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7900000006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工会组织在基层工会数量、工会制度建设、入会职工率、维护职工权益、工作效益上等方面获得明显发展。1990年至2004年,甘肃基层工会数量由11545个增加到23061个,会员人数由161.14万人扩大为195.35万人,职工入会率由90%上升为94.6%,工会专职干部人员由9903人下降为6279人。

近两年,甘肃工会的组织运作制度更加健全,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化管理。2004年,全省有3771户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643户非公有制企业分别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年内召开职代会的单位达到90.69%;另外,有3728户企业建立了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有3424户企业建立了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省总工会筹备召开了全省厂务公开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全省企业下发了《甘肃省厂务公开工作基本规范》,推广了一些单位的厂务公开先进经验。目前,全省已有95.8%的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机制;有93.1%的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的校(院、所)务实行了经常性公开;有10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厂务公开。

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责就是维护职工权益。2004年,省总工会在与省政府的第十次联席会议上向政府提出:督促企业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重视国有企业破产与改制中的职工失业问题,做好工人技师的培养和评聘工作,督促企业认真落实职工加班工资规定,解决困难劳模生活补助和经静性送温暖工作所需资金等具体建议,并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总工会还向省人大提出,坚决纠正和认真查处严重违反《劳动法》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引起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向省政府提出了整改要求。

目前,全省签订单位、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4424个,覆盖单位8386个,覆盖职工176.16万人。全省有1988个单位就职工工资问题进行了集体协商、签订了工资协议。全省订立劳动合同的企业职工达145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全省基层工会普遍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制度,已为7.19万个特困职工建立了档案。全省参加职工互助补充保险的职工达34.7万人,有1.3万名职工享受了互助保险待遇。

甘肃工会在加强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还通过组织各种群众性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2003年,全省有54万多职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被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28609件,实现技术发明项目23638项,实现技术革新项目325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108项,推广新技术238项,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2004年,省总工会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省经委启动了全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举办了“长庆杯”职工技能大赛。各级工会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开展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评选表彰技术创新能手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

(3)城市福利机构的发展分析

甘肃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全力构建甘肃和谐社会。近两年来,从甘肃经济相对滞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推进城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群众多形式、多渠道投融资,建成临夏市东关敬老院、兰州铁路老年公寓、省建工医院老年公寓、武威劳动老年公寓等一批福利机构。

近几年,甘肃城市福利机构逐渐增多。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优抚事业单位由43个扩大为52个,工作人员由420人增加为432人;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由24个扩大为677个,工作人员由546人增加为1570人,床位由1913个增加为9827个,收养人员由1987人增加为5702人。其中,社会福利院由19个增为20个,儿童福利院由2个增为4个,社会福利精神病院由3个增为4个。到2005年初,全省已拥有省一级福利院8所,省二级福利院11所;现有80%的福利事业单位被命名为“精神文明单位”或“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90%的福利事业单位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数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大多数城市新开设了许多救助中心、救助站,以及积极实施关怀老年人活动的“星光计划”项目设施。从2004一年下半年开始,甘肃省集中投入以福利金为主的各类资金近2亿元,组织实施“星光计划”项目538个。

近两年,甘肃省的各救助工作部门转变观念,规范救助制度,狠抓服务质量,救助工作由被动施救向主动救助转变。兰州救助站在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48个社区救助点,在主要街道和有关部门附近装置了救助导示牌,站上还组织专人专车在火车站、广场等繁华地带、主要街道和风景游览区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劝导。为给受助人员营造一个临时温馨的家,天水救助站千方百计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为受助人员洗澡、理发、换穿清洁衣服,并给流浪儿童提供学习和娱乐场所。张掖救助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开水、热水全天候供应。据不完全统计,救助管理工作实施两年来,全省36个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困难人员10859人,其中少年儿童1954人,占18%。救助管理工作在保持社会稳定,为民解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体现党和政府为民执政宗旨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福利机构的快速发展,需要政策扶持,但福利机构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收费问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问题。由于今后大部分福利机构都是社会力量兴办,它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不再是“公家”的,政府如何进行监控,如何保证这些机构能高质量地服务群众,就不得不重点考虑。尤其是养老院关系到社会和谐,更关系到人伦道德,关系到生命。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福利机构有着种种顾虑和偏见,缘由就是对这些问题不放心。

2.甘肃农村非营利公共管理的组织机构分析

随着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甘肃农村非营利公共管理组织也从无到有、逐渐成长壮大。农村非营利组织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合作协调、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服务、农民社会生活管理与服务、农民权益保护、弱势群体救助等农村公益性事业活动。目前,从组织职能来看,甘肃农村非营利公共管理组织主要分三大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农村服务性组织和养老救济公益性组织。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分析

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村行业协会是将独自的、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农经济转变成为自主的、集中的、有组织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现代西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农户个体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触动家庭经营体制,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反而会在新的层次和意义上,深化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合作组织的管理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为主,贯彻“人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农民自愿自助、自我服务的产物,其组织制度是自愿组合、民主管理。

在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甘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论是组织规模、业务内容、经济实力,还是服务功能、合作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合作社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随着甘肃农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的重视,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开始注重对农业专业经济协会、农村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加强对农村民间组织管理干部和财务人员的培训,甘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大发展。

为了推动甘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2004年,省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印发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制定了《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工作规划》和《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并在几个县展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

