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4300000001

第1章 苏和他的“车库咖啡”

一、车库咖啡内的中国梦

一个匆匆的背影从中关村地铁D口闪出,依次穿过三个街区,来到海淀图书城一条街,循着鼎鑫宾馆楼梯蹬蹬蹬半跑着奔向车库咖啡。

清晨,太阳在高楼林立间一点点撒下光,雾渐渐隐去。

今天,他是车库咖啡第一个客人,按照规定,有一杯热气腾腾的免费咖啡等着他。

从开业至今,车库咖啡每天早晨为第一位客人赠送一杯免费咖啡,这个活动一直在持续着。在创业者心目中,这不仅仅是一杯免费咖啡,也是对勤奋者的褒奖。

同样,车库咖啡,也不仅仅是咖啡店,它是草根创业者的聚集地,是投资者的项目库,是创业领域内的相亲平台——让项目与资本找到最佳结合点;是中国梦的落地版诠释——梦想很遥远,但只要努力,有一天,它会成为现实。

这是孵化神话的地方,但它承载的终是奋斗的梦想。

车库咖啡鼓励一切创意,并为每一份创意寻找实现落地实现的可能。它鼓励梦想,并竭尽全力呵护每一个梦想成为现实的渴望。在这里,一桌一椅,一台投影仪,一根电缆,几台咖啡机是恒久不变的背景墙,揣着奋斗热望,熙来攘往的创业者在这一舞台上永不退场。有人来了又走了,来来往往;有人成功了失败了,循环往复。无一例外,他们期待在这里找到未来的人生价值和努力方向。

创业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也可以反对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不断推动人类向前迈进。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总是等着别人准许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种人会自己发许可证给自己。创业者属于后一种。每天,在这里会上演一场又一场生活剧,有梦想突然照进现实的狂喜,有从顶端跌入谷底的悲怆,有默默耕耘,不知前路渺渺在何方的迷茫,还有百折不挠,折戟沉沙不回头的悲壮 &; &;所有所有的剧目,没有彩排,没有倒带,没有回头路。这是人生最真实的试练场。

车库咖啡身在中关村腹地。周围林立着数家在中国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背面是闪着QQ头像的腾讯大楼,不远处是爱国者和新浪,再往东一点就是微软,创新工场距离车库咖啡直线距离不超过600米 &; &;还有无数极具成长性的公司环伺四围。高浓度科技含量的空气在车库咖啡周围,在中关村上空飘荡。

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从1980年第一个民营企业家陈春先的艰难起步,到现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企业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中关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关村的身后,是中国,中关村的变化背后,是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浓缩版,在这里可以听见中国改革开放的脉搏跳动,可以嗅得到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信息,也可以看得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2011年4月7日,车库咖啡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装修,终于开张了。门外,是翘首期盼的顾客。他们是一群创业者,直奔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厅而来,携带着满腔的豪情和跃跃欲试的干劲进驻了。

更多创业者辛勤的身影飘荡在中关村大街上,飘荡在北京的街头,飘荡在中国的各个角落。

创业,在中国大地,开始成为一种热潮。

放眼国内,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有了愈来愈好的创业环境,许多学者认为当前和未来十几年,我国处于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经济运行中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大大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需求旺盛,为创业提供了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政府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新技术的涌现、互联网的运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为创业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同时,改革开放的中国也有了创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快速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问题,短板都摆在眼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报告同时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综合考虑国内外愈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2013年国内就业压力剧增。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长期发展大局,近年来,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数的75%。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加就业率,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

无数先验的成果证明,许多“个体”加起来,便是“时代”。当个体在时代里相逢,当“有所准备”遇到“适宜环境”,机遇便随即而至。今日的中小企业或许就是明日的经济旗舰队。今天几个人的创意加勤奋,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腾讯或者阿里巴巴。在创业大潮开始如浪涌一般在中国大地上漫卷时,车库咖啡,应运而生,或许就是个体在时代中演绎的一首阙歌。它的故事,就成为特定时代的一个影像,一个画面,一个注脚。

车库咖啡的诞生。

二、车库咖啡背后的中国与世界

美国曼哈顿。

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长椅上,偶尔有端着一杯咖啡悠闲看书的人。更多的人则保持着这个世界上最快的进行步伐匆匆赶往一个个办公大楼,格子间里彻夜闪烁的电脑荧光屏和凌乱的文件等待着被处理。曼哈顿地铁口如吞吐量巨大的怪兽,输送着一拨拨人群。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发生过令世界瞩目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08年那场令全世界金融地震的“金融危机”仿佛走得连影子也没剩。

的确是这样吗?

对于美国经济现状,伯克南表示,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再度升温,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在逐步改善。

自2012年7月以来,非农支薪人数约增加17.5万,失业率已经下降0.3个百分点至7.9%,但就业市场依然整体疲软,失业率明显高于较长时间内的正常水平,有逾40%的失业人口超过6个月没工作,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创纪录的两倍。

美国房地产市场捷报频传,美国楼市开始复苏,房地美取得创记录的172亿美元的盈利,FT评论认为房地美回归盈利对美国住房市场的复苏,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宣告了过去4年中该住房融资机构依靠美国财政部注资历史的结束。

除此之外,美国还公布了一连串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其中包括就业,消费者支出以及制造业数据。经济学家们也因此上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华尔街在裁员,而硅谷却在招人。种种迹象表明:如今在华尔街上市未必是最好的融资渠道,各种风险和私募投资基金,甚至海外上市渠道的吸引力正在赶超华尔街。

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是促进美国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动力。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地理和经济版图从东海岸向西拓展的过程奠定了其强国地位。而如今,一场美国经济的“新西进运动”似乎初现端倪。

不少“华尔街”银行高管抱怨: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正在向西迁往硅谷。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硅谷是美国创新中心。在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华尔街巨擘缩减规模持续裁员之际,Facebook、Twitter等硅谷新贵却在快速成长,谱写新的造富神话。

从更大背景看,高端人才的西迁也折射出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更深层次的调整:抑制虚拟经济,重振实体经济。次贷危机的一大教训是,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将带来重大风险。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地震后,美国正试图走出金融衍生品的虚空泥沼,开始着眼于创新和实体经济。尽管未来还不是很明朗,但借用奥巴马在大选时说的一句话:“正在往对的方向走。”

