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600000041

第41章 楼兰国的去踪

在长期的历史流程中,中原子民对西域的想象,仅仅止于楼兰。

对他们来说,楼兰简直就是西域的同义词,是大漠的同义词,是战争的同义词,是死亡的同义词,是建功立业的同义词。楼兰成了一个标志性称谓,一个一段历史记忆的方尖碑,一个中国人对太阳落山的那西地平线的玫瑰色的梦想。

而助长这一代一代人的想象力的,是那些碑载文化,是那史书中的描写和汉唐诗人那天才的吟唱。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本书中,楼兰话题占了1这么多篇幅的原因。

其实那时候的西域,有许多的国家。楼兰仅仅是其中之一。那么有多少个国家呢?“西域一十六国”这个说法,是冒顿文书中的说法,这说明匈奴那时候还没有涉及到西域纵深。后来大约是张骞回来说,有二十六个,再后来大约是班超回来说,有三十六个。再后来,不断地有人回来,又有发现,于是人们厌倦了确切的数目,而以“西域三十六国”这句话作为虚数使用。

在那个时候的西域,人流的大迁徙像潮水一样的奔涌不定,英雄美人们列队走过御风而行,驼铃丁冬响彻晨昏,那一个一个的小国也许在早上立国、而在黄昏就告终者比比皆是。那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时期。那里面该有多少历史细节在的。

史学家把那个时期叫作中亚古族大移位时期。

汤因比曾经无限向往地说,假如让我重新出生一次,我愿意生在屮亚,因为那是一块多么神奇的土地啊!汤因比还称那一块地面是世界的“人种博物馆”,因为世界三大游牧民族欧罗巴游牧民族、雅利安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后两者都消失和沉淀在茫茫大漠中了。

这西域三十六国后来大部分都迷失在路途上了,将它们的如何发生和如何结束写出来,那会是一本大书的容量。

因此我们还是将我们的焦点放在楼兰这个话题上。我们毕竟对楼兰知道得稍微要多一点,它毕竟是我们中原子民心目中的一个西域标志物。

在有了本书上面谈到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之后,这个从遥远的爱琴海迁徙至罗布泊的欧洲种族,后来怎么样厂呢?它是如何灭亡的?那些楼兰遗民最后的去踪又如何?那楼兰城还在吗?那充满神奇的千棺之山,是臆造还是确实存在过?而那罗布泊,它如今的情形又怎么样了呢?

楼兰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的时候,亡于一个叫“丁零”的中亚古族手里。

“丁零”是谁?《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告诉我们,现在的维吾尔族,它在成吉思汗之前,称回鹘、回纥,而在回鹘、回纥之前,称丁零,这样我们知道了,楼兰国是这样灭亡的。

北匈奴是在公元2世纪开始西迁的,大约在匈奴离开这块地域之后,力量对比失衡,中亚古族之间开始进行新的一轮大移位、大兼并,这时候,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楼兰为丁零所灭。

楼兰那时候已经不叫楼兰,而称鄯善,它是在耆公子即位后易名的。

而楼兰国的国都那时候也不在罗布泊岸边的楼兰城了,抑或是由于战争,抑或是由于瘟疫,抑或是由于罗布泊位移而引起的干旱,它们的国都曾数度搬迁。几天前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上面有一条消息说,现代科学家用卫星红外线测试,确定楼兰城的被放弃是由于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的入海口改道,从而导致楼兰城的干旱缺水所致。)而灭亡之前的楼兰城的子民,除了那些遥远的迁徙者之外,它还在公元2世纪时候接纳了从阿富汗高原上过来的贵霜王朝的遗民。

贵霜王朝是当时与中华帝国、罗马帝国、安息王朝并称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一,然而它由于至今我们还不知道的某种原因,突然灭亡了。于是,它的遗民们大量涌向中亚地面,而以涌人楼兰国的人数为最多。——为我们提供这一段历史的,是一种叫怯卢文的灭亡了的古文字。

怯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它成为官方文字,而后来又成为贵霜①贵霜王朝在公元3世纪时分裂,在5世纪时灭亡,这是《辞海》中的说法。本书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社科院楼兰问题专家杨镰先生的观点,仅为一家之言而已。而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原来在塔里木盆地生活着一些印欧语系的种族,使用怯卢文。后来他们迁徙到阿富汗高原上,建立了贵霜王朝。这一王朝后为迁徙的匈奴人所灭。

王朝的官方文字。奇怪的是,贵霜王朝灭亡之后,怯卢文却又在新疆的于阒、龟兹、楼兰等王国流行起来了。

而在楼兰国,怯卢文甚至成为与汉文并用的官方文书用字。

是那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探险者和考古工作者们,从和田地面发现的马钱上,从楼兰城遗址找到的木简上,发现这种文字的,然后进一步追根溯源,从而推理出这一段历史人流的走向的。

