看此书,即知:伊川之学根本上参有老学。

朱子号称是集宋学大成的人,《论语》开卷言:“学而时习之”,朱子注曰:“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戴东原曰:“复其初出庄子。”(东原年谱)明善复初,是宋儒根本学说,庄子是老子之徒,这也是参有老学之证。

《大学》开卷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朱子注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尽灵不昧,以其众理而应万物者也。”这个说法,即是老子的说法,我们可把这几句话,移注老子。老子曰:“谷神不死。”谷者虚也,神者灵也。不死者不昧也,“谷神不死”盖言“虚灵不昧”也。“具众理而应万事”,即老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意。“虚”则冲漠无朕,“不屈”则万象森然,故曰“具众理”。“动”则感而遂通,“愈出”则顺应不穷,故曰“应万事”,这岂不是老子的绝妙注脚。

《中庸》开卷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朱注提出自然二字。《论语》“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朱注又提出自然二字。孟子“天下之言性也”一章,朱注五提自然二字,这是前面已经说了的。

又老子有“致虚极,守静笃”二语,宋儒言心言性,满纸是虚静二字,静字犹可说《大学》中有之,这虚学明明是从老子得来。

宋学发源于孙明复、胡安定、石守道三人,极盛于周程张朱诸人。程氏兄弟幼年曾受业于周子,其学是从周子传下来的,但伊川作明道行状说:“先生生于一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又说:“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嫌科学之业,既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可见宋学是程明道特创的,明道以前,只算宋学的萌芽,到了明道,才把他组织成一个系统,成为所谓宋学,周子不过启发明道求之志罢了。所以我们研究宋学,当从明道研究起走。

明道为宋学之祖,等于老子为周秦诸子之祖。而明道之学,即大类老子,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道著定性书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性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如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此等说法,与老子学说有何区别?也即是王弼所说:“体冲和以通无,应物而无累于物。”

二程遗书载:“明道言,‘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明道所悟得者,即是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之理。老子书中,每用雌雄荣辱、祸福静躁、轻重歙张、枉直、生死、多少、刚柔、强弱等字,两两相对,都是说明“无独必有对”的现象。明道提出自然二字,宛然老子的学说。

其他言自然者不一而足,如遗书中,明道云:“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皆是。故近人章太炎说:“大程远于释氏,偏迩于老聃。”(见《检论》卷四《通程》篇)

宋学是明道开创的明道之学,既近于老子,所以赵宋诸儒,均含老子意味。宋儒之学,何以会含老子意味呢?因为释氏是出世法,孔子是世间法,老于是出世法世间法,一从贯之。宋儒以释氏之法治心,以孔子之学治世,二者俱是顺其自然之理而行,把治心治世,打成一片。恰是走入老子的途径。宋儒本莫有居心要走入老子途径。只因宇宙真理,实是这样,不知不觉,就走入这个途径。由此知:老子之学,不独可以贯通周秦诸子,且可以贯通宋明诸儒。换言之:即是老子之学,可以贯通中国全部学说。

伊川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究竟他们在六经中得着些什么呢?他们在《礼记》中搜出《大学》、《中庸》两篇,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并研究。在《尚书》中搜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又在《乐记》中搜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数语,创出天理人欲等名词,互相研究,这即是所谓“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了。

宋儒搜出这些东西,从学理上言之,固然是对的,但务必说这些东西是孔门“不传之学”,就未免靠不住。“人生而静”数语,据后人考证,是文字引老子之语,河间献王把他采入《乐记》的。而《文字》一书,又有人说是伪书,观其全书,自是道家之书,确非孔门之书。闫百诗尚书古文疏证说:“虞迁十六字,盖纯袭用荀子,而世未之察也,荀子解蔽篇,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云云。故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唯君子而后能知之。”

此文前文有“精于道,一于道”之语,遂概括为四字,复续以成十六字。可见宋儒讲的危微精一,直接发挥荀子学说,间接是发挥道家学说。

朱子注《大学》说:“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朱子以前,并无一人说《大学》是曾子著的,不知朱子何所依据,大约是见诚意章,有曾子曰三字。据闫百诗说,《礼记》四十九篇中,称曾子者共一百个,除有一个不是指曾子外,其余九十九个,俱曾子,何以见得此篇多处提及曾子,就是曾子著的?