欧洲

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华尔街金融地震,美国脱身了,欧洲却被震垮了。

从冰岛到希腊,欧债危机仿佛在上演一场场令人瞠目的大片,没有最糟,只有更糟。谁也说不清楚欧洲这个庞大的火车头将驶往何方?从2011年欧债危机迅速从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欧洲银行业蔓延。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讨论一波三折,导致标普下调美国3A评级。这发出了“最发达国家国债也不一定是最安全投资渠道”的信号,从而给市场信心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对欧洲的不信任感快速蔓延,大批资金撤离欧洲,银行间借贷业务几乎冻结,流动性极度缺乏。市场对欧元区是否崩溃的质疑越来越强烈。脆弱的公共财政、虚弱的实体经济以及敏感的金融银行部门相互影响,将欧洲经济在2012年带入低谷。尽管低迷中有“闪光点”:德国工业生产环比增长比预期翻番,德国制造业订单数据以及消费品国外订单数据均出现强劲上扬。但相较整个陷入泥潭的欧元区,这一点星光,怕是没有燎原之势。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曾经分析过欧洲经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指出,欧洲的高福利政策,欧元的不切实际,以及欧洲产业的空心化是主要原因。如今,欧洲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境地。

在欧债危机国家,很多年轻人被贴上了“失落”的标签。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希腊和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分别为57.6%和55.6%,意大利则为36.6%,相比之下,德国仅为8%。欧盟决策者发现很多年轻人欠缺计算机和IT技能,这将威胁到欧洲的竞争力,并可能使年轻人的失业率在未来十年进一步攀升,欧洲青年的优越感逐渐失去,高企的失业率正在成为欧洲世界一枚“定时炸弹”。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引起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欧洲年轻人开始前往中国寻找工作机会,其中也有人来自德国。

中国

北京,中关村,车库咖啡。

年轻人打开电脑,埋头看着自己的产品构架图,准备做进一步完善。累了,就去咖啡厅的那面招聘墙附近溜达一圈,招聘墙上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创意和有趣的项目,还有各种或者小清新或者充满霸气的招聘广告。

再次回到座位上,思绪还未完全转移到自己的产品上,耳边飘来邻桌声高声低的讨论,他听着有意思,端着杯子,跑到邻桌,找了个空位坐下,微笑着交换了下眼神,算是打了招呼,听着有共鸣的,忍不住会参与讨论。

这样的场景,每天会出现在车库咖啡。800平方米内,聚集着熙熙攘攘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心怀热切创业梦。他们中有海外学成归来的海归,有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有曾经在名企工作、履历漂亮的成熟职业人,也有来此寻找项目的天使投资人 &; &;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欧洲债务危机的阴霾依然在天空飘荡,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通胀预期,在就业压力激增的环境下,车库咖啡以及它所聚拢的创业者为隆隆前行的经济战车涂抹了一层活泼的色泽。

在这个“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能引起得克萨斯的飓风”的世界系统中,某个角落的某个人的某个产品,或者就会成为他日影响社会运行的一部分。或许,未来的扎克伯格现在就坐在咖啡厅的一角。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个刚刚诞生才两年的咖啡厅,以一种迅疾而绚丽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先是创业类媒体注意到了它蓬勃的存在,然后是大众媒体对它跟踪解读,后来,国外媒体来了,《华盛顿邮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大牌媒体记者开始蹲点观察这个新兴事物。《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很好奇,为什么这里聚集了这么多的年轻人,而且是高科技人才的创业队伍?“中国最值得美国人害怕的事情,是中国人发现了美国的秘密,什么秘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这个记者在文章中写道。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车库的几个创造改变了美国近30年的世界,中国中关村一带年轻人的聚集是头脑风暴的洗礼,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商界踏上了一个全新的未来科技和资本融合的生产制造方式之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继续补充。

诞生于中关村颇为简陋的车库咖啡,如蝴蝶翩跹起舞,扇起的微气流已经开始引起大洋彼岸的注意。

三、美国车库的神话与中国车库咖啡未来

提及车库咖啡,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诞生创业神话的硅谷车库。

事实上,车库咖啡的创始人苏为咖啡厅取名车库,其灵感也的确源自硅谷的车库。

2011年春节前后,苏在美国硅谷考察了近一个月,回来后,开始着手创立“车库咖啡”。

“全世界的科技中心是硅谷,但硅谷许多大公司都是从成本低廉的车库里诞生。我想在中关村里为创业者提供他们的‘车库’。”

在美国,车库里诞生的传奇与神话不胜枚举。

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车库,如今已经是成千上万科技痴迷者和创业者的朝圣之地。2007年5月21日,惠普公司宣布:这一座不足30平方米的车库已经入选美国历史古迹。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下属国家古迹注册处的历史学家Paul Lusignan表示:“(惠普)车库及房子的重要性更多地在于它所体现的创业精神。”

1939年,在这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创立了惠普。最初的流动资金只有538美元,这是世界一流公司惠普最初的发家史——是一个如此励志的真实历史。

1976年4月1日,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26岁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乔布斯养父的车库里,捣鼓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人类历史由此进入崭新的一页。这个位于加州洛斯阿尔托斯市克里斯大道2066号的车库,从此闻名遐迩。

在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Jobs)去世之后,人们林林总总地总结着他的故事和语录时,总离不开这一句:“从车库里开始的苹果传奇 ……”

在美国硅谷,似乎有一个经验,创业要从车库开始。

传奇还在继续:1998年,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以每月1700美元的租金,租下了位于加州门罗帕克市圣玛格丽塔大街232号一处56平方米的车库,正是在这间非常简陋的车库中,布林和佩奇开始了谷歌的创业历程。谷歌的成功自不必再言。2006年10月,谷歌收购了这间车库及其“附属”住宅。而当年将车库租给布林和佩奇的房主——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后来出任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她的妹妹则成了布林的妻子。

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眼中的创业乐趣在于:“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世界。”这恐怕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共同追求。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拖车上成立了公司。

如今,一个公司从简陋的地方成长起来远比它来自一个高档的写字楼更值得回味。在美国,有的公司即便是在明窗净几的房间内办公,也愿意将自己归纳为车库系统。车库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这些在车库中蜗居的创业者,在逼仄的环境中,用智慧和汗水打拼着未来。他们坚守对美好的期盼,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最终不但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重新分割世界财富版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如今,在美国硅谷影响深远的车库创业精神,已经移植到了中国中关村。

无数怀揣着创业梦的年轻人,来到车库咖啡寻找着机会。苏曾说:“我要将这里打造成中国的车库。”

不是说词,也不是夸大,实际上,这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奉为创业圣地。

缘何美国车库能够诞生惠普、谷歌、苹果?车库创业的背后,是美国硅谷精神的浓缩和延续。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拉阿图和圣何塞之间,一个长度大约?2公里的工业区,诞生出许多世界级的高科技,这不是偶然。

硅谷的耀眼光芒吸引着无数目光,不乏专家对其进行研究。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硅谷的成功是因为它特有的制度。硅谷不是计划的产物,不是投入的产物。硅谷是制度和文化的产物。有了好的制度,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硅谷自己就会冒出来。

