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获得学校宽限,吴雅自然感到庆幸,但在争取项目的问题上,压力也同时增大了。她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在这件事情上。
要想在国外拿到项目,前提是要人家了解你,相信你的实力和诚信,她见缝插针,不遗余力地向蔡伟公司和其他有关方面介绍华工、机院和智能研究所的情况,表达合作的意愿。在与各方的接触中,人家除了关切华工的实验条件等硬件设施之外,经常会出其不意地向她提出一个问题:在贵校、贵院和贵研究所,像你这样的研究人才有多少?每当这种时候,她便会如数家珍地列举出一长串熠熠闪光的名字,一一介绍他们的学术成果,直到对方心悦诚服。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吴雅终于成功地说服了蔡伟公司老板,答应在1995年年内派遣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华工考察,并要求吴雅届时全程陪同。吴雅及时将这个信息反馈给学校,并与学校详细地研究了如何安排对方的考察项目和有关接待的诸多问题。
吴雅和远学一边工作,一边筹备回国事宜。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对他们具有很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吴稚受美国密歇根大学之邀,偕妻子赵小英、儿子吴川于1995年4月下旬离开中国,来到了与温莎仅一河之隔的美国底特律。
弟弟的到来,令吴雅高兴万分。一家子刚落脚,她便与远学前往看望,尔后又曾多次过去,与弟弟、弟媳相聚倾谈。吴稚和赵小英免不了问到姐姐出国后的感受,吴雅感慨系之地谈了几点:(1)科研条件优越,这不单是指一些有名气的大学或实验室,就是一般的小研究所或小企业所拥有的科研实验手段的先进程度,包括华工在内的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实验室都不具备。(2)人际关系相对单纯,没有或者很少有国内那种在人事上的精力消耗和人为干扰,社会环境比较宽松,让人更能集中精力做事。(3)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对项目的确定,只要老板认准了值得做,很快就能拍板,少了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的牵扯。(4)不管是大的自然环境和小的工作、居住环境以及个人生活质量,也是国内所不及的。
初到美国的吴川,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拉着姑妈问东问西地没个完儿。看着可爱的小侄儿,吴雅自然想到了远在国内的女儿,同时也触发了她和远学的一桩心事。
出国以来,他们已深刻意识到中国在各方面参与国际交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即使以现在的趋势也可以想象,到了雷吟他们那一代成人时,这种交流将会发展到何等深广的程度。时代必将对他们那一代人在国际交往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女儿也要等到像他们这样年纪一大把了才出来见世面那就真的晚了!他们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出来学习交流,却对人家的文化、习俗两眼一抹黑,甚至连起码的语言关都障碍重重,难以逾越,名为高级访问学者,却常常形同笨伯。对此远学感受尤深,由于以往在国内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几乎没有真正的对话交流,到加拿大后,跟外国朋友在一起时,常常只能尴尬地侍在一边。为了不让这种情形在孩子身上重演,让孩子从小在相应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生活,乃是最佳途径。从长远看,孩子出国念书,也可对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吴雅和远学一直在讨论是否利用这次回国的机会,把女儿雷吟接到加拿大念书,使她的英语水平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吴川的到来,促使他们下了最后的决心。
弟弟和弟媳直言不讳地向姐姐和姐夫提出了另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将来你们怎么办?是回国还是不回国?
在那个年代,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已经身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曾考虑过的问题,吴雅和远学自然也不例外。当时像他们这样出来最后选择留下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留下后发展得很不错,已经安居乐业,站住脚了。吴雅和远学也并非没有考虑和议论过此事,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回国”的选择完全不可想象,他们一切考虑和安排也都是以此为基点的,包括让女儿出来留学的事情--他们的想法,女儿已经十四、五岁,比较懂事了,及早出来,他们还可以对孩子有所照应,等他们到点回国,女儿也差不多能够独立生活了,女儿学成之后也同样要回国。他们对家乡故土,对华工,对众多师友的感情实在太深!
