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300000058

第58章 人生需要多几分留白(2)

鲁宣公不知何意,正要发怒,里革忙解释说:“我主可曾听说过,古时候,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这时候,鸟兽刚好怀胎,水中的动物却基本成熟,狩猎师就下令禁止用兔网、鸟网捕捉鸟兽,而只用矛等刺取鱼鳖,将它做成鱼干,以备夏天食用,这样做是为了促使鸟兽生长;到了夏天,鸟兽长成,水中动物又开始孕育,渔师在这时又下令禁止使用大小渔网捕鱼,只是设陷阱,在陷阱中装设捕兽的装置,捕取禽兽,这样一来,不论鱼虾鸟兽都能有休养生息的时候了。如此都是为了积蓄物力,补足国家所需。那个时候,人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贪得无厌,一味索取。比如,人们在山上不会砍伐树木所生的新芽;在草地里,也不会随意割取未长成材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捞有卵的鱼和小鱼;狩猎时,要等到那些幼鹿等小兽长大后再猎捕;抓鸟也要先等那些鸟卵孵出,小鸟长成;就是对可食的虫子,也要留下卵和未生翅的幼虫。这样各种植物、动物才能生息繁衍,人们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啊。如果古人为了一时痛快、一时的满足而不计后果,恐怕现在留给我们的就所剩无几了。现在鱼正在产卵,您不等鱼生长,又用这样的小孔网捕捞,大王这可是有些贪心不足啊。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下面的人效仿你的样子,更加贪婪,干脆把这潭水都抽干了不更可以把所有的鱼都捉到吗?但这样做以后这里还会有鱼吗?所以说,贪得无厌最终只会让自己和让子孙后代一无所获啊!”

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地球也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就如人身一样。地球同样富有生机,是一个生命体,不可轻易毁伤它,不然,对人类的生存,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古人虽然早就知道有“天材地宝”的矿藏,也绝不肯轻易去挖掘。即使挖掘,也要祭告天地神祇,得到允许。人心即天心,人们的传统思想是如此,神祇的权威就起到了震慑之效。正因如此,地大物博的泱泱中华才能有幸将其丰富的矿藏保留至今,作为未来子孙们生存的资财。

迷途不知返,只会越走越远

孔子的徒弟子贡从南方的楚国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在菜园中劳动。这位老人凿通一条地道到井边,抱着瓮装水过来灌溉,费了很大的劲,效果却很差。

子贡说:“现在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一百块菜园,用力很小而效果很好,老人家不想要吗?”

种菜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怎么做呢?”

子贡说:“削凿木头做成机器,后面重前面轻,提水就像抽引一样,快得像沸水流溢。这种机械叫做槔。”

种菜老人面带怒容,讥笑子贡说:“我听我的老师说:‘使用机械的人,一定会进行机巧之事;进行机巧之事的人,一定会生出机巧之心。机巧之心存在于心中,就无法保持纯净状态;无法保持纯净状态,心神就会不安宁;心神不安宁,是无法体验大道的。’所以,我不是不懂得使用机械,而是因为觉得羞愧才不用的。”

子贡满脸羞愧,低着头不说话。

上面这则孔子的故事,其实是庄子所著的寓言。这则寓言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在反对科学,他其实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在机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只会越走越远。就像一个追赶自己影子的人那样,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远没有追到的一天。因此,一个人若想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祛除机巧之心。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关于他,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曾国藩天赋不高,少时在家苦读,一篇文章不知重复多少遍了,还没能诵出。时下有一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行窃,无奈听他翻来覆去地读同一篇文章,却无法记诵。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书做甚?”随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比曾国藩聪明,却依旧是个无名小贼,曾国藩一生以规矩之道为人处世,功成名就又全身而退,实乃真修道之人。

人们需要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机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会有作奸犯科的盗贼,这就是老子所谓的“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人本身,也便因此而进入了“见素抱朴”的人生至境。

在“见素抱朴”四个字中,“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如此才能凸显大智慧,得大道理。

