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200000005

第5章 古朴庄重、等级森严:秦汉服饰

·掩埋不住的飒爽英姿:

秦朝服饰

随葬俑大概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为封建制所取代,用活人殉葬的风俗也为大多数人所反对,所以才出现了以烧制的陶俑代替活人陪葬的习俗。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战功,生前就开始筹划制造大规模的随葬兵马俑。

1974年开始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骊山北麓。陶俑里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尚显稚嫩的新兵,更有高达1.98米的将军俑。他们或神态肃穆,巍然而立;或凝神沉思,坚毅威武。他们的战袍都是用布帛、皮革、金属等缝制到一起的,随身份的不同,式样也不相同。军人们穿的鞋子都是针脚细密的布底鞋。

高级将军,身穿双重长襦,下着长裤,外披彩色的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都没有甲片,而是绘着几何形彩色花纹,好像是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但也有可能是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的。中级军官有两种服装,一种是长襦,外面披着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胫上裹着护腿;另一种是高领的褶服,外披带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胫绑护腿。下级军吏则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腿扎行滕或护腿;也有少数下级军吏不穿铠甲,属于轻装。

秦时的士兵按兵种可分为:轻装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战车御手等。轻装步兵,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胫扎裹腿,手中拿有兵器。重装步兵俑要么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卞穿短裤,要么发髻或头盔上有所区别。骑兵穿便于活动的胡服,外披齐腰短甲,下着围裳长裤。战车御手有两种穿着,一种是长襦,外披双肩无臂甲的铠甲;另一种是经过特别加二j二的甲衣,脖子上有方形颈甲,双臂臂甲长至腕部,与手上的护手甲相连,对身体防护极为严密。

那么,秦人军服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有史料记载,秦人是崇尚黑色的。

黑色庄重、肃穆,称得上是永远的流行色,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几千年前的秦人对黑色的偏爱,却是大有深意的。秦始皇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认为秦胜周,应属水德,代表颜色就应该是黑色。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规定衣色以黑色为最上。这样,在秦朝,黑色成为尊贵之色,主流之色。

然而,秦朝的甲衣色彩却极为艳丽,光战袍就有朱红、玫红、粉红、紫红、石绿、宝蓝几种,而软领的色彩更是绚烂,包括了石绿、紫红、朱红、粉紫、宝蓝、玫红、粉自等好多种。从兵营服饰来看,秦代服饰的颜色还是非常丰富的,并不是仅局限于黑色。

除了这些英姿飒爽的军服,秦朝的官服也值得一提。

秦始皇在官服制度上,废除六冕,只采用一种祭祀礼服,即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的大礼服。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是继深衣之后出现的一种长衣,始见于战圈。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绿袍,一般庶人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腰配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上朝时用于记事)。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窄袖长衫。

博士、儒生是秦代十分重要的阶层,他们的服饰表现出独特的一面,既拘泥于古代,又有所变革。他们穿着的衣服和当时流行的服饰虽然款式有所不同,衿领正方与大众款式有所不同,质地却是一样的。博士、儒生们衣着很朴素,通常是冬天穿缊袍,夏天穿褐衣,即便是居于朝中的,衣着也很一般,基本都够不上华丽。

在秦代,奴隶和刑徒最明显的标志是红色,即史书上所说的“赭衣徒”。这·韵味十足冠、巾、帻

大汉王朝一直到东汉明帝之前,一直都未对服饰做过什么规定,虽然其间汉武帝曾经改正朔、易服色,但仍然没有规定详细的章服制度。直到公元59年,东汉明帝才以《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为蓝本制定了官服制度,对祭服、朝服等做了规定。当年正月,明帝和公卿诸侯就是穿着冕冠衣裳举行的祭祀汉光武帝的祭礼。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儒家学说正式被贯彻到衣冠制度中。

而事实上,就现在掌握的史料来看,关于冕服的形制、其代表的礼仪和具体的使用,记载是非常模糊的,所以汉代冕服就显得不那么丰富多彩了。不过据史料记载,当时与冕服配套使用的长冠以及普通人戴的巾和帻,情况还是比较明了的,和男子其他服饰相比就显得韵味十足了。

