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8500000035

第35章 寂寞与热闹(2)

广阔的田野伸展着一望无际的绿色,水稻、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正在五月的阳光中疯长,我仿佛听到了一曲宏大的生命交响。可在明朝的三袁之时,根据他们文中的多次描述,那时的风景远比我今日所见更为原始古朴、美丽动人:荷叶山“乔松古木”,苍翠葱郁,松林中不时传来一声声老虎的长啸,令人心惊胆颤;荷叶山下,是硕大的淤泥湖,湖水清清,如一面大镜;山前约一公里处,有一座雄伟的古刹,名叫义堂寺,传说宋时岳飞镇压杨幺农民起义归来,曾在此悼念阵亡将士,寺庙因此得名,堂前巍然耸立一棵高大茂盛的银杏树;荷叶山后,有一条南通沅水、澧水,北极长江的长河孟家溪,明时交通闭塞,三袁兄弟正是由此乘船通向外面的世界;山下广阔的原野上,也是树木成行,芳草萋萋,农舍前后,翠竹环绕,野物出没其间,三袁兄弟还常随父辈们外出打猎……

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草,可以听松涛鸟鸣,玩竹色花香,食鲜鱼杂果,三袁兄弟的童年少年时期,便是在这充满了灵秀的故乡山水间长大成人的。他们无忧无虑,娱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故乡的山水,培养了他们的性情,给他们的生命注入了源泉与活力。此后,他们创立的“公安派”文学主张“性灵说”,其精髓即为不拘格套,提倡性灵:“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流自性灵者,不期新而新;出自模拟者,力求脱旧而转得旧……”

袁宏道针对当时文坛前后七子复古论调而提出的“性灵说”一出,立时树起了一面文学改革的大旗。天下有识之士群起响应,很快便形成了一个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文学团体“公安派”,一股清新的文风刮过沉寂的长空,明季文坛,顿时焕然一新,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奇特的现象,其中之一便是父子同扬才名。显赫且为人们所熟悉的有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北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再就是晚明的“公安三袁”了。所不同的是,“三曹”、“三苏”都是父子齐名,“三袁”则是兄弟齐名;再则,“三曹”、“三苏”是以诗词、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着称,“三袁”除了传世的诗歌、散文外,则尤以卓越的理论作支撑而开创的文学流派闻世。作品的影响是具体的、局部的,而流派的影响却是全面的,具有颠覆与建设的性质和意义。

“三袁”的闻名于世,与兄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尽管老二袁宏道的成就最大,但对整个流派来说,他们三兄弟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或缺。

纵观兄弟三人的生平经历,与那些轰轰烈烈的政治家、军事家们相比,显得非常平淡,并无多少跌宕起伏的传奇色彩。文学家的生命就是文本,他们将生命中的一切全部融入了作品之中。作品是其生命与智慧的结晶,也就是他们人生的的辉煌。

兄长袁宗道生于1560年,十岁便能作诗,十二岁应童子试,二十六岁举会试第一,官翰林,三十七岁充“东宫讲官”即皇太子侍讲,四十岁便染病身亡。留下了一部文集《白苏斋类集》共三百篇。他虽然早年科举得意,但一生平淡,个人生活不甚如意。妻子早逝,两儿一女全都早夭,自己从小便体弱多病。一次进京赶考夜宿荆门时,旅馆倒塌他差点被砸死其中。但他为人稳重朴实、勤勉刻苦,对两个弟弟像慈父一样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为人为文两方面对宏道、中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袁宏道为“公安派”的主要代表,理论中坚,创作实绩也最丰。他生于1568年,小宗道八岁。他十六岁在斗湖堤读书时即组织了一个文学社,自任社长。现存的最早作品是他于十七岁时创作的《青骢马》、《古荆篇》。二十八岁中进士三甲谒选为苏州吴县令,他在吴县虽只任职两年,但将那儿治理得有条有理,深得民心。他坚决辞去吴县令后,进京得了个京兆教官。两年后,即1600年,便回故乡公安柳浪湖畔,过了六年的隐居生活。1608年由礼部调任为吏部验封司主事,他革新吏部,严惩猾吏。1609年“典试秦中”,即主持陕西的乡试。乘便游历了西安名胜、西岳华山、中岳嵩山。1610年因“考功事峻”,便告假南归,定居沙市,不幸患病去世,年仅四十二岁。留下的作品有《袁宏道集笺校》三卷约一百二十万字。

