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200000014

第14章 专家论坛(3)

2006年5月,甘肃省政府组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期间,甘肃省达成意向性文化产业项目13个,协议金额4.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月,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市隆重开幕,并召开全省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推广了庆阳市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经验,交流了全省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与体会,安排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本次节会共开展商贸交流、项目洽谈、专题论坛、文化展演、旅游观光、评奖等6大类20多项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6月, “华煤杯”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年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在平凉举行, “节会”期间共接待游客2.5万多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近10万元;全市各景(区)点共接待各类旅游者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0万元。7月,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以公祭伏羲大典为龙头,共举行各类文化旅游及学术交流活动20多项,极大地提升了天水旅游文化名城的品牌和知名度;还举办多场项目推介会,累计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20项,投资总额32亿元。同月,甘肃武威第五届天马文化旅游节期间,省内外200多家客商云集武威,数家国内500强大型企业来考察项目,签约投资,共签订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额达40个亿。8月,第七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迭部腊子口红色旅游艺术节在甘肃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隆重举办,节会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藏传佛教、民俗风情、原生态艺术、时尚动感文化、立体宣传”为主要特征;期间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上,全州签约合同项目10项,协议项目3项,签约总投资9.09亿元;艺术节举办过程中,国内游客达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8.34万元。9月,第五届黄河风情文化周暨第二届中国?兰州水车节大型文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向来自中外各地的观众展示了兰州黄河水车的独特魅力,反映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月,平凉市灵台县隆重召开“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为进一步提升灵台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和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9—10月, “第三届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以“博览推介旅游产品,弘扬丝路旅游文化,携手发展旅游经济”为宗旨,注重旅游节会 内涵的挖掘;节会期间,敦煌与丝绸之路沿线的18个重点旅游城市、8家航空公司及乌鲁木齐铁路局、兰州铁路局讨论出台了《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发展联合宣言》,并与西安市旅游局、乌鲁木齐市旅游局、西宁市旅游局、银川市旅游局等14个城市的旅游局签订了《关于开展区域间城市旅游宣传片置换播出协议书》,使旅游区域联合真正落到了实处;期间敦煌宾馆饭店、旅行社收入达629.43万元,旅游景点门票收入达352.23万元。

2006年是甘肃省举办文化节会最丰富、成效最明显的一年,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完成甘肃省文化资源向充分产业化的转折性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初步形成

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统计结果显示:本年度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含个体户数据),占全省GDP的1.35%。全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 667家,其中国有企业为1 304家,其他形式的企业为2 363家,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单位总数的35.6%和164.4%。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8.8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0.63%、城镇从业人员的2.4%;实现增加值21.74亿元(不含个体户数据),较2004年增长了20.6%。其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即核心层及外围层的各行业有从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即相关层各行业有从业人员3.79万人,实现增加值6.2亿元。全省文化产业资产为116.86亿元,其中,除国有企业外,其他形式的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增加值达到59.36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占全省文化产业单位资产和增加值的50.8%和50.14%,使各类非国有单位拥有的资产和实现的增加值分别达到全省文化产业资产和增加值的一半以上。从行业划分看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的机构有2 625个,从业人员50442人,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其中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实现的增加值分别占“文化服务”增加值的23.8%、16.0%、15.9%;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各行业有机构1042个,从业人员37912人,实现增加值6.2亿元。其中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18.7%,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相关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占“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9.8%。

据甘肃省统计局《2006年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数据表明:首先,甘肃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次,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再次,数据显示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这个核心层占据了发展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长远趋势,也说明甘肃省文化产业中已初步涌现出具有发展实力的行业。

该报告还分析说,据调查结果显示,从区域发展情况看,甘肃省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武威市和庆阳市的发展情况较好,这也反映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理念等有着非常强的高度依存关系。本文认为,这样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符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的,这就是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东西一线为主轴,连接省内几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架构。在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区域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并不严重影响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在其转折时期的整体布局。

总之,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表明,其基本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然而,这只是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一定的发展条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上述状况只是呈现了某种前景有望的发展态势,要真正走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转折期,进入高速、优质的发展轨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对目前这一时期面临的关键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并研究出相应的、扎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治之策。

