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7600000003

第3章 千年沧桑说沿革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率军深入河西,击败匈奴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力量,匈奴浑邪王兵败降汉,河西走廊从此并入汉王朝的版图。河西地区归人汉朝版图后,汉王朝先后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河西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分酒泉地设敦煌郡,下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为了防御匈奴的侵扰,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汉朝政府又在敦煌城西设玉门关和阳关,扼守西域进入河西、中原的大门。同时,将秦长城向西延伸,修筑了从令居(今永登)到敦煌的长城。在长城沿线设立军事组织,敦煌郡设有玉门都尉(在玉门关)、阳关都尉(在阳关)、中部都尉(在效谷县境)、宜禾都尉(在广至县昆仑障)。沿长城每隔五里、十里又设亭、障,即烽燧,大者日障,小者日亭,由侯官、侯长率戍卒防守。为了充实敦煌人口,西汉政府不断从内地向敦煌移民,史载至西汉末年,敦煌郡已有户11200,口38335,汉人成为敦煌地区的主体民族。敦煌与其东面的酒泉、张掖、武威连成一线,实现了汉朝“隔绝羌胡,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决策。

西汉末年,中原大乱,群雄割据。窦融从内地来到河西,拥兵自保,被推为河西五郡(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将军。他“抚结雄杰,怀辑羌虏”,遂使这一地区“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匈奴懲父,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凶饥者,归之不绝”①。河西地区相对稳定。东汉建立后,窦融率河西归服。王莽统治时,曾将敦煌郡改名为敦德郡,县亦改名敦德亭,广至改名广桓。东汉建立后,敦煌郡仍设六县,但将渊泉改名拼泉,广桓仍改广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西汉末年,北匈奴取代汉朝成为西域霸主,敦煌郡在担负抵御匈奴重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汉朝对西域地区的一些军事活动。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汉朝罢西域都护,元初七年(120年),又置护西域副校尉,代替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西域副校尉常驻敦煌,敦煌又成为中原王朝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安帝以来对西域的许多军事行动,都是在敦煌太守的主持下进行的。清朝初年,在新疆巴里坤湖畔发现了《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该碑记载了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军进击北匈奴呼衍王并大获全胜的事迹。敦煌太守在当时实际上代行西域副校尉“西抚诸国,总护南北道”的职责。

①《后汉书》卷23《窦融列传》。

曹魏建立后,仍在敦煌设郡,属凉州管辖。由于《三国志》一书没有地理疆域的专篇,敦煌虽然称郡,但领县多少,至今尚有争议。清代学者洪亮吉作《补三国疆域志》两卷,认为曹魏时敦煌郡领县十一,除原有汉代所置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六县外,还有昌蒲、阳关、宜禾、伊吾、乾齐等县。但据今人研究,三国曹魏时,敦煌郡除了两汉原有六县之外,只增宜禾一县,地理面积也并未因此而增加。至西晋时,敦煌郡所属增加为九县,即昌蒲、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宜安(即汉冥安)、深泉(即渊泉)、乾齐,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敦煌、安西两县及肃北蒙古自治县的北部、玉门市西部,比两汉时的敦煌郡略大。①自曹魏以来时,经过尹奉、仓慈、皇甫隆等太守的努力,敦煌已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业城市和粮食基地,史称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种繁荣一直保持到西晋时期。汉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永嘉之乱后,中原王朝再度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永嘉乱后,河西一隅在张轨的经营下相对稳定。至西晋灭亡,凉州与东晋政权隔绝,张轨后辈虽奉晋室年号,实为一独立政权,史称为前凉。前凉时的敦煌郡,原属凉州,至张骏时,出于经营西域的需要,将敦煌、晋昌、高昌等三郡,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等三营合并,设置沙州,治所在敦煌,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沙州”之名自此始。所以称为沙州,《元和郡县志》说:“前凉张骏置沙州,盖因鸣沙山

①参阅齐陈骏:《河西史研究》第67页~70页,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为名。”沙州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敦煌的政治地位。张骏之后,又一度取消沙州,改为敦煌郡,至张祚时又以敦煌郡为商州。北凉时,敦煌郡辖六县,即昌蒲、龙勒、敦煌、效谷、凉兴、乌泽等县。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凉为前秦所灭,敦煌郡成为前秦郡属。前秦统治敦煌后,曾徙江汉之民万余户,中州之人7000户充实敦煌,敦煌仍然是前秦经营西域的基地。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率军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出玉门关进入西域,先后攻克焉耆、龟兹,受龟兹控制的西域三十六国尽降吕光。吕光得胜东返时,前秦已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吕光遂击败前秦凉州刺史梁熙的阻拦,占有河西,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建立后凉政权。接着,又率兵进攻酒泉、凉兴(今安西),占据敦煌。389年,吕光称三河王,改元麟嘉。1981年,敦煌市博物馆在佛爷庙墓群,出土一件“麟嘉八年”纪年的五谷瓶,即可为后凉统治敦煌之佐证。

