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两岸关系获得了新的改善和历史性的进展: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成功,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实现了中断9年的两会复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期盼已久的“大三通”终于实现,两岸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迈入新纪元。虽然“台独”不时还发出不和谐的噪音,但是两岸关系不断走向融合与交流的大潮流已势不可挡。在这一形势下,软实力凭借其独有的特点与影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显著。必须指出的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一种文化,在这一框架之内,两者之间的软实力才具有可比性。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大陆和台湾的软实力资源进行分析和比较。
大陆的软实力:(一)传统文化。文化是构成软实力的主要成分,也最为持久且最具吸引力。在现代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历经5000年沧桑的中华文明不仅没有因此黯然失色,反而随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向世人展现出蓬勃的活力与吸引力。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虽然长期与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台湾民众对此也是情有独钟、无法割舍。正如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在台北,当你真正深入下去就会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一脉相传:榕树下、大庙旁,你会看到拉着二胡唱戏的老者;学校里、课堂上,你会见到吟咏唐诗、宋词的学子。”375近年来在岛内屡屡创下高收视率纪录的内地影视剧,如《大宅门》、《康熙王朝》等,之所以能够获得上至政党领袖下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片中展示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同为炎黄子孙的台湾民众。(二)制度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取得的瞩目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体制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被西方学者称为“北京共识”376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台湾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再度腾飞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岛内部分民众对大陆的误解和敌意。正如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2005年4月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的那样:“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不但转换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向,而且深化地、全面地提升了人民生活的水平,这都是跨时代的、了不起的作为。”377(三)对台政策。恰当的政策是软实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大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台海稳定、两岸交流的政策。一方面,《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与实施,将大陆一贯宣示的对台方针和政策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对台湾政治气氛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另一方面,大陆有关部门致力于推动从“春节包机”到开放台湾农产品到大陆销售、开放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赠送台湾大熊猫等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实施,向台湾人民持续释放出了极大的善意,在岛内引发了长久的“大陆热”,产生了重大影响。
台湾的软实力:(一)流行文化。如果说传统中华文化是大陆吸引世界的软实力之源,那么时尚的流行文化就是台湾吸引大陆民众的重要资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两岸关系乍暖还寒之时,台湾的流行文化就已穿越了政治的隔阂,从邓丽君、罗大佑的流行歌曲到琼瑶、三毛的爱情小说,得到大陆民众的接纳和喜爱。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在大陆投资和生活,这种流行文化对大陆民众的影响更加深入和广泛。现在,来自台湾的“上岛咖啡”、“永和大王”、“康师傅”方便面等品牌,已遍布整个大陆。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和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不仅深深地吸引着新一代的大陆青年,而且也是大陆民众认识台湾的窗口和途径。(二)发展模式。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台湾凭借其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与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所谓“台湾奇迹”,与香港、韩国、新加坡一起并列为亚洲“四小龙”。到2000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4000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双双突破1400亿美元,总额达28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067亿美元。378客观而言,台湾经济成功的模式得到了大陆人民的积极评价和关注,同时也为两岸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通过对大陆、台湾两者软实力资源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在文化领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所认识和接受,有时可能甚至被暂时遗忘或抛弃,但它持久的吸引力却可以长期存在,生生不息,而且一旦发挥作用,其影响是深刻而强大的。相比之下,流行文化在短时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虽然更为显著,但其变化和更新的速度却同样惊人,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它很容易被重新塑造和取代。因此,作为软实力来源的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分别处于文化的深层和表层,两者间的力量不属于同一级别。其次,在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对比上,大陆和台湾的经验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但是,台湾由于其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和贫乏的自然资源,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陆广阔的资源和市场。