但是不管是这些先到的人还是后来加人的人,随着楼兰国的灭亡,他们也都像水一样在沙漠中蒸发了。所有的史书都以惆怅的口吻说:人民流亡,茫茫而不知其所终。

人类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和值得赞叹的,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史书上大而化之的记载,而硬要刨根问底、寻找这些楼兰人最后的流向,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历史乂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苦难的楼兰人,在楼兰城因为干旱缺水而被放弃之后,他们来到千棺之山,向列宗列祖做最后一次的祭奠,尔后,便拖家带口,向注人罗布泊的―条支流一一米兰河的上游搬迁。也就是说,水流是在那里断流的,他们便搬迁到可以遇见水的地方,然后水流又一次断流,于是他们又一次往上游撵。

他们把自己新建的村子,叫“阿不旦”,意即“有水有草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他们把每一个“阿不旦”,都当作自己永远的“阿不旦”,开始以最大的热情建设它,但是在居住匕十年、百年之后,都发现定居的想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水没有了,他们还得往前撵。

楼兰遗民在长期的演变中,被人们称为罗布泊人。

清朝的一位地理官员在撰写《西域水道记》时,曾经偶然走进过这罗布人最后的阿不旦。在他面前,是一幅凄凉的人类生存图景:他们几乎衣不遮体,他们居住在用芦苇和红柳条搭建的简易房屋中,他们的主要食物是从水中捞出来的大白鱼,他们生活在一群嗡嗡乱飞的苍蝇中间。

这位叫徐松的官员将他的惊人发现报告给了清朝政府。政府于是授予这个村子的族长以“伯克”之职,算是承认这些罗布人是他的子民。

后来,在1900年,当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组织驼队,寻找罗布泊确切位置,并因此行而意外地发现楼兰古城的时候,曾经从这个村子里,聘请了一位罗布人向导奥尔得克。

罗布人最后的消亡之地,是在我们前面谈到的那傅介子二十壮士囤垦的伊循城。

伊循城是一个着名的所在,高僧法显、高僧玄奘在西域取经归来之后,都曾在那里设坛讲道,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它还是马可,波罗丝绸之路之行路经和歇息的地方。

伊循城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次的改名。它现在的名字叫米兰市。这是兵团人为它取的,取的理由是城市的旁边有一条米兰河。它现在属若羌县辖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团场驻扎在这里。

罗布人是在1921年离开阿不旦村的,罗布泊新湖一喀拉库顺湖的湖水一天天干涸,迫使罗布人只好一步一步地离开那凶险的地方,向后撤退,向塔里木水系尚留有一点水的终结处迁徙,而在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他们被接纳为兵团民族连的农工。

刚来兵团时,他们大约还有几十位吧!1998年秋天,当我随央视《中国大西北》专题片摄制组,来到这里寻找最后的罗布人的踪迹的时候,他们只剩下两个人了。一个当时一百零五岁,叫热合曼;一个当时一百零二岁,叫亚生。

在参观了那法显高僧、玄奘高僧曾经在此布坛讲道的着名的米兰佛塔之后,在参观了那有着犍陀罗艺术风格、吐蕃文化痕迹的米兰大寺之后,在那辽阔的郊外旷野上寻找罢那些人头骨、马蹄铁等等历史残片以后,我在最后的两位罗布人热合曼和亚生的向导下,穿过米兰河上的米兰桥,来到一一个叫阿拉干的地方。

阿拉干是一个地名。一百年前,这里是塔里木河咆哮地注入罗布泊的入海口。

塔里木河发源于葱岭。它在塔里木盆地绕了一个新月形的半圆之后,在收容了叶尔羌河、喀什喀尔河、阿克苏河、和田河、开都河等一系列水流之后,从此处注入罗布泊。

胡杨是中亚细亚的树木。胡杨是苦难的树木,和伴生它的楼兰民族一样苦难。当年,这里曾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林木,如今,它已经全部死亡了。

有些树木倒毙了,横躺在那里,你得迈过去。有些树木虽然死了许多年了,但是还端端地立在那里,在完成着它们早已确定的宿命。这些树木或站或立,模样却十分地庞大、粗糙、丑陋、可怕。那些像狮、像虎、像蟒蛇的丑陋外形,是时间的刀功,是岁月的产物。

出了林子,透一口气,向远处望去。流动的黄沙已经将塔里木河古河道填满,流沙呈现出一层一层的波浪,那是风的形状。远处有些沙包,那沙包也许是当年塔里木河高高的堤岸。沙包子上,偶尔会有一棵高大的胡杨,只剩下斑驳的树身了,像某动物的生殖器一样直翘翘地立在那里,苍凉,悲壮,举目望天。

执着我的手,最后的罗布人、一百零五岁的热合曼眼含热泪地说:“罗布人有许多东西遗忘在路上了,伹是,有一条关于胡杨的俚语,我还记得,这就是:胡杨有三条命一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朽一千年!”

