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000000003

第3章 中国的教育怎么了(1)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大师?

一句话点到了中国教育的命门。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这位老科学家向总理如是发问。大师之问如此讳莫如深,似战鼓般敲击着每一位关心、关注教育人的内心。培养杰出英才、卓越人物,本是学校的本职所在,为何今天社会各界纷纷发难于它?难道学校教育将本该成才的学生教育成了平庸之辈?

我们不禁自问,到底何谓大师?

每个年代都有刻印在历史碑册上的人物。他们用智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社会往前迈一步,或者向上跃一步。而使他们成才、成名、成家的,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撞了大运,而是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敢于冒险,勇于探究,会批判性看问题,时常反思……这些习惯,是学校教育刻录在学生身上的印记,是甩不掉的人生“伴侣”。

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师的根基,而这根基的根基就来自于基础教育。在中国学校普遍以应试教育为锚定基准时,汇佳,一所中国私立学校,用了20年的历程,将所有的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统统指向了训练、巩固人才的良好习惯。能够挑战老师的教学习惯,重构家长的认知习惯,打破社会的盲从习惯,大师,或许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当下教育的迷思

应试教育下,教育的过程变成了在题海中搏击比拼。老师撑船,学生划桨,家长在岸上呐喊助威,好一幅“和谐感人”的画卷。当大师之问将大家唤醒,再来看当下的教育,才发现训练的目标是考高分,评判的标准是答案的准确性和做题速度上的提升。大师的习惯培养体现在了哪里?

考高分,成就不了大师;答案如出一辙,成就不了大师;做题迅速,也成就不了大师。

我们对大师的期盼如此强烈,却发现,当下的教育之路与大师的滥觞之地背道而驰。

☆直面钱学森之问

2009年10月31日,享年98岁的钱学森于北京逝世。同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了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直面大师之问,也就是直面当下的应试教育。

“教育必须是为学生照亮未来的探照灯,而非重复过去的后视镜。”这是严长寿在其著作《教育应该不一样》中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忠告。早在20世纪,英国学者李约瑟就曾这样思考过: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每年高校毕业季之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都会亲自去高校招生,但遗憾的是,总是招不到令他满意的学生。招商银行的创新能力在业界有目共睹,但在马蔚华看来还是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他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样赶不上发展的需要。2000年设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颁给20位科学家,其中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当下的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大师,人们变得开始异常怀旧,向往那些大师辈出的年代,谈论着他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而体现在这点滴中的习惯,正是养成教育追求的目标。

汇佳,持续20年,致力于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反复不断地训练孩子们的创新习惯、思考习惯,让这些习惯渗透到如行路、吃饭般不可或缺。汇佳办校后的每一次尝试,都在为未来的大师们架桥、铺路。

2009年12月28日,在凯宾斯基饭店,汇佳学校的全球校友新年联谊会就是以“关注大师之问”为主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汇佳教育机构总裁兼董事长王志泽,和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届别的汇佳校友代表、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各学部教师代表,共同探讨中外教育环境与理念的差异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呼唤怎样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应如何针对培养高水平人才科学发展。其中,不乏清华大学的教授、跨国公司高管和知名媒体人,他们以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者身边的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响应“大师之问”,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汇佳董事长王志泽抛出的完全教育观点、艺术教育和环境影响观点,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也让陶西平深思:“现代教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存在着理想教育与教育理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理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接受理想的教育,但事实是有距离的。我们当前所要做的只能是缩短教育理想与理想教育的距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特点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

汇佳正走在一条通往理想教育的路上,遵循着教育规律的指引。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一种完全教育,它没有将考试扔到宇宙天际,只是考试的方式变了模样。

徘徊在不同教育模式间,无从选择的家长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教育才是最好的?

这也正是2013年4月7日,博鳌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讨论的话题。好的教育的标准一定不是单一的。英文中有句老话:教育是把所学的知识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好的教育是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让一个人学会系统地、分析地、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学过的繁复数理化公式,早已不知道丢到了什么地方,而对某个现象的认知和习惯一旦形成,则持久地跟随我们左右。

到底教育是给孩子什么?教育一词在拉丁语中原指从一堆矿物质中提炼贵金属,延伸成是把一个人的潜力释放出来。而教育体系没让我们变得更真实,没把最真的东西开发出来。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和勇气,“让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事业”。方向一致才能显现效果。

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是在美国职位最高的华裔。她在极为严厉和民主的家庭中长大,家里来了客人,她和其他姐妹都不能入座,只是站在一旁为客人倒酒夹菜。家里虽有保姆,但是赵小兰的衣服都要自己洗,还要定期地打理花园,清理游泳池,家庭旅游的计划和行程都要由她和其他兄妹分工完成,最开心的莫过于,大家可以在每周定期的家庭会议上畅所欲言。赵小兰的父母无疑对她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哈佛大学输送了四个子女。赵小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的教育应该更重视价值观和想让被教育者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点跟美国很不一样,两者可以互相借鉴。”