辜胜阻先生曾经考察过硅谷,认为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它特定的文化、精神和环境。主要表现在:竞争合作的开放氛围;献身职业、成就事业的精神;新创意不断涌现的环境;支持创业的土壤;创新源头和需求终端之间不断互动的创新体系;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新文化等方面。

这些精神特质,正在被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关村海淀图书城内的车库咖啡中的年轻人所推崇所效仿。

比尔·盖茨曾经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人生是一场火灾。一个人能够做也必须去做的,是竭力从这场火灾中抢救出点什么东西来。创业者的内心都燃烧着一把熊熊的火焰,不管在美国的硅谷还是北京的中关村,总有年轻的不安于现状的心,砰砰跃动着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奇。

在高科技迅疾变革的年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科技创新之间不再只是你争我抢的竞争,而有了更多的协同精神。当我们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处理文件、听音乐或者玩游戏时,无论这是一台戴尔还是ThinkPad,这都不会是一家公司的功劳。硅谷的大小公司、科技达人,以及极客们共同推动了个人电脑的发展。同样,FACEBOOK让分享变得更为快捷,而苹果手机即时拍照功能让FACEBOOK变得更有吸引力。

这就是硅谷,公司与公司之间协同交错盘旋上升,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更透明也更扁平的世界。这些公司共同的助推器都是华尔街——资本与技术的结合让硅谷更高、更快也更强。

而此刻,在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一隅的车库咖啡,无数年轻人聚拢而来,无数投资人聚拢而来,如同布朗分子运动,在车库咖啡这间屋子里,彼此游动、寻找、盘旋——期待技术与资本的融合,期待未来有井喷式的飞跃。

四、苏与车库咖啡

第一次来车库咖啡的创业者大都会向邻座悄悄打听,谁是苏?苏在哪里?

苏是车库咖啡的创始人,他那磁性的中低音,招牌式的微笑,通过各路媒体的零星报道已经被人所津津乐道——苏的车库咖啡,车库咖啡中的苏。苏与车库咖啡,互为标签,密不可分。但是依旧会有好奇,车库咖啡创始人,为什么会是苏?

如同每一枚叶片的脉络都能追溯到光合作用的原理一样,每个人的生长路径似乎也都能成为此时“你之所以为你”的底片版本。此刻的你必定是无数个彼时的你的合力作用。

车库咖啡之前的苏,是上市公司蓝汛(chinacache)的投资总监,在互联网公司待过,自己创过业。他的个人奋斗史也与坐在车库咖啡内正在奋斗着的年轻人并无二致……

2000年,还在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习的苏,与几个发小朋友一起凑了4万元钱,代理八亿时空电脑的销售,店面设在繁华的西单华威商场。这是他第一次创业,开店四个月后,开始赚钱。不过,这次创业维持了不到一年,因为商场要收回门面而不得不终止。但让苏高兴的是,他的第一次创业总体来说,赚了钱。正在盈利的公司因为外界原因而不得不关闭,这也让苏体会到,创业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第二年,富士康富本主板进入中国市场,苏加入这个团队,担任华北地区渠道经理,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苏并不避讳这些经历,“其实渠道经理就是业务员,是最低的职位了。”苏颇有调侃精神。诸多成功者都有一个相似的经历,从最底层干起,也或许证明着,最基础的工作往往夯实着人生的底座。

其后,苏也换过几次工作,直到赶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潮,苏加入当时小有名气的网站8848,这是苏第一次进入互联网公司。从普通的渠道销售到从零建立起南京分公司,8848成为苏深入了解互联网的一个起点。苏进入8848的时间点,也恰好见证了第一波互联网从光华灼耀到泡沫破灭的过程,8848最终也以倒闭收场。

这段经历给予苏的职业体验,无疑是深刻的。时至今日,提及过往,苏最感激的还是在8848的那段岁月。前8848 CEO,现光芒国际CEO吕春维是他在私下聊天常常会提及的名字。吕春维给予了苏很多信任与支持,这大约是送给正在前行的年轻人最宝贵的鼓励吧。苏也因此将吕春维视为他人生轨迹中的贵人之一。

2006年,苏加入蓝汛(chinacache),这是他创业车库咖啡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也应该算是积累人脉最重要的一份工作。工作最初是做销售,第三个月,苏签下光芒国际的大单,给苏最多信任和支持的正是吕春维。苏一个月签下几百万元的合同,事业取得开门红的他开始在蓝汛崭露头角。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他也深感在互联网行业积攒下的人脉对事业的重大帮助。多年来,苏广交朋友,广结善缘的性情开始为他带来回报——苏很快成为蓝汛的销售主管。

做销售主管的时候,苏一个人的销售业绩是公司全部收入的1/7。这成为圈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回头来看那段经历,苏认为他的秘诀就是不贪大,善于敏锐地发现有潜力的小客户。而这样的理念,也为他日后赢得更广泛的人脉支持打下了基础。在蓝汛,苏接触了不下2000家互联网企业,包括创业期的开心网和58同城。苏亲眼见证了他服务过的一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公司经过短短三五载发展成长,已经成为互联网资本市场新贵。这为他带来了某些触动——这是市场在间接地证明,他的眼光还不错。他开始建议公司成立战略投资部,由他担任投资总监。

担任投资总监的苏开始奔波于各个城市各个餐桌各种会议室。每天来回奔波,尤其在大城市,花在路上的时间往往比坐下来谈事情的时间还要长。最有效率的一天,不过是能接触到四五个团队,紧张的时间安排也仅仅限于接触,少有时间深谈。种种感受让苏开始思考:投资者寻找项目就已经疲惫至此,更何况那些到处寻找投资的创业者?

在与创业团队接触过程中,苏也渐渐发现:其实国内从来不缺创业者,只是缺少相关的服务配套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小型企业而言,没有可以与投资者对话的平台。打造一个创业者与投资者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这一想法开始在苏心中萌动。

2010年10月,蓝汛(chinacach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那一年苏刚满30岁。三十而立,事业有成,任职上市企业的投资总监。这样的生活,在很多人眼中,应该是值得羡慕的。可是,苏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期待的生活并不止于此。

“可能因为我在刚创业的公司待的时间久,有一种创业的心态。”苏这样说过。也或许是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寻找有挑战性、有意义的人生体验的冲动,有的人犹豫,有的人观望,有的人怯于改变现状,让那抹冲动渐行渐远。苏却出手抓住了它,并将它成就了人生。很多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大抵如此,多一点点冲动,多一点点勇气,多一点点行动,还有,多一点点运气,而已。

2011年,苏去了一趟美国。为期一个多月的美国之行,苏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拉阿图和圣何塞之间长长的蜿蜒着几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度过。著名的硅谷,是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心中的圣地,苏也不例外。驾着车飞驰在高速路上,两边绿树葱茏飞逝而过,苏仿佛能够嗅到无处不在的、由创业精神所带来的自由的味道。