我把老人的这段话,用作对“楼兰国的去踪”

这一节的总结,以及对那些所有的消失在路途上的人类子孙的挽歌。

同类推荐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一个漂亮的成都女孩,花了几年时间穷游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意 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近200多座城市。她深入每一 座城市和小镇,探知当地的文化,倾听他们的故事, 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路上,她记录了上百个关于 爱和心灵探险的故事。不为美景,只为遇见这世界上 一颗颗独特又美丽的心灵。《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作者凯伦Q,世界知名 美女旅行达人,当前文笔最好的旅行作家。几年下来 ,她深入旅行了中国台湾、印度、俄罗斯、西班牙、 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 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韩国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200多座城市。目前,仍在路上。
  •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

    《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起点,包括如今被誉为欧洲最年轻的城市科克,水晶制品成名镇沃特福德、香侬湖区……仿佛一场大戏,作者以亲历的方式,记叙了整个行程,并有很个性的推荐。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最高38分。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80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 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世界我知道)

    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世界我知道)

    本书内容包括:“狮子国”的窥探;地理大发现;崎岖温润的地理环境;储量丰富的宝藏;历史回眸;美丽的传说;封建专政;殖民统治;独立发展;政体与外交;政体与政党等。
热门推荐
  • 豪门天价妻

    豪门天价妻

    单身妈妈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不已的豪门大少奶奶;她的丈夫对她好,却只是为了演戏给别人看,实则,他们只是维持着一种交易的关系。他霸道溺宠她,但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爱;他可以为她豪拍10亿吊坠,却忍受不了她的身上带有别人赠送品!
  • Condensed Novels

    Condensed Nove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命嫡女:盛宠傲娇小萌妃

    天命嫡女:盛宠傲娇小萌妃

    第一世,她心思单纯,与人为善,却落得家破人亡,惨死当场……第二世上天眷顾,她重生了,这一世她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她要反击!于是她在敌我之间游刃有余,为报前世之恩,竟被刺杀而死,她究竟还是棋差一招……因老天安排再次重生,第三世她将如何行事?霸道的他,独爱她,他说:你只能是我的!温柔的他,只为成全她,他说:你幸福就好!冷峻的他,只是默默的帮助他,他说:只要你需要我,我随时都在你的身边!
  • 史前忠犬一箩筐

    史前忠犬一箩筐

    老天爷歧视我的智商?穿越注定熬不过一个年头?莫名其妙被发配到了史前时代,原想着熬过几日自己就可以继续穿越之旅了,怎料想这一次上天铁了心的让她留了下来!温柔细腻的族长、彪悍狂热的勇士、软萌可爱的正太……谁说史前都是野人,这里明明是忠犬集中营!!
  • 瓮中捉妻

    瓮中捉妻

    他的表白,却换来她无辜的眨眼!他想破头也想不透这其中的原因。那女人居然告诉他,她要嫁人去!从此刻起,他若不能让她爱上他,就对不起她送给他的评价:睚眦必报!来吧,我的妻,试试这为你量身定做的圈套合身否?
  • 木堇槿

    木堇槿

    原来开始的开始结束的结束是我一个人的天长地久,在这寒冷的季节双手环胸给自己一个拥抱,有人说:“想哭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天空,这样眼泪就不会掉下来。”可是我那么努力的仰着头,为什么泪水还是大滴大滴的落下来,无声无息的染湿我的衣襟
  • 末世之强势逆转

    末世之强势逆转

    父亲突然死亡,贺箜篌被迫带着家族成员开始了末世的艰苦求生。被人设计疲于奔命,在死前得知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一件她都不知道的东西。再次睁眼时已是十岁那年,这次她将让自己的家族成长为超越巅峰时期的存在,她要带着家族逐步站在巅峰笑看末世。新人新书,有任何不足请谅解。厚着脸皮妖怪在这里跪求收藏/(ㄒoㄒ)/~~
  • 爱殇:彼岸

    爱殇:彼岸

    她爱他,付出了所有,换来的是无尽的伤痛;他爱她,却不愿承认,还亲手把她逼到了绝境...十年后已经痛麻木了的她,强势归来!如同地狱走出来的修罗,所有伤过她的人都得付出代价!!!
  • 我的连队

    我的连队

    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收入“父亲和他的儿女们”、“一人当兵 全家光荣”、“男左女右”等五篇小说。
  •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李叔同全集之文艺·诗词(06)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浅谈绘画、浅谈书法、浅谈篆刻、浅谈文学、浅谈音乐、诗词、《护生画集》配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