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300000003

第3章 潜心修德,正身成事

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对人的品性教育,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决定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成就一切的力量,对于人来说,它是比才学还要重要的生存课题。

才高八斗不如德重千斤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

中国自古素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儒家经典《周礼》中有“敏德以为行本”之说。《诗经》里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比喻对道德高尚、光明正大者的敬仰、仿效。《论语》中孔子也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这其中,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么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由此可见,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决定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

时时内讼,检讨自己

夏朝时,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行为,那么最后的成功,舍他其谁呢?

《论语·公冶长》中,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讼者也。”意思是说:“完了啊!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过失而深切自责的人。”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们要“修持涵养”,也就是注重修养。而“内讼”正是修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内讼”,说简单些,就是由内心对自己进行自我审判。怎么审判呢?就是,内心进行情感与理性、天理与人欲的权衡,找出自己的缺点,时时进行自我反省。

当然,“内讼”于既过之后,又不如防于未过之前。防的办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是戒慎恐惧。所谓“慎之又慎,日慎一日”。

特立独行,要有个性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随便说话,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想重用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于是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夸口说能够做到怎样,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接着问曾点,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我愿意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的一句问话,以及弟子们的回答,孔门这几位弟子的个性跃然纸上,子路的忠诚与勇敢,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谦虚,曾点心灵的平静与淡然,都呼之欲出。

个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不因潮流而改变的东西,一种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就会埋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因此,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秀出自己的个性,脱颖于芸芸众生,一飞冲天。

君子以自强不息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统治极其腐败,致使国力衰弱。北方匈奴乘机入侵,打败了晋军主力,攻陷了晋都洛阳,俘虏了晋愍帝。

匈奴对晋愍帝百般羞辱,最后杀了他。在匈奴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

这时,一位名叫祖逖的爱国志士,发誓要收复失地,拯救苦难百姓。他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每日凌晨鸡鸣之时,两人就起床练剑。无论酷暑严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们练就了高强的武艺,磨砺了坚定的意志。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晋元帝。东晋朝廷苟安于江南一隅,并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图。祖逖为此十分焦虑,他专程赶到建康求见司马睿,要求领兵北伐,收复中原。

司马睿没有办法拒绝祖逖的要求,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却不给他一兵一卒,只拨给他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要他自己招兵买马,建立军队。

虽然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可祖逖并没有放弃北伐的决心。他带领几百名志愿北伐的壮士,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敲着船桨,大声地发誓:“北伐如不成功,我祖逖绝不再踏入这条大江。”随行的人听了祖逖的豪言壮语,一个个热血沸腾。

过江以后,祖逖一边召集人马,打造兵器,一边与敌人作战。中原的老百姓给他们送来了粮草。军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祖逖很快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

在《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说,孔子平时不谈这些鬼神的东西,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就是我们的圣人,他对鬼神之事避而不谈,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自己,而不是靠烧香拜神就能解决的。

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人要想经历风雨,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自立,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畏缩。但是要想战胜困难,自立只是第一步,还要学会自强,欲成事,先壮大自己的力量,练就一身真本领。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命运也会向他低头。

以真示人,其心亦真

东晋时,王家是大家族,社会地位很高。因此,当时的太尉郗鉴,就想在王家挑选女婿。郗鉴这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一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郗鉴觉得王家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嗣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嗣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您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一个袒腹的青年人仰卧在靠东墙的床上,似乎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去向郗鉴报告:“王家的少爷个个都好,他们听到了相公要挑选女婿的消息以后,个个都打扮得整整齐齐,循规蹈矩,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那个人就是我所要的好女婿!”于是马上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就是王羲之。郗鉴来到王府,见到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王羲之并不因有人来挑选女婿就刻意打扮自己,这就是显其真。一个以真示人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前途,所以王羲之被选中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特色,我们不必去寻求这样那样的机心,应以自我的真心对待万事万物。事实上,只要我们在遵守团体规则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自我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有勇,更要有谋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曾发生“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蔺相如。因为没有得到和氏璧,秦王怀恨在心,连续两次伐赵,杀了两万多人,然后又主动与赵国和好,约赵王在渑池相会。

见面后,秦王就趁机羞辱赵王,他在酒酣耳热之际对赵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怯于秦国的势力,无奈只好奏了一曲。鼓瑟之后,秦御史立刻记入史册:“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了,心里非常愤怒,便以牙还牙,他对秦王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以相娱乐。”秦王大怒,不肯,相如进缶跪请。秦王仍然不肯击缶,相如便威胁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秦王迫于无奈,很不高兴的击打了一下瓦盆,相如立刻要赵御史记录在案:“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我为你鼓瑟,你为我击缶,双方就扯平了。