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除了冕冠,还有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术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有16种之多。

冕冠只有贵族官员才能戴用,而老百姓只能用布帛包头,称为巾。巾是“谨”的意思,战国时韩国人以青巾裹头,故称苍头;秦国以黑巾裹头,称为黔首。

冠和巾本是古时男人成年的标志,到了20岁,有身份的士加冠,没有身份的庶人裹巾,劳动者戴帽。上层人物的头巾是黑色的,只有被免职的官员以及地位低下的平民才戴白巾。

当时包头巾的式样很多,有蝴蝶形的,有两侧尖形的,也有只包上发髻的。

关于巾,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汉武帝时期,宫廷男女关系非常混乱,各个皇亲国戚无论年龄都荤素不忌。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武帝在位时她已年届五十并已守寡,即使这样她还与一个名叫董偃的男子私通。后来武帝听到了这件事,馆陶公主就带着董偃拜见汉武帝并表示谢罪。这个董偃平日里衣冠奢侈,因为这次身份不明,不好意思穿得过于华丽,于是便戴着头巾觐见汉武帝,表明自己的奴仆身份。没想到这一举动反而赢得了武帝的好感,赐给他一套衣冠,实际上也就默许了他和馆陶公主的关系。

到了东汉,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头巾,叫做“林宗巾”。汉桓帝在位时,宦官把持朝政,郭林宗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而选择了做名士。当时,他门下弟子有千余人,都对他十分尊敬,他的服饰,也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有一天他出门讲学,途遇大雨,戴的头巾被雨淋湿,一个角耷拉下来,形成了半面高半面低的样子,这个装扮很快就被其他的名士模仿,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叫“林宗巾”。“林宗巾”流传非常广,即使到了魏晋时期,仍然风靡全国。

东汉末年的名士们认为用幅巾包头是很风雅的举动,因此,戴头巾的风气大兴,头戴纶巾、手执羽扇成为当时文士的普遍打扮,袁绍、孔融等都以幅巾裹头。这些幅巾都是由丝绸或葛布制作的。

帻的形制很像帕首,最早见于战国时的秦国。当时为了不让头发下垂,就用巾帕把头发包上。汉代的帻,额前多了一个名为“颜题”的帽圈,以便与脑后的三角形的耳相接。文官和武官的冠耳长度不同,文官的稍长些。“颜题”和耳联好后,再用巾盖在上面,形成了“屋”。因为高起部分很像“介”字,故称为“介帻”。如果“屋”呈平顶状,就被称为“平顶帻”。东汉后期还出现了前低后高的平巾帻。前低后高是因为耳高颜题低造成的。

“介帻”的冠体被称为展筒,展筒前面装梁。梁是用来区别等级的。身份高贵的还可在帻上加冠,用什么冠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进贤冠与长耳的介帻相配,惠文冠与短耳的平上帻相配。平上帻也有无耳的。在汉代,帻还可以作为成年的标志,成年人戴有“屋”的帻,未成年人戴无“屋”的帻。这就是未成年人被称为未冠童子的原因。

汉代男子服饰虽说不很丰富,但仅这韵味十足的冠、巾、帻,也够我们品味一番的了。·只为君王顾盼:

贵族妇女服饰

我们就先从发型发饰说起。中国古代男子是很欣赏妇女的美丽长发的,头发的长短、疏密成为衡量妇女美貌的标准之一。西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东汉明帝的马皇后都是因为一头美丽的长发而得宠。当时长发的梳法和现在的梳法差不多,也是让头发顺其自然地垂下,只是在发尾处束上,再垂于脑后。这种发式在当时,尤其在宫廷中是很流行的。

除了长发,当时最常见的发式还有挽髻。发髻的梳法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形状不同,名字也就不同。秦汉妇女的发髻式样达数十种之多,有凌云髻、垂云髻、迎春髻、神仙髻、望仙九鬟髻、参鸾髻、黄罗髻、三角髻、三鬟髻、双鬟髻、瑶台髻、坠马髻等等。

