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600000041

第41章 楼兰国的去踪

在长期的历史流程中,中原子民对西域的想象,仅仅止于楼兰。

对他们来说,楼兰简直就是西域的同义词,是大漠的同义词,是战争的同义词,是死亡的同义词,是建功立业的同义词。楼兰成了一个标志性称谓,一个一段历史记忆的方尖碑,一个中国人对太阳落山的那西地平线的玫瑰色的梦想。

而助长这一代一代人的想象力的,是那些碑载文化,是那史书中的描写和汉唐诗人那天才的吟唱。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本书中,楼兰话题占了1这么多篇幅的原因。

其实那时候的西域,有许多的国家。楼兰仅仅是其中之一。那么有多少个国家呢?“西域一十六国”这个说法,是冒顿文书中的说法,这说明匈奴那时候还没有涉及到西域纵深。后来大约是张骞回来说,有二十六个,再后来大约是班超回来说,有三十六个。再后来,不断地有人回来,又有发现,于是人们厌倦了确切的数目,而以“西域三十六国”这句话作为虚数使用。

在那个时候的西域,人流的大迁徙像潮水一样的奔涌不定,英雄美人们列队走过御风而行,驼铃丁冬响彻晨昏,那一个一个的小国也许在早上立国、而在黄昏就告终者比比皆是。那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时期。那里面该有多少历史细节在的。

史学家把那个时期叫作中亚古族大移位时期。

汤因比曾经无限向往地说,假如让我重新出生一次,我愿意生在屮亚,因为那是一块多么神奇的土地啊!汤因比还称那一块地面是世界的“人种博物馆”,因为世界三大游牧民族欧罗巴游牧民族、雅利安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后两者都消失和沉淀在茫茫大漠中了。

这西域三十六国后来大部分都迷失在路途上了,将它们的如何发生和如何结束写出来,那会是一本大书的容量。

因此我们还是将我们的焦点放在楼兰这个话题上。我们毕竟对楼兰知道得稍微要多一点,它毕竟是我们中原子民心目中的一个西域标志物。

在有了本书上面谈到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之后,这个从遥远的爱琴海迁徙至罗布泊的欧洲种族,后来怎么样厂呢?它是如何灭亡的?那些楼兰遗民最后的去踪又如何?那楼兰城还在吗?那充满神奇的千棺之山,是臆造还是确实存在过?而那罗布泊,它如今的情形又怎么样了呢?

楼兰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的时候,亡于一个叫“丁零”的中亚古族手里。

“丁零”是谁?《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告诉我们,现在的维吾尔族,它在成吉思汗之前,称回鹘、回纥,而在回鹘、回纥之前,称丁零,这样我们知道了,楼兰国是这样灭亡的。

北匈奴是在公元2世纪开始西迁的,大约在匈奴离开这块地域之后,力量对比失衡,中亚古族之间开始进行新的一轮大移位、大兼并,这时候,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楼兰为丁零所灭。

楼兰那时候已经不叫楼兰,而称鄯善,它是在耆公子即位后易名的。

而楼兰国的国都那时候也不在罗布泊岸边的楼兰城了,抑或是由于战争,抑或是由于瘟疫,抑或是由于罗布泊位移而引起的干旱,它们的国都曾数度搬迁。几天前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上面有一条消息说,现代科学家用卫星红外线测试,确定楼兰城的被放弃是由于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的入海口改道,从而导致楼兰城的干旱缺水所致。)而灭亡之前的楼兰城的子民,除了那些遥远的迁徙者之外,它还在公元2世纪时候接纳了从阿富汗高原上过来的贵霜王朝的遗民。

贵霜王朝是当时与中华帝国、罗马帝国、安息王朝并称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一,然而它由于至今我们还不知道的某种原因,突然灭亡了。于是,它的遗民们大量涌向中亚地面,而以涌人楼兰国的人数为最多。——为我们提供这一段历史的,是一种叫怯卢文的灭亡了的古文字。

怯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它成为官方文字,而后来又成为贵霜①贵霜王朝在公元3世纪时分裂,在5世纪时灭亡,这是《辞海》中的说法。本书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社科院楼兰问题专家杨镰先生的观点,仅为一家之言而已。而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原来在塔里木盆地生活着一些印欧语系的种族,使用怯卢文。后来他们迁徙到阿富汗高原上,建立了贵霜王朝。这一王朝后为迁徙的匈奴人所灭。

王朝的官方文字。奇怪的是,贵霜王朝灭亡之后,怯卢文却又在新疆的于阒、龟兹、楼兰等王国流行起来了。

而在楼兰国,怯卢文甚至成为与汉文并用的官方文书用字。

是那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探险者和考古工作者们,从和田地面发现的马钱上,从楼兰城遗址找到的木简上,发现这种文字的,然后进一步追根溯源,从而推理出这一段历史人流的走向的。

