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6400000028

第28章 谋略之道(1)

与人无争——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原文]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22章》)

[今译]

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争。

[按语]

河上公: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

张松如: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此所谓“曲全”,也便是“以不争争。”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争的美德。它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独食,要拿一部分与人分享。如果你经常这样想,经常这么做,那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所谓不争,也绝非一味地让步,要知道,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时候你是让了一步,退了一步,但这可能就是你的进步。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凡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为什么必须谦让呢?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就必须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样的特长或爱好,对方与你争胜斗强,最理智的办法是先让一步,即使对方的技艺敌不过你,你也得先让对方占上风。当然一味地退让,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不是对手,从而引起对方视你为无足轻重的心理。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尽管要谦让,但必须先施展你的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一个弱者;进一就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继而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更添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

有则寓言说:一天,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在一条只能让一人通过的山路上相遇,下边是绝壁悬崖。这老虎与狮子向来都自认为兽中之王的,互不买账。这会儿狭路相逢,两个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退回去让对方先过的意思。老虎心想,要是我一让开,这事被其他动物知道了,我这兽中之王的威风不是从此威风扫地了?要是和狮子硬拼,且不说能否胜它没有把握,就是这么陡峭的山路,只要自己一动,落地不稳就意味着自取灭亡……狮子也在想,过去你这老虎总与我争夺兽中王位,我还没好好教训你,今日狭路相逢,我岂能示弱,否则我这百兽之王的名声算是白给了。

可怜这两个愚笨的家伙为了争一时之气,互不相让,最后谁都捱不住了,就放手大动干戈。才一个回合,就双双坠入悬崖之中,两命呜呼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因为是兽类不懂得人间道理,才至于此。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也并不比老虎狮子聪明到哪里去。该忍不忍,该让的不让,逞一时之英豪,最后危及己身。这则寓言从反面告诉我们,凡事要用理智来指导你的行动;无关紧要处的较量该让的要毫不犹豫地谦让。这样为人处世,表面上看是退是让,是与世无争,实则是进是保,是与世大争,大争者若无争。

欲取先与——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老子·第36章》)

[今译]

想要收缩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幽微而显明。

[按语]

河上公:先开张之,欲极其奢淫。先强大之者,欲使遇祸患。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危也。先与之者,欲极其贪心也。此四事,其道微,其事明也。

王弼: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今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张,令之足,而又求其张,则众所歙也。与其张之不足而改,其求张者愈益,而己反危。

“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老子这句话凝聚了丰富的智慧,从君临一切的国王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坐着豪华轿车的权贵到骑自行车上班的小民;从腰缠万贯的大亨到不名一文的穷光蛋,无不熟悉并运用过这种智谋。它在长期的运用和实践中,还获得更生动、更形象、更通俗的说明:“不放出野山鸡,就引不来金凤凰。不放诱饵,就钓不到大鱼。”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先慷慨地四处送情;为了做成一笔交易,先不惜大方地请客送礼。这些包藏着功利目的的脉脉温情,这些吃小亏占大全宜的处世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现在我们来看看“欲取先与”这一谋略在政治军事上更为复杂的运用。

春秋时晋献公准备偷袭虢国,先殷勤地给虞王送去了宝璧和骏马,请求借虞国的道路去讨伐虢国。虞王拿了人家的东西手软,一口答应让晋兵路过自己的国土。宫之奇听说后跑去进谏虞王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门户和屏障,虢国要是灭亡了,虞国还能存下去吗?借道给晋兵就刺激了它的贪心,万万不可对侵略者掉以轻心。两年前那次借道给晋军就很过分,现在怎么还能再借道给他呢?俗话所说的‘唇亡齿寒’,就是指虢国和虞国这种关系啊!”

