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800000038

第38章 “大跃进”造成的困局与应对(5)

刘少奇在会上提出:“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对困难情况透底不够,有问题不愿揭,怕说漆黑一团!还它个本来面目,怕什么?说漆黑一团,可以让人悲观,也可以激化人们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他还说:“现在处于恢复时期,但与1949年后的三年情况不一样,是个不正常的时期,带有非常时期的性质,不能用平常的办法,要用非常的办法,把调整经济的措施贯彻下去。”

会上,周恩来提议下决心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与会者对此深有同感,大家认为,只有压缩某些工业生产指标和基本建设投资,才能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略有回笼”的要求,使经济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

陈云在会上作了系统的发言,全面阐述了目前财政经济的困难和克服这些困难的若干办法,中心内容是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重要性。他说,为了满足城市人口需要的粮食,必须把农民的口粮和饲料粮挤出来,不挤农民的口粮、饲料粮,城里的人口就要缺粮。农村的农民饿肚子,城市的人患浮肿病,就是这样造成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减少城市人口,让一部分城市人口回乡务农。

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党的认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1962年5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又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简称“五月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共105人。毛泽东在外地视察、陈云因病赴南方休养,所以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西楼会议以来形成的文件,落实调整国民经济计划的部署,重点讨论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这个报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民经济形势,认为国民经济存在着粮食供应紧张、职工人数大大超过目前经济水平等八个方面的重要情况,需要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下最大决心,坚决拆掉那些用不着的架子,收掉那些用不着的摊子,进一步精简职工,首先维持简单再生产,然后实现扩大再生产。《报告》在分析国民经济存在的困难情况后,提出三条针对性的措施:(一)国民经济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二)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争取快,准备慢。(三)大力加强农业战线,努力恢复农业生产。

中央工作会议对中央财经小组的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在对形势作了深入分析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大幅度调整经济作出了几项重要的决策。第一,进一步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第二,降低重工业产品的指标。第三,对现有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1961年已经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精减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人,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思想认识,增加了对国民经济进行伤筋动骨的大调整的决心。这次会议是全党下最大决心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出困境的转折点。

五、克服严重困难的一系列措施

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是在农业领域率先发动的,1959年起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最突出的表现却又是农业歉收粮食短缺。因此,在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整风整社,以克服群众反映强烈的“共产风”等问题。农村整风整社虽然对遏制“共产风”等“五风”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村出现严重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公社体制本身,必须进行相关政策调整,而是认为“五风”的出现,主要是基层干部队伍不纯,民主革命不彻底所致,因而用集训、夺权、撤职查办等方式,将矛头指向基层干部,不但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

要使农村形势出现转机,最关键的是必须调整农村政策。受中共中央委托,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11月3日,中共中央用电报将《紧急指示信》发给了生产大队、生产队党总支和党支部以上各级党的组织。

《紧急指示信》的主要内容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基本制度,必须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坚持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等等。“十二条”是庐山会议以来在农村政策上一个历史性的文件,它标志着农业领域的纠“左”已迈开了实际步伐。

中共中央紧急指示信十二条下发后,农村形势出现好转的迹象。当时,党内有人认为,有了这十二条,政策调整也差不多了,农村的问题就可以大体解决了。为了进一步解决农业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广州和北京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广州工作会议于3月11日举行,由毛泽东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南、华东、西南三大区的中央局书记和各省市自治区书记,简称“三南”会议。北京工作会议同时召开,由刘少奇、周恩来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的中央局书记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简称“三北”会议。

3月15日,“三南”和“三北”会议在广州合并召开,史称广州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条例(草案)》将人民公社的组织规定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减少了公社的管理层次,同时明确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的责、权、利;强调自留地长期归社员使用,自留地的农产品,不算在集体分配的产量和口粮以内,国家不征公粮,不计统购等等。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意识到,三年的“大跃进”之所以最终造成如此严峻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几年放松了调查研究工作,对情况不摸底了。在此前的北京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1961年搞成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广州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又一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在会议结束的时候,中共中央就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问题,致信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求党的高中级干部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从现在起,县以上的党委领导人员,首先是第一书记,要将调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并订出制度,造成空气。

广州中央工作会议后,从党的领袖到省、地、县各级领导机关的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带着《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深入农村,宣传“六十条”,解决贯彻“六十条”时遇到的问题,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对农业六十条草案中关于公共食堂和供给制的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实际上是取消了这两项规定,同时对生产大队的山林、社员的房屋和干部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最后形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这个文件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1961年农村形势有了初步改观,到1962年,农村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粮食总产量比1961年增长了125亿斤,其他经济作物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已有四分之一的县农业总产值恢复和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

在贯彻农业六十条的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将过高的工业生产指标降下来。为集中讨论工业问题,1961年8月23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说自己“对工业没有发言权”,因此庐山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主持的,但毛泽东认同了他们的意见。在会议的第一天,毛泽东召集中央和各中央局的负责人开会安排会议议程时,不无感慨地说: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不甚了了。搞社会主义我们没有一套,没有把握。他还说:这次会议如何开,也没有把握,用江西话说就是“蒸酒煮豆腐,不敢称师傅”,只能是“寡妇养仔,众人之力”,大家出主意。

此次庐山会议没有重蹈两年前的庐山会议覆辙,会议中虽然也有不同意见的交锋,有对工作中问题的批评和议论,但大家都是心平气和,没有指责和批判。会议产生了几个好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等。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内家拳传奇

