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诚信打造虚拟市场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1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是马云的“抓兔子”理论,其核心就是专心做好一件事。
此外,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后,为了提高客户的诚信度和盈利水平,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为了构建自己的客户诚信体系,阿里巴巴先后推出了企业诚信认证方式——诚信通和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并提出“只有诚信的商人能够富起来”的口号,旨在以诚信打造信息流,建立完善的网上虚拟市场。
做企业如同养孩子
马云一直认为,创办一个企业就像是养一个孩子,不能指望他一生下来就去挣钱养家糊口。你只要不断地给予他营养和知识,只要这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赚钱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做家长的把赚钱看得太重,让孩子过早地出来做童工,那不仅赚不到钱,就连孩子本身也有夭折的可能。马云敢于在任何场合口出狂言:“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这种自信基于他的这种理论,他始终相信等孩子长大了,他会赚大钱。这就是马云著名的“养孩子”理论。
马云培育企业之道
杭州海博翻译社成立于1994年1月,由马云先生创立,是一家经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的专业翻译机构,也是杭州最早成立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成立之初即成为杭州市公证处指定的翻译社,多年来以快捷、准确、保密、周到的服务,深得各公证处的信赖,并被浙江省司法厅公证员协会确定为翻译合作单位。
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顾客和信誉放在首位,保证质量、服务力求完美,拥有广泛的客户群。翻译社不仅有好的翻译人员,还有一支精干的业务后勤队伍。十多年来,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风雨,与客户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如今它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但是它的创始人马云已经离开了这里。这时候你走进翻译社,已经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了。但是作为创始人的马云,他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海博翻译社”是马云创办的第一个企业,是他养的第一个“孩子”。
当初马云之所以要创办这个翻译社是因为那个时候精通英语的人确实有限,但需要翻译的人又一大把。所以,就有许多人找身为英语老师的马云帮忙翻译。可是马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于是就找已经退休的老师做“枪手”,代替他帮人翻译。
然而马云的第一次尝试给他带来的不是大量的资金或者是经济上的回报,而是重重的困难和失败的挑战。如果说,他从这里得到了什么的话,那可能就是让他着实体会了一把“养”一个“孩子”的不容易。
在创业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马云和他的那群伙伴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失败。开张的第一个月,海博翻译社的收入是700元,而房租是2 400元。第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一大半。在大家伙看来,这创办翻译社本来应该是赚钱的事情。现在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把老本都赔进去,这一下大家心里都没什么底了。究竟要不要再继续做下去,大家伙心里都没谱。其实这时候充满疑虑的还不仅仅是内部的一些人,就连周围的朋友也都纷纷提出好心的劝告。有人说:“马云,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多好,瞎折腾什么啊?”甚至还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这样一来,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也就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了。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别人的想法。作为海博翻译社的创始人,马云心中的信念根本就不曾动摇过。他深深地明白,现在翻译社才刚刚开始。它还很弱小,还不是让它赚钱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怎样让它继续存活下去,现在是要尽一个“家长”的义务的时候。只要能保证这个“新生儿”健康的成长,将来它总会有赚钱的那一天。
为了让这个刚刚开始的翻译社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在那时的大热天里,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出发,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批发一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一个堂堂的大学教师,就这样做起了“倒爷”。靠着当“倒爷”挣来的钱来“养活”自己的这个“孩子”,尽着一个“家长”的责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的“倒爷”生涯持续了整整3年,就这样靠他卖小商品、推销医药赚来的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3年,才让这个原本早已是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盈利。
3年的等待对于马云及翻译社的同事们来说都是刻骨铭心地漫长,不过虽然等待是漫长的,他们还是等到了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但是如果马云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当时没有培育企业的那种“养孩子”的理念来支撑自己。很难说他能够有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个个迎面而来的困难,海博翻译社恐怕也就无法长大成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一番作为了。在海博翻译社实现盈利、业务开展走上正轨之后,马云就再也没管过它,放手给他的那些老师来打理了。他知道,作为一个翻译社,海博现在已经成熟了,已经能够自己用自己的盈利来回报创业者了,马云这时候选择离开它,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胸怀也可见一斑。
如果说创办海博翻译社的经历,让马云体会到了在企业的存亡关头他所面临的选择和所要付出的艰辛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命运的话,那么在后来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上,马云所做的一切又展示了他的“养孩子”理论的另一个阶段。当一个企业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作为企业的家长应该如何衡量这个“孩子”是否已经长大?应该在什么时候把这个“孩子”放到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中去,让它能有更快的发展?