其中最受贵族妇女钟爱的应该是坠马髻。坠马髻因为是盘在头顶、偏向一侧的大髻,所以常会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好像马上要坠落似的。试想,这样的发髻与雪白肌肤相配,是多么妩媚可人、惹人怜爱啊。

汉代女子为了让发髻更高,就将假发絮入真发的下端,再盘在头顶上,然后再用发笄固定。当时很流行这种梳发方法,尤其是那些头发相对比较稀少的爱美女子。

宫廷贵妇们还喜欢戴用假发和帛巾做成的或者用牦牛尾剪裁而成的帽子般的假髻,这种假髻名叫“帼”。帼上加插用玳瑁做的簪子,簪子长一尺,顶端装有翡翠雕刻的凤凰,凤凰嘴里衔着白色的珍珠,下面垂着黄金饰物,耳朵上配有明珠制作的耳铛。皇后和皇太后则在假发髻上插一支用黄金做的名叫“步摇”的树枝状的凤簪,步摇上装饰有明珠与翡翠雕刻的6种动物,有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一种野牛)。簪头上垂下金链,上面也镶有珍珠。

汉代女子的服装款式,基本上还是以深衣为主。汉代贵族妇女的礼服就采用深衣制,只是通过色彩、花纹、质地、头饰、配饰等来表明身份的不同。汉代女子所穿的深衣,长可及地,衣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的时候不会露出鞋子,而且衣服通身紧窄,能够把女子身体的曲线美很好地凸显出来。衣领是最有特色的地方,使用的是交领且领口很低,这样就可以露出里面衣服的领子,如果多穿儿件,衣领就一层层地露了出来,最多的时候有三层,当时的人称之为“三重衣”。

宫廷贵妇们以深衣为朝服,名叫“蚕衣”。与蚕衣相配的是同色的绶带和腰带。太皇太后穿的蚕衣领子与袖口上缘有丝绦,并且是用青色和浅蓝色布料拼接而成的,青色在上,浅蓝色在下。其他贵妇的深衣是浅蓝色的。

上面}兑的这些应该是宫廷中大众化、程式化的打扮。然而,任何年代,在着装方面都会有领军人物,东汉后期领导服饰潮流的应该首推孙寿。孙寿是当时正把持朝政的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人长得美丽,善于化妆,喜欢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据说,坠马髻就是她发明的。其实她的与众不同和梁冀是分不开的。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兄弟,不仅是一个实权派人物,还是一个很有些奇思怪想的人,尤其在时装设计上,“狐尾服”就是他设计的。试想,本就风情万种的孙寿,再身着“狐尾服”,迈着“折腰步”,梳着“坠马髻”,岂不更加引人怜惜。所以,当时有很多人纷纷效仿孙寿的扮相,允其是她发明的坠马髻,更是深受上层社会妇女的喜爱,并很快风靡全国。

汉宫妇女为了取悦于男人,还在衣服里佩戴香囊, 用香料沭浴、熏衣,甚至还用掺和有香料的灰泥抹墙,所以后妃的居室才被称为“椒房”。

用香料熏衣,使自己和别人都能有一种视觉、 听觉、触觉、嗅觉的全面享受,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对服装美学的一大贡献。·曼妙风姿:秦汉女子一般服饰

罗敷其人,大家都不会陌生。那首有名的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勇敢、忠于爱情的采桑女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浅黄色)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位养蚕的美女耳上垂着似明月一般晶莹的珠饰,梳着似坠非坠、偏向一边的发髻,上身穿紫色的丝绸小袄,下身穿杏黄色的绫罗裙。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勾画出了少妇罗敷的着装打扮,不能不说是神来之笔。.

