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6500000065

第65章 厨师——治大国若烹小鲜(2)

唐宋时期饮食店的分工,是厨师分工的大背景。面店有糕团点、馄饨店、胡饼店等,厨师以做点心为长。茶馆不仅做佐茶的菜点,有时还办酒席。酒店除了卖酒,还要办下酒菜,做法和面店、茶馆的菜肴不同。

那些以招待达官贵人、阔商巨富、文士名流为主的高级酒楼,都要配备手艺出众的高级厨师。一些风味饮食店的厨师,则要能够做各种地方菜。到了清末民初,西洋菜进入中国,厨师又有了中西之分。总之,上述饮食场所的进一步分工,进一步细化了厨师的分工。

■ 食不厌精——扬州名厨甲天下 ■

明清时期的扬州,十分繁华。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扬州盐商富可敌国,生活极为奢侈豪华,对于饮食极为讲究,非珍馐不下箸。他们争延名士,竞尚美肴,相互竞争,推陈出新,遂使扬州的食品以精细而名扬天下,扬州厨师的手艺和大名得以传扬四海。

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南巡前后共12次,每次总要光顾扬州,均有御厨随侍。扬州官商为讨好皇上,不惜重金,向御厨讨教皇帝所吃的名菜,于是扬州厨师集北南名厨技艺,融满汉于一席,使扬州的烹调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清朝宫廷盛宴,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它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的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是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席上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起码有108种,南、北菜各半,分3天吃完。

当时,扬州的名厨,有做拌鲟鳇的汪南溪、做梨丝炒肉的施胖子、做走炸鸡的田雁门、做“十样猪头”的江郑堂、做全羊的张四回子、做马鞍桥的小山和尚、做螃蟹面的孔继庵、做什锦豆腐羹的文思和尚、做车螯饼的江文密等,多不胜数。

很多美味佳肴素享盛名,如二梅轩的灌汤包子、蕙芳轩的糟窖馒头、雨莲之的春饼、文杏园的烧麦、品陆轩的淮饺、小方壶的菜饺、双红楼的烧饼等。

各种佳肴又似乎都和厨师的名字相连,已成了饮食专利。如何公盛的香茶干、兴隆馆的炒牛肉、穆元兴的大杂求和片烧鸭、王二娘的薄饼、小红娘的熏烧、高长兴的鸭肠、马公兴的烧鸭、小七子家的牛肉、陈小四子的徽州饼、杨森和的火腿等。

从“扬州八怪”的一些作品中,也可看出清朝扬州饮食业的繁荣。在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李鳝和李方膺等人的画中,也有很多表现饮食的作品,如鱼、蟹、鹅、鸭、笋、各种蔬菜,而且题诗也讲饮食。如郑板桥有诗云:“扬州鲜笋趁鲥色,烂煮春风上已初。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此诗对江南春鲜、原料、节令、制法均有提纲挈领的描写,再配上画竹一幅,堪谓诗、书、画三绝。

■ 刀工与配料——厨师的两大基本功 ■

厨师有两大基本功,一是刀工,二是配料。判定一个厨师的烹调水平,当然是以菜肴的色、香、味为标准,但也要注意其基本功扎实与否。

刀工,是厨师的首要基本功。厨师加工食品时,要精细切割后再烹制。如《礼运篇》中说,祭祀时要先把牺牲切分成7块,即脊、两肩、两拍、两髀;煮熟后再切分为21档,即肩、臂、膊、髂、正脊、脊、横脊、正胁、短胁、代胁,以及肠三、胃三、拒肺一、祭肺三。圣人孔子对食物的要求也很高,他“脍不厌细”,要求厨师把肉丝切得细而又细,以利均匀受热,迅速成熟,保持肉中的水分,使菜肴鲜嫩可口。

竹刀

我国上古有石刀、骨刀,周、秦则有铜刀、铁刀。唐代岭南人则喜欢用竹刀,他们用当地产的惫劳竹制作刀,此竹径不逾二寸,皮上粗涩,利胜于铁,若使用时间过久变钝,以浆水洗磨,劲而利,割象皮如切菜,而且还不会像铁刀一样,会让茄子、石榴变黑。

刀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砍、片、剁、斩、锄、捶、剔、排、刮、削、剐等。中国古人讲究饮食,当然也重视刀工,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也有记载。明代李日华的《紫挑轩杂缀》,谈到唐朝有种手抄本《砍脍书》,就讲究刀工技巧,说是“文极奇古,首篇制刀砧,次别鲜品,次列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对翻蝴蝶、千丈线等名。”

在古代的烹饪书上,仅切法就有几十种,如直切、推切、锯切、滚刀切、翻刀切等。有个徒弟问师父,切萝卜如何切?师父回答:“切一刀转一转。”徒弟切了不到10分钟就晕倒了。师父说的是切一刀就将萝卜在手里转一转,而呆徒弟竟转起自己的身体来,不晕才怪。

