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5400000007

第7章 “80后”的自我解读(2)

前一阵号称是反映“80后”生活的一部名为《奋斗》的电视剧在各电视台热播,其中有一角色“高强”曾有这样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大学毕业等于失业,800块一个月的工作一堆人抢着干……”

2006年11月,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了一场招聘会。虽然有数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但是由于人数众多使得场面失控。拥挤的人流将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两扇玻璃门轰然挤倒,而电梯也被众多大学生挤得变形。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聘会不是战场而胜似战场。在一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招聘会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救命稻草。

不可否认,就业困难的现象在“80后”这一代身上尤为凸显。大学生分配工作已经成为了“80后”遥不可及的梦想。北京市的一次求职招聘会,参与求职的人数就达5万余人。毋庸置疑,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变得如此落魄不堪?

扩招,让我们尴尬不已

我们在上一节中已经讲过,扩招已经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无需赘言,扩招使得这一代“80后”大学生所面对的局面尴尬不已。

行业萎缩,谁能想到?

行业萎缩并非是大学能够事前预料的事情,谁能想到之前还备受关注的专业在毕业之后已经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

据上海交大就业指导中心资料显示,该校一些专业所收到的就业招聘信息相对于往年明显减少。拿IT专业来说,用人单位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地招收新人。曾几何时,计算机系的毕业生还属于那种炙手可热的人才,如今这种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学历越高越好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态度值得商榷,他们所需要的是学历,而非人才。

上海有一家杂志社其实只需要本科生,但收到的一大堆简历中有许多却是硕士研究生,负责招聘的人高兴地说:“若要招人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了。”

专科生的烦恼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本科毕业生不惜择业而“低就”,饥不择食地盲目择业,甚至不惜陷入传销的职业陷阱,使得专科生在应聘时倍受用人单位的冷落。

当然,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很多“80后”的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使得就业困难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上学缺少目的性

有许多毕业生在求学期间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极其模糊。用他们自己的说法是:“目前还缺乏一个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培训体系。”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清楚。简单说来就是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缺少目的性。

想要铁饭碗

公务员向来被人们誉为是“吃皇粮的铁饭碗”,如今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了大学毕业的一个热门选择。

曾有一位名校的大学生如此评价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好处:“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也较好,压力也不是很大,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他津贴待遇也还算优厚,所以我会把择业重点放在公务员考试上。”

近年来,国家又几次提高公务员的薪金,进而又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声望。另外,国家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知识化、专业化方向也与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一致。致使许多毕业生都产生了想加入公务员行列这种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

应聘态度不够端正

以发送简历为例,如今的大部分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只要将简历复制,而后“天女散花”式地投送到各个用人单位。结果自然可以预料,“石沉大海”往往都是预料中的结果。建议求职的态度要端正,起码要做到有的放矢。

就业城市的相对集中

毫无疑问,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选择。毕业生们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在“就业密度”已经接近饱和的城市中求生存,所遇到的困难自然可以想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供应和需求就不可能会始终保持平衡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的供应和需求。几年前制定的人才培养规划,等到学生毕业时便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人才的供应和需求方面,会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会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暂时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在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更甚。因此,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于是,曾有位应届毕业生写出了一副既诙谐又心酸的对联: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

大学生就业困难不是起于近日,几年前就已是如此了,只不过现在更加严峻而已。“80后”毕业生是首当其冲的弱势群体,他们甚至认为,社会不应该逼迫大学生超过限度放低底线,屈意迎合市场以求找到工作。

城市人,迎接文化冲击波

中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基本上是一个政治化的社会。政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潜意识中。用政治的眼光看待一切,用政治的标准衡量一切,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特点。而这一切对““80后”青年”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为“80后”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诞生的,所以“80后”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小,再加上生活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很多“60后”、“70后”尚且无法看清方向,更别说“80后”了,于是他们喜欢跟着感觉走,紧牵住梦的手。什么前卫就学什么,什么酷就扮什么,所以当台风北上,寒(韩)流南下,“欧风美雨”铺天盖地而来时,他们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也就不难理解了,只好哈来哈去了。“80后”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的时代。

“80后”就是这样幸运: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明白自己的力量。他们出生在所有悲剧结束的时候,但是他们还是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经历了更多的变化,因为他们是在变化最大的国家中长大的。

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观。开放、多元的社会给个人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也给这代新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中央电视台3台在一台颁奖晚会上曾让“花儿”乐队亮过一次相,当主唱张大伟自顾自狂吼那首《向我开炮》时,底下的“80后”们顿时找到了感觉,像中了魔一般上下蹿动起来。一位家长曾经无奈地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正值花季年华的女儿在音乐课上不唱老师教的歌却大唱“花儿”,激起全班同学欢声雷动、拍桌子跺脚,老师最后没脾气,只得给了个A。