时髦的发式,淡雅的服装,秀丽的脸庞,充分显示了汉代劳动女子的妖娆美丽。

罗敷是汉代劳动妇女的代表,她的着装打扮是汉代一般妇女的普遍着装形象。汉代劳动女子总爱上穿短襦、下着长裙。其实这种款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由于后来深衣逐渐流行,做这种装扮的女子才开始减少。

上衣和下裳分开后,上身的襦、衫非常的短,一般只到腰部,袖子却逐渐加宽、加长,增加了装饰性。下裙则特别长,样子有点类似今天朝鲜族的民族服装。《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绣夹袄、赵飞燕的“留仙裙”、洛神的绢裙都是这一式样中的上乘款式,人们纷纷效仿。

除了一般妇女穿着的服饰外,秦汉时代的宫廷舞女的服装也颇吸引今人的视线。她们的服装式样奇巧多变,质地轻薄华丽。长袖紧身短上衣和曳地长裙,加饰金银珠宝和玳瑁、羽毛、玉石,更充分显示出了她们的娇艳秀美、婀娜多姿。举手投足间,如轻风拂过,轻纱飞舞,飘然若仙。 汉代宫廷舞女以善跳水袖舞著称,水袖,就是秦汉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服装。它的特点就是将平常衣袖的袖端接出一截来,再装上窄而长的假袖,来增加舞蹈的美感。这种服装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以至于当时人在制作画像砖的时候,还将这种水袖融入到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的人物中,使之得以流传下来。后世的戏曲服装中的水袖就是受到了这种舞蹈服装的影响。 现代服饰讲究新颖、前卫,因此人们在穿着衣服的时候,为了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出现,内衣外穿,被人们认为是最大胆内一种。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大胆的穿法。秦代内袍服是絮有棉絮的,穿在袍服里面。汉代袍服的穿去发生了改变,除了穿在里面,还经常被时髦妇女穿在外面,并且还成了一种流行时尚。汉代袍服还被用作朝服。在汉代,因为袍服实用取代了深衣,成为最受欢迎的一款服装。 其实中国古人对于内衣的心态并不正常,尤其是女子内衣,这从内衣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叫做“亵衣”,亵字的意义很好理解,就是“轻薄和不庄重”。如此看来,我们的祖先们是从心底里看不起内衣这个东西的。汉代女子所穿的亵衣只有前面一片,后面用带子系住,内衣的面料是平织绢,而且往往会在绢面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上以爱,情为主题的花纹。 襦、衫、裙,构成的另一度空间,不但改变了深衣在搭配方面无法避免的单一性,而且还在不失时机地突出女性特有的柔媚的同时,派生出了异样的韵意,轻盈流畅,裙袂翩翩,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牵引暗香。这一切,在那遥远的年代,古人便赋予服饰以动人的韵律,既浪漫又有诗情画意,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含蓄蒙咙的惟美境地。·朴素适用的裤子

裤子最早的出现,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而春秋时期出瑚的裤子,也只是到膝盖以下能部位,当时叫“祷”,是没有裆的。到了汉朝,裤子才逐步得以完善。汉代男子所穿的祷,有的裤裆极浅,穿在身上露出肚脐,但没有裤腰,而且裤管很肥大。后来,裤子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短,裤腰长度可以达到臀部以上的腰处,而且增加了裤裆,但是没有缝合,在腰部用带子系住,就像今天小孩子穿的开裆裤,只是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而已。

试想,古代的成年男人忙穿着开裆裤走来走去,也实在是一个奇特的景观。当然,保守的先祖们是不会只穿着这种裤子的,一般来说,在裤子的外面还会有一条围裙一样的服饰遮挡,那就是裳。

事实上,裤子并不都没裆,骑马打仗的将士穿的就是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衿,那是赵武灵王改革的成果,只是未流行起来。

汉代的裤子分为长短两种,长的叫“裈”,短的叫“犊鼻裈”,经常和襦搭配穿着。长的裈有裆,长度上及腰,下到脚踝,而且在裤脚的地方用绳子绑起来,样子很像今天的“灯笼裤”。而短的“犊鼻裈”则相当于今天的三角短裤。

同类推荐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趣味婚俗

    趣味婚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凝聚了各个民族各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切都显得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合乎法理,有章可寻,于是,便自然而然孕育出了婚礼仪式,通过一整套的婚仪向社会大众宣告是明媒正娶,如果不遵从礼制便是世俗鄙薄、斥责的私奔,合情、合理、合法,婚礼成为了两个人结合不可逾越的见证。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为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的婚俗文……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热门推荐
  • 春雨如酒柳如烟