二、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果要对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其产业化程度还非常低。这是对上述数据所显示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结论。详细点说,甘肃省文化资源丰富,也不乏知名品牌,从总体看,仍然是一些星散的文化“项目”,尽管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一个文化产业的基本架构或格局,形成了一个发展的态势,但在严格的意义上,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是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化程度低的后面,其症结是文化体制问题。这里既有观念、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限制。下面从现象到实质逐层略加分析。

1.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稀少

如前所述,甘肃省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古典文化资源,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还是现代(包括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在全国排在前面几位,有的是世界知名的文化资源。然而,多年来,我们说来说去的还是敦煌、《读者》等几个名牌,迄今为止尚未有与之并驾齐驱的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产生出来。这说明甘肃省文化产业挖掘文化资源蕴藏价值的生产能力还很低,也就是说产生这种能力的结构体制还存在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2.文化品牌潜能的开发力度不够

与其他省市相比较,甘肃省拥有的文化品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算落后;如果看其蕴涵的文化、经济价值,甚至还有过之。但到现在为止,由于其产业化程度甚低,甘肃省的文化品牌主要依然是文化而不是充分产业化了的文化产业——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自觉的认识。从现象上看,文化产业的相关部门都已经看到,依托文化品牌的产业实体做不大,一直是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实质,依然在文化体制。读者集团的成立,预示了一个如何改革创新体制、开发品牌潜能、做大文化产业实体、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的发展方向。但是,集团化与产业化还不能画等号。即使是读者集团,目前也仍然局限在出版领域,并未能充分延伸,从而发挥其知名品牌的启动和带动的力量。当然,这样的延伸需要一定的相关条件。

3.文化产业的结构比重问题

据甘肃省统计局《2006年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从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2006年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50.6:20.9:28.5;但是从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发展缓慢。其次,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战,同一产品同一项目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要么均是生态旅游,要么都搞节庆活动,小而全小而散,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

对这一现象应该如何看待?本文认为,后者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它说明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虽然已经粗具雏形,但尚未形成为具有整体性的、相互贯通的文化产业群(链),也就是本文反复讲的没有充分产业化,这可以说是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这个问题认识和解决了,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比重大小,其实并非各自的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产业化水平问题。具体说,甘肃省文化产业的主要依托是传统文化资源,因此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相对大一些,应该说是正常的;在这方面,我们未必一定要在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之间搞数量平衡。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新兴文化产业的因素来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具有甘肃省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因为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有一个提高产业化水平的问题。一句话,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文化的产业化(水平)这个关键,以之为中心来看待、分析和解决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否则,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可能落人各自为战、小而全小而散的旧套路中。

4.文化产业的系统化和系列化问题

上述三种现象,都是甘肃省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的表现。所谓文化的产业化,主要体现为文化产业的系统化和系列化。这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指文化产业中各行业内部能够形成一个具有相当生产力的整体系统,其产品能够形成系列,从而相互支持,良性发展;一方面是指某区域(比如一个省)中文化产业各行业之间,能够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一个互通有无、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具有相当生产力的整体系统。如此才能够说文化已经充分产业化,成为了文化产业。如前所述,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依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整体系统化和产品系列化这两方面水平都还很低,也就是说,实际上还基本处于前产业化状态,亟须进行整合。这就是本文为什么把文化产业的产业化问题视为目前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并认为其中的症结在于体制的原因。这里的体制不是指(政治经济)制度,而是指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生产能力。

5.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人才问题

据统计,2006年,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 749元,比上年增长10.8%。这为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比2004年增长20.6%,远低于甘肃省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速,这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还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财力投入上,2006年,甘肃省2 099家行政事业和文化服务企业单位中,年计划总投资额为58 027.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为37384.9万元,占计划投资额的64.4%,占200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4%。其中,国有实际投资额占全省行政事业和文化服务企业单位实际投资额的55.2%,是投资的主体;民间投资力量极为薄弱,私营企业的实际投资总额只有14579.1万元;外商投资则更是有限,仅606万元。这些数据表明,甘肃省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不足,尤其是民间投资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

甘肃省文化产业的产出有限与投入不足是互为因果的。但这些现象真正所揭示的,是甘肃省文化产业由于尚未充分产业化,因而还不具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较大的吞吐能力和消化能力。