刀工之圣

庄子笔下的那位“庖丁”,刀工极为纯熟,一把刀在他手里运用自如,解起牛来如入“无人之境”。庖丁介绍经验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所以,他的解牛刀用了19年依旧锋利如初。

“薄切”是刀工的要领之一,清代董思有诗云:“主人之刀利如锋,主母之手轻且松。薄薄批来如纸同,轻轻装不无二重。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竟入九霄中。”

有些厨师的刀工出神入化。如晚清《点石斋画报》载,有一个厨师胡某,曾在大帅营中当庖丁,善做肉,手法灵敏。他能叫人赤膊当几案,将生猪肉一二斤放在此人背上,挥舞双刀杂沓剁之,肉被剁得糜烂,而人之背脊无毫厘之伤,观者个个吃惊。

配料,是厨师的另一大基本功。从先秦开始,古代厨师就积累了一整套的配料经验。《周礼》指出,“几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即不同的肉类应配不同的粮食。

另外,为使饮食平衡与协调,古人在相应的节气会吃相应的食物。如春天吃牛油煎的小羊和乳猪,夏天吃狗油煎的腊鸡和干鱼,秋天吃猪油煎的小牛和小鹿,冬天吃羊油煎的鲜鱼和肥雁。古人对什么节令什么菜肴配什么调味品,也有一套经验:“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藐,和用醯,兽用梅。”其中,春韭菜配炒猪肉丝,烧肉要烂须加乌梅等,沿用至今。

关于烹调原料的选择,《齐民要术》中也有许多记载。如作脍的鱼,长一尺左右最好,太大了皮厚肉太硬;煮杏酪粥,要用冬种夏收的两年生大麦,春种秋收的不合用;炒瓜瓠要用没脱毛的冬瓜,有毛的太硬。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专章来论述配料。袁枚虽不是专职厨师,但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厨师在配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除上述两项基本技术外,中国的厨师还要能熟练运转各种厨房用具,尤其是勺子。如在进行扬锅操作时,厨师充分利用一把炒菜勺,在炒菜锅内及时将菜肴翻炒,这样极有利于有机酸或硫化物的迅速挥发,使菜肴中的酸性成分大大减少,从而保留菜肴翠绿的本色。

■ 社会地位——官厨、民厨各不同 ■

在古代民间的各类行业中,厨师的生活还算可以,这从一些民谚上也可以看出。湖北人说:“生的弄熟,对本出头。”说的是饮食业有较高的利润。陕西人则说:“三年大旱,旱不到厨官。”有些地方说:“三年天旱,饿不死厨官。”意思差不多,说的是厨师不用为饮食发愁。

技艺高超的名厨,更是四处吃香,你抢我夺,身价倍涨。有些会钻营的厨师甚至还发了大财、做了大官,如清代大厨师余双盛。余厨是山西文水人,由一家山西票庄推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厨房当厨师,为恭亲王效劳。

有一次,恭亲王与李鸿章、张之洞等朝中大臣在总理衙门用餐。余厨亲自掌勺做了几个清淡小菜,使这几位大员非常满意,赞扬他菜肴调配得宜,味压江南。不久,余厨就领班担纲,当了掌厨。

余厨烹艺高明,做人八面玲珑,讨得不少王公大臣、有势太监的欢心。后来,他居然谋得二品顶戴花翎,在重要场合与王公大臣们平起平坐,其子也挤进外务部当了个官。他还通过李莲英承揽过国宴。后来,他虽因送礼不当被辞退,但仍然住洋房,乘马车,风光无限。

不过,古代的官厨,尤其是宫廷厨师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常常提心吊胆,一旦菜肴不合主人的口味,别说工钱,就连脑袋也可能搬家。商纣王因为熊掌烧不熟而怒杀庖人,晋灵公因熊掌不熟而肢解厨师,《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在皇宫中当厨师,更是小心翼翼,唯恐出差错。《韩非子》一书上说,晋平公时,有一次发现食品上有一根头发,便下令要杀厨师。隋朝有个叫鱼赞的将官,凶残暴虐,其部下左右“炙肉有不中意者”,“以签刺瞎其眼”;有温酒不适者,“立断其舌”!

