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300000065

第65章 安贫乐道也是享富贵(1)

人生一世,劳苦一生,为自己、为家人,为事业,忙忙碌碌,明知道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也跳不出世俗的羁绊。不如一切顺其自然,如同匆匆过客,看名利直如看清风白云,过好眼前的好日子,好吃好喝、好睡好醒,安贫乐道是归处,自然就不会被名利所累。

看名利直如看清风白云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的石头上大喊救命。一个年轻人奋不顾身地荡舟去救,但是由于山洪下泻而渐涨的湍流,船行进得艰难而缓慢。“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给你一千块!”船仍然移动缓慢。“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两千块!”青年奋力地划着,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难以加快!“水在涨,你用力呀!”富翁声嘶力竭地狂喊,“我给你五千块!”此时,洪流已经快淹到他站立的地方。青年的船缓缓靠近,但仍有一段距离。“我给你一万块,快呀!”富翁的脚已经淹在水中了,但是船速反而越来越慢了。“我给你五万……”话音未落,富翁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青年颓丧地回到岸上,蒙头痛哭:“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给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块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下,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了他啊!”青年后悔不已,“但是,当我心里只有义,而没有想到利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说到底,是富翁自己害了自己。

在没有涉及名利时,本性总是义字当头的,一旦勾起了内心隐藏的私欲,世间的人或事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内心永远有着双重标准,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标准,而自身又总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

《老子》中提出了避免名利争斗的方案,那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语道破天机,即是一切顺其自然,如同匆匆过客,看名利直如看清风白云,不过心,自然就不会被名利所累。

人生一世,劳苦一生,为儿女,为家庭,为事业,最后直到生命之火燃尽,仍找不到生命的答案。明知道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也跳不出世俗的羁绊。那些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最终还是不能真正属于自己。人在旅途,同为劫灰过往客,又何必在一时的名利得失中斤斤计较?

抹平“名心”,任人牛马

一只芦花鸡总是丢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寻找。后来,邻居告诉她一个方法:这鸡丢蛋丢野了,放个“引蛋”,它就不会乱跑了。于是主人把芦花鸡放进草筐的时候,在鸡的肚子下放了一个鸡蛋,果然,芦花鸡不到处乱跑了。后来,主人再放进去的,只是两半对接的蛋壳,芦花鸡下蛋的时候径自就奔着那草筐去了。有一次,另一只鸡提前占了它的窝,芦花鸡安静地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那只鸡把蛋下出来,它才探头探脑地跳了上去。再后来,主人干脆放进去一个半圆的土豆,那鸡也照样上去。那个土豆在草筐里整整待了一个夏天。秋天的时候,土豆已经干瘪得又黑又蔫,但芦花鸡因为这个土豆,没有再丢过一个蛋。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都习惯性地奔赴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芦花鸡和土豆的故事,而这个土豆便是让人无法轻易描绘出的“名心”。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

人最高的道德,就是把这个“名心”抹平。就像庄子所讲的,“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心去掉了,一任时人牛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计较和不快了。

得失不挂心

在《庄子·列子》篇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黄河边上,有一个家境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一天,这家的孩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宝珠。回到家后,父亲对他说:“快点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正赶上黑龙睡着了。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

有的人企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他人或者国家的钱财,能瞒过一时,但能瞒过一世吗?最终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庄子·秋水》中有言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意思是说: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种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破,荣辱毁誉不挂心。

钱财便如腐烂之鼠

庄子的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嚇!’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那些名利在庄子的眼中就是一只腐烂了的老鼠。联系现代社会,某些官员争相贪敛,唯恐落于人后,真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一个人是否追求名利,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有人以出身显赫作为自己的荣辱,公侯伯爵,讲究某某“世家”、某某“后裔”。有的人则以钱财多寡为标准。所谓“财大气粗”,“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以及“死生无命,荣辱在钱”,“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等等,这些俗话正揭示了以钱财划分荣辱的现状。

