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700000039

第39章 中国学术之趋势(8)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下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国人“寻乐”,在精神上与父母师友之间;西洋人寻乐,一般是在物质享受方面居多。例如游公园上剧院之类。中西学术思想,虽是殊途,但两者可以调和,精神与物质是并不发生冲突的。何以言之?譬如就上所言,我们只要把父母师友一同约去游公园上剧院,不就是精神与物质上的娱乐合而为一了么!中西方学术思想之可以调和,其情形正等于约父母师友游公园上剧院,其情形是一样的。

中西方学术思想,虽有很多地方极端相反,然而可以调和。兹再举一例为证:中国的养生家,主张静坐,静坐时丝毫不许活动;西方的卫生家,则主张运动,愈运动越好,两者恰好相反。但是如果我们静坐一会儿,又起来运动一会儿,则中西思想不就“由矛盾而统一”了吗?笔者认为中西学思之可以融合为一,采的就是这种兼容并蓄的方式。

有人说:“孔门讲仁爱,西方讲强权,如果我们行孔老之道,他们蛮不讲理,以兵临我,我将如何?”其实,这是用不到顾虑的。孔子讲“仁”,原不“废兵”。他主张“足食足兵”,他曾说:“我战则克。”“仁者必有勇。”可见他并不主张“废兵”。孔子之“仁”,即是老子之“慈”,老子有三宝,“慈”居第一。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假如有了仁慈,就把兵废了,听凭人家来把我们人民杀死,这岂不是不仁不慈之极吗?西洋人之兵是拿来攻击侵略他人的,专作掠夺他人的勾当;我国孔、老心目中之兵,则是用作防御及维护仁政的武力!

孔、老讲“仁慈”,与释氏相类;而又不“废兵”,足可抵御强权。战争本是残忍的事,所谓“兵者不祥之器”,孔老能把战争与仁慈融合为一,这种学术,这种思想,真是精粹极了,也伟大极了。凭此一点,中国学术思想可以融合西洋、印度,而毫无愧色!

西洋的学术思想,重在分析;中国人的学术思想,重在会通。西洋人无论何事都要分科研究。中国古人,一开口就是天地万物,总括全体而言。不但视人为同胞,亦且把一切有生命的动物看成一体。

就上述“返本线”来看,西洋人讲“个人主义”的,只看见线上的丁点——“我”。其余各点,则均视而未见。他们未把这根线全部看通,所以各种主义,互相冲突,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一如他们错综纷杂的语文。

我国孔门的学术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一贯之。老子亦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孔老就是把这根线全部看通了,所以乃倡出“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的说法,所谓“个人”也,“国家”也,“社会”也,就毫不觉得冲突。(按以“天下为一家”二语出自《礼运》;本是儒家之言,或以为是道家的说法,故浑言孔老。)中国人能够汇通(按即综合调和),但稍嫌其浑囵疏阔;西洋人研究方法则颇为精细,但彼此却不能贯通。假如能以西洋人所研究的各种科学(按即自然学与社会科学),以中国博大精深之思想与方法贯通而概括总结之,则各种主义,各种学术,就不会再有所谓冲突了。如此,则中西学术思想,也就可以真正融合为一了。印度讲“出世法”;西方讲“世间法”;老子学说,把“出世法”、“世间法”打通为一。宋明诸儒,都是做的老子功夫,算是研究了二三千年,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我们把这种思想,再行发扬光大,就可把中、西、印三方面的学术思想融会为一,创造“世界学思新境界”。

世界种种冲突,皆是由思想冲突而起;而思想之冲突,又皆源于学术之冲突;但所谓冲突,都是末流的学说,若就最初言之,则释迦、孔、老和希腊三哲(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固无所谓冲突。我想将来一定有人出来,把儒、释、道三教,希腊三哲,和宋明诸儒学说,西方近代学术思想合并而作综合的研究,以求彻底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其工作正与宋代程明道融合儒、释、道三教成为“理学”一样。假使这种工作完成,则世界之学术思想一致,学术思想一致,则行为即一致,而“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也就真正有希望实现了。

就“返本线”看来,孔子向后走,已经走到丙点;老子向后走,已经走到乙点;佛教传入中国,不过由乙点再加长一截,走到甲点罢了。所以佛学传入中国,经程明道一番工作,就可使之与孔老两教相互融合。

孔、老两氏,折身向前走,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与西洋人之由“个人”而“国家”、而“社会”,也是同在一根线上,同一方向而走。所以中国学术思想,与西方学术思想是绝对有融合为一之可能的!