阿谀之害

学习真诚不佞,避免阿谀献媚,历史上有一位标杆似的人物,即唐朝一代直臣魏徵。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无疑是最善于纳谏的封建帝王之一,而魏徵也是最善于进谏和敢于进谏的名臣之一。

魏徵喜逢唐太宗这一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唯唯诺诺。一次,唐太宗向魏徵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徵回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魏徵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为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实据,太宗派人转告魏徵:“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任人唯亲,以免惹出同样的麻烦。”魏徵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唐太宗要使自己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唐太宗问及忠臣和良臣的区别,魏徵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唐太宗听了也点头称是。

魏徵进谏之时,常常不顾自己的实际利益乃至名誉性命,直言进谏,决不苟且偷安、沽名钓誉。魏徵死后,唐太宗对他思念不已,曾对左右大臣言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读史学做人,真诚不佞,即便点头称是,也不是唯唯诺诺;阿谀献媚,即便是自作聪明的批评,也是虚伪的变相奉迎。

老子曾经讲到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他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人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是的”的意思。但同样一句话,“唯”是诚恳接受,“阿”是阿谀逢迎。这就告诉我们,人在接收别人的观点时可以婉转,但是面对真理时却不可以讨价还价,如果唯唯诺诺,乃是小人之举。

有一句谚语说:阿谀这东西,虽然没有牙齿,可是骨头也会给它啃掉。说得正中肯綮,要知道,被阿谀啃掉的是“阿谀者”和“被阿谀者”双方,这两种人,谁都逃脱不掉被伤害的命运。

阿谀之害,更甚于洪水猛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阿谀彻底划清界限,既不接受他人的阿谀,也不阿谀他人。

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有一天列子带季咸来为自己的老师壶子看相,季咸见了壶子后,出去对列子说:“你的先生动静不定,我无法为他看相。等他平静下来我再看吧。”列子进屋把这句话转告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太虚无迹之象,他大概是看到我神情平衡的生机了。鲸鱼盘旋之处形成深渊,止水之处形成深渊,流水之处形成深渊。深渊有九种情况,我在此显示了三种。再请他来看看。”第二天,两人又来见壶子。季咸还未站定,就慌忙逃走了。壶子说:“快去追他。”列子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他回来报告壶子,说:“不见踪影了,不知去向了,我追不到他。”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我以空虚之心随顺他,使他不知我究竟是谁,一下以为我顺风而倒,一下以为我随波逐流,所以立刻逃走了。”经过这次事件,列子才明白自己什么也没学会,就告辞回家。他三年不外出,帮助妻子烧火做饭,对于世间事物毫不在意,抛弃雕琢而回归朴素,超然独立于尘世之外,在纷扰的人间守住本性,终身如此。

列子后来回到家中,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自己,坚持了“平常心是道”的原则,也向世人说明了“规矩做人”的大道理。

做人难,难做人,是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做人,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的杂耍技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多少沧海变为桑田,生活会将正确答案告诉你,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长篇累牍,并且都有其屹立不倒的理由和根据,但褪尽浮华,你会发现,做人之道其实只有四个字:规规矩矩。这一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的故事正是印证了这个道理。

无需界定美丑的标准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庄子》外篇《天运》中讲述了这则寓言:春秋时,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容貌娇丽,举止动人。西施素来有个心口疼痛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在旁人眼中,她的病容却别有一番韵味,惹人怜爱,楚楚动人。邻里有个丑姑娘叫东施,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其手捂胸口,紧皱眉头,路人交口称赞其美貌。她想,难怪人们都说西施漂亮,原来是要做出皱眉抚胸的姿势,于是她便模仿西施的病容。结果人们见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仿佛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其实,美丑、善恶没有绝对标准。建立一个善的典型,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建立一个美的标准,便会出现“东施效颦”的陋习。“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引申开来便是庄子所说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与其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如祈求“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老子提出,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怎样是美,那么,丑便会随即产生;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什么是善,那么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原本的无美丑善恶之分到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人们其实渐渐被一种人为的标准所左右。老子的告诫,并非混淆视听,自始至终,都是要人勿作祸首、莫为罪魁的教示。与其为真善美设立一个评定标准,不如坚持本性中纯朴的东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执著于种种限制,方能体会“道”的本意。