他去拜谒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爱迪生大街367号那幢著名的“车库”。六十多年前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房间内的陈设一如以往,暗色调的古旧家具泛着犹如油画般的光泽。短暂的六十余年时间,在这里,却仿佛有着历史的厚重。苏觉得,那是某种精神内核的力量。缓步慢行间,他的脑海中或许也会翻腾起他在中国的马路上奔波的场景,在飞机与铁路的交换转合间看到一双双闪着对成功有热切希望的眼睛,以及一个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背影 &; &;

从美国回来,苏开始创业,着手创立车库咖啡迅速提上日程。如果说,在以往做投资总监时,打造一个有利于创业者和投资者交流的平台是他内心朦胧的想法,那么,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是将想法在脑海中落地细化的过程,并且,在与美国硅谷亲密接触中,他深切感受到创业环境对于创业的驱动是多么重要,而创业精神展现不能仅凭某个人,而是需要更多的同路人。

苏期待做这样一个平台,有更多的创业者聚拢在一起,彼此分享,互通有无。创业的路有未知的险境,有漫长的等待,有人同行,会少一分孤独与无助。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中,5%是痛苦的,5%是精彩的,剩下的90%是平淡的,这同样适用于创业。有时,创业比的就是谁能坚持得更持久一些。美国有硅谷,硅谷有车库,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类似于车库的地方,让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低成本创业?

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一个要好的投资人,很快,IT界的几个牛人,都成了车库咖啡的股东,天使投资人。他们既是苏的朋友,也是苏的商业合作伙伴。

“车库”这个名字是他早就想好的。在美国硅谷创业史上,车库是个酝酿神奇的地方。苏希望车库咖啡也能够孕育出中国的微软、谷歌。“美国的车库多且价格低廉,这让苹果、惠普、Google等企业在初创时能以极低的成本创业。反观中国,现在缺少一些适合创业者早期创业的场所”。这是在早期,苏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如今,车库咖啡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创业者平台。而这,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2011年4月7日,经过紧张的施工和简单装修,车库终于开门迎客——中关村海淀图书城的鼎鑫宾馆,在媒体平台上的出现频率,或许从未有这两年如此之高——去车库咖啡,鼎鑫宾馆的大门,是必经之地。在车库咖啡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堆满了货物的大仓库。

最初选址时,苏就把目标放在了中关村西区。不言而喻,他看重了这里的商业氛围,这里是中国的硅谷。在美国,车库诞生于硅谷,在中国,同样如是。苏几乎跑遍了西区每一寸土地,最终找到了这片理想之地——鼎鑫宾馆二层,面积合适,800平方米。低调不张扬,与初创业者的气质相符。还有关键的一点是,租金不贵,每平方米2元/月的租金。

即便租金不贵,但是,算上水电、人工成本,车库咖啡一个月保底收入要在5万元左右才能不赔本。苏没做过多考虑,一次性和房东签下了5年的合同。交了十几万元的房租,加上装修及各项设备一共投入了二十几万元。车库咖啡终于开张营业。苏心中的创业者平台终于落地实现。

车库咖啡基本上是按照苏的想法完成的,从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苏的个人风格:开阔、大气、硬朗。

初看,车库咖啡与普通咖啡店并没有多少区别,老式的咖啡色双页木质门,进门便是一个半人高的吧台,玻璃高脚杯整齐排列,咖啡机果汁机一应俱全,靠窗部分是一排沙发软座,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几十张桌子,供客人选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提示牌,一面是“工作中,请勿打扰”,另一面是“欢迎交流”。

置身其中,就会慢慢感觉出车库咖啡与其他咖啡厅的不同。推门而入左手边,是那堵被无数人所熟知的招聘墙,找合作伙伴,找投资人,招聘技术达人的各种信息花花绿绿贴满整整一墙。咖啡厅最里侧,有一个小型讲台,配有投影仪等设施,方便创业者上台分享创业理念。即便是每张桌子上的那个小小提示牌,也有微信编码打在上面,手机扫一扫,完成签到交流。

无处不在的细节都在彰显着车库咖啡的气质和精神:它是开放的、包容的、鼓励交流的。

车库咖啡开业最初的冷清如今已经成为经典的桥段在各个媒体上反复出现,莫小翼及其同伴作为第一个进驻车库咖啡的团队见证着它从门可罗雀到顾客盈门的所有过程。车库开业头15天酬宾,柠檬水免费供应,“小翼他们还真就只喝柠檬水!”这一桥段都已经成为当事人和车库咖啡脑海中的经典记忆,彼时的寒冬成为此时的温馨。

开业前的两个月,日子的确不好过。人流量稀少,有时偌大的咖啡厅里只有几枚人影晃动。尽管最初他和股东就做好了亏两年的准备,但坐在沙发里晃着腿看似悠然的苏有时也会有怀疑,这样的商业模式难道真的行不通?自我怀疑也只是一瞬,他相信,在创业者云涌、资本寻找出口的时代,搭建一个让项目与资本嫁接的平台,这一初心不会错。

他开始动用以前储存的人脉,拉来在互联网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来做讲座,与每个创业团队聊天,寻找投资者与创业者之前的契合点,为他们做媒搭桥。

在苏的引见下,当新浪前COO,58同城创始人林欣禾投资莫小翼团队的消息开始在互联网圈子里风传后,车库咖啡的人流量有了第一次井喷式增长。创业者在这里看到融资的希望,投资者在这里看到了好项目,他们在车库咖啡找到了聚合点,而这正是苏所努力的方向。

苏已经做好了亏损两年的准备,没想到半年之后,就开始约略持平。仅靠一天一杯咖啡钱是挣不了钱的,还好,有周边产品支撑,车库咖啡定制的T恤、杯子、楼道广告牌,一个月会有几万块钱的收入。但这并不是苏所看重的,他最看重的,还是车库咖啡所营造的互助的氛围与适合创业的环境。

苏曾经说过:“自己不怕亏本,我没有太多利益诉求,如果某一天我去追求这些东西,可能心态就会变了。我喜欢的就是这种特别热乎的感觉,今天到车库的所有团队,都一视同仁。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资源、社交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开放办公环境,不仅降低了办公成本,还降低了社交成本,只要有更多人认识到这个平台的可贵,更多人可以通过车库找到投资,这才是我追求的目标,至少眼下还不想赚钱。”

苏将投资界的朋友一个个往车库咖啡请,同时,自己也与创业团队一个个深聊。他的脑海中有两条线,一条是投资者感兴趣的方向;一条是创业者努力的项目。当发现二者有所契合时,他就会想办法将这两者往一起凑。

不妨做个媒人——有媒体这样定位苏,苏笑纳。

同时苏也兼具“店小二”的功能,这是他的自我定位,颇具调侃精神。

在更多人眼中,苏是徐克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掌柜“金镶玉”。江湖各种人物,熙来攘往,来者都是客,苏一律笑脸相迎,这是苏的包容。