我们不能把教育的未来寄托在家长身上。更多的教育过程还是发生在学校中。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还未有效形成。家长们在各种学校间犹豫徘徊,希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路径。

☆教育本该多元

学校本身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同样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任,而它们又有所差别。公办学校提供的是基本的国民教育,如同抓粮食生产,目标是人人有饭吃,公办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人人有学上。在解决基本教育的基础上,如果人们有特别的教育需要,可以选择民办教育。两种教育形式构成一个比较和谐的体系,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格局。

然而,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在边远贫困地区,破旧的校舍深深触动着我们。发达地区的学校则在努力建设市重点、省重点,汇聚最好的教育资源,只为少数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公办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抓公平,比如,对所有国民提供的教育是一样的,不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公办名校可以利用优质的师资以及教学设备等资源,去帮助其他公立学校;校长、老师定期轮换,以保证师资的公平。现实是公办学校没有真正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反而在选择性教育上大做文章,而本该体现特色教育服务的民办教育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举步维艰。

作为家长,我的孩子学习好,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就可以享受到重点学校的资源。而对大部分家长而言,只能将孩子送进普通学校。同为一个地区的公民,同样是纳税人,为什么享受到的教育服务却有如此大的差异?教育的格局,不是空洞的理论,它关系到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孩子的切身利益。

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应该思考教育应有的状态。教育消费比其他消费要相对复杂。我们以美国家长为例,如果他选择私立学校,那么政府把教育的人头费拨给私立学校;如果选择公办学校,政府将人头费拨给公办学校。无论家长如何选择,都能享受到公民应有的权利。家长有了选择权,也促进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办不好,家长就不会选择你,即便是公办学校也拿不到这份人头费。而民办学校办得好,有很多教育特色,除了政府拨给的人头费外,还需要家长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如果家长想为孩子提供特色教育,也会愿意支付,这就是一种选择。

依据《义务教育法》,中国公民每人也有一份教育经费,可我们的家长一旦选择了民办学校,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因为在目前的财政体系下,人头费不能拨给民办学校,否则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条适合的教育路线,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盲目跟着别人走。有的公办名校抓住家长的这种心理,收取高昂的赞助费,而且只收现金,不开发票,这更助长了明目张胆的腐败风气。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平问题,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现在,医疗改革已经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面,教育改革是否也应加快步伐?

偏题怪题,就是要难倒你

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孩子驾驭世界、主宰自己的本领。有主见、爱琢磨、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总会吸引更多人的注目,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尝试机会。多一次机会,多一次挑战,自然也会多一份成功。

很多孩子抱怨成功的机会少,或许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在习惯养成阶段就输给了别人。当下的教育有很多突出的优势,然而当过分强调某个分数或某个目标时,也可能走向那个美好初衷的反面。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下的学生,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个字“累”。这一代的孩子没有了快乐的童年,陪伴他们成长的是无休止的作业、补习班、考试、分数,家长期盼的眼神,老师严厉的训斥,社会舆论的误导……成长犹如变了味的果汁,没有了酸酸甜甜的原汁原味。

在中国,没有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能不能成龙成凤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成绩上。孩子们背负着家长的期望,按照学校的安排,亦步亦趋地向前走着,甚至都没有机会抬头看看自己的路通向何方。

家长们知道孩子的苦和累,但却别无选择,如何减轻孩子身上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他们没有特别的办法。他们能做的是给孩子补充更多的营养,增强记忆力和体力,或者帮助孩子破解那些难题。

☆难死你的小学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小学4年级美美给出的答案: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美美妈妈将题和答案贴上了微博,广州交警评论:完全正确。

美美的答案虽然另类,但是完全可以接受。一年级的滔滔和妈妈却为一道题发愁了好几天。这道题是要求学生根据两则小笑话写成语。

笑话一《爸爸做作业》

老师:小明,讲真话,是你爸爸帮你做的作业吗?

学生:不,是他独立完成的。

笑话二《十减二》

妈妈:十减二等于多少?

儿子:不知道。

妈妈:你真笨,比如说,今天我买了十个橘子,你拿走两个,结果呢?

儿子:被我吃掉了。

无独有偶,沈先生也被小学一年级女儿的一道语文题难住了。这是道阅读理解题,题目叫《捡钻石的人》。原文大意为:一个人在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身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人不敢违背,照做了。天亮后,他打开袋子,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让他捡的竟然是钻石。文后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就如同故事中的什么人?这个神灵又是谁呢?问题二:我们怎样在天亮之前去捡更多的钻石?

“别说孩子,我看后都一头雾水。”沈先生把女儿的作业题挂在了网上,向网友求教。大家答什么的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生如同捡钻石的人,神灵比喻老师,钻石指知识。“我怀疑,一年级孩子能否有这个理解能力?能明白这样的寓意吗?”沈先生把女儿的这道题称作“哥德巴赫猜想”式语文题。

“我家亲戚一年级小孩的考试题,不少人做不出来:66个3相乘,最后的个位数是几?”42岁的汪医生,自认为念书时数学不错,对这道题琢磨了半天才找出答案,他感叹:“一年级的题,难度系数真高。”

还有一道非常经典的号称“难死你的小学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5、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答案令所有人大跌眼镜:(1、3、7、8)注音都是一声;(2、4、6)是四声;(5、9)是三声。“绞尽脑汁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谁能想到,考的却是拼音?”