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据统计,2005年两岸贸易额高达912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为581亿美元379。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台湾经济能否重新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大陆经贸活动能否持续深入的发展。从这一角度上说,大陆的吸引力要远远胜过台湾,正如连战在2006年4月举行的两岸经贸论坛上所指出的那样:“若两岸失去合作机会,台湾会一无所有。”380再次,在大陆和台湾各自的政策措施上,大陆的对台政策正确得当,有效地维护了台海的和平稳定,赢得了台湾岛内重要政治势力和大部分民众的理解和接受。相比之下,之前民进党当局的大陆政策却顽固强硬,一直试图在岛内“妖魔化”大陆的形象,推动“去中国化”运动,极力阻碍两岸在各个领域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这些逆潮流政策不仅受到大陆全体人民的反对,也遭到了岛内大部分民众的质疑,引发了岛内泛蓝阵营的抨击和抵制。因此,在两岸软实力的对比中,大陆强、台湾弱的格局业已形成且将长期存在,同时伴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两者的差距将更加显著。
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将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纵观半个多世纪来台湾问题的演变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军事上的对峙,还是经济上的合作,都无法消除岛内民众对于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困惑,都无法有效阻止渐行渐远的“本土化”情结。相比之下,软实力在争取民心、化解敌意方面可以扮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角色。通过运用软实力,我们期待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
第一,加强岛内民众的民族认同。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众所周知,台湾自1895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期间历经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现实中,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以来在岛内不遗余力地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大搞“文化台独”,试图在文化上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血脉联系。虽然中华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不会轻易消失,但长久的分离和人为的异化已经造成岛内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在民族认同上的混乱。一位台湾学者在论文中甚至声称:“今天,台湾地区的民众已经很难完全肯定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381。民族认同的模糊是“台独”主张在岛内得以存在乃至嚣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今后两岸统一后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台湾民众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过程中,硬实力的运用空间有限,有时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而软实力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却可深刻而清晰地加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分裂长达500余年,但最终走向统一,其表面上归功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本质上是由于夏商周三代业已形成的统一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这种文化软实力最终促成了民族认同和统一愿望的实现。
第二,争取岛内民众的民心和民意。在台湾地区目前的选举政治体制之下,民心、民意毫无疑问直接影响着各个党派的政治前途和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当局政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正因为如此,大陆一直将争取岛内大部分民众的民心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战略目标。不可否认,岛内部分民众对“一国两制”政策有抵触情绪,并视解放军的国防现代化进程为重大威胁。更有一小部分人顽固支持“台独”主张,期待依靠外部力量“以武拒统”。为扭转上述不利形势,运用软实力柔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是事倍功半的良方,正如约瑟夫·奈所称:“仅用一美元来阐释思想,就能达到花100美元发射炮弹的效果。”382。2005年的连宋大陆之行,就让台湾民众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大陆的诚意和善意,极大地改变了岛内的主流民意,减少了对大陆的敌视。据台湾“陆委会”2005年5月20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岛内民众认为大陆不友善的比例大幅降低,从2004年12月的54.8%下降到2005年5月的37.3%。383
第三,影响岛内的政治生态与环境。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大力推行“去中国化”路线,动辄以是否“台湾人”、是否“爱台湾”给政治人物定性,迫使国民党、亲民党等原本在“统独”问题上立场明确的政党不得不向中间路线靠拢,以保证其在岛内的政治生存和影响。这种狂热的民粹主义不仅造成了岛内的族群分裂和政治生态的恶化,也引发了台海形势的持续紧张。为遏止岛内“台独”势力的进一步猖獗,有效影响岛内的政治走向,大陆应同时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以强硬手段毫不迟疑地打击那些支持、鼓吹“台独”的极端分子或团体;另一方面以最大的诚心和善意团结岛内一切可以团结的政治力量,努力在岛内营造有利于和平统一、反对“台独”的政治生态环境。如果说第一个目标的实施需要依靠硬实力的话,那么实现第二个目标则必须得到软实力的大力支持。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历史性访问结束后,岛内各种民调对他的大陆之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个人声望大幅度上升,国民党的支持率也随之攀升到43%,而民进党只有26%。这一升一降体现了软实力的独特魅力,也初步改变了岛内“台独”势力甚嚣尘上的不利局面。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时曾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一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384如果说左手代表军事力量的硬实力的话,那么右手则为在解决台湾问题中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的软实力,它将成为化解台海紧张局势并最终赢得统一的制胜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