2004年10月,为加快和规范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风险的能力,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并提出:要经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取有30%左右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50%左右的主要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和销售。在这一文件精神推动下,全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2005年,甘肃全省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达到了3007个,特别是农产品行业协会就有316个。这些协会和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在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支持地方特色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甘肃省成立了由16个部门参加的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直接管理特色农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制定了马铃薯、中药材、制种业等14个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为农副产品的运输开辟了“绿色通道”,设立了每年8500万元的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优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和建设基地。在此基础上,甘肃省农牧厅筛选确定了4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3个县开展试点,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全省特色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2005年上半年,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创汇达6788万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大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优势特色产业的集中发展,壮大了甘肃的农业,也成了甘肃农民富起来的主要渠道,仅在甘肃省定西市,现在农民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得到的纯收入就超过整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与此同时,优势特色农业的初具规模,也吸引来了很多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2)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组织的改进分析

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组织主要是农技服务机构。近两年,甘肃省有关主管部门把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组织的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巩固原有农技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他们的优化服务功能。

2005年,甘肃省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5908个,编内职工23464人。甘肃省在乡镇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改革,乡镇农技机构实现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的剥离,凸现了公益性职能。近两年,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上,各级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在14个市州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在43个县组建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检测站和一批快速检测点;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还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计划,2004年引进推广新品种410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000万亩;加强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工作,2004年组织培训“绿证”学员14万人,农民55万人。但是,目前,全省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机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历来偏紧。近年来,一些地方硬性削减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雪上加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很多乡镇机构没有基本的试验示范仪器和培训宣传设备,推广工作处于“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全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全额拨款的只占64.2%,不少地方的推广机构迫于经费压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无暇顾及推广工作。

二是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与县级体系存在脱节问题。自2001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技推广体系只能是业务指导的作用,没有了人、财、物的管理,而乡镇从事推广的人员变动频繁,个别镇乡人员一年可以换三四次,连培训都无法跟上。

三是一些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模糊,对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在使用农技推广岗位时只是安人填位,而不是考虑人员是否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致使工作开展困难。有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后归并于农业服务中心,专职不专。个别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只有1人,并承担其他业务工作,致使工作创新不够,工作显得被动,农民群众有意见。

目前,甘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影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本职能的发挥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对此,省政协专门组织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关于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的提案。省政协认为,甘肃农业生产条件严酷,农民文化层次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这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是公益性的,需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提案建议,必须确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切实保障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的稳定,在编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家专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农民技术协会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化用人机制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岗位管理,改革分配制度,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深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依靠先进技术支撑和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网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同类推荐
  • 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甘肃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

    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是中国公共管理最大最难的课题。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农村尤其是村一级缺少公共事业建设的基础;二是农村人口众多,所需要的公共事业建设投资巨大;三是农民收入太低、居住又比较分散,不便于公共事业的管理。
  •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

    本书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本书诠释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与处方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自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联盟机制和绿色供应链机制。
  •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本书作者将围绕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80后转变理财观念,教你掌握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你将学到: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组合、怎样合理利用负债、科学储蓄并利用储蓄致富、股市投资的黄金法则、选择基金的技巧及投资基金的建议等。
  • 农家开店68问

    农家开店68问

    《农家开店68问》以问答的方式对农家开店中的68个问题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开店赚的是什么钱?用什么方式开店好?如何测算营业额?如何申办餐馆?店铺形象由哪些因素构成?店铺外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如何巧用品种限定法?
热门推荐
  • 世界通史(第十卷)

    世界通史(第十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脚踏巅峰

    脚踏巅峰

    忐忑的路途总是遥远、平淡的日子依旧短暂;年少的青春被热血点燃、爆发出新的羁绊。曾几何时哥几个大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用鲜血与热泪祭奠那段光辉岁月。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交通常识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tfboys十年这约不见不散

    tfboys十年这约不见不散

    全球前三富的千金认识了他们心中的男神,当红偶像tfboys,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大家期待一下哦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彼岸一世千年泪

    彼岸一世千年泪

    有本领与无本领毫无区别。我只在意你会为了我牺牲多少?
  • 大夏武神

    大夏武神

    大夏历三十九年,高祖皇帝夏超为巩固帝位,焚经坑武,坑杀万余武者。举世震惊,武林大乱。燕王夏启连同八大门派弑君夺位,实行“新政”。自此,江湖不再附属军队,武馆群立,门派广建……自由、鼎盛的“武侠盛世”拉开了序幕……于此同时,烟雨江南,一位失忆青年带着他的系统,解开重重谜题,一步步成为大夏武神
  • 研究成魔

    研究成魔

    你想成仙吗?想!请点击凡人修仙!不想,继续!你想作恶吗?想!请继续!不想!恶念缠绕时,欢迎光临!你想成魔吗?想!请保持心态,点击进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点击,推荐,评论,收藏,打赏,订阅)(点击,推荐,评论,收藏,打赏,订阅)(点击,推荐,评论,收藏,打赏,订阅)
  • 田园闺秀

    田园闺秀

    她,传奇毒门的继承人,一朝穿越,成了一个乡下人家的女儿。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好,但母亲疼爱,哥哥关心,加上一个天天姐姐长姐姐短的小妹子,她觉得做个村姑也没什么不好。某天遇上一个俊美师兄,从此有人保驾护航,更演绎一段青梅竹马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