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下落之谜
观点:和氏璧被誉为最具传奇色彩的美玉,但它的下落却一直是个谜。有人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有人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有人认为明朝灭元时,蒙古部落将其带到了漠北,从此下落不明。
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物,非和氏璧莫属,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曾被奉为“天下共传的无价之宝”。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后来经过仔细寻找,他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他认定此玉璞为宝物,就坚持要将其献给楚王,但是楚厉王和武王分别找专家鉴定后都认为那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就以欺君之罪,分别砍掉了他的双脚。
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失去了双腿无法再进宫献宝,于是就抱着璞玉在楚山下大哭不止,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原委。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定为欺君之罪,还因此失去了双腿,所以伤心极了。
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使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瑕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而珍藏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作为玉中极品的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为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拿出此玉壁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和氏璧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有一天突然在赵国宦官缪贤的手里。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无人知晓。据说缪贤是从别处购买了此玉,经过鉴定后才知道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赵王得知后,便下诏将这件宝物强行夺进宫中。
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为了谋取和氏璧,假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不过计谋被赵国使臣蔺相如识破,他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并由此引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公元前228年,赵国被秦国吞并,赵幽王投降,献出了和氏璧。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里。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
有人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死的时候,将他从六国得来的所有宝物都随葬了。既然在秦始皇巨大的地下宫殿里,有象征着强大军事力量的兵马俑坑,那么很有可能在那些没有挖掘的地宫里,真的保存着被秦始皇赋予无上权力的玉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或许还有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也有人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如今就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亥下。秦朝末年,项羽率兵进攻咸阳后,曾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了秦宫殿,并掠夺了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了和氏璧制成的玉玺。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
不过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代相传。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玉玺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玺摔到地上,传国玉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又用黄金镶补了。
王莽兵败被杀后,玉玺又经历了汉、晋、赵、南朝、隋、唐等朝代,直到北宋哲宗时,有一位名叫段义的咸阳人把玉玺献给了朝廷。金兵南侵时,又将玉玺掠走,后归元朝皇帝所有。明朝灭元时,玉玺被元将带到了漠北,从此“传国玉玺”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如果“和氏璧”真的在元朝灭亡时失踪的,那么它从春秋战国直到元末期传递了千年之久,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的神秘失踪,又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和氏璧如今是否留传于世?
若存于世它又在何处?这恐怕又是一个谜中之谜了。
七孔大玉刀用途之谜
观点:七孔大玉刀异常精美,是玉器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绝品,但是对于它的用途却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它只是一种力量和王权的象征,有人说它是作为丧葬的某种风俗使用的,还有人说它是作为行刑的刑具。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洛河两岸先后发现了许多宫殿遗址和文化遗物。其中,最有名的地点是洛阳偃师的二里头,即“二里头文化”。1975年,二里头出土了一批玉器,经考古学界鉴定后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玉器,这些玉器非常精美,就连现代玉器老艺人都被它们成熟的工艺所折服。在那些玉器中,有一件堪称绝品,它上面的纹饰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所见最精美的了,那就是1975年发现的七孔大玉刀。
七孔大玉刀是玉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保存的完好无损。它的长度达65厘米,宽度9.5厘米,最厚处为0.4厘米,刃部十分锋利,厚度为0.1厘米。
整个玉刀的玉料呈墨绿色,只在局部有黄色沁,刀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7个圆孔,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
玉刀作为礼仪用器,盛行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它既象征着收割,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因此除七孔大玉刀外,二里头还发现过52厘米的三孔玉刀,陕西神木也曾出土过两件黑色玉石刀,一件为49厘米的三孔刀,一件为55厘米的五孔刀,但都不及七孔大玉刀完整、精美。那么如此精美的玉刀在当时什么用途呢?从夏朝出土的墓葬来看,当时在各个方面用玉已经相当频繁,并且在制造玉的工艺方面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古代的典籍对夏朝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此刀的用途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这种多孔玉刀应属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铜爵于武器类,但不是实用的武器,因为玉非常脆,即使再锋利也不可以直接用于战场。据考古挖掘研究,玉刀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脱离实用。七孔大玉刀虽然具有战形器的形状,但从其纹饰的精美程度来看,应该脱离了作为战争用器的可能。因此用玉做兵器,并不是用它来打仗,而是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象征力量和王权。玉本身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但人们根据它特有的品性和属性,以为其是天地之精华,因此在中国古代被推崇为万物的主宰。在篆书里玉被写为“王”,与现今的玉字相比少了一点。“王”代表一根丝绳贯穿着三块美玉,与参天、地、人的帝王的王相通,于是帝王用玉来表示上天的旨意,作为权威的象征。先秦典籍《左传》记载,大禹与诸侯相约在涂山开会,参与的国家使者都是执着玉器前来,可见玉器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作为权力的象征了。