也是同样的原因,造成甘肃省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内部缺乏培养生产人才的机制和能力,另一方面是缺乏从外部吸纳人才的机制和能力。这是同一个体制问题的不同表现。本文认为,人才问题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也应该放在文化产业化的层面来看,尤其是对文化创意人才,一个充分产业化的、能够使之发挥才能的体制,比狭义的激励更具有吸引力,或者说是最好的激励。而人才的盛或衰,实际上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比之其他产业,这在文化产业、尤其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的文化产业,显得更加突出。

6.文化产业的观念、认识问题

同类推荐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腹黑娘亲耍大牌

    腹黑娘亲耍大牌

    她是现代穿越女一枚,让人闻风胆的金牌杀手。一穿越未婚未嫁便成了娘亲!他是贵人临终托孤的遗腹子,三岁会吟诗四岁会舞剑,简直奇才!天才儿子离奇身世为她惹来麻烦重重,可定睛一看,有点不对,是麻烦但全是美男啊!那个比明星还帅还高冷的美男对她说了什么,愿意做孩子的爹?她嗤之以鼻,“呸,和我抢儿子你还太嫩了!”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本书系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佛家小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 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混搭:你是我的励志书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武之极境

    武之极境

    一个为救爱人的青年忘川,踏入大陆各个险地寻找办法,只为那抹笑颜能再次在眼前绽放。为了一个誓言,放弃使用高深的仙家道法,转修没落的真武流派。他能否笑傲群雄,让逝去的笑颜再次出现那?答案就在书中。
  • 夏日之雪

    夏日之雪

    在这个使人燥热的夏天中,一个超平凡的女孩被亲生父亲找到,摇身一变成富翁。同时也结交了一群好友,与好友当中的某人的感情会不会什么发生微妙的变化?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个自称命运平凡的女孩会有怎样不凡的一切?
  • 星空踏痕

    星空踏痕

    一纸残页,暗合机缘,开启一段不朽传奇;一杆墨枪,刺穿穹庐,风云际会天地色变;一位少年,生于毫末,逆势成为一代天帝;修炼一途,漫漫远兮,修于灵,炼于心,谁主沉浮。且看主人公如何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向强者之路。这一路注定艰难,这一路也注定精彩,这一路你我共同见证!!!
  • 凌帝

    凌帝

    曾经在血魂大陆年轻一代中最耀眼的那颗新星杨魂,因为修炼冰凌决而寒气入体被迫进入万年火山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万年地心火,时隔十年杨魂炼化了万年地心火逼出了寒气并阴错阳差的练成了千年来在凌殿公共开放却无一人修炼成功的逆天功法,十年前的他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十年后的他又会搅动出怎样的风云。
  •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母亲死前,喜欢和花荣捉迷藏,除了母亲,姐姐和父亲都看不起他。一天,母亲哀求和寡妇长期鬼混的父亲回家,却遭来毒打和辱骂,母亲和花荣玩儿了最后一次捉迷藏便跳河自尽,花容随后在沙滩边发现一具腐尸,而神奇的是腐尸却长出了绿色的植物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母亲死后,花容每天都杀死一只寡妇养的兔子,寡妇跑了,父亲却更加残暴的虐待他……花荣长大后,成为一个黑车司机,他却控制不住剥皮的欲念,并在自己的“客人”中搜索他的“猎物”,准备和他们玩一次“捉迷藏”恐怖大王李西闽根据密封多年刑事案例创作而成,极致变态、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中国版《沉默的羔羊》!比《七宗罪》更深入剖析人性!
  • 初心不变的唯爱

    初心不变的唯爱

    八岁时,年幼的她被带进这个豪门之家,认识了他。可她的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模糊了起来,她到底是谁?明明不是同一个姓,为什么会在叶家?带着那么多疑问,她离开了这里,却从未想过他的感受。再次回来,却看到他身边的女人,一件件真相浮出水面,她该怎么办?
  • 妾本妖娆

    妾本妖娆

    开酒楼、数钞票,女人当自强,弃妇当成功。兜兜转转,不是幽暗阎罗殿,却是她大红的嫁衣,步入这个男人的床榻之上。鸳鸯戏水,只为天作合。江山美人,只作一颗小棋子。心死、身残,多情人源于多情戏。只那真相如抽丝剥见般呈现在眼前,更是庶妃当不淑。早在那抉择之后,在烦闷枯燥之时,又有多少个夜晚想起那副安静甜美的淑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