中国、印度、西洋是世界三大文化区域。印度文化首先与我国接触,经过宋代儒家的一番汇通的功夫,早已融合为一体了。现在正与西洋人学术思想接触,我们现时代的学者思想家们,就应该把宋儒的“理学”加以整理,去其拘迂的教条,取其圆通的方法,拿来与西方的学术思想融会贯通,以创造出新世界新的学术思想,而为人类谋求最大的幸福。

三、中国学者思想家之精神特色

有人说过:“西方‘自由竞争’诸学说,虽有流弊,但施行起来也有相当利益,难道我们一概不予采用吗?”笔者以为,我国学术思想界有一种很好的“传统精神”,只要能够应用此种精神,则西方此种学术思想就可据为己有,对我们有所裨益而不为其所害,兹特说明于下:

鲁有男子独处,邻有嫠妇亦独处。夜雨室坏,妇人起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妇人说:“子何不学柳下惠?”男人说:“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我将以我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学柳下惠者,莫如鲁男子。”

这种精神,要算我国学术思想界的一个特色。孔子学于老子,老子尚“阴柔”,有合乎“坤”;孔子赞周易,以“阳刚”为贵,深取乎“乾”。我们可说:“善学老子者,莫如孔子。”孟子终身愿学孔子,孔子言“性相近”,孟子言“性善”。孔子言“我战则克”,孟子则言“善战者服上刑”。孔子言“齐桓公正而不谲”。又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又言“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孟子则大反其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又言:“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诸如此类,与孔子之言,显系互相抵触,然不害其为孔门嫡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善学孔子者,莫如孟子。”

韩非学于荀子。荀子言礼,韩非变而为刑名,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善学荀子者,莫如韩非。”非之书,有《解老》、《喻老》两篇,书中言“虚静”,言“无为”,而一切措施,与老子全然不类,我们更可以说:“善学老子者,莫如韩非。”其他类此者,不胜枚举。

九方皋相马,在牝牡骊黄之外。我国先哲,师法古人,全在牝牡骊黄之外。遗貌取神,为我国学术思想界最大的特色。书家、画家、文学作家,无不如此。我们如能本此固有精神,去采用西方学术思想,就可蒙其利而免被其害。

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规矩是匠师造屋的工具,人伦是匠师造出的房屋。古人当日相度地势,计算人口,造出一座房屋,原是适合当时需要的,他并未说传之千秋万世,子子孙孙,都要住在这个房子内。也未说这座房屋,永远不许改造修补。匠师临去之时,将造屋的工具交给我们,将造屋的方法传给我们。后来人口多了,房屋不够住,日晒雨淋,房子朽坏,既不改造,又不修补,徒是朝朝日日,把数千年以前造屋的匠师痛骂!这个道理,讲得过去吗?

中国历代一切典章制度,大都是依着孔子的学术思想而制定的。此种典章制度,原未尝禁止我们后人修改。孔子主张“尊君”,孟子却主张“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又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主张“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孔子主张“入公门,鞠躬如也”。孟子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也”。孔子“专君”的主张到了孟子时,几乎一点都没有了。

孔子作“春秋”,尊崇周天子,称之为“天王”。孟子以王道说各国之君,其言曰:“地方百里,而可以为王。”那时候,周天子尚在,孟子居然视同无物,岂不显悖孔子的主张吗?

他是终身愿学孔子的人,他曾说:“自生民以来,未有圣于孔子。”算是崇拜到了极点,他去孔子时未及百年,就把孔子的主张,修改得这样彻底,孔子到现在已有二三千年,如我们后人也采用孟子的方法继续修改,恐怕西洋人的主张克拉西(按:即民主政治)早已见诸中国了。

从前印度的佛学,传入我国,我国尽量采用,修改之、发挥之。所有“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如中国化,非复印度之旧,故深得一般人的欢迎。就中最盛者,厥惟“禅宗”,而此宗在印度,几等于无。惟有“唯识”一宗,带印度色彩最浓。此宗自唐以来,几至失传,近始有夫出而提倡之。我们由此可以得一启示:“印度学说,传至中国,越中国化者越盛行,越带印度色彩者,越不能行,甚至绝迹。”所以我们今后采用西方学术思想,可仍照采用印度学术思想的老方法,使斯宾塞、达尔文、尼采诸人,一一中国化。这如我国用药之有“泡炙法”一种妙法,即把它那有毒的一部分除去,单留那有益的一部分。