袁中道生于1570年,比宗道小十岁,宏道小两岁。他一生遍历祖国大好河山,追随宏道的文学主张并付诸创作实践。但他在科举考场上相当失意,屡考屡败,直到1616年他四十六岁之时,才中了一个进士。先授新安校,三年后移居南京,迁太学博士,次年又迁南京礼部主事。1624年调任吏部郎,也就在这一年,中道卒于南京,死时五十四岁。留下了一部《珂雪斋集》三卷约九十多万字。袁中道在发扬光大、扞卫“公安派”的文学主张,肃清“公安派”末流之弊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果三袁不是以文学传名,而是因文治武功着称,那么,他们必定是生前显赫,死后哀荣。其故乡也必定因为他们而扬名于世,断不至于今日之寂寞。国人一般世俗眼光,仍停留在官品位的层次,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总是以其官职之大小。我曾问到好几名三袁故乡农民,“三袁”到底是指哪三崐袁,无一人答得上来。因袁宏道、袁中道先后在吏部任过郎中,古时的吏部崐官员皆被民间称作“天官”,所以三袁故乡农民便将他们三人笼统地称为“崐袁天官”。

其实,他们兄弟三人并不是没有吏治才能,袁宏道治理吴县、整顿吏部便搞得有声有色。如果他们刻意经营官场的话,袁宗道给光宗皇帝当过老师,只要稍稍巴结,何愁当不了大官呢?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寂寞的从文之路。特别的是袁宏道,对当官从政更是深恶痛绝,他在吴县当县令时给友人丘长孺的一封信里写道:“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刚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于是,他坚决辞官,可上司不准,百姓挽留,但他去意已定,连续递了七次辞呈,才获批准。

从文是一条艰难的寂寞之路,如果名声显赫,如果浮于政事,就不免流于浅薄空洞,无法接近本真意义上的文学。为了求得宁静致远,直抵生命本质,袁宏道于1600年自我放逐,远离官场,远离文坛中心,远离市声尘嚣,在斗湖堤城南的柳浪湖畔一住就是六年,过着散淡恬静的生活。然而,这时的袁宏道,已是文坛公认的文学革新派领袖,无数文人学士的精神偶像。就在他隐居的日子,天下文人的目光,有意无意间,总是投向了公安城南的柳浪湖畔,或慕名拜访,或书信求教,透过寂寞宁静的表面,又分明涌动着一股汹涌的激流,滋润着当时的整个文坛。

在纵观三袁兄弟的人生,翻阅了他们现今留存的能够找得到的文集之后,我发现,他们并无什么明确的大志,或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或一定要称雄于某一领域,或一定要实现某种野心。这些,与他们都不沾边。他们的进京赶考求取功名,很大程度上出于父辈的期盼与督促,一种社会惯性压力的推动;他们的选择文学,是出于生命的内在需要;他们所高举的文学大旗,也是针对当时文坛前后七子复古风潮的有感而发。一切的一切,都是出于本真率性与自然。事业的轰动,人生的寂寞,于他们来说,似乎是身外之物,与生命本身并无多大干系。由此看来,他们三兄弟,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顺其自然、出乎本心的“真人”。

兄弟三人都活得不长,宗道四十,宏道四十二,中道寿命要长一些,但也只活了五十四岁。这恐怕与他们没有规律的生活及娶过一妻多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每每为后人所诟病。他们死后的备受压抑与冷落,还与袁宏道的推崇《金瓶梅》不无联系。就现有史料所载,袁宏道是评论《金瓶梅》的第一人,他认为该书“云霞满纸”,并预见小说这一新兴体裁的发展大有成为今后文学主流之趋势。然而,袁宏道对《金瓶梅》的推崇,却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诲淫诲盗”。于“诲淫诲盗”之辈,理所当然要予以压制打击了。