同类推荐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热门推荐
  •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人生一世,所要经历的事情千千万,更兼于事情的复杂性,要不犯糊涂是很难的。因此,为了避免犯糊涂就要为心设防,以理控智,以不贪保身,以装糊涂做盾牌。处世做到识人于先,忍耐于前,凡事以不争守道,循事理探路,知其当行而行,知其不当行而不为,这样做,也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少犯糊涂了。
  • 妖异全书

    妖异全书

    世间万物变化,不出阴阳两字。而阴阳不知,则谓之“神”。不为阴阳所知,未必超越阴阳。三界六道新的故事,原来都是人的传说。人鬼殊途,却充满交集;人鬼之战——较智、斗法、谋杀、迷局,一切尽纠葛于此……
  • 蜀汉必得天下

    蜀汉必得天下

    我来到三国时期,正直赤壁之战,风火连绵,战事不断,这个悲惨的时代,最后因为我的协助蜀国一统华夏
  • 豹隐纪谈

    豹隐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窃国者侯

    窃国者侯

    庄子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br>要干就干大的,美女与江山,权势与战争,看主角如何用双手与智慧开创千古一帝的传奇!<br>推荐果壳大作《后汉边塞风云》,书号:103735<br>推荐橙夕作品《圣纹》,书号:111888
  • 英雄联盟之神临天下

    英雄联盟之神临天下

    传奇并非天降,全由凡人血汗铸就平庸和不朽之间,毫无捷径传奇永为流传,因其名符其实,征伐不绝,战场如在熔炉,只为斗士的荣耀力量来自胜利,智慧来自失败宿命悬而未决,谁将面对试炼,唯有一个名字,可以成就传奇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开始,带着对往昔回忆,和最初梦的未完结,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支持!)
  • 天曜殇

    天曜殇

    这个世界重复着生与死,这个世界演绎着悲与欢,在离与合中闪耀的欢笑与泪水、在光与暗中模糊的真实与虚幻、在血与火中铭刻的伤痛与爱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人们经历了太多的苦痛;这又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始终不曾放弃;这就是时代流转之际,发生在天曜大陆上,一代人奋勇向前的故事……
  • 美男当道:盛宠三小姐

    美男当道:盛宠三小姐

    一普通白领汐颜,为救人身死,魂穿异世。面对陌生的古代,诸多的不适应,她该何以求生存?求发展呢?哎,回去无路,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温柔美丽的娘亲,威严慈爱的父亲,稳重俊逸才学满腹的大哥,活泼聪慧腹黑洒脱的二哥,再加上一家子都宠爱的汐颜小妹妹,呜,汐颜双手托腮手指敲着下巴表示这样的日子真心不错,不过如果再来几个养眼的帅哥,那就更不错了,哈哈可是当一下子出现几个帅哥,而且个个优秀个个缠人的时候,汐颜暗自翻着白眼敲着头表示:头痛啊!头痛!温润的玉公子,俊逸的凌堡主,霸道的三皇子,腹黑的北辰太子......强强对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谁又会是汐颜的幸福呢?汐颜的目标-做个幸福的懒女人是否能实现呢?
  • 武元法古

    武元法古

    一把刀,一条蛇,一个少年,离奇的身世。经历着千辛万苦,百般险恶,能否找到自己的爱人?能否复仇成功?能否成为主宰?这一切的未来,还未知晓。
  • 王源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王源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故事女主林汐和男主王源是喜欢着对方,可就在一次车祸中男主王源失去记忆,后来林汐曾经最好的闺蜜因为爱执迷不悟,最后自杀身亡,不久之后来了一个和诺诺很像的人,姐妹三人便纷纷离开了,这一切是因为什么?是和诺诺长的很像的人的缘故?最后姐妹三人还会和三小只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