躁动的“80后”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的窝中幸福地出生,这个窝由可乐罐、薯条、卡通片、游戏碟、鼠标和袋袋裤编织而成。他们土洋结合,中西结合。于是催生出一代茁壮成长的“80后”,他们活力四射。

想要就能得到《可口可乐原则》,想干就干Just do it!《耐克精神》。如果说压抑,也只是青春期分泌出来的短暂饥渴和不满,“讨厌的东西在疯狂地成长,得到的东西却没有营养”《稻草上的火鸡》,但马上又“让我们快乐蹦起来,就当什么都不存在,只想自由自在,快——!压抑就要炸开,放射出无数色彩”。

有人说,上世纪60年代有崔健,70年代有朴树,80年代所拥有的却不只是“花儿”。以“日流”、“韩流”为代表的外来时尚文化,深刻影响着这一代青年。当我国正处在从温饱生活进入时尚生活的转型期的那段时间内,文化领域一时还没有完全跟上,日本文化潮流和后来居上的“韩流”,正好展示了东方人的生活和意识形态逐渐国际化、时尚化后的图景,这使得“80后”们趋之若鹜,他们“像港台明星那样说话,像韩国明星那样打扮,做出欧美明星的表情,像日剧那样恋爱”,在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其影响日益加大。

无论你怎么讲这一代新人:“另类”、“看不懂”、“不三不四”、“堕落的一代”,都能找到理由,可他们仍像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他们生长在东方的土壤中,却崇尚西方人相互交往中的规矩,不管别人做什么,也不希望别人来管他们做什么。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受限制,想做就做,想说就说,想玩就玩。他们觉得好玩的事情,大都包含着刺激与冒险精神:攀岩、登山、蹦极跳、自由滑雪、孤身野营、高速冲浪、击剑和跆拳道、动感强烈的“韩舞”。他们生活在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正像他们多彩多姿的服饰一样,他们的世界五彩斑斓。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文化冲击,“80后”的视角变得更加丰富,更加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这个星球的确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星球。我们不是在做海湾战争的现场报道,没有必要认为文化冲击所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最起码,“80后”所感受文化冲击波让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地丰富多彩。

正像“80后”们所兴奋的描述那样: “70后”们多可怜,只有琼瑶、三毛、朴树和武侠小说;“60后”们更可怜,只有萨特、尼采、弗洛伊德和王朔、崔健;50年代的那拨人呢,只有样板戏……越往前推活得越苦。有谁能像“80后”们那样大喊“如果你爱我,就向我开炮”。

农村人,不像“80后”的“80后”

在对“80后”的众多评论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城市的“80后”而忽略了农村的“80后”。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如果用“自私、叛逆、娇生惯养”等一系列辞藻来修饰“80后”,那么来自农村的这些“80后”的表现可是一点都不“80后”!

出生:并非独生子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无后”,就是没有儿子。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另外,在传统农业社会里,男性是主要劳动力,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田里的活儿就得男人去干。因此,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时,农村很多家庭“没有儿子誓不罢休”,为了要儿子,宁可挨罚。因此,很多农村“80后”并不属于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往往都有兄弟姐妹。

童年:没有泡在蜜罐里

众所周知,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于城市是有一定差距的,而出生在农村的“80后”也就没有泡在所谓的蜜罐里,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农村的“80后”通常都有兄弟姐妹,所以他们的童年是在与兄弟伙伴中的玩耍度过的。与乡村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是城市“80后”不曾有的体验。

上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尽管农村“80后”的幸运者们基本都赶上了义务教育法的春风,但是由于家庭贫困,有一部分农村“80后”并未能坚持读完九年书就早早辍学或外出务工了。

消费:不得不勤俭节约

无论是从大学走出的农村“80后”大学生,还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对于消费的态度基本都是以勤俭节约为主,“月光族”这个称呼对于他们并不适用。农村出身的他们不怕吃苦,但是想要在城市中立足,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说他们是否是真心实意的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从客观条件上,他们不得不勤俭节约。

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一无所有,唯有名誉,成了生命所在,所以农村的学生大都刻苦地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走出农村、山沟是他们最朴实最原始的动力。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过早地辍学、失学的农村“80后”,他们离开学校就马上投入到田地的农活中去,或者成为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进入城市,在各种各样的工地挥洒汗水和泪水。

某大学的一位同学说:在一次文学讨论课上,我们农村“80后”就很难理解城市“80后”同龄人为什么那么喜欢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那么喜欢玄幻小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告别生活了十九年的乡村来到大城市上学,当对门寝室几个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大谈650毫升与55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的区别、大谈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全球限量版时,我们寝室几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目瞪口呆不知所云的情景。