一支烟抽完,想到还在等着我的三辆车主,便向袁宗道、袁中道的坟墓告别,慢步踱下荷叶山。然后,又由这位小向导带着行了两里多路,去看义堂寺中的一棵银杏古树。寺庙已毁,银杏围在一所小学校内。该树高四五丈,树身粗壮,枝杆挺拔,树龄不详,当有千年以上,岳飞时即已高大无比,而那时至今,也有八九百年了。袁宏道在《义堂寺》一诗中曾有“银杏熟果堕佛髻”之句,这恐怕已是当地留存下来的唯一曾与三袁有缘的见证之物了。

看了银杏,返回停车的那家商店前。头顶的炎阳与步行的疲累已弄得我气喘吁吁,便在店内稍作歇息。围过来不少当地农民,我便与他们就三袁为话题随便聊开了。

他们说像我这样专程来看三袁故里及坟墓的,以前只有县文联的同志来过两次。一次为搜集有关资料,一次为重立墓碑。当时就想,尽管我生长在公安,故乡郑公镇离这儿只隔着几道河流,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可是,如果不是为了写作袁宏道传记,我会专程来到这个偏僻的所在吗?

谈到三袁的作品,其中还有中学毕业的青年农民,但他们没有一人读过。其实,又何止他们这些农民们呢?以三袁为荣耀的公安县学界及从公安这块土地走出去的学人,还包括那些买了三袁作品的读者,又有多少人谈得上认真地读过他们的作品呢?

问起三袁的后人,村子里也没有他们的直系后代了。我以为文学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无法传承。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事业传承给自己的后人,可文学家却不能够。文学是一项天才性的独创事业,灵气与悟性是其重要的基础。三袁并非不想让他们的后代子承父业,也出现了宏道长子袁彭年、中道长子袁祈年两位佼佼者,他们都着有诗文。袁中道还将祈年的诗作收入自己的《珂雪斋集》附录之中,但已是“秀而不实”,一代不如一代了。

从古到今,公安县也出了不少名人豪杰,比如三国时期的蜀国大都督冯习,萤囊就读的东晋名士车胤,佛教天台宗创始人、隋代高僧智顗等等,但是,他们的知名度都赶不上“三袁”。也就是说,“公安三袁”是公安县历史上最为着名的人物。可是,这并未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公安派三袁”视为一项文化产业资源来进行开发。如果“三袁”不是文学家,而是三位名声卓着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有关“三袁”的纪念性硬件建设绝对不是今日这般样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信矣哉!

其实,热闹与寂寞也是“三袁”生前心中一直纠缠难解的一个情结。

袁宏道在吴县辞职后到京城不久,便给他故乡的两位叔叔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语道:“长安沙尘中,无日不念荷叶山乔松古木也……当其在荷叶山,唯以一见京师为快。寂寞之时,既想热闹,喧嚣之场,亦思闲静……”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认识程度的加深,他们才渐渐地看淡了热闹,归隐山林,返回自然。特别是袁宏道,在度过了六年柳浪湖畔的隐居生活后,他已参悟了不少人生玄机。只要是顺应了人生的自然,热闹也罢,寂寞也好,他都能泰然处之了。

由此来看他们身后的遭遇,过于热闹与过于寂寞都不正常。纯属人为需要的抬哄或压制,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说明了社会机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三袁”的文学主张与文学作品,经过几百年时间的考验,已积淀为民族文化中的有机部分,作为一股内在的潜流,正无声地浸润、滋养着我们脚下这块广袤的土地,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

还是让我们变得成熟一些吧,既不要去刻意地营造热闹喧嚣,也不要人为地予以压制冷落,最好的境界,便是顺其自然。

同类推荐
  • 我们·逆行

    我们·逆行

    “我的好,我的坏,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我的怨恨,我的骄傲,我的不真实,我想要的伟大,都可以拿出来跟你们分享。” ——陈坤。娱乐圈最具文艺气质与悲悯情怀的明星陈坤,跨界操刀担任杂志出品人,2014年首推全新MOOK《我们》,惊蛰之日,惊艳问世。 这里有你,有我,有真实的生活,变化的人生,这里的故事比电影和偶像剧精彩,因为它从不撒谎,它纯朴天然,发自五内,它让你看透人间百态,却仍然保有热爱。这,就是“我们”分享的力量。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爱在旅途:没有预约的旅程