达尔文讲进化并不错,错在因竞争而妨害他人。斯宾塞讲发展个性也不错,错在因为发达个性而妨害社会。我们如能去其害而存其利就好了。所以我们第一步可用老子的方法,凡合乎“自然趋势”的就采用,不合的就不采用。第二步用孔子的方法,凡事先经“良心裁判”,返诸吾心而安,然后才推行出去。如果能够这样的采用、吸收,则中西方学术思想,自能够合而为一。今之采用西法者,有许多事项,律以老子之道,则为违反自然之趋势,律以孔子之道,则为返诸吾心而不安。及至行之不通,处处荆棘,乃晓晓然号于人:“中西学术冲突,此老子之过也!此孔子之过也!”天乎冤哉!

四、中印西三方圣哲地位之等级

我国历史悠久,学说纷繁。佛学虽是印度学术,但传入中国已久,业已中国化。就我个人的意见,可为他们定出一个等级,名为“中、印、西圣哲等级表”。如下:

1. 释氏 2. 庄子 3. 老子 4. 孔子

5. 告子 6. 孟子 7. 荀子 8. 韩非

9. 杨朱 10. 墨翟 11. 斯宾塞 12. 达尔文

13. 尼采 14. 实行家

此表以“老子”为中点。庄子向后走,去释氏为近,是为“出世法”。孔子以下,向前走,具是“世间法”。告子谓“性无善无不善”,其湍水之喻,实较孟、荀之说为优;古来言“性”之人虽多,惟有告子之说,从任何方面说,具是对的,故其地位应在孟荀之上。

凡事当以“人己两利”为原则,退一步言之,亦当“利己而无损于人”或“利人而无损于己”。杨朱“利己”而不损于人,故列第九。墨翟“利人而有损于己”,故列第十。此表本以十级为止。近世学者喜欢讲斯宾塞、达尔文、尼采诸人的学说,如把这三人列入,则斯、达二氏的学术思想,其弊具皆“损人”;斯氏应列为第十一,达氏当列第十二级。尼采倡“超人主义”,说“剿灭弱者,为强者天职”。又说“爱他主义,为奴隶道德”。专作“损人利己”的勾当,其学术为最下,应列为第十三;共成十三级。尼采之下,不能再有了,中国的盗跖和西洋的希特勒、墨索里尼,就其思想言之,应与尼采同列一级。

我们从十三级起,向上看越上越精深,研究越来越有趣;从第一级起,向下看越下越粗浅,实行起来越适用。王弼把孔老融合为一,晋人清谈,则趋老、庄,尤偏重庄子。这是由于老子的谈理,比孔子更精深;庄子谈理,比老子更精深的缘故。程明道把儒、释、道三教,融合为一,创出“理学”一派。而宋明诸儒,多流入释氏,这是由于释氏谈理,比孔老更精深的缘故。从实施方面言之,印度行佛教而亡国,中国行孔老之教而衰弱,西洋人实行斯宾塞、达尔文诸人之说而强盛,这就是越粗浅越适用的明证。我们研究学理,当力求其深,深则洞见本源;任他事变纷呈,我都可以应付,不致错误。至于实践方面,当力求其浅,浅则愚夫愚妇,能知能行。

西洋人信奉斯宾塞之说(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亦称产业主义(1ndustrialism)而国富,而社会革命之机,却伏于其中。信奉达尔文之说(强权竞争的帝国主义)而国强,而世界大战之机,亦伏于其中。德皇威廉第二,信奉尼采之说,故大战之前德国最为强盛,然败不旋踵;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军阀循威廉覆辙走去,亦将收同一结果。故知斯宾塞等三人的学说,收效虽大,其弊害亦极大。

墨子学就,虽不完备,但确是救时良药,其学术思想可以责己而不可责人,只有少数圣贤才能实践。当今之世,滔滔者皆是“损人利己”之徒,果有少数圣贤反其道而行之,抱定“损己利人”,“克己复礼”之决心,立可出斯民于水火。墨子的学术思想诚然偏激,惟有其偏激才能医好大病。如今斯宾塞尔、达尔文、尼采诸人之言盈天下;墨子的学术,恰是对症良药。