虞王哪里听得进宫之奇的劝告呢?他舍不得失去晋国送来的宝璧和骏马,漫不经心地对宫之奇说:“晋国与虞国同宗同姓,难道还会害我吗?”宫之奇说:“要说到同宗同姓,晋国与虢国的血缘还近些,晋国与虢国比与我们更亲,现在晋国连虢国都准备消灭掉,怎么还会爱到我们虞国头上来呢?”虞王听不进这些劝告,他边听宫之奇的话边玩摸晋王送来的宝璧,仍然不改变先前答应晋使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王这样昏庸贪财,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晋人消灭了虢国以后,回师时顺便吃掉了虞国,虞王当了俘虏。

晋国对“欲取先与”这一手好像特别在行,在政治和军事中屡次运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的历史故事又说的是春秋时的晋国——

晋大夫智伯想伐仇由这个小国家,恼火的是道路艰险难行,于是他就铸了一口大钟赠给仇由国王。这个小国的国王难得收到别国的礼品,想不到收到了这口大钟,而且是强大的晋国送来的,高兴得昏了头,连忙命令人修通道路去迎接晋使。仇由的大臣赤章曼枝说:“此事万万使不得。从来只见小国铸大钟贡给大国,而今天大国向我们献大钟,它的军队一定会跟着大钟而而来。我看大钟不能接受。”仇由国王一心想着过一下别国向他进贡的瘾,赤章曼枝的话使他大为扫兴,他狠狠地瞪了这位不会察言观色的呆子,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急急忙忙修路迎接晋使,很快他收到了晋国的大钟,同时也迎来了晋国的大兵,收钟之日也是他的灭亡之时。

藏巧于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

[原文]

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老子·第45章》)

[今译]

最正直的好似弯屈,最雄辩的好似口吃,最灵巧的好似拙笨,它的作用永无穷尽。

[按语]

河上公: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大巧,谓多才术也。如拙者,亦不敢见其能。大辩者,智无疑;如讷者,口无辞。

王弼: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大巧因自然而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大辩因物而言,已无所造,故若讷也。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厌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的,又绝对不行;尤其是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为人处世的方法。

唐初的重臣李(责力),本是李密的部下;而在当初起兵时,李密与李渊父子势力之间,是勾心斗角的两部,只是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他才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摩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势明朗。李(责力)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地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安排了这样的行动:把他“东至于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地理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随主入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的感慨,认为李(责力)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责力)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怀怨望,不久竟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责力)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唯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衰经,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说起来,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李密已死,晓得什么?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责力)的一种愚忠,实际李(责力)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之”,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责力)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李(责力)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一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易表现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 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处世而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民“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体、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取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的眼皮底下暗渡陈仓,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人,应该有包藏、凝重的胸怀与气度。有一句名言说: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铜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例如,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假如有看不惯处,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即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抱残守残——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老子·第45章》)

[今译]

最完美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按语]

河上公:谓道德大成之君,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备也。其用心如是,则无弊尽时。

王弼: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

在谋略法则中,有一种抱残守缺的法则。所谓抱残守缺,就是对待一切事,都不苛求它的圆满,不妄想它尽如人意。而以不圆满为圆满,以不完全为完全,以不如意为如意。抱残守缺以致神用,自得天全。世间没有人不热爱理想人生的,可是从古到今,又有谁能圆满他理想的人生?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中不是有这种缺憾,就是有那种缺憾。此时此地,在心理上求个自认为的圆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处处圆满,事事圆满。不然便事事难圆满,处处难圆满。

陶觉说:“世界本来就有缺陷,人心本来就是圆满。我们应当以圆满的人心,去圆满有缺陷的世界。不应当用缺陷的世界,来缺陷圆满的人心。”这就是自足于内,不求于外的真谛妙理。它清楚地表明,人生没有缺陷是神话,拥有缺陷才是事实。天才也有缺陷。人类应当传承一条真理,即“人类因为缺陷而存在,因为缺陷而永恒”。不懂得缺陷的真义,就无法领悟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洪应明说:“帆只扬五分,航船便能安稳;水只注五分,器具便能稳定。韩信因勇略震撼刘邦,所以被害;陆机因才名盖世,所以被杀;霍光的失败在于以权势威逼君主,石崇的死亡在于拥有的财富太多。”一个人做事做到十分满,便要自我减损,自我抑制,以便留下一个缺口,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千万不能困守在圆满和极端里而走不出来。陶朱公三次积累千金而成巨富,但最后都散尽家财,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南怀瑾先生也说:“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