后凉在河西的统治并不长,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发动兵变,推后凉建康(在今高台县境)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开始了史称北凉的政权。接着,晋昌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归降段业。不久,孟敏病死,敦煌地方官吏推李暠为敦煌太守。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敦煌、酒泉、凉兴、建康、祁连和晋昌六郡,推举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大赦境内,建元庚子,定都敦煌,是为西凉。后来,后凉吕隆降于后秦姚兴,酒泉为李暠所得,于是迁都酒泉。李暠死后,子李歆立。421年,李歆出兵攻打沮渠蒙逊,结果兵败国灭,酒泉、敦煌又为北凉所有。

北凉永和七年(439年),北魏灭北凉,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率残部在酒泉、敦煌一带继续抵抗魏军,至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沮渠率部西奔鄯善,敦煌为北魏所占。自前秦至北凉,敦煌郡所领四县,即昌蒲、敦煌、龙勒、效谷,几无多大变化。

北凉亡后,西逃伊吾的李暠孙李宝乘机率百姓返回敦煌,并遣使北魏,北魏任命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任命李宝弟李怀达为敦煌太守,444年,李宝奉命人朝,北魏直接控制了敦煌。北魏控制敦煌后,即以敦煌为经营西域的基地,废郡置镇。当时敦煌镇所属有酒泉军,晋昌戍、乐涫戍等,成为敦煌历史上所辖范围最大的时期。献文帝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控制了西域,敦煌成为抗击柔然的前沿阵地。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为加强敦煌守备,将敦煌镇升级,设都大将,以秦州刺史穆亮为都大将。正光五年(524年)敦煌改为瓜州,首任瓜州刺史为北魏宗室元荣。瓜州所属敦煌郡,领有敦煌、平康、东乡、效谷、龙勒(或寿昌)、阳关等六县。

北魏分裂后,敦煌属西魏,元荣仍为瓜州刺史。元荣死后,瓜州先后发生了邓彦和张保叛乱,在瓜州大族的支持下,叛乱得以平息,西魏乃以民众所信赖的申徽为瓜州刺史。北周取代西魏后,敦煌属北周所有。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84年),实行合郡并县的措施,敦煌仍是瓜州的一郡,但合寿昌、效谷、敦煌三郡为一郡,并敦煌、平康、效谷、东乡、龙勒为鸣沙县,敦煌郡仅辖鸣沙一县。

581年,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隋王朝。隋朝建立后,将北周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权,改为郡、县两级。瓜州改为敦煌郡,鸣沙县复改为敦煌县。隋代敦煌郡,属县有敦煌、常乐、玉门三县。

隋末天下大乱,敦煌为割据河西的李轨所有。唐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率兵进军陇右,次第削平割据金城的薛举和割据河西的李轨,河西地区成为唐之天下。敦煌归唐后,仍沿旧制设瓜州。武德三年(620年),瓜州刺史贺拔行威,趁中原战乱未已,北方东突厥不断侵扰之际,起兵反唐,自称“敦煌王”。武德五年,敦煌豪族王斡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剪除贺拔行威,敦煌复归于唐。同年,唐改瓜州为西沙州,治所在敦煌,分瓜州常乐县另置瓜州,设总管府,辖瓜、西沙、肃三州。武德六年,西沙州张护、李通又举兵反唐,杀害正在西沙州巡视的瓜州总管贺若怀廓,推举沙州别驾窦伏明为城主,并派兵东进,攻取瓜州,遭到瓜州长史赵孝伦的顽强抵抗。不久,窦伏明率众降唐,西沙州至此才最后稳定下来。贞观七年(633年)唐改西沙州为沙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又称敦煌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沙州。

唐代沙州,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属陇右道,至睿宗景云中,分陇右道黄河以西的地区为河西道,沙州为河西道所管辖。唐代,沙州领有敦煌、寿昌二县。同时,为了经营西域之需要,唐前期在沙州城内设豆卢军,并一度将西域南部的石城镇(今若羌)和播仙镇(今且末)划归沙州管辖,使敦煌再度成为唐王朝的边防重镇。