蔺相如巧用妙计,为赵国挽回了面子,其勇谋可嘉,实为后世人效仿的典范。欲成大事者,忠勇直爽还不够,一味的冒进,很容易令自己受到重挫,因而要懂得曲线前进的道理,学会运用智慧来成事。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就传达了这样的观点。

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问:“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不够,你得带我吧?”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着骂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你像一只发了疯的猛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看上去一鼓作气,很英勇的样子,大有一副慷慨赴死的凛然气概,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是去冤枉送死,真正成大事的人必须要有勇有谋才行。

勇与谋,自古以来,就涉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历代,大凡成功的人,都能将勇气和谋略进行完美的结合。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只有同时拥有一个多计善谋的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即使毫无畏惧,雄心勃勃,但是没有谋略,鲁莽行事,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反之,一个有谋无勇的人,虽然胸有千秋大计,但是没有勇气去行动,最后也只会一事无成。总之,大智大勇是谱写壮丽人生篇章的必要条件。

道听途说不可尽信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确实,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只能助长流言飞语的危害。我们应该用睿智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再讲出来。只有谨言慎行,才能接近真理。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热门推荐
  • EXO之寻不到的你

    EXO之寻不到的你

    朴灿烈:“歆儿,我爱你。。。"慕歆:“我也是,我们不要分开,要一直好好地走下去。。。”昨日,他们相识。今日,他们相知。明日,他们相爱。。。
  •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我们认真地谈每一段感情,全心付出,期待着幸福,无奈却总是被命运和缘分捉弄,只留下自己孤单走到最后。“如果你还在就好了”,但现实残酷,夜的寂冷仿佛一记清脆的耳光,让我们清醒。可惜不是你,陪我走到最后。“暖读”系列14篇虐心爱情故事,讲述14段我们生命中的爱伤离别。
  • 谁执江山转天下

    谁执江山转天下

    她,穿越异世,入宫之前桃花李下她曾天真笑过,面对朝堂与江湖的步步惊心,她也终究成熟懂得取舍。他,心思细腻,观人度事,拿捏分寸得当,可谁曾想到原来无情帝王也有情?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舞台上璀璨夺目的舞者,到美容美发行业的老板,再到巨海教育集团的金牌讲师,三次的人生转折,三次的选择与放弃,秦以金都在涅槃中华丽绽放,世事如棋,需要选择和放弃的太多,而人生的苦楚,正源于不会正确选择,不懂勇敢放弃。
  • 我的遭遇很离奇

    我的遭遇很离奇

    七月十五,人们都称呼今天为七月半,或者鬼节。我是不该在那一天和小贝一起作出那样的诅咒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由我亲自经历的故事,看着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小贝,我的心里一阵愧疚。这件事情要从头说起。(有恐怖,有盗墓,有异能,甚至还有穿越!)
  • 风骚旨格

    风骚旨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此姬妾

    如此姬妾

    因一本古书来到大楚,意外的身带异能,成为赵县令的庶女三女郎,为摆脱被定为姬妾的命运,从赵县令家逃出,阴错阳差的成了一个小兵,经历战火经历血腥的她日渐成熟,用自己的知识和异能,使得战火快速结束。由于她的特殊性,引得四皇子楚南的注意,并心生情愫,她却一次次的逃脱,只因不想成为后院的姬妾,然而命运仿佛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她依然没有逃脱,最后在后院的复杂斗争中,终于赢得自己满意的生活
  • 同人纪

    同人纪

    那,是一段埋藏至深的往事,努力忘记,却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小说集、略哀伤、结局不定。不喜勿入。
  • 凤舞九天:妖孽王爷霸气妃

    凤舞九天:妖孽王爷霸气妃

    One:“王爷,王妃说她要去宫中打那些作做的公主小姐!”某小厮屁颠屁颠道。某王爷淡淡然的说:“爱妃好兴致,既然爱妃要去就去吧!”Two:“王爷,王妃说,王爷您前些天不陪着王妃去沙场,王妃说要来宰了您!”某小厮时隔五天又屁颠屁颠跑过来了!”某王爷淡然一笑:“方圆十里的人,全都给我躲起来,不许拦着王妃!”Three:“禀王爷,王妃说,身为七尺女儿,怎可没有后宫?王妃正在花楼里找小绾呢!”某王爷面呈青黑道:“爱妃喜欢,本王自然管不了!”four:“王爷,王妃说她要去边关打仗,还说女子流血不流泪!”“不要!爱妃,你的肚子里还有本王日日夜夜辛辛苦苦才培养出来的孩儿啊!”某王爷终于不淡定了!
  • 全能圣帝

    全能圣帝

    群雄并起,万域林立,在这一片纷争之中谁能够超然于世外?我既然来了,那么势必要登上顶峰,成为一代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