《书经》上说“谦受益,满招损”。“谦”字亦可解释为“欠”。万事欠缺一点,如喝酒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了,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非丑态毕露、丢人现眼不可——“满招损”。又如一杯茶,八分满就差不多了,再加满十分,非溢出来不可。

魏国公子牟说:“抱残常安,守缺常全。”吉事怎样方得长久?有财富如何保持财富?有权力如何保持权力?这就要做到“不求圆满”。南怀瑾先生为此举例说:“曾有一位朋友谈到人之求名,他说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过一个名,总共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什么道理。”南先生又现身说法:“有一次,从台北坐火车旅行,与我坐在同一个双人座的旅客,正在看我写的一本书,差不多快到南站,见他一直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俩交谈起来,谈话中他告诉我说:这本书是南某人作的。我说:你认识他吗?他答:不认识啊,这个人写了很多书,都写得很好。我说:你既然这样介绍,下了车我也去买一本来看。”南怀瑾先生接着说:“我们的谈话到此打住,这蛮好。当时我如果说:我就是南某人。他一定回答说:久仰,久仰。然后来一番当然的恭维,这一俗套,就没有意思了。”南先生算是悟透了“缺陷”的真谛。

李商隐有一句名诗说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做人做事名利如此,权势也如此。即使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要留一点缺陷,才会有美感。以文艺作品的爱情小说而言,情节中留一点缺陷,总是美的。如《红楼梦》不到几年之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的《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的结局。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完好无缺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热门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神将之王

    神将之王

    用元神凝聚精气,用精气感应外部的魂魄,将自身精气与外部魂魄融合,炼制成能施展神通的能量体,称之为神将。炼制成了神将之后,可以将神将寄存体内,当需要时驱出体外完成使命。
  • 虫族历险记

    虫族历险记

    曹峰成了虫族掌控者,悲剧的他发现自己没有能量!于是孤独的他毅然反顾的进入了虫洞.......科技文明,生物文明,元素文明,能量文明。宇宙中各种各样的文明相继登场,身为宅男的曹峰一步一步,在自己的信念下,成长了起来。虫族,一个可怕的种族在宇宙中崛起......
  • 享受不再纠结的人生

    享受不再纠结的人生

    本书选取了感恩、知足、宽容、珍惜、淡定、挣脱、放下、活在今天这八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们摆脱心理压力、心理空虚,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等智慧。
  • 封界传奇

    封界传奇

    迷失在星域的探索小队,机缘巧合之下,降临异世!来到一个浩大恢宏的神话世界,这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妖兽横行,人们为了生存,修炼武道,对抗妖兽,与天争命!林凡携乱世之体,追求武道极致,角逐各路英豪,席卷天下!大世来临,天骄并起,群雄逐鹿,谁能最终成王?
  • 电影版原著:死神来了

    电影版原著:死神来了

    《死神来了》是一本撼动20世纪欧美文坛的绝世之作,它开启了美国 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世界众多推理小说读者心中永恒的经典和不朽 的传奇。而《死神来了》作者斯迪姆·席普·凡迪恩的作品也成为当时好 莱坞编剧争相进行改编的热门作品,曾经主演过这些作品的布鲁克斯、鲍 威尔也因此声名大噪。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娇炎

    娇炎

    钱研本是年轻貌美的犯罪心理侧写专家,一次缉捕变态连环杀手行动中不幸命陨,“所幸”穿越到古代。苏醒后的她身穿绫罗绸缎,躺在古香古色的雕花梁床上娇喘低吟……还以为是宠柳娇花的金丝雀,哪知是一枚染上柯南体质的弱女子!不要紧,操起本行,犯罪侧写,捉拿真凶!难得老天开眼,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赐了一位冷淡又温柔的美娇郎相伴相依~~可惜杀机汹涌,两人活下去更加不易……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