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600000022

第22章 错得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古与今,而是,读懂了历史,却读错了文字。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往往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南辕北辙。即使饱读了史书,也会误读历史。

太监不等同于宦官

“太监”、“宦官”都是我们熟悉的字眼,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阴暗产物。在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太监就等同于宦官,二者都属于受阉后的男人。《辞源》把“太监”解释为“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紧随其后又有“自此,太监遂成为宦官的专称”一句,这里显然也把太监同宦官认作是一回事,由此便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宦官=太监。

把太监和宦官等同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解。

从《明史·郑和传》“郑和……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握太监”的记载看,太监显然与宦官、阉人不是一个概念。郑和12岁受阉割,侍燕王朱棣,因“靖难”有功,成祖时被提拔为太监,“太监”显然是超于宦官之上的。如果太监即是宦官的话,又何需“累握”呢?

太监与宦官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时间上,宦官制度起源比太监早,“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战国时期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而后来的太监则必须是阉人。早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直到明代,宦官才和太监联系起来,那时的太监一定是宦官,而宦官不一定是太监。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显然,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在明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普通宦官。由于太监是宦官的顶头上司,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宦官能被别人称为“太监”无疑是件很高兴的事情。慢慢地,太监就成了对宫中阉人带有尊敬色彩的一个称谓。

到了清朝,二者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被冠以太监之称,宦官制度也被取消了。

车裂不是五马分尸

车裂,是一种惨绝人寰的酷刑,人人闻之色变。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因为推行改革变法,触及到旧贵族的地位和利益,引起他们的愤恨,在秦孝公死后,受诬陷而被“车裂之刑杀之”。

我们知道,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身体受到残害或割裂,许多人一旦获罪,常苦苦哀求“赏个全尸”,而杀人者一个“赏他个全尸”的许诺,已是极大的恩惠。但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在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备受煎熬。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位等大逆不道的人。

人们普遍认为,车裂就是五马分尸,即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生生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

然而,历代《刑法志》与有关史籍中虽都有关于车裂的记载,但未见“五马分尸”之刑,车裂究竟是不是“五马分尸”?我们可以从古籍中寻找答案。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中有“辗,车裂人也”、“斩法,车裂也”等说法,将车裂、斩、辗相提并论,赋予相同的意义。先秦时,各国对公开处死的罪犯或敌人,无论用刀戈砍杀,还是弓箭射杀,最后都将尸体肢解高悬示众。可见,车裂指用刀斧肢解敌人或罪犯的尸体,并非将人活活撕裂。

商鞅

而且,古人行刑到示众这一过程,其顺序是先枭首后分尸,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尽得(缪)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可见,车裂时的尸体已是无头之尸,无法用五匹马来分解了。

那么,既然说“车裂”是用利器砍断人的身体,那为什么又用一个“车”字呢?

专家分析,车裂中的“车”字并非指车子,而是某些古体字在字形变化中产生讹误而成为“车”字。不论是用于劳动的斩具,还是用于杀敌的斩具,都不会是车,因此在文字学上“斩”字的结构是无法解释的,很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字体由古、籀向小篆、隶体变化过程中发生讹误造成的。总之,车裂的“车”,决非马车之意,所谓“车裂”与“五马分尸”毫无关系。

那么,“五马分尸”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自汉景帝改革刑法后,景帝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使人淡忘,最终失传。一些古书几经后人篡改,如《南燕录》中有“车裂嵩于东门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览》中已被改为“五车裂之”,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又成了“以五车裂之”,读者以今视古,难免产生种种误解。此外,民间文学、古典小说对这一刑罚的描绘,起了直接传播作用,如《东周列国志》说商鞅被“五牛分尸”,这是“五马分尸”俗话说的近源。在近代,“五马说”已广为流传,以至于洪秀全将“五马分尸”刑当做太平天国正式刑名颁于天下,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车裂”还是“五马分尸”,都直接指向了鲜血淋漓的屠杀场景,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残酷性。

博士、学士、硕士古今大不同

众所周知,学士、硕士与博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能学有所成,成为硕士、博士,几乎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