朱子说:“中甫是孔门传授心法,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此话也很可疑。《中庸》有“载华岳而不重”一语,孔孟是山东人,一举目即见泰山,所以论孟中言山之高者,必说泰山。华山在陕西,孔子西行不到秦,华山又不及泰山著名,何以孔门著书,会言及华山呢?明明是汉都长安,汉儒著书,一举目即见华山,故举以为例。又说“今天下车同轫,书同文”,更是嬴秦混一天下后的现象,这些也是经昔人指出了的。

据上所述,宋儒在遗经中,搜出来的东西,根本上发生疑问,所以宋儒的学问,决不是孔孟的真传,乃是孔老孟荀混合而成的,宋儒此种工作,不能说是他们的过失,反是他们的最大功绩,他们极力尊崇孔孟,反对老子和荀子,实质上反替老荀宣传,由此知:老荀所说的是合理的,宋儒所说的也是合理的。我们重在考求真相,经过他们这种工作,就可以证明孔老孟荀可融合为一,宋儒在学术上的功绩,真是不小。

我们这样的研究,就可把学术上的趋势看出来了。趋势是什么?就是各种学说,根本上是共通的,越是互相攻击,越是日趋融合。何以此?因为越攻击,越要研究,不知不觉就把共通之点发现出来了。

《宋元学案》载:“明道不废观释老书,与学者言,有时偶而示佛语。伊川一切摒除,虽庄列亦不看。”明道把三教之理,融会贯通,把大原则发明了,伊川只是依着他这个原则研究下去,因为原则上含得有释老成分,所以伊川虽摒除释老之书不观,而传出来的学问,仍带有释老意味。

伊川尝谓门人解释曰:“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我者,求之此文可也。”伊川作明道行状,言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既自称与明道同,当然也出入于老释。所谓不观释老书者,是指学成之后而言,从前还是研究过释老的。

宋儒的学说,原是一种革命手段。他们把汉儒的说法,全行推倒,只创一说,是备具了破坏和建设两种手段。他们不敢说是自己特创的新说,仍复托诸孔子,名为复古,实是创新。路德之新教,欧洲之文艺复兴,俱是走的这种途径。宋儒学说,带有创造性,所以信从者固多,反对者亦不少,凡是新学说出世,都有这类现象。

十四、程明道死后之派别

明道把三教融合的工作,刚刚做成功,跟着就死了。死后,他的学术,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伊川和朱子,一派是陆象山和王阳明。明道死时,年五十四岁,死了二十多年,伊川才死。伊川传述明道的学问,就走入一偏,递传以至朱子。后人说朱子集宋学之大成,其实他未能窥见明道全体。《宋元学案》说:“朱子谓明道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朱子得力于伊川,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据此,可知:朱子得明道之一偏。陆象山起而绍述明道,与朱子对抗,不但对于朱子不满,且对于伊川亦不满。他幼年闻人诵伊川语,即说道:“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孟不类。”又说:“二程见茂叔后,吟风弄月而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后来明道此意却存,伊川已失此意。”又说:“元晦似伊川,钦夫似明道,伊川锢蔽深,明道却疏通。”象山自以为承继明道的,伊川也自以为承继明道的,其实伊川与象山,具是得明道之一偏,不足尽明道之全。伊川之学,得朱子发挥光大之,象山之学,得阳明发挥光大之,成为对抗之两派。朱子之格物致知,是偏重在外,阳明之格物致知,是偏重在内。明道曰:“与其处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明道内外两忘,即是包括朱陆两派。

