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的信息总监这样评价数据仓库的作用:“技术的革新使零售业变得主动。我们基本的商业模式没有改变,但是我们的操作流程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是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在全球有2.4万家分店,每天都会面对各种枯燥的数字,新技术的使用使得所有数据变得有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些数字分析目前的销售重点是什么,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调整商品结构,想在客户前面。”
数据仓库的工作流程及其所用表。
第一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
日本7-Eleven自诞生到1975年,已发展到了近100家门店,合作生产企业有70多家。但随着门店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面临着一个如何使“血液”的供给能跟上“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软件方面保证7-Eleven的发展,而连接这些门店的血脉畅通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订货管理和作业效率更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日本7-Eleven成立初期,加盟店通过电话向合作生产企业订货,但由于电话占线或线路问题,只能束手无策,而且电话订货也 避免不了信息沟通的口头性和随意性,往往造成订货差错或失误;而对于合作生产企业来讲,接到电话后,还要填写订货单、发货单等各种单据,再开始实施配送,手续也极为烦琐。这种传统的、落后的业务流程让试图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竞争力的日本7-Eleven吃了不少苦头,于是整个7-Eleven管理层下定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开始着手导入信息系统,重组业务流程。
1978年上半年,7-Eleven迈出了信息革命的第一步,对订货管理做了第一次改革。它建立了一个称之为“滑动订货”的系统,以提高订货效率。他们按商品划分,做成不同的订货卡片,发给各店铺老板。店铺老板在需要订货时,分别在不同的订货卡片上填写订货数量,然后裁剪下来贴在当天的订货单上,每天门店营运督导员将这些订货单收回交给地区管理人员,地区管理人员再将这些订货单输入到总部的计算机中进行分类,然后把每一种商品集中起来向生产厂家发出订货单,或者是由生产厂家派人到7-Eleven总部来取订单。这样做大大降低了电话口头订货的失误,也缩短了订货时间。具体做法是,7-Eleven做成一个按商品划分的订货卡片,显然,滑动订货实施以后,大大降低了电话订货的失误,也缩短了订货时间,经营效果显著上升了。但这只是7-Eleven信息革命的序幕,自此7-Eleven走上了信息系统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日本7-Eleven发现:尽管滑动订货的效率大大高于以前的电话订货,但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这便是门店营运督导员必须每天到门店收集订单,并递交给地区管理部门。这种人力劳动,不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精力,而且也不利于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为此,7-Eleven开始探索加盟店与企业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网络传递订单,力图省去人工传递这道环节。
1978年下半年,日本7-Eleven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终端7”(terminal7)系统。通过该系统,门店经营者可以利用终端7所带的扫描装置将含有订货品种、订货数量、生产企业等信息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将信息输入终端,并通过公用线(或电话线)把数据传输到7-Eleven总部的主机上,日本7-Eleven总部对各门店传来的订货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做成商品订货单,将订单邮寄或人工传递给合作生产商。
日本7-Eleven的这次系统改进,使企业总部与门店之间的订货作业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订货流程,而且使门店营运督导员从大量的事务性活动中解放了出来,可以专心于门店的经营管理指导。但是,7-Eleven的上述效率化变革只是局限在企业内部,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作业流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作业方式上。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日本政府不允许在独立的企业之间建立各种网络。
但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就在第二年,日本政府宣布正式解除了企业之间建立网络的禁令,从而为企业的信息化革命打开了大门。日本7-Eleven抓住机遇,迅速、大规模地展开了第一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的构筑。
7-Eleven专门聘请日本野村计算机系统公司开发出专用的信息网络,该网络是一种分散作业处理系统,其主要运作流程为,7-Eleven将全国市场划分为5个地区管理部,每个地区管理部配备有NEC-N4700计算机,各加盟店通过公用线,将订货信息传输给地区管理部,地区管理部再将汇总的本地区订货信息通过专用线(LAN)传输给企业总部,企业总部再进行汇总后,将订货信息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输给合作生产企业,从而使全部订货业务实现了网络化。