但是不管是这些先到的人还是后来加人的人,随着楼兰国的灭亡,他们也都像水一样在沙漠中蒸发了。所有的史书都以惆怅的口吻说:人民流亡,茫茫而不知其所终。

人类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和值得赞叹的,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史书上大而化之的记载,而硬要刨根问底、寻找这些楼兰人最后的流向,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历史乂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苦难的楼兰人,在楼兰城因为干旱缺水而被放弃之后,他们来到千棺之山,向列宗列祖做最后一次的祭奠,尔后,便拖家带口,向注人罗布泊的―条支流一一米兰河的上游搬迁。也就是说,水流是在那里断流的,他们便搬迁到可以遇见水的地方,然后水流又一次断流,于是他们又一次往上游撵。

他们把自己新建的村子,叫“阿不旦”,意即“有水有草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他们把每一个“阿不旦”,都当作自己永远的“阿不旦”,开始以最大的热情建设它,但是在居住匕十年、百年之后,都发现定居的想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水没有了,他们还得往前撵。

楼兰遗民在长期的演变中,被人们称为罗布泊人。

清朝的一位地理官员在撰写《西域水道记》时,曾经偶然走进过这罗布人最后的阿不旦。在他面前,是一幅凄凉的人类生存图景:他们几乎衣不遮体,他们居住在用芦苇和红柳条搭建的简易房屋中,他们的主要食物是从水中捞出来的大白鱼,他们生活在一群嗡嗡乱飞的苍蝇中间。

这位叫徐松的官员将他的惊人发现报告给了清朝政府。政府于是授予这个村子的族长以“伯克”之职,算是承认这些罗布人是他的子民。

后来,在1900年,当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组织驼队,寻找罗布泊确切位置,并因此行而意外地发现楼兰古城的时候,曾经从这个村子里,聘请了一位罗布人向导奥尔得克。

罗布人最后的消亡之地,是在我们前面谈到的那傅介子二十壮士囤垦的伊循城。

伊循城是一个着名的所在,高僧法显、高僧玄奘在西域取经归来之后,都曾在那里设坛讲道,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它还是马可,波罗丝绸之路之行路经和歇息的地方。

伊循城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次的改名。它现在的名字叫米兰市。这是兵团人为它取的,取的理由是城市的旁边有一条米兰河。它现在属若羌县辖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团场驻扎在这里。

罗布人是在1921年离开阿不旦村的,罗布泊新湖一喀拉库顺湖的湖水一天天干涸,迫使罗布人只好一步一步地离开那凶险的地方,向后撤退,向塔里木水系尚留有一点水的终结处迁徙,而在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他们被接纳为兵团民族连的农工。

刚来兵团时,他们大约还有几十位吧!1998年秋天,当我随央视《中国大西北》专题片摄制组,来到这里寻找最后的罗布人的踪迹的时候,他们只剩下两个人了。一个当时一百零五岁,叫热合曼;一个当时一百零二岁,叫亚生。

在参观了那法显高僧、玄奘高僧曾经在此布坛讲道的着名的米兰佛塔之后,在参观了那有着犍陀罗艺术风格、吐蕃文化痕迹的米兰大寺之后,在那辽阔的郊外旷野上寻找罢那些人头骨、马蹄铁等等历史残片以后,我在最后的两位罗布人热合曼和亚生的向导下,穿过米兰河上的米兰桥,来到一一个叫阿拉干的地方。

阿拉干是一个地名。一百年前,这里是塔里木河咆哮地注入罗布泊的入海口。

塔里木河发源于葱岭。它在塔里木盆地绕了一个新月形的半圆之后,在收容了叶尔羌河、喀什喀尔河、阿克苏河、和田河、开都河等一系列水流之后,从此处注入罗布泊。

胡杨是中亚细亚的树木。胡杨是苦难的树木,和伴生它的楼兰民族一样苦难。当年,这里曾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林木,如今,它已经全部死亡了。

有些树木倒毙了,横躺在那里,你得迈过去。有些树木虽然死了许多年了,但是还端端地立在那里,在完成着它们早已确定的宿命。这些树木或站或立,模样却十分地庞大、粗糙、丑陋、可怕。那些像狮、像虎、像蟒蛇的丑陋外形,是时间的刀功,是岁月的产物。

出了林子,透一口气,向远处望去。流动的黄沙已经将塔里木河古河道填满,流沙呈现出一层一层的波浪,那是风的形状。远处有些沙包,那沙包也许是当年塔里木河高高的堤岸。沙包子上,偶尔会有一棵高大的胡杨,只剩下斑驳的树身了,像某动物的生殖器一样直翘翘地立在那里,苍凉,悲壮,举目望天。

执着我的手,最后的罗布人、一百零五岁的热合曼眼含热泪地说:“罗布人有许多东西遗忘在路上了,伹是,有一条关于胡杨的俚语,我还记得,这就是:胡杨有三条命一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朽一千年!”