朱陆之争,乃是于整个道理之中,各说半面,我们会通观之,即知两说可以并行不悖。(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子重在学,陆子重在思,二者原是不可偏废。(二)孟子说:“博学而群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朱子宗的是这个说法。孟子又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陆子宗的是这个说法。二说同出于孟子,原是不冲突的。(三)陆子尊德性,朱子道问学,《中庸》说:“尊德性而道问学。”中间著一而字,二者原可联为一贯。(四)从理论学上言之,朱子用的是归纳法,陆子用的是演绎法,二法具是研究学问所不可少。(五)以自然现象言之,朱子万殊归于一本,是向心力现象,陆子一本散之万殊,是离心力现象,二者原是互相为用的。我们这样的观察,把他二人的学说,合而用之即对了。

明道学术,分程(伊川)朱和陆王两派,象山相当于伊川,阳明相当于朱子。有了朱子“万殊归于一本”之格物致知,跟着就有阳明“一本散之万殊”之格物致知,犹之有培根之归纳法,跟着就有笛卡儿之演绎法,培根之学类伊川和朱子,笛卡儿之举,类象山和王阳明。宇宙真理,古今中外是一样的,所以学术上之分派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古今中外也是一样的。

十五、学术之分合

孔子是述而不作的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融合众说,独成一派。老子书上有“谷神不死”及“将欲取之”等语,经后人考证,都是引用古书。他书中所说“用兵有言”及“建言有之”等语,更是明白援引古说,可见老子也是述而不作之人,他的学说,也是融合众说,独成一派。印度有九十六外道,释迦一一研究过,然后另立一说,这也是融合众说,独成一派。宋儒之学,是融合儒释道三教而成,也是融合众说,独成一派。这种现象,是学术上由分而合的现象。

大凡一种学说,独立成派之后,本派中跟着就要分派。韩非说:“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就是循着这个轨道走的。孔学分为八派,秦灭而后,孔学灭绝,汉儒研究遗经,成立汉学,跟着又分许多派。老子之学,也分许多派。佛学在印度,分许多派。传入中国,又分若干派,宋儒所谓佛学者,盖禅宗也。禅宗自达摩传至五祖,分南北两派,北方神秀,南方慧能,慧能为六祖,他们下又分五派。明道创出理学一派,跟着就分程(伊川)朱和陆王两派。而伊川门下分许多派。朱子门下分许多派,陆王门下,也分许多派。这种现象,是由合而分的现象。

宇宙真理,是圆陀陀的,一个浑然的东西,人类的知识很短浅,不能骤窥其全,必定要这样分而又合,合而又分的研究,才能把那个圆陀陀东西,研究得清楚。其方式是每当众说纷纭的时候,就有人融会贯通,使他汇归于一的,这是作的由分而合的工作。既经汇归于一之后,众人又分头研究,这是作的由合而分的工作。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西洋学说,传入中国,与固有的学说发生冲突,正是众说纷纭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中西两方学说,融会贯通,努力做由分而合的工作。必定要这样,才合得到学术上的趋势,等到融会贯通过后,再分头研究,做由合而分的工作。

宋儒与川蜀文化....................................................................................................................................

一、地域与二程学派的形成

凡人的思想,除受时代影响之外,还要受地域的影响,孔子是鲁国人,故师法周公,管仲是齐国人,故师法太公,孟子是北方人,故推尊孔子,庄子是南方人,故推尊老子,其原因:(一)凡人生在一个地方,对于本地之事,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就成了拘垆之见。(二)因为生在此地,对于此地之名人,有精密的观察,能见到他的好处,故特别推称他。此二者可说是一般人的通性,我写这篇文字,也没有脱此种意味。

程明道的学说,融合儒释道三家而成,是顺应时代的趋势,已如前篇所说,至于地域关系,他生长河南,地居天下之中,为宋朝建都之地,人文荟萃,是学术总汇的地方,故他的学说,能够融合各家之说,这层很像老子,老子为周之柱下史,地点也在河南,周天子建都于此,诸侯朝聘往来,是传播学说集中之点,故老子的学说,能够贯通众说。