“苏有点理想主义。”一位熟知他的朋友说:“他就是想把车库咖啡打造成创业者的天堂。”

“中国目前创业群体的创业环境是需要去改变的,我们希望更多创业群体的具有更高的水平,创业成本更低,从而水涨船高。”这是苏的理想。

有人帮车库咖啡算过账,三个人的团队每天的咖啡消费一个月算起来也就1000多元,如果租用办公场所,在中关村附近至少要4000元以上。在这里,打印材料0.2元一张,会议室租用10元一小时,基本上是提醒价,免费WiFi速度快到惊人,创业成本在这里降到很低很低。

不过吸引创业者的远远不止是省钱。资源整合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也是苏更看重的。很多团队缺的并不是钱,而是资源匹配,打通渠道。这里的许多团队互相之间产生了合作,钱并不是衡量资源的标准。

苏就是在营造这样一个“场”,既有相对低廉的物质消费,不至于对初创业者构成消费压力,还有相对高效的人脉互助,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为顺畅。某种程度上,这是苏创业乌托邦世界的现实落地版。乌托邦既美好也虚无,有人认为它不存在,但在车库咖啡这里,它接着地气,纳着人生,昂扬着向上的追求,充满正能量,信奉天道酬勤。它让草根看到希望,让力量单薄者感受到力量,让先行成功者有助人的欲望。它其实就是一个创业者的天堂。这也是苏创立车库咖啡的最初愿望。

“其实初期我们的定位就是希望让早期创业者更加聚集,有更加低成本的办公环境,其他的帮助我们不敢说有什么,我觉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团队之间的互助行为逐渐产生了。你现在能看到我们这儿很多的团队,两个人相互签个合同就开始合作了。有些团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成功了,有的团队却失败了。从他们身上你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里还有很多人和你去探讨你的商业模式是否正确,许多价值是无形的。其实有时候不是我们在提供,而是我们在营造这个环境,让他自然而然地去产生。”苏如是说。

这就是车库咖啡的“场效应”。

而苏,就是这个“场效应”的中心。

有人称苏为触媒式人物。美国人奥瑞·布莱福曼和罗德·贝克斯特朗在《海星模式》一书中指出,触媒是指分权式的开放性组织中,“亲手发起一个圈子,又全身而退隐入幕后的人。”这基本上就苏在车库咖啡中的角色。

再仔细看一看触媒式人物的几个特质:

乐于助人:乐于助人并不只是一种美德,它是成为一位触媒式人物不可或缺的东西。

激情:触媒式人物推动分权化组织运转起来,接着就一直扮演啦啦队长的角色。

在需要之时满足人们:触媒式人物不会劝说人们采取行动,而是依靠一些较为微妙的技巧:他们往往会在你需要的地方和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

情商:尽管智商很高,但他们还是倾向于使用感情来引导人们。

信任:一位触媒式人物还应该信任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你能控制的所有东西只是人们能否基于信任建立起个人联系。

鼓励:一个真正的触媒式人物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匹配者,同时也是一位不断鼓舞人的斗志、推动他们朝着目标的实现努力工作的人,当然一般这个目标不涉及个人利益。

以上基本上都建立在对他人真正感兴趣,并与人有广泛联系的基础上,而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与他人的最重要的关系是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价值观是比权威更牢固的约束力量。

所有如上特质苏都具备。在车库咖啡这一具有流动性,同时具有稳定性的平台中,苏将其性格中的开阔、包容、热情与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中所寄予的理解信任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了当下车库咖啡中所独有的热气腾腾的氛围。

触媒式人物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是某个圈子的leader,真正引领着变化。但他们不会把自己视为leader。苏同样如是。因此,在车库咖啡内,人们更愿意将苏引为朋友,坦诚相见,海阔天空地聊,而苏也完全享受这一过程。

在苏内心,车库咖啡里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一样,怀揣着创业和改变世界的梦想,历经激情、低谷、挑战,面对诱惑与面对困境有着同样的迷惑。只是苏比他人多了一些阅历与人脉,这些阅历与人脉他日如何帮助苏,苏便也期待如何帮助后来的创业者。苏是草根创业者心目中的“苏哥”。

在车库咖啡内,苏给自己的定位只是促进投资者与创业者交流的媒介,一旦两者达成某种意向,自己就完完全全地退出,不涉及任何其他。苏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做有意义的事情,胜过做赚钱的事情。“不管如何发展,有些曾经坚持的原则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而改变,保持一颗淡然的心。金钱永远是创造出价值的附属品,前提是做的事情有足够价值。”这一核心观念自车库咖啡创办一直到现在,从不曾改变。

苏这一价值观也在逐渐释放它的影响力。他的身边慢慢地聚合起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以赚钱为目的,更多地去寻求事情本身的意义。墨迹创始人之一赵东,自一年半前第一次来车库,便开始在车库咖啡长期驻守,自称是车库咖啡的“义工”。还有刘辉、道器,都曾有过深深浅浅的创业经历,有过失败,有过成功,现在开始聚集在车库咖啡周围,与苏一起,为创业乌托邦一起努力。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车库咖啡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正在享受这一过程。

有一个段子,在常去车库咖啡的人中间流传。在刚刚选址后,苏带龙泉寺的朋友来看。苏问这位朋友:你觉得这地方如何?朋友环视一圈后说:这地方有点偏,不算太好,但是你苏若是来做的话,一定能行。

“我成立这样一个平台,最希望看到创业者互相交流,同时我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也是我进步的过程。如果多年以后,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是从我这儿走出去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财富。”苏说:“能活着、开心、有肉吃、有朋友分享,不需要赚很多钱,这就是我创办‘车库咖啡’的宗旨。”

是的,苏以及苏的精神特质,已经慢慢渗入车库咖啡的DNA中,车库咖啡与苏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他和它,互相给予,互相成全,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创业大潮中标志性的存在。

五、车库咖啡里的创业精神

经过两年多时间发展,车库咖啡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类生态圈的平衡系统,有硬件条件,包括政策、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有软件条件包括有足够的投资人、创业者,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种圈子兴起,以及各种创业活动、创业知识的普及、创业氛围的形成,潜在创业者的聚集和关注等等,已经自成体系。

“我猜中了这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尾。”《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那句经典的台词,此时用来形容车库咖啡的发展也不为过,车库咖啡蓬勃汹涌的发展势头,远远超出苏本人的想象。