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唐政府被迫调河西、陇右以及北庭、安西等西北各地精锐部队入援中原,西北边防空虚。居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乘机向陇右、河西进攻,广德二年(764年),吐蕃攻陷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西奔甘州,接着,甘州、肃州相继陷落,继任的河西节度使被迫移节沙州。建中二年(781年),沙州最终为吐蕃所占,敦煌从此进入吐蕃统治时期。吐蕃统治敦煌后,废除了唐沙州地区的行政组织,仿照其军政合一的组织,建立了新的统治机构。吐蕃在河西的统治中心是凉州和瓜州,沙州隶属于瓜州节度使。沙州的军政长官叫节儿,其下属机构称为部落,亦即千户,部落设有部落使,即千夫长。吐蕃时期沙州主要部落有擘三部落、上部落、中元部落、下部落、僧尼部落、行人部落、丝棉部落、道门亲表部落、悉董萨部落、阿骨萨部落、宁宗部落等。

会昌二年(842年),吐蕃王国发生内乱,其在陇右、河西的统治也开始动摇。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大族张议潮,趁唐王朝积极谋求收复河陇之际,率敦煌各族起义,赶走吐蕃统治者,占据沙瓜二州,遣使归降唐朝。接着,张议潮又率兵先后攻占肃、甘、伊等州。大中五年(851年),唐设沙州归义军节度使,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陇右十一州观察使。归义军政权建立后,取消了吐蕃时期的部落编制,恢复了唐代的州县制度,沙州既是归义军所在地,又是沙州治所,下辖敦煌、寿昌二县。从归义军建立一直到北宋初年,中间经历了张氏、索氏、曹氏的统治,其间张承奉还一度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建都敦煌。这一时期,沙州所属为敦煌、寿昌二县,宋代初年,沙州所辖增为敦煌、寿昌、紫亭三县。

曹氏归义军政权大约于1036年在西夏远征军的打击下垮台,从而结束了曹氏归义军在瓜沙地区长达122年的统治。但西夏军队占领瓜沙地区不到一年,就被沙州境内的回鹘势力驱逐出境,建立了名符其实的沙州回鹘政权。1067年,西夏再克瓜沙,沙州回鹘政权灭亡。①从此,西夏加强了对沙州的控制,西夏的统治机构模仿北宋,地方行政组织亦分为州、县两

①参阅李正宇:《悄然湮没的王国——沙州回鹘国》第149页~174页,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石窟史地、语文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级,敦煌当时仍称沙州,但统治中心已从沙州移到瓜州。至于沙州属县,由于史料失佚,已难知其详。

1227年,蒙古帝国攻占敦煌,同年西夏灭亡。蒙古帝国占领河西后,将瓜沙等地作为拔都的封地。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中书省制度,地方行政组织有省、路、府、州、县各级,此年在敦煌复立沙州,由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下肃州路所管。至元十七年,因沙州距肃州太远,境内贫民乞粮,须于肃州请示,往返不便,故而将沙州升为路,同时划瓜州隶属沙州路。元世祖末年,统治者从沙、瓜二州往甘州强制移民,敦煌地区居民日渐稀少,趋于荒凉。到元成宗以后,敦煌实际上仅仅成为一个军队的屯田区了。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冯胜率大军经略河西,在瓜州、沙州一带击败元河西守军残部。但明军并未在沙州设防,而在肃州西筑嘉峪关,划关而守,敦煌又为残元蒙古势力所占。永乐二年(1044年),占据沙州的蒙古酋长困即来、买住率众归降明朝,明成祖下令在沙州设沙州卫,任命困即来、买住二人为指挥使。买住死后,困即来独掌卫事。宣德十年(1435年),沙州为哈密所侵,困即来又担心瓦剌的进攻,因而请求内附,明政府将其安置在嘉峪关外苦峪城(今安西县东南)。此后,困即来就在苦峪城遥领沙州卫事。正统九年(1444年),困即来卒,明政府任命其长子喃哥为都督佥事,喃哥弟克俄罗领占为都指挥使。正统十一年(1446年),甘肃镇将任礼乘喃哥兄弟不和之机,率军至沙州,将沙州卫属下200余户、1230余人迁入关内,安置于甘州,沙州遂空。