    春雨如酒柳如烟

    柳如烟与独孤山庄的七少爷独孤冷指腹为婚。她生性聪明,善武,好打抱不平。到了婚嫁之年,柳如烟前往独孤山庄,路遇神秘小镇,新娘离奇失踪,为何?一路上碰到很多蹊跷事并且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解决。嫁入独孤山庄后却发现自己的未婚夫已死,独孤山庄所有女眷头发都是白色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r
  • 传奇之人

    传奇之人

    异人陶庆,为了改变自己曾经的人生,制造了一次穿越重生的危险动作,事实上成功了,异人陶庆要人生不再有遗憾。
  • 别太把男人当回事

    别太把男人当回事

    这是一本女写给女人的书。对于女人来说,爱情、婚姻、家庭永远是一道解不完的方程式。女人的世界很精彩,从女人的视觉出发,男人的世界似乎光怪陆离。到N·N聊天室来坐坐,听听别人的故事,或许正是自己的缩影。
  • 花姐

    花姐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领导素质与领导技巧

    领导素质与领导技巧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
  • 冒牌大仙的爆笑生涯

    冒牌大仙的爆笑生涯

    史上最坑爹少年—张腾达,遵守出马仙道士干爹遗嘱一举屌丝逆袭,化身成十里八村的高情操、伟光正、全身心扑在替广大妇女开光大业的出马大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方正统出马弟子、南方正统道士齐聚草芥子村,与南北杂交弟子张腾达呈三国鼎立之势。一时硝烟四起,战火连天。“本家仙堂三代目仙公,辈分王八代,道号二狐骚,曾用名张腾达。弟子本布衣,受命于危难之时。继承大统之后,内有同门夺位,外有强敌虎视。弟子兢兢业业,潜心修炼。拳打出马仙堂、脚踢道士道观,成就了本家仙堂制霸乡村的光辉伟业,实乃一代伟人!永垂不朽!!”—出自仙公二狐骚个人自传。
  • 风骚在大宋

    风骚在大宋

    我本一狂人,高歌笑红尘。才下栖凤楼,又登太白阁。手持绿玉萧,对月引娇龙。由来是一梦,飘渺游太清。元符元年,穿越千年的曹安,在大宋开始了浪漫之旅。舞文弄墨,与文人士子对酒高歌。舞枪弄棒,与英雄豪杰弹剑作歌。总之,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前进,前进,再前进......漂泊在大宋,高坐在朝堂,狂荡在江湖,飘渺于太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岁月空蹉跎。赵佶,别再床底下藏着了,躲在哪里吃灰吗?孙二娘,人肉叉烧包好吃吗?什么,你是日本平安时代顶顶大名的阴阳师安培晴明的孙女......本书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真是巧合。
  • 修真从三国开始

    修真从三国开始

    主角本是一名大四学生,平时喜欢看玄幻小说,没想到因为在路边捡到的一枚玉佩而穿越到三国时代,更神奇的是后面他得到了张角的《太平要术》从而踏上了修真的道路。
  • 穿成野怪怎么破

    穿成野怪怎么破

    看看别人穿越网游不是自带金手指的强大NPC,就是某某VIP,最不济的也是个正常人物吧?为什么我就穿成了一只野怪?还是那种最低级,网游新开服大家都会抢着虐的野怪?哦,穿成野怪也事实上也没有多大关系。瞧瞧,系统又发布任务了:消灭两名新手玩家。不说了,我要去完成任务了。
  • 误惹霸道狼君

    误惹霸道狼君

    一块烧饼,引狼入室,从此他便缠上了她,苏清煜说:“常晚,一块烧饼怎么能饱,一生一世我怎么能够!”她的乖乖,她怎么忘了,狼再乖巧,终究是狼。苏清煜说:“我不仅要你今生今世,还要你永生永世!”是偏执的疯子守着正直的傻子,还是正直的傻子救了偏执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