最初是做好了亏损两年准备的,谁知很快就实现了人流量井喷,营业额与成本持平、甚至略有盈余;最初只是想做一个有利于创业者与投资人交流的平台,谁知很快就成为中国创业基地的孵化器,承担着创业大潮中领军人的重任 &; &;如同撒一粒种子在土壤中,恰逢土壤肥沃、雨水丰沛、外界适宜的环境,加上种子本身生命力十足,很快便成长为一株丰姿挺拔的树,并且,这株大树正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向天空昂然挺进,其生命力常会带给人以惊喜和慨叹。新生事物的蓬勃生机与欣欣向荣又催生更多力量加入进来,促使其生长,正能量循环自成系统。

表面上看,车库咖啡还是那个车库咖啡,木质合页大门,开阔疏朗的桌椅摆设,粗略地看过去,硬件设施与两年前并无二致。熟悉车库咖啡的人,或者说一直泡在车库里的创业者,会慨叹,在这里享受到的便利愈来愈多了,得到的帮助愈来愈明显了。抛开之前所述,一杯咖啡坐一天,便宜的打印,便宜的会议室,功能强大的WIFI等等,与创业者息息相关的后续服务愈来愈多了。

引用苏的话是:咖啡馆的经营,与软件设计异曲同工,有个不断“打补丁”的过程,这里每个人都有新鲜的点子,为车库咖啡提供了不少灵感。苏与他的车库咖啡,如同上海世博园区英国馆那株全身长满根须的蒲公英,每一根纤毛都张开着,准备随时吸纳新鲜思维。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议与苏自身的思考融合碰撞,车库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取决于苏想要车库驶向哪个方向。有那么短暂的一瞬,苏也会迷茫,爆发成长的车库未来到底要怎样走才是他理想中的模样?有一点,苏是清晰的,为创业团队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更大价值,这是车库不变的追求。他的终极目的,是将车库打造成一个创业者的天堂,成为创业者的精神家园,如同搭在弦上的矢,目标既定,就不会偏离航向。

期间,有PE(Private Equity的缩写,即私募股权投资)或VC(Venture Capital的缩写,即风险投资)找上门来要投资,但都被苏拒绝。“还没到缺钱的时候,而且我确实没想好要怎么赚钱。”苏说:“我并不想赚创业者的钱,因此在没想好盈利模式前也不能接受机构投资。”

综合各方考虑,苏决定开发线上平台,并于车库咖啡一周年庆之际推出。他希望用这个平台帮助早期创业者免费推广产品,为这些产品带去第一批用户。有需求的创业团队可以在这里提交自己的产品,在通过审核之后产品会随机显示在车库咖啡网站的首页,每次随机会有一个产品放在左上角显眼位置推荐。当一个产品被推荐达到一定次数之后会自动下架。

基于有的创业者迫切想找到投资方的需求,苏会不定期邀请一些投资界大佬来车库做讲座,在投资江湖上如雷贯耳的徐小平等被苏请来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能得到投资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久经沙场的创业老将几句掏心窝的经验之谈就有可能会让初出茅庐的草根创业者有醍醐灌顶之感。创业路上前行,一句忠告,一次转向,一个鼓励,或许都会成为创业者的精神财富永久收藏。

在与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苏明显感觉到创业者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于是,苏在车库咖啡每个月推出求贤会帮助各个项目小组招募人才。除此之外,在车库咖啡内,还常常举办沙龙或讲课,主题均围绕创业或投资,包括技术探讨、法律实务。此外,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一点半到两点之间,是固定的“Case Show”时间,给创业者机会,在众人面前介绍项目,由业内知名投资人或参与者点评。

车库的周边衍生品也在小范围开发中。最初,一个慕名而来的计算机系学生问前台,“车库的T恤有卖吗?”于是有了新的纪念T恤;然后有了车库的专属咖啡杯。这是车库的小小衍生品。车库内活跃着一群互联网极客发烧友,他们总能有最敏感的嗅觉,于是,车库吧台里常常有最前沿好玩的电子产品,车库咖啡周边衍生品利润空间不大,主要目的是好玩,活跃着创业者冗长枯燥的生活。

车库咖啡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政府的目光。2012年2月29日下午,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等十余位部委领导莅临车库咖啡视察指导工作。车库咖啡馆的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郭树清在咖啡馆与创业者交流的新闻图片。

车库咖啡在微博中写道:今天下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等十余位部委领导莅临车库咖啡视察指导工作,与创业者亲切交流。感谢政府对初早期创业者的关注,也希望我们能为创新的北京精神真正做出自己的贡献。{市长表示,我们的咖啡还是蛮好喝的^^}

微博内容前面庄重认真,后面戏谑调侃,颇有车库咖啡的个性特征。那天下午,关于郭树清到访创业咖啡馆的网络讨论迅速热了起来:有说跟郭主席换了卡片的,有说握了手的,还有注意到郭主席戴围巾的,各种细节讨论在微博上掀起了一阵小小高潮。

有对创业文化不甚了解的部分网友误以为郭树清造访与鼓励餐饮行业上市有关,有的还表达了对餐饮行业公司上市“圈钱”的担忧。苏尴尬地在微博上回应:“我们给创业团队提供开放办公的场地,他们(郭主席一行)是来关注初创企业和孵化模式的。”

这一个小插曲,使车库咖啡的关注度再次升温。毋庸置疑,车库的影响力已经从创业者、投资者,抵达政府层面。车库大厅里摆着一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颁发的“创新型孵化器”的牌子,在这里能直接注册公司。在车库之前,管委会将另一块同样的牌子,颁给了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也去过北京的车库咖啡馆。2012年3月,祁斌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一次题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的讲座,三次提到车库咖啡:“这样的咖啡馆在美国都没有,硅谷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是一对一的沟通,中国人很聪明,搞了个集体相亲,说‘我给你提供一个咖啡馆,你们都来创业吧,天使投资者你们都来投资吧’,很有意思。”他风趣地向与会听众概要介绍了车库咖啡,并援引《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文章《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再次指出车库咖啡的意义之所在:“中国最值得美国人害怕的事情,是中国人发现了美国的秘密,什么秘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正是这个秘密,使得美国高科技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得以独步天下。30多年前,年轻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也和今天中国的这些年轻人一样,刚刚走出校园,走向市场,开始创业。这位西方记者观察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草根的创业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祁斌认为:“在这个小小的咖啡馆的故事背后,是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几个重要而宏大的主题,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大国竞争,还有资本市场。如果缺失了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些年轻人们美好的憧憬,或许会变得黯淡无光。”

一间小小的咖啡屋,承载了太多了期待,或许这是它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天时、地利、人和,就这样聚合在一起,让车库咖啡走入汹涌澎湃的创业幕布下,出演属于自己的独特戏份儿。

“最初我只是想给创业者提供一个相对低廉、舒服的办公环境,但后来发现普通咖啡厅的设施远远达不到创业者的需求,要做好‘车库’的孵化功能,就必须为创业者提供他们在创业初期可能需要的各个领域的服务。”苏在一步步前行中探索出适合车库发展的路径。而他的终极目的,是打造一个创业者的乌托邦。