墨子之“损己”,是出乎自愿,若要强迫他受损是不行的。墨子善守,虽以公输之善攻,亦无如之何!如果实行墨子之道,决不会蹈印度亡国覆辙。我国学术思想之不完备,莫如墨子;然而施行起来,也可救印度和西洋学术两方之偏。所以要想世界太平,非西洋和印度学术思想家一齐走入中国这条思想大路不可。

杨朱的学说,也是对症之药。现在的弊病,是少数人争权夺利,大多数人把自己的权利听凭他人夺去,以致弱肉强食,造成天下大乱。杨朱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守着自己的权利,一丝一毫,不许他人侵犯,我也不侵犯他人一丝一毫。人人不利天下亦不损天下,天下自然太平。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君主是从每个人身上,掠取少许权利,积少而成为最多最大的权威(按即“赚权”,与商人“赚钱”,其理正同),才有所谓君主。如果人人守着自己的权利,丝毫不放,当即无所谓君主。犹之乎如果人人严守看着家里的财物,自然强盗窃贼就无法施其技了。能实行杨朱学说,则那些假借“爱国”名义,“植党营私”的混虫,当然就无法立足。各人站在地上,如生铁铸成的一般,无侵夺者,亦无被侵夺者,天下焉得不太平?不过由杨朱之说,失去人我之关联,律以天然之理,尚有未尽合理之处,须予稍加修正。

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话很值得研究。因为孟子那个时代,人民所受痛苦,与现世正是一样。所以杨墨的学术思想,才应运而生。春秋战国,是我国学术思想最发达的时代;杨墨的学术,自学理上言之,本是一偏,无如害了那种病,这类办法,确是良药。因此一般学者,都起来研究,于是杨墨之言就盈满天下了。

孔子的学术,照说最为圆满,但对于当时却不甚切要。所以身死数十年后,他在学术上的地盘,全被杨、墨夺去。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孔子三千弟子的门徒,全行变为杨墨之徒。大约孟子的师伯师叔和一切长辈,都是杨墨之徒了。因此孟子才出来,高呼“打倒杨墨,恢复孔子”。

同类推荐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神武纪

    神武纪

    惜年,我为佣兵之王,无所畏惧,战无不胜!今日,我重生为人,武魂加身,魔兵附体。笑我弱者,且看我搅动风云。讽我无能者,吾必让尔领略神魔之力。
  • 重生之贞观年间

    重生之贞观年间

    一个后世之人因灾转世重生,却是吴王恪,贞观年间的君臣和谐,皇子间的阴谋诡谲,权力间的亲情何去何从,尽于此书!
  • 婚牵梦萦:总裁的心尖密宠

    婚牵梦萦:总裁的心尖密宠

    她是尚家最不受待见的长女,公司危机被打包送给了A市首富陆一游。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陆家独子,更是传言中的花花公子夜夜笙歌。新婚夜,他带回美艳性感的女人,将她赶到客房。她苦苦哀求他救救她的父亲,她愿意退出这段婚姻成全他们。他冷笑之后大发雷霆,“滚!有多远滚多远!”三年后,她学成归来,是美术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是后现代主义画派不可多得的才女。展厅上,那个男人目若朗星笑似烈阳,“你滚来滚去,还不是滚回了我的身边?”“请问您对陆一游有什么要求呢?”“长的帅的。”“就这一个吗?”“不,这是两个。”“请问您对自己的夫人有哪方面期许呢?”“大波浪的。”“就只是对发型方面有这一个要求吗?”“不,这是两个。”
  • 崇祯长编

    崇祯长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伟大的励志书

    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该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从15个方面探讨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究竟应该如何去走。
  • 这天地之大

    这天地之大

    一個帝國,一段傳奇的歷史,我不喜歡戰爭,但為了我的子民,我被迫發動戰爭!同宇宙千萬種族反目成仇,直至我一統天下!
  • 云间玄道

    云间玄道

    云间界,进得出不得!要坐在轮椅上无滋无味的度过这一生?还是进入云间仙界,拼出个美好未来?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白夜游

    白夜游

    心怀四海,飘飘何所求。万里江河,细草微风岸。脚踏云浮,为意满平生。
  • 战技之王

    战技之王

    许天看着这个技能无语的说道:“这他吗真考验技术啊?狂风绝息斩?要击飞才可以发动?”看着面前如同山岳般的怪物,许天吞了吞口水,看了看手中的剑不确定的说:“这……能击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