这些偏题怪题,到了大人都无法解答的地步,也就失去了训练思维的意义,甚至可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严重偏离了培养的能力基础,不仅将孩子创新意识的潜能给扼杀了,还会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这一道道题目好像嘲讽着孩子们的智商,浇灭他们心中求知的欲望。

想办法考倒孩子,是否凸显了出题人的睿智?还是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文化部部长答错题

作家王蒙就被孙子的语文作业题难倒过:“有一次,我辅导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做语文作业,有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说,‘窗户外面长着高高的杨树’,让在四个选项里选一个意思相同的句子。我看来看去,四个选项都对,我还真不会。”他试着做了两次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试卷,一次60分,一次不及格。看到这样的结果,这位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的作家愤怒地写了一篇质疑当下教育的文章,刊登在当年《北京晚报》的头版头条。

考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可避免,关键是怎么考、考什么。很多时候,同一道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切入方法,不同的解答方式,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同类推荐
  •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从父母的改变开始!放弃那些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不再对孩子大声嚎叫和训斥,恰当地运用沟通艺术。让亲子沟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天降小宝

    天降小宝

    2位妈妈,2种国籍,2类育儿理念,2个可爱宝宝,这些是作者在这本书里写到的全部。对中西育儿教育深有感触的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以及美国、韩国朋友们对各自国家幼儿教育状况的研究和实地调查,总结比较中西育儿方法。书中通过两位年轻妈妈——中国妈妈小宋和美国妈妈艾伦及他们的家庭的育儿故事,展现了中西育儿方法的不同,内容涉及0~5岁宝宝的喂养、性格及品质培养等很多方面。让年轻父母在乐呵中轻松学到最精华的育儿方法。
  •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新妈妈养护饮食一本就够

    新妈妈养护饮食一本就够

    一起成长的奇妙与感动、产后恢复、营养、塑身完美解决方案!坐月子问题的是是非非,我们一一辨别、健康恢复身体和身材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与您一起体会做妈妈的幸福!专家指导恢复健康体能、合理搭配产后饮食营养、轻松瘦身塑造优雅身材、爱心呵护、轻松养育新生儿、做健康、美丽、时尚的超级辣妈!
  •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成长时间为顺序,介绍婴幼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健康食谱、疾病食疗、关键营养素等内容。
热门推荐
  • The Way of All Flesh

    The Way of All Fle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语原解

    论语原解

    《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 十二原罪

    十二原罪

    众所周知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食,贪欲为七宗罪,但却不知这七宗罪与生,老,病,死以及最后神秘一罪统称为十二原罪。罪恶,也是力量的化身。雷暴雨之夜,叶瞳彻底的被扯进了十二原罪的风波之中.....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庆忌流年

    庆忌流年

    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惊魂故事,那些委婉婀娜的爱情故事,那些兄弟情义的肝胆故事,那些逢场作戏的虚伪故事。那些曾经卑劣的蜕变,那些卑劣的预谋,那些.......在这纵身一跃之后,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有那些让你我们传述的离奇故事。
  • 断与恋

    断与恋

    这是一部记实的中短篇小说。他与她在高中相恋,是他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自此以后,作者至今没有再如此付出过自己的感情。
  • 道士无敌

    道士无敌

    【创意修仙】林在天也是纳闷了,只是在应用宝里下了个《热血传奇》手机版,便莫名其妙的被穿越到了那个仙侠的年代……学了“施毒术”之后,他被人视为了大魔头;可凭着“群体治愈术”,他又成了神医。别人突破靠修炼,他的晋级却要靠杀怪。听说,猴子要去取西经?西行路上全是妖怪,那可是大把的经验呀!林在天摸着下巴暗想:一定要想办法混入唐僧的队伍……PS:新书《稷ji下学宫》已发,请各位大大移步一观。
  • 世界100种自然奇观

    世界100种自然奇观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奥秘的世界,各种自然奇观无时不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本书以通俗的手法,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看似平淡,实则奇妙的100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然奇观,是广大读者了解自然,增长知识的良师益友。
  • 浪游记

    浪游记

    看惯了“人”在网游中纵横,YY一下游戏中的角色去怎么更YY,哈哈。受到启发的原因1:魔兽的rpg地图有很多,什么星河战队的、天龙八部的;星际当年也有过若干版本,什么帝国版、魔兽版、红警版;就连我们的H3,也有一个夸张的WOG……这些修改过的游戏,我都喜欢!启发2:小时候看到的郑渊洁童话《魔方大厦》小说简介:由星际争霸写起,主人公是游戏里面的一个角色——Ghost8号,代号G8,由于某种不知名的因素作用,再一次星际的战斗中,莫名其妙的跑到了别的游戏中,G8的回家(返回星际争霸)历程开始了,他也逐步开始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但回家的道路很曲折,先后经历了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