我把老人的这段话,用作对“楼兰国的去踪”

这一节的总结,以及对那些所有的消失在路途上的人类子孙的挽歌。

同类推荐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 新编自助旅游知识大全

    新编自助旅游知识大全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篇为全球旅游,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旅游名胜、文化古迹、民间工艺、饮食交通等;下篇为旅游禁忌与礼仪,介绍了各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
  •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城市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世界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和陆地在哪?这些问题都不能对答如流吗?读者朋友,该充电了,赶紧来补充一下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吧,这样不仅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更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快速预览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世界探险故事

    世界探险故事

    本文讲述的是:尼罗河源头探秘,欧洲人的中国探险之路,尼罗河探险,太平洋探险,莫斯科探险,波斯探险,欧亚探险等内容。
  • 三明风光览胜

    三明风光览胜

    《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三明风光览胜》为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之一,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三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设施,力求显现“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三明风光览胜》以三明现辖行政区域为记述范围,上限不限,下限以出版前最新资料的时间为准。《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三明风光览胜》各级景观按评定批准时间顺序排列;寺观教堂以始建时间顺序排列;民俗民情、土特产品与风味小吃等以区域排列。
热门推荐
  • 修家生活录

    修家生活录

    三界烽烟起,人间现危局。明朝斩龙之后,绝地天通,灵气外泄,有出无进。得薪火殿出面,以人族先贤圣器,布九星连环大阵,接引星力,延续人间修行一脉。众修以为末法之劫已过,却不知终焉之劫将至。妖魔仙佛,布局落子,小小人间,波诡云谲。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我们曾经的青春

    我们曾经的青春

    曾经拥有的青春,曾经放荡的青春。你们是否在没事的时候回想起以前什么都不怕的日子呢?你们又是否会响起和你们住一个寝室的人损友呢?要是忘了,那么我这本书,来帮你回忆。
  • 末世之丧尸女帝

    末世之丧尸女帝

    突如其来的末世,街道横行的丧尸,随时会背叛自己的亲人、爱人一座黑红的软榻上,慵懒的半躺着一个身穿火红的长衣、三千白丝、妖艳的红瞳的女人。让人甘愿沉沦的瞳孔注视着底下“人”“我、便是这里的、王”
  • 综艺天王的说话技巧(好口才、好人生系列)

    综艺天王的说话技巧(好口才、好人生系列)

    本书精心研究了当红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说话之道,让你一本书学会蔡康永、杨澜、孟非、奥普拉等综艺天王的说话技巧。你说值不值?有一道脑筋急转弯,问:夫妻之间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正确答案:说话。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说很多话,但从来没人教过我们如何说话——老师不教,父母不问。场面尴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说什么;气氛紧张,是因为我们说错了什么!在看综艺节目的时候,我们总是惊叹于主持人出众的口才,不会冷场,没有卡壳,字字珠玑又娓娓道来。这时你会感慨。要学口才,非优秀的综艺主持人莫属。
  •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越前龙马竟然不是她的亲生哥哥,她的亲生哥哥竟然是幸村精市。她喜欢着不二周助,为什么家里人让她和迹部景吾订婚?这一切的到来让她不知所措,她该如何选择呢?
  • 平天大圣牛魔王

    平天大圣牛魔王

    头戴水磨银亮熟铁盔,身贯锦绣黄金甲,足踏卷尖粉底麂皮靴,腰束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牛魔王的发家史,故事还要从翠云山收妖开始说起……(新人新书,你的每一点支持,都是作者坚持下去的动力。)
  • 斗破之再世红颜

    斗破之再世红颜

    大劫降世不再是主角的萧炎死于强敌之手,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次穿越,从了大千世界回到了小时候的斗气大陆。但是萧炎发现自己并没有重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变成了那个他并不爱却永远也忘不掉的女——纳兰嫣然。女儿身的萧炎会如何面对新生?她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那么就请关注本书。PS:补充几点1不要跟我扯什么原著,什么漫画的,这些对我来说只是借鉴,这是我的小说OK?为了防止日后胡喷的这个必须要提前提出来,看不惯请绕路2会有很大的变更,比如人物的实力,身份,经历,甚至性别都不按原著来,时间线,各个势力的构成等等,都是我参考原著自行脑补,不服的参考第一条。(我希望读者越来越多,但不要大爷)
  • 狂追失忆妻

    狂追失忆妻

    意外重生,她不仅成为富商女,还有了个高富帅老公。可老公偏偏对她避如蛇蝎,更悲催的是他心里居然还有别的女人!这些她都忍了,谁让她是局外人呢,可那小三居然上门找她茬?忍无可忍,姐要发飙!
  • 亲亲相爷赐我毒药还是蜜糖

    亲亲相爷赐我毒药还是蜜糖

    希望编辑能删除此作品。不想写了,会有新的文章的,这篇木有头绪了。谢谢。并且这个作品已经在其他网站上发过了,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请删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