玉刀的原始形制为石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多孔的石刀和玉刀,但不管是石刀还是玉刀,都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钻孔都是奇数,并且都是在墓葬中发现的。因此有学者推测这种多孔刀可能是作为丧葬的某种风俗使用的,而孔的奇数可能是表示当时人们的某种意识,至于是什么意识就不得而知了。
有的学者认为七孔大玉刀不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而是作为行刑的刑具。因为玉刀的整体玉料是墨绿色,只有局部有黄色沁,那可能是由于血迹渗进玉里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后导致的结果。如果玉刀不是用于战争,那么它会沾上血迹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和杀人有关了。夏朝的刑法不仅类型多而且都是很残酷的,有砍头、割掉鼻子、在脸上刺上字后涂上墨、剔掉人的膝盖骨、三孔石刀阉割男性的生殖器等种类繁多的刑罚。
七孔大玉刀正好具备了作为砍头工具这种功能,它的长度为65厘米,如果是作为装饰品,似乎长了点,而且也没必要在上面钻7个小孔来作为装饰。
但是假如是作为行刑的用具,就正好合适。用于杀人的刀的长度肯定要比人的头颅宽度长,另外刀上的七个小孔,可能就是拴绳子用的。在行刑之前,把玉刀用活动的绳子拉起来,可以起到暂时稳定的作用,行刑时把人按在刀下面,然后松开绳子就可以了。这把七孔大玉刀由于年复一年的被当作杀人的刑具,尽管每次行刑结束后都要冲洗、擦拭,但刀上有时还是会残留一些血迹,这些血迹慢慢地渗进到玉里,再经过几千年的保存,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看到的黄色沁。
目前为止,因为有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相印证,我们对商、周以后的玉文化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夏朝时的玉文化却知之甚少,因此对于七孔大玉刀的用途就无法确定。或许有一天等考古工作者了解清楚了夏朝的玉文化,七孔大玉刀的用途之谜就能解开了。
“翡翠西瓜”下落之谜
观点:翡翠西瓜曾经是慈禧太后最喜爱的珍宝,在她死后作为陪葬品被葬入东陵,后来却被军阀孙殿英所盗,从此就下落不明。有人说孙殿英把它送给了宋子文,后来又被宋子文带到了美国,也有人说被孙殿英私自留下后来又被别人所盗,还有人说可能存在于祖国大陆的某个地方。
翡翠在中国的历史只有三四百年,然而在清代却倍受王公贵族的喜爱,被称为“皇家玉”。尤其是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热爱更是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珊瑚玛瑙、其中翡翠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慈禧最喜欢的就是一对翡翠西瓜。
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珍品,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后来只是经过了一些简单的雕琢。这对翡翠西瓜非常精美,再加上是自然生成的,所以在当时就价值500万两银子。说到翡翠,一般大家都会认为是绿色的,其实除了常见的深浅不一的绿色,翡翠还红、黄、白、黑、灰、蓝和紫色,每种颜色又有深浅之分,如果一块翡翠同时有多种色彩,那么不仅寓意丰富,也会更加珍贵。慈禧珍爱的这对翡翠西瓜正是由绿色、红色、黑色三色组成,瓜皮翠生生、绿莹莹的,还带着墨绿的条纹,就连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都能影影绰绰地看见,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慈禧热爱翡翠,对这一对翡翠西瓜更是爱之如命,不但用最坚实的柜橱专门存放,还给柜橱加上了一把机械锁。要想打开这把锁,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方向转错、或者多转少转,都无法打开那把锁。
除此之外,慈禧还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严密看守放有翡翠西瓜的珠宝室。每到高兴的时候,慈禧就会让太监取出翡翠西瓜来尽情观赏和把玩,还常常向人夸耀,说那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稀世奇珍!
据说,有一年颐和园里闹贼了,翡翠西瓜不翼而飞。
慈禧听说翡翠西瓜失踪后怒气冲天,不但把几名看守珠宝的太监打得死去活来,还立刻下令在颐和园里布置哨岗,严密探查,与此同时在京城内外各处张贴告示,出重金悬赏。后来,翡翠西瓜虽然找到了,但是盗宝的人却一直没有抓到,而慈禧对于那对失而复得的翡翠西瓜就更加珍爱了。据说,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仓皇出逃时将别的宝物都装车带着,唯独将这对翡翠西瓜亲自带在身边。据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及其侄子合作的《爱月轩笔记》中记载,慈禧死后,这对翡翠西瓜作为陪葬品就放在她脚边,一起埋进了东陵。
翡翠西瓜是慈禧珍爱了一生的宝贝,即使死后也要带在身边。然而她万万想不到,在她死后20年,翡翠西瓜就被人所盗,从此永远地离开了她。1928年夏,国民革命军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用炸药炸开了东陵,将慈禧墓中陪葬的所有奇珍异宝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这对翡翠西瓜。
孙殿英盗陵丑闻败露后举世震惊,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纷纷通电谴责,一致要求严惩凶手孙殿英,追回珍宝。孙殿英为了逃脱罪责,从赃物中精心挑选了部分珍品,派人秘送给宋美龄、蒋介石、宋子文等人。据说他托戴笠将所盗物品中最为宝贵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将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宝珠送给了宋美龄,而送给了宋子文的就是那对翡翠西瓜。不过也有人说,孙殿英送给宋子文的不是翡翠西瓜,只是翡翠白菜。但无论是翡翠西瓜,还是翡翠白菜,最终都使这桩惊天大案的元凶孙殿英逍遥法外,而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绝大多数都不知去向,即使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下落不明。
1947年,孙殿英在汤阴战役中当了肖永银将军的俘虏,不过因为鸦片瘾过重,在被俘当年就不治而亡,他到死也没有交代翡翠西瓜的下落。据有关肖永银将军的传记文学中描述,他们曾从孙殿英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曾缴获过“玉石西瓜”。然而遗憾的是肖将军现已去世,无法核实这段记载,也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玉石西瓜与那个翡翠西瓜究竟是不是同一物。就这样,翡翠西瓜的下落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说在美国费城的博物馆曾经展出了当年东陵失窃的部分文物,其中就有那一对充满传奇色彩的翡翠西瓜。但是此消息是否真实,还不能确定。还有人说翡翠西瓜当年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现在可能正藏于台湾的某处。因为据说有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看到了两个镇馆之宝,其中一个就是慈禧地宫里的那棵翡翠白菜。那么很有可能翡翠西瓜也在台湾,只是现在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也有人说当年孙殿英并没有将那对翡翠西瓜送给国民党要人,而是自己留下准备出售,但是在出售前却被人盗走了,因此翡翠西瓜很有可能还在祖国大陆,可能被私人秘密收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