2004年,掌上灵通、空中网、携程等在细分市场执牛耳的公司均成功在纳斯达克实施IPO;财经网站金融界和51job招聘网站先后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10月,获得6 000万美元投资的e龙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融资6 210万美元。但作为B2B龙头的阿里巴巴,却迟迟没有启动上市程序。
理由很简单,因为马云认为“今年我们刚拿到8 000多万美元的私募资金,目前公司不追求向其他领域拓展。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它可能会让我们放弃更长远的策略。”对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强比上市更迫切。“我们不缺钱,股东也不急着套现,我们有足够长远的耐心。”马云常常对他的员工和媒体这样说:“现在的阿里巴巴还不到我想象中的一成!”马云为阿里巴巴勾勒出一幅类似于乌托邦的愿景,以阿里巴巴为平台,逐步将中小企业的销售中心、人事中心、技术中心、支付中心和财务中心都放在上面,其间横亘在B2B、B2C及C2C之间的一切环节都将被打通。那时,阿里巴巴将成为一个虚拟的商务王国,其中有自己的货币、自己的游戏规则、自己的运行体系。
马云在2007年年会上指出,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及雅虎都不要着急,尤其对于淘宝和支付宝而言,目前最急切的任务就是“做规模”。忘掉money,忘掉赚钱,不要理会外界关于你们“不能赚钱”的指责。
关于淘宝网是否要收费的问题,马云始终这样回应:
“淘宝要真正赚钱,我还是这句话: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你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我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不断捡起来,当他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另外,淘宝收费需要有一点创新的办法,我认为所有模仿的东西都不会超出自己的期望,Google能达到超乎人们期望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新,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也是自己创新出来的。”
淘宝总裁孙彤宇认为只有当淘宝的交易额能和传统商业巨头如沃尔玛、国美相媲美时,那才是面向个人用户电子商务的未来所在。淘宝成立以来的交易额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2007年上半年的交易额达到157亿元,注册会员超过4 000万人,其市场份额几乎达到中国C2C市场的80%,面对这样的成绩,孙彤宇却说:“我们现在的规模连婴儿都不是。”
现在,许许多多西方国家的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向中国输送全部产品,因此很多国内外媒体大胆预言,阿里巴巴的创造者——马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首富”,未来40年,马云将替代比尔·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2006年6月,美国某权威财经杂志刚刚公布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马云作为唯一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入选,排名第15位,比比尔·盖茨还要高出6位。
马云所创造的阿里巴巴网站每天的咨询量是联合国贸发组织的4倍,是全球最大竞争对手的5~8倍。阿里巴巴,已经是一个属于全球生意人的“公共”财产;马云,已经是一位改变全球生意人做生意方式的绝对领袖。
也许现在马云已经可以说,阿里巴巴已经长大成人。
“养孩子”理论的阶段论
刚创办的企业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啥也不会,就要靠企业的创始人带领大家往前发展。这时候的创始人要既当爹又当妈,事无巨细什么都得管,稍微一点考虑不到就会出大问题。这时候的企业也会跌跌撞撞,不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产品,通过不断尝试去发展,一步步壮大。所以人们常说“小企业无战略”就是这个意思,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发展。
马云的创业历程是从创办海博翻译社开始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马云看好办翻译社的光明前景,首先是自己坚定信心,进而带动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维持翻译社的生存。当然,海博翻译社的经历相比于日后阿里巴巴的大红大紫,只不过是马云的小试牛刀而已,可以说那时的马云肯定称不上功成名就,然而这种独特的经历对日后阿里巴巴的良性成长肯定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孩子小时候可能看完故事片就嚷嚷长大了要当兵当将军,一次偶发的事件又会转变想法去当科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心性就是这么随意,不定型。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目标,这时候才谈得上战略,谈得上所谓的商业模式。正如当年的联想集团所采取的“贸工技”模式,就是为了生存而逼出来的。其创始人柳传志的总结是“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长大后将会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和世界观,所以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不同,绝对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存在,绝对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存在。
当孩子渐渐长大,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诱惑。如果只是在各种营养的调和下成了一个大个子,却没有相对应的智商,那只能是一个“傻大个”。我们为什么对篮球明星奥尼尔那么推崇备至,是因为他除了具有一副高大的身板外,还具备灵活的反应速度和很高的篮球智商。前者让他能够进入篮球行业,后者才使他成为明星。如果孩子智商很高,却是武大郎的身材,林黛玉的体质,虽然自认智比天高,却没办法长久而持续的工作。
做企业也一样。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像养孩子那样要让孩子健康聪明。企业要做大是做大规模,做强是要提高竞争力。如果只大不强,那只是一个臃肿的企业;如果只强不大,那也只是暂时的强,因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依靠不断创新和不断吐故纳新来保持。
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早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就提出了三点远景目标:第一是将来要做持续发展80年的公司;第二是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第三是说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后来马云又提出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一个102年的大企业,做一个屹立3个世纪不倒的大企业。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的目标,阿里巴巴采取了被许多人总结为“舍得”的战略选择,说白了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全力以赴做大做强。中国雅虎总裁曾鸣曾用“大舍大得”来概括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马云为了实现使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一直“舍得”让新成立的业务处于战略亏损状态,这既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胆略和魄力。
一切皆为目标服务
马云自1999年做电子商务B2B始,在此后的9年多时间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只“兔子”,一直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后来阿里巴巴大厦赖以发展的基石,从来没有动摇过。正是因为马云专注于电子商务,最终办出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来。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互联网产业的特点是变幻无常,模式众多,诱惑更多。里面的宝物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马云只拣了一样宝物——电子商务。对其他宝物视而不见。
因为马云很早就认识到,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许只能做一件事,世界上80%以上的成功企业都是只做一个主业。专注是马云的成功之道。
是马云独具慧眼,还是他撞上了大运?也许只能用运气好来解释。他捡的这个宝物居然是山洞里最值钱的钻石。但这是一颗镶嵌在石头里的钻石,大多数人与之擦肩而过,看不出它的价值。
从阿里巴巴诞生开始,围绕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B2B模式就一直得到权威领域的肯定。阿里巴巴这种为商人与商人之间(B2B)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已被硅谷和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称为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与全球著名的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列。事实上,美国曾有B2B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为大企业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但后来并没有成功,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却成功了。从这一点上说,阿里巴巴无疑是全球互联网市场上独一无二的创新模式。
“让别人跟着鲸鱼跑吧!”这是马云经常说的一句话。马云把大企业比作鲸鱼,小企业称为虾米。阿里巴巴就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服务的,马云如此定位阿里巴巴的服务方向,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