从总体上看,分散订单处理的最大优势在于规避了经营上的风险,而且由于加盟店可以向距离最近的地区管理部订货,因此,降低了利用公用线(电话线)的费用。此外,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因为实现了与7-Eleven的联网,使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大大减少,缩短了商品流动的前置时间,提高了门店的市场反应能力,物流效率也大为改进。加之这种分散化的处理系统能在多门店中实施,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新订货账务系统、新型终端7以及在线会计系统的确立和完善,7-Eleven已经稳居便利商店业的霸主地位。
第二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零售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消费市场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的购买行为更趋于理性,不再随意购买大量的产品,而是在必要的时间购买必要品种、必要数量的产品。
在这种状况下,日本的零售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7-Eleven作为零售便利商店业的代表也不例外,从1981年开始,销售额和利润增长遇到了阻碍。产生这种经营钝化的主要原因是加盟店尚未适应这种变化,依照以往思维进行盲目订货,导致商品积压和库存增加。
受商品积压和库存增加影响,当时各门店中逐渐出现悲观情绪和对便利商店业的失望。要让7-Eleven重焕青春,就必须彻底排除滞销品,压缩商品库存,实行单品化管理。而当时7-Eleven所实施的第一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注重的只是订货数据的管理,而销售数据和销售状况并没有在信息系统中反映出来。由于不同门店的店址不同,面对的顾客层不同,不同商品销售数据和销售状况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不能掌握各门店商品销售的情况、不同时间段销售的情况和不同顾客层的需求情况,使7-Eleven解困就成了一句空话。正是出于这个原因,7-Eleven把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把握各门店、各种商品的销售状况上。
从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上看,要想确实把握商品的销售状况,靠人力来收集、整理信息是不现实的,这不仅是因为费力、费时,而且由于处理过程的长期性和市场反应的延迟性,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革新的出发点还得是门店销售时点,即在从事商品销售的同时将销售信息传输给有关管理部门,这要靠POS系统来实现。可以说,没有POS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单品化的管理。
7-Eleven从1982年开始实施第二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的构筑,主要是以POS为中心建立起加盟店、地区管理部、企业总部、合作生产企业之间的开放信息系统。该系统除了积极导入POS系统外,还在硬件上换上了大量的强调“操作性”、“小型化”、“低成本”和“扩展性”的设备,如可携带的掌上型电子订货盘点系统(electronic order book,EOB)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这时的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由下列方面构成。
(1)门店控制器(store controller)。这是7-Eleven和日本NEC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装置,由计算机、POS机和EOB等装置组成。门店控制器必须使用磁盘,其中以T型和M型两种规格的磁盘为主。T型磁盘是专门用来储存POS机数据的空白磁盘;M型磁盘内储存着7-Eleven总部的主文件和一部分控制程序,上述两种不同规格的磁盘由门店营运督导员每周把新磁盘送到门店中,然后再收回旧磁盘。通过联网的门店控制器,7-Eleven总部可以获得当天各商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和顾客属性等数据。
(2)JAN型POS机(point of sale)。这也是和NEC公司共同开发的,1982年9月起开始在所有门店推广,到1983年2月所有门店全部配备了POS系统。一般每个门店都会有两台POS机,这些POS机都带有扫描装置,是记录和存储销售数据的重要工具。
(3)掌上型电子订货盘点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和POS机对应,每个门店都有两部,它的最大特点是作业非常简便、可携带性强。7-Eleven使用的电子订货终端手持部分只有约3厘米厚,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订货商品的各种信息,主要有订货商品的进货期限、销售期限、最低库存量、总利润率、配送名称、总部建议零售价、订货单位、最低发货量、发货数量等;电子订货终端还能显示过去一周商品的订货情况、到货数量和销售状况。
和7-Eleven第一代综合信息系统相比,第二代的作用更为明显,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
1.单品管理(PLU)的数量大大增加,一般在2 000-30 000个。
单品管理是相对于金额管理而言的。大多数一类机只能进行金额管理,即只能统计售出的金额,无法记录售出的商品。例如,洗衣粉、毛巾、水杯这三种商品的售价都是5元,无论顾客购买了哪一种,收款机只会记录销售了5元的商品,管理者不能确切知道是哪种商品。而单品管理功能使收款机对单个商品的统计精确到品种、品牌、质量(容积)、包装方式、价格等,为管理者提供了更明确的信息。因此,单品管理数量往往是商店选择收款机时最应注重的功能。
日本7-Eleven第二代综合信息系统示意图。
2.报表更加丰富。
除了可打印销售金额等简单的报表之外,第二代管理信息系统装备的POS机又发展出了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如:商品库存报表可以统计单个商品在某一时点的库存数量;毛利统计报表可以统计单品的毛利率;收款员报表可以统计某收款员每日/周/月/年的销售信息;还有营业员报表、折扣信息、外币信息、挂账信息等报表。这些报表为商业企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管理手段。