以家世、以钱财来划分荣辱毁誉的人,尽管具体标准不同,但其着眼点、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从客观的、外在的条件出发,并把这些看成是永恒不变的财富,而忽视了主观的、内在的、可变的因素,导致了极端、片面的形而上学错误,结果吃亏的是自己。

持这种荣辱观的人,就会拼命追逐名利。这种欲望不可遏止,最终导致一些人铤而走险,走向邪恶、堕落的道路。攫取这种不义之财,必然会遭到报应。

名是忧,利是愁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大臣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就是楚王想要请庄子去做楚国国相。

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在《庄子·天运》篇中,庄子假托孔子的口吻说:“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私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意思是说:把贪图财贿看做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利禄;把追求显赫看做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唯恐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上述东西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没有一点鉴识,目光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

过分关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只能忧虑烦恼,无以摆脱。

不为高官厚禄喜不自禁,不为前途无望随波逐流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名心。

庄子说:“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困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大意是,不追求官爵的人,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不因为前途无望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势媚俗,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所以庄子主张“至誉无誉”。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把荣誉看得很淡很轻,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得什么,即使行善做好事也不要留名。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热门推荐
  •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本书内容包括“皇帝:毕竟高处不胜寒”“权臣:与帝王博弈”“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世不我知未足忧,是真名士自风流”等。
  • 菩萨戒本疏

    菩萨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世佳人

    浮世佳人

    嘉宝说:“我经历了很多,那是由不得我,但我从来都是光明磊落,也由不得别人侮辱。”宋仁诚说:“只有你当我是世上瑰宝。”翟一明说:“夏嘉宝,这么多年,我还是要说,你是我遇见的女人里最最出色的一个,而且,你待我最最好。”乔云生说:“夏嘉宝,你说,究竟这世上有什么是我不能给你?你为什么不能顺着我?”
  • 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

    本书分热血男儿、展露才干、红军高参、智勇双全、威震四方5部分介绍了华西列夫斯基的一生。
  • 式神勾阵

    式神勾阵

    她不过就是一只努力修行,一心成仙的蝎子而已,在修真的道路上还真是历尽艰辛困苦,那条龙,那只虎,还有那谁谁谁,至于跟她这只小蝎子过不去吗?本以为他们的接近是因自己性格所致,但谁想原来每个人的目的都不是那么单纯,且看这蝎子如何克服各种苦难,笑到最后!
  • 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本书基于战略-流程-资源-制度(文化)的分析框架,系统地介绍了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对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创新管理的层次、模式、全球最佳创新公司的运作案例等。
  • 邪凤嫁到,夫君请下榻

    邪凤嫁到,夫君请下榻

    她被前男友折断手脚,扔进大海。许是上天怜她命不该绝,地府一遭未走过,她魂落异世,借躯还魂。只是,九阳大陆,修真为尊。她原躯主人却是个五行灵根的痴傻废物。而他大乘之期却遭人陷害,险些命绝。幸得遇她精血救命,才保住性命与修行。可谁料,这次意外却成了将他俩紧紧绑住的红线。秦长意说:我面貌丑陋,五行灵根,九阳中最无用之人定数我。君易谦答:嗯,你能再多两个缺点,我不介意。秦长意说:我心似浪子,喜四处奔波,不愿就处定居。君易谦答:嗯,我武艺高强,护你可好?
  • 妖妃要逆天

    妖妃要逆天

    锦雨婷一直以来都被多个男人喜欢,洛辰轩,洛辰殇,那些过去的往事终成过去,那些过去的情感也终成过去,锦雨婷这个来自21世纪的女孩这一刻感到了真正的温暖,她突然觉得他一直寻找的依靠就是洛辰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肝胆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肝胆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我们在听取诸如医药专家,营养学家,知名健身教练以及美学等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系列丛书,本书共分16册,包括肥胖症、脑血管,失眠症,风湿病,肝胆病,胃病,肾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耳鼻喉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眼科病,儿科病,老年病等,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各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与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深入浅出,操作性强,广大读者大不仅可以了解病理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长效的根治,同时,又可以在预防与调护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努力。
  •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