小磊是某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来自河南的小乡村。作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他身上既有无限荣光也有很大压力。当年来上大学前,家里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但仅够学费的一半。后来,远亲近邻登门道贺,你出50、我出100才给小磊凑齐了另一半学费。小磊上大学是第一次出远门。本来父亲要送他到学校报到,但一打听光来回车票就得400元,最后只好作罢。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小磊的大学可以说是“省”出来的。衣服是刚入学时买的那几件,饭桌上也少见荤腥。人穷志不短,小磊平时学习非常刻苦,从未旷课早退迟到过,并通过竞选成为班级学习委员。他每年都拿奖学金,并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现在要毕业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找工作。

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英语四六级证书、“校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给他求职增添了很大砝码。2008年8月份的时候,北京一家文化公司通知小磊到北京面试,并报销来回车票。两天后,小磊穿着借来的西装、花50元新买的皮鞋出现在北京那幢写字楼里。平时的努力厚积薄发,他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了试用阶段。若试用期间表现优秀,双方就可以签约。他认为,单位的伙食挺好的,宿舍的暖气也给得很足,领导、同事都很好相处,留下来的希望应该会很大。

由于时代的局限,农村的“80后”相比较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属于有知识的一代。他们学手艺、接触新技术新思想、领会新政策都快于他们的父辈,因此他们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工中的主力以及家庭的顶梁柱。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颠覆与无底线,看到的是勤劳和责任。

农村的“80后”也是“80后”,虽然他们的行为并不“80”后,可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同样出生在80年代。作为一个群体,作为人数上占主体的农村“80后”,他们长期以来被社会舆论非主流化和被边缘化了。

同类推荐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梁金豹编著的《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是大师随笔之一,《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从极具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那些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典型性范文归纳为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式探讨、训练。打破古今中外的知识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链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提升综合人文素质,也能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 编译、 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 《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热门推荐
  • 天庭佣兵记

    天庭佣兵记

    一人一虎走天下,王虎对着狼群勾勾手,“给我找食物去”,李游无语道:“你厉害”
  • 婚后试爱

    婚后试爱

    “我要结婚的对象就是她!”像是宣誓一般,他把她的手高高地举起。从此,她的生活因为他的这句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本以为,他当年受的屈辱能在她的身上报回来,却不想到最后竟成了找虐。“你不是告诉我,你已经22岁了吗?这个90年是怎么回事!”呵呵,我……那个……是我的虚岁。”“韩筱雪,你的虚岁可真够虚的!
  • 四象灭天

    四象灭天

    御剑乘风行天地,子欲归墟生太极。剑破苍天我狂傲,白发飞舞任逍遥!
  • 障月

    障月

    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世界,自己曾经所坚守的的东西被这个世界所不屑,一面要为生存而挣扎,一面还要担心自己的秘密不被人所发现,为世不容,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 傲妃倾城:妖孽魔王靠边站

    傲妃倾城:妖孽魔王靠边站

    【推荐新书:逆世鬼妃:误惹妖孽夫君】不喜欢的请点叉叉关闭就好,谢谢!诛神剑下,她化身为魔,只为将他一同带入地下。若有来生,我白芷月定不会相信任何一人!万年之后,天现异象,红魔伞出,红光漫天,大杀四方。一次意外,让二人从此纠缠不清。他说:歌儿,我都是你的人了,你可别想将我甩开啊。她只是淡笑,并未言语。他将她拥入怀中:歌儿,从今以后,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欺负!欺你者,杀无赦!
  • 北行日录

    北行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寿世青编

    寿世青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键盘黑客

    键盘黑客

    唐新出狱,奋发图强,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打败了自己的师傅,成为世界上最强的黑客。这一切,都是唐新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谁也不知道这背后的艰辛有多少。唐新的黑客帝国,会强大到怎样的程度呢?====================================关于FBI跳跃性抓人问题我想说的是:好吧,你们就当作者我在YY吧。QQ粉丝群:249131015(无需验证加群),需要书评奖励也请加群。关于更新:八月份有事,周末加更结束,周末和平日一样,每日一更,时间为中午12点,更新字数保证3000字以上,另外,本书保证不烂尾、不太监。====================================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天才医仙:守护清纯校花

    天才医仙:守护清纯校花

    医学院大学生孙子轩意外受伤之后,拥有了与古代神医交流的能力!面对中医的衰败,孙思邈,华佗,张仲景,扁鹊,一个个古代神医争抢着传授孙子轩神级医术!“替清纯校花看病、帮女星护肤、给警花疗伤、看美女总裁疾病,这些都不是我的本意。”孙子轩无奈的说:“我只是一心想要振兴中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