    内家拳传奇

    狭义地讲,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和八卦。内家拳是一种精气神,是一种真正的国魂。没有一种拳术像内家拳那样神秘、神奇、神圣。不习武的民族,是种的退化;丢掉了内家拳的国人,是大悲哀。爱恨情仇令人执着,财色名利令人癫狂,但内家拳却令人为之痴迷,沉浸一生不能自拔。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谁练谁知道!摸摸胸口,那颗江湖梦仍在,沉默如金邀你走进《内家拳传奇》,重温武林旧闻,那些江湖风波,那些奇人异事,那些刀尖上的柔情……这是一部乡土悬疑功夫小说,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民国成立之前。
  • 梦回三国之征战天下

    梦回三国之征战天下

    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居然穿越了。哦,为什么人家穿越什么名士,名将争相投靠,为什么他偏偏不受家族待见,甚至被逐出家族?哦,为什么人家机会一抓一大把,轻轻松松争霸天下,而他拼死拼活只能苟且保存性命?好吧。金手指?没有。王霸之气?没有。美女佳人?没有。好吧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可以在乱世中活下来
  • 烽烟流轮

    烽烟流轮

    寒冥大陆,分七国,灵国富饶,引无数恶匪尽折腰!.....四国合兵,圣都城破,国君托孤,弱文臣无能欲拼死护少主......万军丛中,老将军奋力杀敌,横刀所向,斩敌救孤。人力所限,从此断头取火,隐姓埋名,天下再无灵之姓氏,待回转记忆,要何为?
  • 汉末之雄霸天下

    汉末之雄霸天下

    汉朝末年,乱世将至。群雄伐起,逐鹿中原,纷争天下。秦俊杰穿越大汉末年,落魄街头,且看其如何玩弄各路诸侯,独霸天下。青史成灰不可信,亦真亦假谁人晓?古来今往,多少英雄豪杰,埋没于历史长河,亦消尽。各种慷慨悲歌,人情豪迈,世事沧桑,还原展现,勾勒涂画出,一幅属于风云席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热门推荐
  • 灭世鼠灾

    灭世鼠灾

    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灾,一种莫名其妙的异变。世界,怎么了?末日?还是灭世?当亲朋好友一个个被鼠灾残害时,当原本的美好被那些鼠人肆无忌惮的踩踏时,你是就此默认,然后变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存在。还是和我一起,拿起手中武器宣誓:有生之年,杀遍天下!还世界一个清明!向老天讨一个公道!(本书进化体系:兵级、将级、帅级、王级、皇级、帝级)
  • 无限之统帅三军

    无限之统帅三军

    真正的管理者,不在于自己有多强,而在于使用强的下属。
  • 重生之千金妖娆

    重生之千金妖娆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宅女腐女一枚‘尼玛!睡觉也能穿越!’穿越也就算了还穿到以个不受宠的才人身上。老天爷!你脑袋进水银了!说完指了指床榻上的某美男某美男拿出一张圣旨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浅儿,约吗?'
  • 高点定位 低点起步

    高点定位 低点起步

    本书分为“高点定位——目标高,方能攀得高”和“低点起步——走得稳,方能行得远”上下两篇共十章,介绍了做人应该坚持高点定位、低点起步的道理。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Demon殿下太妖娆

    Demon殿下太妖娆

    【Ace_森荠·出品】时尚华丽的神秘巨献,千回百转的补完迷局。当十二个完美男子困守在一座深宅,厚厚的高墙封闭住华灯美服,当有人和你说着无奈守候只是千年轮回中庸常的一瞬,当它们流转的深瞳底隐约的叹息欲言又止——当那扇封闭已久的大门慢慢打开,当那双莫测高深的眼睛躲在画面的角落里笑你——来,欢迎加入这场或许永无归期的聚会吧!
  • 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

    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

    一篇好的童话,具备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深沉的哲理有趣的故事诗样的语言五个要素。《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童话组二等奖,《少年文艺》1989年好作品奖;《阿雪的世界》获《儿童时代》1981年童话征文优秀作品奖;《绿门》获全国儿童短篇科幻小说优秀作品奖;《看不见的油画》列入重庆出版社王泉根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话》;《飞的花》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伴随几代人成长的中国经典童话》;《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和《偷梦的妖精》中其他一些作品列入内地和台湾地区许多选集。
  • 秋风引

    秋风引

    试图摆脱芳村的小桃师范毕业后又不得不回到芳村做教师。她看见过城市生活,她需要保持自己的荣耀。得到小桃的校长将他介绍给城里的干部。婚后的小桃感到很幸福。然而,总有一股摆脱不掉的悲凉缠绕着她。在小桃怀孕时,妹妹住在她家,独自与丈夫在厨房里呆了很长时间,并且打碎了一个盘子。发生了什么事小桃心知肚明,但她没有闹。从女孩到女人,从最初的梦想到生活的细碎,此时的小桃“最先闻”该已是人生的秋意悲凉吧。
  • 亡灵召唤师

    亡灵召唤师

    一个男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承受。一个男人,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功,也必须要承受最大的挫折。===============穿越者周阳,身份卑微。作为这个世界上仅剩不多的黑暗法师,他明白在成为黑暗法师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不归路是相对走不到尽头的人而言,“世界上是没有不归路的”。===============(如果觉得还行,就给个收藏和推荐吧。)
  • 反派也有春天

    反派也有春天

    陆岚看了本同事推荐的小说,里面死了喂狗的反派女竟然和她同名同姓。嘴贱忍不住多说了两句,一觉醒来就真成了小说里的反派陆岚。名门第一嫡女,京城第一美人又怎了,顶不住有个花瓶外号,架不住人家有女主光环。什么?!剧情不可逆。哎哟!爷您继续韬光养晦,小的身不由己,求不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