其实,这些称谓古已有之,只不过不是用来颁发给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更不是按照学士、硕士、博士这个顺序排列的,与现今的用法和含义完全不同。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博士是当时的政府顾问,指一些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人。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还有汉朝大儒董仲舒,也是景帝时期的博士。

汉代以后,博士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学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硕士之称,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五代史》曰:“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宋代著名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硕士在古代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古代常用“硕老”、“硕儒”来称呼那些博学之人,硕士和“硕老”、“硕儒”的含义相似。硕士在古代史籍上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的缘故。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久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可是“大学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到了清代,大学士成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官至正一品,可谓真正的位高权重。

“乌纱帽”也曾“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了官的叫做“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丢了乌纱帽”的剧情。有一部反映唐朝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两位剧中人对话时竟出现了“你要小心你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不要丢了官又不讨好”这种奇谈,许多观众却视而不察,没有觉出这话有什么不对。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乌纱帽”本来就是代指官位的,因而用“小心头上乌纱帽”来代指“小心官位”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实际上,古代的“乌纱帽”并非全指官位,而是在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乌纱帽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在东晋成帝时,凡在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也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隋唐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在白居易的《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中,公然吟出“妓女头戴乌纱帽”的诗句,可见乌纱帽在当时比较时髦。

宋、元两代,官僚所戴多为“袱头”——“漆沙袱头”和“生色销金花样袱头”,《宋书·舆服志》中有:“革带、袱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乌纱帽成为官位代名词是从明代才开始的。

《明史·舆服志》:“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戴乌纱帽开始成为官僚阶层的专利。但是明朝初年官僚们的“父、兄、伯、叔、子、孙、弟、侄”也同样可以戴乌纱帽。《明史·舆服志》:“洪武元年,礼部尚书崔亮奉诏议定,内外官父、兄、伯、叔、子、孙、弟、侄用乌纱帽、软脚垂带、圆领衣、乌角带。”

明朝中后期之后,乌纱帽才正式指代官位。这点从当时的文史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明朝孙仁孺《东郭记》:“觑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明朝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附录:“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著光蕊的乌纱帽。”明人冯惟敏《清江引·八不用》曲:“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谁是谁非不用讲。”

到了清初,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了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明朝朝服,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从乌纱帽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每个朝代都用“乌纱帽”来代指官位的,至少在明朝以前,丢乌纱帽就是丢了乌纱帽,而不是表示丢了官位。

因此,在创作反映唐代人生活的影视文学作品中,让剧中人用“丢了头上的乌纱帽”来代替“丢了官位”,就犯了让今人满口“多乎哉,不多也”,或让古人谈情说爱时口喊“MYLOVE”一样的错误。

封建不是专制

“封建专制”已经成为一个形容专制、愚昧、腐败的制度及其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固有名词,人们也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归咎于“封建专制”。然而,“封建”不是“专制”,它们刚好是完全相反的两样东西。

同类推荐
  • 人元史

    人元史

    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这是一部神作。
  •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系列书简明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不同类型的帝国发生、发展、竞争、交融、替代、演变的轮廓,讲述了自公元前3000年埃及帝国形成以来到21世纪美国成为唯一的巨无霸新帝国的故事,给信息时代的读者提供一套线索清晰的普及历史读物,如果能引导读者思考在帝国争霸的历史舞台剧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规律在主导和演进,在看似明晰的历史叙述中又有着怎样迷人的难解奥秘,就是本系列图书策划者的理想追求了。曾几何时,奥斯曼帝国风然崛起,一个游牧民族的雄风吹向欧洲大陆,此后,突厥民族坚毅骁勇的铁骑一路西迁,他们的灵魂拥抱着这片蓝色的土地,在这里休养生息。
  • 大明布衣王

    大明布衣王

    重生在明朝,他的心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身褴褛的他傲然挺立,对天长啸:“既然我的出现颠覆历史,那我就彻底将历史颠覆了;即使无法成为一代帝王,也要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所有人臣服在我的脚下。这就是我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价值。”勾心斗角、突发暗箭……这是征途……腥风血雨、一路荆棘……这是征途……香艳美女、俘获六宫……这也是征途……陈慕白一步步进行着他人生的征途……
  • 妖怪王爷