在有些朝代,宫厨为终身职业,不准改业,违者要受到惩罚。如明孝宗弘治年间,就发布命令,将逃回家乡的“厨役许里申等人首官解部,不准津贴盘缠”,“逃回至三次者,发口外为民”。几年后,又发布命令说,“奏准王府老疾厨役名缺,原户丁不愿替府人员之补者,治以枉法赃罪”。可见,官厨、宫厨不是好当的。

相比之下,民厨反而较为自由。特别是在经济繁荣的地方,民厨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子弟书》里有一首《厨子汉》小调,道出了饮食店厨师的日常生活。

《厨子汉》节录

铺面的劳金好些吊,日夜的工钱数百镪。五味调和酸甜苦辣,百人偏好凉香木麻。正用的东西猪羊菜蔬,搭配的样数鱼蟹鸡鸭。应时的美馔烧燎蒸煮,对景的佳肴煎炒烹炸。手艺刀勺分南北,生涯昼夜任劳乏。

古今诗文中,还有一些是专门讲厨师不良的职业道德的,明代作家冯梦龙,是“三言二拍”的作者,他在《笑府》一书中就讲到一个厨师在家切肉,边切边藏一块肉于怀中。妻子看见了,骂他:“这是自家的肉,何为如此?”答曰:“我忘了。”活脱脱一个贪小利的厨师。

同类推荐
  • 蛟川闻知录

    蛟川闻知录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在浙东甬江口两岸设置望海县至今,1100多年来,镇海人民在这片甬江三角洲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一书挖掘整理了从上古到当代的兰州历史文化,较全面地展示了兰州历史文化的沿革与传承。该书从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文化现象中梳理出了兰州概述、峥嵘历史、文化渊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生态园林、民俗风情、地方名品、科教文化、人物春秋等10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兰州历史文化的繁衍,引经据典、有史有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说,可以极大地增进凝聚力;对外地的游客来说,则会极大地促进“认同感”。本书涵盖了兰州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兰州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等赞誉都有了系统的文字根据。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热门推荐
  • 我的美女老板娘

    我的美女老板娘

    受伤兵王回都市,竟然成了黑户。落魄之时,在小旅馆打工。想不到竟遇到了古武高手大对决,捡漏古武密宝狼牙。不仅伤势全好了,这桃花运竟然也来了。这玩意到底是什么鬼?有人知道么,请联系我!
  • 道尘之主

    道尘之主

    谁能道千古,谁能道浮尘,谁言人世间。谁观不朽篇。一本书,带你翻开他的命运篇章。古道之上,青年寻找了宿命之物,竟是一本书,以此来追寻这历史的往昔。作书之人与造梦者有何关联?为何有人穿越临世,为何最后此天不再是世之顶梁,昔人又如烟花般消散,天翻地覆,轰碎苍茫,只为睁开眼,窥探真实的世界。南柯一梦,是谁在梦,谁又是谁,梦中之人。风起于尘,散于尘。道依在,一切未变。
  • 玄阴录

    玄阴录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曾想却整日和妖魔鬼怪纠缠在一起;我只想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却被前世的旧臣逼着反天庭,复旧国……看着脚下漫山遍野的妖魔们呼喊着“大王威武!法力无边!千秋万代!一统天下!”我默默地流着泪,看向云层上层层叠叠的数十万天兵天将。
  • 青春的回忆

    青春的回忆

    一对龙凤胎兄妹在经历了爱情的困饶与生活的挫折后,能否坚持自我抵御世俗的诱惑,他们能否坚守本心,他们各自又走上了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
  • 化传奇

    化传奇

    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从未停止外星人对人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这是一个契机既是人类的又是外星人的契机!
  •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本书将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你介绍色彩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具体内容包括色彩世界的真面目:色彩感知觉的神奇魔力色彩透露个性:十二种颜色的性格大透析等。
  • 吾乃大反派

    吾乃大反派

    林若,你斗天。莫无心,你斗命。我云星斗的,是那马上即要执掌宇宙权柄、操纵大千世界的……人!
  • 九耀之光

    九耀之光

    “一介废柴,想要英雄救美?想要出人头地?”笑话,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刺耳的话引燃少年无尽怒火。神秘老人传毕生灵力,问“想纵横天下吗?”“做梦都想!”“那就带着老夫那份好好活下去吧!”实力暴涨,觉醒耀光,冰与暗之刻。“那些嘲笑我的人啊,迎接我的怒火吧!”四族鼎立,不可避免的宿命之战。大陆之上,苍穹之下,耀光永存!
  • 穿越之田园一梦

    穿越之田园一梦

    穿越后发现一个和前世的未婚夫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李梦我不是一个等待别人的人,异世种田又追爱。帮相公的恩人完成大业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场田园间的美梦。
  • 红楼新梦:绝泪颦妃

    红楼新梦:绝泪颦妃

    天空一道雷,她华丽丽地穿越成林黛玉!贾府垂危,那也不干她的事,闯江湖,混深宫,惹得桃花朵朵开。雍正当她是红颜,水溶视她为知己,弘历认她做姐姐。有这三个绝世男人的宠爱,不枉异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