如今的“车库咖啡”已不仅仅是为初期创业者提供创业办公、与投资人合作接洽的平台,现已发展完善为一个虚拟服务体系。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苏已将“车库咖啡”的服务项目增加了300余种,与30余家大型公司达成联合服务协议,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创新型孵化器”。中关村管委会也加入为“车库咖啡”的初创人员提供服务的行列中来,为“车库咖啡”的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提供绿色通道。每月有两天创业者可以在“车库咖啡”提交申请,然后再由“车库咖啡”帮他们注册公司,省去诸多烦琐的程序。

对于创业者而言,好消息不断传来:车库咖啡已与微软达成合作,为每个入驻“车库咖啡”的创业团队提供3年免费的微软正版软件服务,基调公司也会每年为创业团队的每人提供3份全年测试报告,还有免费阿里云“云计算存储和宽带”,免费的远程安卓全机型测试服务、移动APP真机云测试平台等,大大优化了“车库”的办公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车库咖啡”与农业银行联合推出“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服务项目,于2013年1月11日正式落地,为早期低资金公司开设快速通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并在开户结算、电子银行、金融咨询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车库咖啡”的会员第一年开户手续费全免。这是一次金融的创新,每年只需缴纳1200元,就可以为初创团队省下几千到几万元。这些,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周一到周五,车库请来基金、银行、法律、技术等创业所需的各领域专业人士,专职坐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基本上,在车库咖啡内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创业者面临的问题。

车库咖啡内还有一个技术支持小组,他们是一群技术极客,发起人是墨迹天气的创始人赵东,在车库,人称东叔。赵东2012年5月第一次来车库,就被车库的氛围吸引,从此,基本上天天泡在车库。针对有创业者技术上的需求,他发起了车库开源技术小组,为这里的创业者提供开源技术咨询。所有咨询免费,既能帮助初到创业的人,也为车库解决技术人才的问题。今年,开源技术小组改为开源硬件小组,开源硬件小组的建立紧跟科技发展潮流——2011年4月8日,Facebook将其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座数据中心详细技术信息(包含服务器硬件设计)公开之后,5月10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Google开发者峰会Google I/O上,Google发布了一个最新的Ardroid开放配件标准——ADK。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预示着硬件开源时代的来临。有人预测,开源硬件运动很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奇迹,彻底改造一切事物,从商业模式到发明本身。车库咖啡的极客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兴建起开源硬件小组。开放硬件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使用零件和产品以其原创者从未想到过的方式进行“意想不到的开发”。正如开源所证明的,使用免费的东西可以创建更好的东西,然后再将这种益处自由地传递给他人。这也正是开源运动的精神所在:借助协作的力量来加速创新。牽纯⑹且桓霾斡胧降幕疃T诔悼饪Х饶冢恐芰羌兔蔷奂致鄣氖奔洌谇把丶舛说挠布ⅲ谡饫锘岬谝皇奔浞窒碛胩致邸?从布∽榈姆窒砭衿涫涤氤悼饪Х鹊姆窒砘ブ适且宦鱿喑械摹R舱蛉绱耍远峥嫘Φ厮担骸俺悼饪Х仁且桓鲇幸馑嫉牡胤剑晕倚母是樵冈谡饫镒觥骞ぁ!?车库注重分享胜于占有,注重共赢胜于竞争,注重服务胜于盈利,因而,它自有一套自己的行事逻辑——

“包场活动?我们不接,好多创业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不让人进门儿不合适啊!”

“咖啡提价?我们不干,那是美国人的方式,我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

“参股企业?我们不要,我们要保持不追求利益的心态。”

众矢指向同一个目的地,那就是要打造创业者的天堂,建设创业者的乌托邦。

不断有媒体报道,在车库内有多少个团队得到多少笔投资,金额多达多少多少万。的确,这是一组令人激动的数字,并且,这组数字如同跳高的世界纪录,不断地被刷新,幅度一次比一次大,额度一次比一次高,从最初单笔20万让人感到心跳至单笔200万元的投资已经引不起人的多大关注,车库咖啡内的融资故事也已从神话走向家常便饭。有团队得到投资搬入了独立的办公室,有团队还在苦苦挣扎,同一个屋檐下,上演着喜怒哀乐各种情绪。

车库咖啡创立的最初,苏有时也会向媒体掰着指头介绍,有哪些哪些团队获得了哪些人的资金支持,后来,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得到资金之外的支持时,苏已经不大愿意用具体的投资金额励志了。他更看重的是在车库内的资源整合。“到车库咖啡不应该只是奔着投资来。如果哪个团队得到投资,我很为他们高兴,但获得投资的几率只有5%。而技术投资不同,你的技术能帮我解决问题,我的技术能帮你解决问题,这种异业资源整合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这是苏的观点。事实的确是,在车库咖啡,这种整合每天都在发生,当创业者把所有的资源都打通了以后,投资自然而然找上门了。

巨鲸创始人陈戈在《创业的旅程》一书中写道:路的两旁,一边是太阳照不到的阴面,一边是阳光灿烂的阳面;关键并不在于在阴面奔跑多快,同无数人竞争,而在于如何停下来,跨过街道,到阳光灿烂的另一边奔跑。

车库咖啡里的创业者同样如是,在这里,能够听到鼓励,赞扬,也能够听到善意的建议。有时不在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有多快,只在于是不是能够在跑偏的路上及时调转方向。一句有价值的批评与建议,意义非比寻常。

在创业的大课堂里,学习是终生制。车库咖啡是一间浓缩的教室,坐在里面的人,每个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困惑,挑战,挫折,失败,自我怀疑 &; &;他们正在成为彼此的同学,身边成功者或者失败者都是活生生的教案。成功的经历与失败的教训在这里分享,这是无比重要的帮助。有人走一条路,走到尽头,发现是一条死胡同,他转过回跑,告诉后面想要走这条路的人说:此路不通。有人听从了建议,改走其他路,有人听了依旧想要跃跃欲试,是否行得通自己证实了才死心塌地。但都好过对此一无所知,对于一个有志于在创业道路上长跑的人来说,比仅仅拿到投资更有价值。

车库内的互助精神,同样是激励创业者向前进的一个重要动力。在车库内,彼此互助以各种方式存在。一个创业者可能是另一个创业者的智囊团与咨询师,一个创业团队的项目可能正好需要另外一个团队的协同帮助。2012年6月的一个晚上,苏在微博上写道:“一个曾经的常驻团队,在北京创业3年弹尽粮绝,准备回老家继续低成本坚持。今天和一些熟悉朋友在车库准备告别,但一顿晚饭后,另外一位活跃于车库相对成功的创业团队创始人说,你别回去了,我支持你一笔钱,不要股份。希望能留在北京。”这引无数人唏嘘。谁说商业场上只有利益的竞争而毫无人情?