蜀学是程明道的学说,很受四川的影响,这一层少人注意,我们可以提出来讨论一下:

明道的父亲,在四川汉州做官,明道同其弟伊川,曾随侍来川,伊川文集中,有“为太中(程子父)作试汉州学生策问”三首,“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再书”及“蜀守记”等篇,都是在四川作的文字,其时四川儒释道三教很盛,二程在川濡染甚深,事实具在,很可供我们的研究。

二、儒门易学与川蜀文化之关系

《宋史谯定传》载:“程颐之父珦,尝守广汉,颐与其兄灏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也。’兄弟涣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伊川晚年注学,于未济卦,后载“三阳失位”之说,并曰:“斯义也,闻之成都隐者。”呈观宗史所载不虚。据“成华县志”所载:二程遇箍桶翁的地方,即是省城内之大慈寺。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热门推荐
  • 破碎弥天

    破碎弥天

    十八岁的留丰,常年生活在城市里,在暑假时回农村老家,竟遇上了离奇一幕,两年后,当他再次回村时,却遭遇杀身之祸,身死后的他,成为了鬼魂,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你若是有兴趣,就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属于留丰的传奇故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多金总裁爱娇妻

    多金总裁爱娇妻

    陈浩南是一个多金的总裁,从未缺过女人的他,却对韩羽佳用心起来,接触的日子里,他发现这个女人真的很美,他发誓要追到她……
  • 烽火俏佳人

    烽火俏佳人

    一个初来乍到小县城的美貌女子,居然敢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小县城人人敬畏的“四爷”凉着——这虽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县城,却没有一个人预料到,就在这样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城里,将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殊死之战,冷酷的殊死之战中又蕴藏着更多的人世间温情,冷酷和温情也在殊死相搏。
  • 绝密档案:只有警察知道

    绝密档案:只有警察知道

    《十宗罪》作者蜘蛛、《尸语者》作者秦明 咬牙推荐,微博最萌警察——捕快二宝激情作序,马拓,85后警察。2009年毕业于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最真实的警察生活、办案实录。基层民警察原生态的办案氛围,也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关心的焦点话题。
  • 青春贩卖店

    青春贩卖店

    这是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并不是什么漂亮的东西。由各种负能量所堆积,各种自私所缠绕。
  • 海兰珠的喜剧人生

    海兰珠的喜剧人生

    海兰珠从小便是呆萌呆萌的二货,和他从暧昧到相爱相守,以至于她黑化成了黑萌黑萌的二货……
  • 生活有禁忌(家庭生活智慧全书)

    生活有禁忌(家庭生活智慧全书)

    《家庭生活智慧丛书》是一套生活类口袋本图书,其实用性、简易性、科学性、通俗性,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紧密贴近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简单的生活已不再是人们的最终需求,人们追求更轻松、更正确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禁区,也许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某些生活习惯其实是错误的,我们就不断地重复着这种错误。本书正基于此,为您提示出一些生活中的禁忌,使您能有效地避免这些禁忌,从而使您更加健康、愉快地生活。
  • 柔弱娇夫神探妃

    柔弱娇夫神探妃

    作为七皇子的侍卫,武功高强,反应迅速是必要的设定,然而孟慈两样都不沾,她唯一有的,就是超乎常人的淡然和智慧。一叶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清风县衙有个孟神捕,却无人知晓孟神捕这名头全部是靠他女儿孟慈得到的。七岁看完一百本书,九岁时写的文章被县里面举子连连称赞,口口相传,十一岁帮父亲破获了县里面一桩陈年旧案……十八岁,父亲被人陷害坐牢,青梅竹马惨死县衙门外,那个本应等着媒人来家中说嫁的女子不得不走上了为父亲洗冤的道路……
  • 重生成猪

    重生成猪

    富商王大富被年轻的妻子害死,重新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头大肥猪。年关将至,主人家准备杀他过年。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成为他人餐桌上的食物,还是逃出升天成为一头非同凡响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