    妖怪王爷

    满清初期,主角的自幼就必须带戴上面具?面具后到底藏着何等的秘密?大汉子民却附身成为女真鞑子,怎么办?要振兴汉人之荣耀的路怎么走下去?不一样的大明天下……诡计多端,阴险狠毒小庄妃,娇媚美艳柔弱海兰珠,凄惨的皇太极,多情处男李岩,风情万种高桂英,可笑的李自成,胆小的崇祯……
  • 大国荣耀

    大国荣耀

    大明风华十年,这个被前辈穿越者重新振兴了的大明王朝已经来到了和原先历史不同的道路。不过,已经成为了世界领袖的第一大国,开始面临不少后起之秀的挑战。大国的荣耀岌岌可危,英吉利、高卢、花旗国、露西亚这几个新兴国家纷纷对于老牌帝国大明非常不满,想要重新划分世界。当铁英来到了这个世界,他面对这个纷乱局势,他立下了一生的誓言。“作为一名军人,要用我们的生命和鲜血,维护我们华夏大国荣耀。大国的荣耀,要用我们军人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本文战争模式为信息化战争)
热门推荐
  • 凶灵怪谈

    凶灵怪谈

    一个精神病医生,在雨夜偶遇一个诡异的白衣女人。故事的开始,一切就是不正常的。最终,世界也失去了原先的模样。
  • 不嫁腹黑王爷

    不嫁腹黑王爷

    “别人穿越我也穿越,赶个流行嘛,可是为什么旁边这货怎么看怎么烦呢?”某女一脸郁闷。“别人追妻我也追妻,赶个流行嘛,怎么这货那么难追呢,虽然是个祭司。”某男更加无辜的问道。某宠物看着无良主子叹息“摊上这样主人真是难过啊。”
  • 那年,我们走进高高的兴安岭

    那年,我们走进高高的兴安岭

    他开山辟地,第一代林业创始人,他一介学着,为了工作他们来到大森林,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辈们。
  • 逆世幻蝶

    逆世幻蝶

    那年的朝歌,是血染的地狱。你那年的身影我还记得……你的眼中是坚定,你手拉着我的手说,如果你带我出去,让我守在你身边好不好……
  • 艾达的碎片

    艾达的碎片

    魔法,修真,科技,穿越,无限的维度,无限的可能,你想到的你想不到的这里都有,一块艾达之石的碎片,一段惊心动魄的奇幻历险,一场超越维度的战争,种族的碰撞,文明的交替,规则的转化,一切尽在艾达的碎片......
  • 辽海丛书附录

    辽海丛书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老公有点冷

    我的老公有点冷

    被人诬赖是小三,凌柯愤怒之下向哥哥的好友求婚了,没有想到,高冷的他竟然同意这荒唐……三个月后,凌柯想离婚,原因很简单,他们夫妻生活不协调。柏南修收到离婚协议书,只说了三个字,“想得美!”画了那么多圈下了那么多套,小野猫钻进来怎么可能会让她逃走。生活不协调?他还没有开始跟她过夫妻生活,那来的协调?接下来的日子,柏南修就开始力证什么是协调这个问题。结果,凌柯再次不干了,“柏教授,你确定你的专业是法语?没在日本待过?”“亲爱的,别太放肆!”
  •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情,在路上

    爱情,在路上

    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路上!在生命的路上,在爱情的路上……目的地不是唯一,重要的是,路上的风景!现代的都市,没有纯真的爱情?那就去最纯真的地方寻找?当爱情遭遇现实,我们该如何选择?或许,故事里有你的影子?当然,幸福毕竟有相同,可是悲伤呢?一份在香格里拉邂逅爱情,是否能够寻到真正的世外桃源?今天,有朋友问我,你在写小说?写小说吗?或许吧,只是想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而已!
  • 北大教授谈人生

    北大教授谈人生

    人忙碌一生,最终希望能在大钱世界里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自己的人生支点。这个支点就是人被社会所承认的定位。这个奋斗的目标就是人生的希望。在寻求的过程中,强差人意的事——失望,肯定随时都有,关键是在制订目标时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去攀登。每个台阶就是人生每个阶段的希望。那么,绝望恶瘤就不可能在健康的心态和肌肤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