明政府将喃哥部众徙于甘州之后,原在沙州境内居留的罕东卫指挥使班麻思结即占据沙州。宪宗成化年间,班麻思结卒,其孙只克嗣职。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政府在沙州故城置罕东左卫,以只克为都指挥使。只克卒,子乞台继任。正德十一年(1516年),吐鲁番进攻沙州,乞台率领部分部众徙人肃州,其部下帖木哥、土巴二人率部仍居沙州,嘉靖七年(1528年),帖木哥和土巴二人因不堪吐鲁番的沉重赋税,率部族5400人归降明朝,沙州遂为吐鲁番所有。

自明一代,沙州成为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的活动区域,改变了敦煌地区自汉代以来形成的以农业为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敦煌地区的经济文化出现了全面衰退。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自康熙帝开始经营西北。雍正元年(1723年),在敦煌设沙州所。雍正三年,清廷采纳川陕总督岳钟琪的建议,升沙州所为卫,并从甘肃50余州县迁移2405户居民到敦煌,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同时,在党河城东新筑卫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①

清代在敦煌地区的移民屯垦政策,使敦煌地区重新确立了以农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敦煌地区经过元明以来的沉寂之后,出现再度繁荣的趋势。然而,经过千年沧桑巨变,敦煌仅为僻处西北的一边远小城,不复往日辉煌。

①本节参阅齐陈骏:《河西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同类推荐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沉酣一梦终须醒

    沉酣一梦终须醒

    本书的编纂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学者胡适、唐德刚、高阳等“红学”研究大家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论述,对与20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从研究的流派上来分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让读者对于《红楼梦》有一个全面地,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文化背景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万夜秃笔文集

    万夜秃笔文集

    本文集大部分文章为作者1977年至2006年间撰写,主要内容有:绍兴名人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大禹研究和地方史研究。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狗岁月

    狗岁月

    《狗岁月》是一部独特的残酷成长小说,此书描写了主人公双胞胎大狗和小狗,以及他们的同学等人,命运的坎坷,饥饿和苦难,凄婉的爱情,无望的生或死但是,它还是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正义,是真正具有阅读快感而又让人感动的作品。
  •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戮界冥王

    戮界冥王

    地球的小小乞丐,离奇穿越至另一片神奇大陆。传奇的神话故事,少年梦想成就无上巅峰。注定不在平凡的他,力压绝代天骄,独断万世。异界纵横万古千秋,戮界冥王遵天重演。
  • 极品修真神医

    极品修真神医

    家道中落,少年偶得神器,仁心为本,悬壶于世,成就神医之名。“相比救人,我更爱杀人。”——神医林旭
  •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据统计,80后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口。中国社会的转型,造就了80后的很多独特性。 80后,这曾经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富有朝气的词语。随着时间碾压而来的尘烟,一切都呼啸而至,别再躲避了,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了——80后,欢迎你们进入三十的殿堂。
  • 逆天豆苗

    逆天豆苗

    一个守护人间的少年,却因为人类而止步使命,沦落人间,然而少年并未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坚决的踏上了同样的道路,且看少年如何一路成长,如何带领人类完成自己的使命。生命,死亡,宿命?不~我欲逆天。
  •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医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从诞生至今,主要作用还是治已病。二十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 商海情场沉浮:她的嫁错人生

    商海情场沉浮:她的嫁错人生

    妖娆的南方女子,被逼嫁给北方小镇一个有隐形疾患的凡夫。她不甘沉沦,生意场叱诧风云、运筹帷幄,拼搏苦干,努力坚守,情场上无法割舍,与初恋情人深度缠绵、与邻近医生精神爱恋,与生意人实力+魅力男嘉庆的生死恋情,与娘家人扯不断的千丝万缕,丈夫与亲姐姐、侄媳上床,几近成为盲人,她却没有选择离婚,仅仅为了儿子?
  • 腹黑校草的专属甜心

    腹黑校草的专属甜心

    说好的冷酷,一脸拒别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呢,那么这个在她面前不要脸的又是谁?“老婆,我累了,要亲亲”“老婆,你累了?要不然我们来做一点有易于身心的事呗”这场爱情里,没有谁输谁赢,因为他们都赢得了彼此和这份美好的记忆。
  • 养生革命2:会喝水 才健康

    养生革命2:会喝水 才健康

    养生正在经历一场关键性的革命,一场健康观念的变革。平衡物质、平衡功能和平衡心理的精气神健康理念将是席卷全球的革命性运动。本书将为您量身定做变革时代的终身健康计划,帮助您明明白白喝水,健健康康生活。全书倡导以科学为根,以健康为本,以自然为道的健康喝水理念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