过去30年,中国成功的创业家绝大多数出生草莽,拼命、执着,向目标进发时可以踩着污水过灰色混浊地带,踏着鼓点携着运气脱颖而出。现在,愈来愈多的创业者开始有了另外一种共性:受过良好教育,温和,守规矩,遵循游戏规则,懂得协同作战胜过你死我活的竞争。而这也是未来创业的共同趋势,大家是互相帮扶一起加速度向前走的,而不是你拖我后腿,我拉你胳膊互损内力。车库咖啡倡导这种互助精神,而它无处不在的互助精神也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份证明。

某一天,车库长期义工、极客赵东发了一条微博写道:最理想的事是做又有趣,又能赚钱的事,然后其次是有趣,但不赚钱的事,最差的是无趣又不赚钱。苏第一时间看到,转发表示赞同:“其实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一样,从兴趣出发,一定要让自己快乐,这是最重要的,赚钱相比之下算什么呢,所以,包括车库这件事情,我也觉得一定是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

做有意义的事情比赚钱更重要,这是苏与车库咖啡自始至终坚信的理念,而他也期待能用这样的理念证明:在当下的中国,用正确的价值观做事,一样能够获得成功,并且,这是更加持久更加有成就感的成功。

“我觉得车库咖啡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一种家的感觉,他们在这里能找到归属感。”长期驻守车库咖啡的科技写作者,36氪记者浩仔这样说。

“有些过于美化了”,赵东待在布满各种电源线的开源办公区内笑笑:“我觉得,这里更像是江湖。”

苏微笑不语。

车库咖啡内的故事纷呈,听听创业者自己的声音吧。

同类推荐
  •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

    本书设计了六个任务,内容包括:认知客户管理、客户开发管理、客户分层管理、客户满意管理、客户忠诚管理、客户售后服务管理等。
  • 如何创办面条店

    如何创办面条店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茅建民和张宇编著的这本《如何创办面条店》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介绍了面条与面条店、面条店开业的准备、经营技巧、面条店的服务、促销、面条制作技术、面条制作实例等内容。
  •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当领导当到最后也只有“用人”两个字,因为只有用对人才能成大事。本书集结国内外大量成功的用人案例,提出领导者在用人、御人方面要注意的70多个关键细节,让您用人无忧。
  • 《水浒》是本管理书

    《水浒》是本管理书

    说《水浒》是本管理书,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暗含了团队管理的三大难题。宋江,文也不能文,武也不能武,无形象、无学历、无背景,他却能领导梁山好汉扯旗造反,轰轰烈烈地开展“山寨事业”……为什么?梁山公司,一个县处级单位,居然有36个正处、72个副处。这100多个高管(高度难管),品流复杂,野性难驯,动辙来个亲密接触,搞点流血事件。可是在宋江的安排下,梁山公司秩序井然,人人爱岗敬业,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什么?梁山公司的领导更替,充满了十足的火药味儿……为什么?答案就在《水浒》中,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幸运的是,赵玉平已经帮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不用熟读《水浒》,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难题。
  •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本书从管理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组织沟通的本质内容,解决了组织建立合理沟通机制的问题;运用大量图表与案例,为组织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是一本将技巧与知识巧妙融合的实用型沟通手册。
热门推荐
  • 情思悠悠

    情思悠悠

    夜又降临了,无边的黑被城市的灯火点燃,坐在窗前,任寂寞包围,寂寞只是因为想你,回忆的点点滴滴像是一场雨,于心空中飘落,打湿了整个心田。悠悠的情思,绵绵的情思,都像是寒风的中的树叶,零落成泥,堆在心头……
  • 嫡女逆袭攻略

    嫡女逆袭攻略

    上一世未及说亲便病逝,重生后她发誓要嫁个如意郎君~毕竟俺也是有异能的娃!可是那谁,你能不能总惦记姐妹易嫁?还有你,别以为位高权重就能让俺和亲!别笑,使那么些阴招当我傻子啊,秋后算账先!某:咋算?扑倒么?来吧,欢迎之至。滚!!!
  • 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俗话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理如此,人道亦是如此。承载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倡导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本书将带你走进“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的境界中去,让你不再为所谓的圆满而绞尽脑汁,让你不再为所谓的追求而早生华发,也让你不再为所谓的理想而徒增虚妄。要知道,人生也好,世事也罢,最终没有哪一个不是带着遗憾、带着阙如走向终点的。
  • 仙灵红尘

    仙灵红尘

    文家小姐暗香自小就对仙侠世界有着向往,在与丫鬟的一起来到蓬莱仙境,遇上了马林上仙和蓬莱上仙,遇上了上仙和蝙蝠妖之后,对仙境更是相信,在经过一番恶斗之后,只是她最后还是回到了文家,她与亲人朋友诉说自己的经历,却没有一人相信,原先不怎么亲近的姐姐突然和自己亲近起来,在相信了自己的姐姐之后,岂知却被深深的陷害,生活处处都是危机,她还未来得及防备,就已经被深深的陷害。深陷在各种阴谋之中,没有办法脱身。
  • 超级无限系统

    超级无限系统

    卡兰大陆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妖孽天才,一代雷系法神强者在争夺卡兰之戒时身陨,神魂携带卡兰之戒(系统)在蓝星夺舍重生。神秘的身世背景,前世身为法神的记忆经验,一款可以不断升级改进的系统。国内黑道、军队、商界随意纵横,国外掌控一大家族。他会成就怎样的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本书站在成功学的角度,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自信心、打造坚持的意志、高度自制、勇于冒险、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发掘潜能、充分利用时间、成功推销自己、利用人际关系、积极行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论述了要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成功追不追你,在于你对书中这些问题做如何回答。
  • 异界之造神计划

    异界之造神计划

    无父无母,自幼与兄长相伴,学院修习被称为废物……得异石相助成就强者梦想,却痛失兄长……收集异石,踏上逆天封神之路,战无上至高强者,无尽虚空任遨游。
  • 二婚萌妻:老公,甜甜爱

    二婚萌妻:老公,甜甜爱

    结婚一个多月,老公却碰都没有碰我一下,我以为他是不想,没想到他却半夜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片!婆婆上门,没想到是个极品,对我动辄就是辱骂,甚至是殴打,甚至骂我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逆来顺受只是为了稳定的婚姻,但虐待却变本加厉。我忍无可忍,一个夜晚,作为已婚妇女的我和另外一个男人……本以为一夜过后,两不相干,谁料想,他却死打硬缠,把我抓进了民政局,强按到他的户口页上,邪邪一笑,“离婚妇女是个宝,身体丰满经验好。”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旧事了

    旧事了

    温润淡漠的女子,远离虚荣与名利,孤注一掷地深陷于爱的泥沼,却为爱情友情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