3.可连接多种外部设备。
近年来,用户对收款机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了。二类机大多具备两个RS232接口或RS485高速通讯接口,联网的同时还可连接各种收款机外设。如:连接条码阅读器,可以通过扫读商品条码读取数据,比手工敲打更快捷,更省力;连接厨房打印机,可以在前台点菜的同时,由后台的厨房打印机打出菜单,厨师照单炒菜,取代了人工走单,精简了服务人员和程序,提高了上菜速度。还可连接电子秤、票据打印机等设备。
4.可以联网。
联网使异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成为可能,也可通过计算机更改收款机的功能设置。这一般是连锁店和较大型商店的最基本要求。二类机的联网分为主从式和总线式。主从式是指由一台称为主机(master)的收款机与PC连接,再由这台主机下挂若干子机,子机本身不能存储数据,一旦网络或主机出现故障,所有子机便无法进行销售。总线式是指所有收款机均可存储数据,计算机或单个收款机的故障不会影响其他机器的工作,安全性较高。
借助于这一系统,订货数据从门店控制器经ITDM传输到子处理中心,再由子处理中心向生产企业发出订单。门店POS数据一周在7-Eleven总部汇总一次,经企业总部根据不同商品进行分析后,打印出来由门店营运督导员带到各门店去,供各门店下一周经营决策参考。这些分析内容一般包括不同门店、不同日期的商品库存一览表、商品报告书和商品销售动向(商品原价、回扣、销售额、销售构成、总利润率)等。除此之外,门店营运督导员还要借助计算机做成月门店借贷对照表和损益计算表。
第三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出现越来越多样化的倾向。在这种日益强调差异化的时代,作为零售业,必须充分实行单店的和具体的订、发货管理,彻底实现单品管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得益于第二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前期,日本7-Eleven大大提高了门店对市场的敏捷反应能力,初步确立了它在便利商店业长期的优势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环境、顾客需求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精细化、个性化,对商业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7-Eleven的第二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就显出了其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加盟店的POS数据往往是门店营运督导员将磁盘回收企业总部以后再进行汇总、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营销分析和决策,则需要等待一周的时间,而一周前的数据对经营的指导作用无疑已大为降低。因此,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及时为营销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成为7-Eleven进一步发展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7-Eleven又开始了第三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参见下图)。这次信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在门店内全面导入能以图形形式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从而进一步推动POS数据的灵活运用,提高加盟店订货的精度。具体来讲,构成第三次门店综合信息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图形信息分析计算机、双向POS机和EOB。
首先就图形信息分析计算机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将销售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信息分析更加具有直观性。可以用图形表示的信息一共有11类,分别是:日用品销售时间一览表、不同时间段不同顾客层销售状况、商品废弃分析信息、不同商品10日内销售趋势、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单品销售信息、不同信息分类不同时间段销售分析表、不同信息分类单品分析、不同信息分类滞销品一览表、不同信息分类10日内趋势图、杂志销售信息和业绩变革业务分析等。通过以上图形化的信息,每个加盟店都可以迅速掌握在什么时间、哪些顾客购买了多少数量的哪些商品。可以说,图形信息分析计算机成了7-Eleven单品管理的中枢系统。
双向POS机由一台主POS机和两台子POS机组成,主POS机与门店控制器相连。由于主POS机能存储各商品销售的信息,因此不必再查询门店控制器就可以获得所需数据和资料,从而使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即使门店控制器出故障,主POS机仍然能应付各种信息管理活动,同样,主POS机出了问题,子POS机也能工作。显然,这些信息设备所连接而成的网络,大大分散了经营管理的风险。除此之外,POS机的操作盘与公司主机也是联网的,POS机所得来的数据能立即在公司的主机上反映出来,而且主机与门店控制器和POS机能做到双向通信,这样就大大提高了7-Eleven对门店的指导能力,强化了商品开发的能力。从具体运作看,各门店根据7-Eleven所规定的顾客分类标准,及时收集各层次顾客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企业总部,企业总部借助当时、当地掌握的商品销售情报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商品开发和商品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