    国内首本旅行情感小说。每一个人都渴望一次旅行,不管是对自由的向往,还是为了逃避学习、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内心中的某种好奇。走出去,你不但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还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或是结交到新的朋友,也有可能因此邂逅一段爱情。它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加的勇敢和独立,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热门推荐
  •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她,金牌杀手,心情愉悦时让人身败名裂,神情阴郁时挥剑斩杀毫不留情!她,名门庶女,寄养在外,废棋一颗!一朝时空逆转,她变成她。恶仆欺主?杀!庶妹抢婚?带着渣滓滚!嫡姐索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当朝皇叔,但凡露面,皆以獠牙面具遮脸,以轮椅代步。她在旁嗤笑,“尊贵的姐夫夫君,你再怎么羽扇纶巾故作潇洒,也掩盖不了你比我长一辈的事实。”他拧眉,“本王20岁!”她摊手,笑的恣意,眉眼间皆是讥讽。朝廷内外,风云陡起,阴谋阳谋层出不跌,谁又能潇洒横行。
  • 台北春宴系列之陆小岚

    台北春宴系列之陆小岚

    台北言情小说之陆小岚是一部经典之作,其剧情温柔缠绵,细腻传神。
  • 江湖悲情

    江湖悲情

    这是我练笔写的武侠小说,每章大约在一万字左右。
  • 逆战之域

    逆战之域

    未来世界在发明了全新的游戏机:虚拟实境潜行机器后。开发了将连结至其创造出的假想空间称为完全潜行游戏空间。各大游戏公司都开发出来各自的网络虚拟实境游戏。逆战世界是其中之一的一款全枪战类型网络游戏。在这款游戏世界之中,人们彼此用各种枪械武器参加各种活动。游戏之中有保卫战,护送战,破坏战,掠夺战,生化战,对抗战,英雄战等等战斗方式来满足玩家们各种有关枪战的梦想。
  • 九转逆天行

    九转逆天行

    武道之路,乃逆天而行。九转巅峰,可灭世改命,跨越虚空,自成世界。从未质疑父母死讯的少年,在一次变乱中失去记忆,却因此踏上通往武道巅峰的道路。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香草恋人情未眠

    香草恋人情未眠

    一个是傲娇腹黑的校草顾留;一个是天真漂亮的布娃娃洛熙;一个是温润如玉的王子苏陌斐;洛熙出生在一个温暖豪华的木匣里,每天渴望着王子苏陌斐来到她的木匣之家,对她微笑,对她安抚。洛熙的梦想是变成人,并与苏陌斐成为恋人,但种种不可能的现实,终究成为了一个噩梦。她离开了他的身边,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踏进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所中学,并与不良校草顾留邂逅,展开了她的恋爱之旅……
  • 静候锦年

    静候锦年

    S市苏氏集团总裁苏锦年,在2015年除夕之夜,收到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一个自称是妹妹的女孩子从天而降,任凭他再三说明自己目前父母已过世,父亲更不可能有私生女这件事,女孩仍是闯入了他的生活。当女孩的身世之谜被解开,苏锦年又有着怎样难以忘怀的过去?两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特种兵游都市

    特种兵游都市

    一个特种兵,一次不怕事的闯祸,揣着转业费自信满满的回到了久违的山村村里胡子花白的一位老人,粉碎了其想在家过自在日子的梦想山沟里十几壮汉,日盼夜盼的闯荡大城市之夙愿就要实现…他,他们,开始了深城之旅…男人和女人、金钱与权势、正义与邪恶这些亘古不变的故事又会在他和他们身上怎样演绎?这些故事背后又将揭露怎样的真相?他和他们到底是秘密背负怎样的重任?他和他们又将怎样撰写这大都市的新历史?精彩答案尽在本书!大家多收藏、推荐,谢谢支持!
  • 至尊妖神

    至尊妖神

    既然你想杀我那就做好被我杀的准备既然你想死那我就做个好人帮你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