远学对于国外的生活一直不适应,即便是有妻子朝夕相伴,也总有一种无法排遣的异乡异客之感,经常提到想早些回国。这也是吴雅不能不考虑的。实际上他们也一直在做回国的准备。
梁园虽好,毕竟不是久留之地。
86
雷吟在妈妈出国前已由华工附小升入华工附中,在紧张而快乐的中学学习生活中,开始了女孩子含苞欲放的人生花季。
爸爸妈妈相继出国后,雷吟便开始和外婆相依相伴地生活。
想到吟子的父母都远在万里之外,外婆感到自己的责任太大了,担心她生疮害病,也怕她感到孤独难过,一心要让小家伙在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依然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她精心安排孙女的生活,尤其是在饮食上,更是煞费苦心,每天都想方设法地做一些既可口又营养有的饭菜,让吟子吃好吃饱。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到校园的一家小店买回孙女喜欢吃小笼包子,再煮一锅牛奶,冲一个蛋花,为孙女备好早餐。吟子不太会收拾打扮,早晨起床洗漱后,她就在镜子前给孙女梳头编辫子--这是老太太最乐意做的事情之一。她告诉孙女说,你妈妈从小到大也是外婆给她梳头编辫子,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被剪掉,扎成两个扫把,但还是不会编,直到高中毕业下农村了才自己学会编的。小吟子在外婆跟前少不了撒撒娇,稍微不注意扯着头发,就会尖叫做鬼脸。
编好辫子,吃过早餐,吟子便下楼推自行车上学,这时外婆便会站在阳台上,大声叮嘱她注意安全。到得中午,她做好饭菜,又早早地站在阳台上等候孙女归来,直到远远地看见她骑着车子出现在路上,方才如释重负地回到厨房,将饭菜端出来。每当看见孙女上桌吃得有滋有味,她待在一边就会感到特别欣慰,心中充溢着说不出的快乐,甚至忘了自己吃饭,常常是孙女提醒她时,才恍然大悟地动起筷子。雷吟吃过午饭后,一般都是利用午休的一小时做作业,很少睡午觉。外婆不知道她怎么会有那样多的作业,总也做不完,仿佛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有一天晚饭后,她收拾好碗筷,坐在桌边休息,看见孙女又在争分夺秒地做作业,很想劝她歇一歇,不想孙女却突然回过头来望着她笑道:“家家,你白白地在那里坐着,好浪费时间呀!怎么不看看书,看看报纸呢!把这个时间送给我多好呀!”看着天真无邪,好学上进的孙女,外婆心中有说不出的怜爱,笑着回道:“家家老了,现在正是‘浪费’时间的岁月呢,不像你,正是求知的年华啊!”吟子思忖着,笑笑,又转身做自己的作业去了。有时老太太见她已在收捡书本,心想作业总算做完了,应该出去活动活动才好,就提议说:吟子,今天作业做完了,家家陪你下楼去活动一下好吗?她十有八九都会伸着懒腰,摇着头说:不去了吧,正好有点时间看看书。家里的电视机雷吟很少动,但却喜欢上网,在上面查阅资料。只有在星期天,她才偶尔会跟外婆出去走走或者看看电视。祖孙俩在一起生活了一年时间,总共只一起上过两次街,一次是一块儿到汉正街去买了几件衣服,这也是长到十四岁的她,第一次为自己挑选衣服;另一次是与张复香老师一起去关山口看了看那里的摊点,结果一样东西也没买成就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小家伙悄悄对外婆说:今天浪费了时间,太可惜了,要回去补上。
后来才知道,每天放学后,她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奥赛数学培优班的习题,还经常找一些辅导教材和课外读物上的习题来做,不光是数学,物理、化学也一样。语文课本上的每一节课文她都要背诵到一字不错方才罢休。她妈妈在加拿大认识了一位热心的加国的中学校长默尔先生,让雷吟跟他建立起通信联系,将她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情况定期用英文写给他,他收到信后便会及时回信并把吟子给他的信用红笔修改后寄回给她,吟子每次都非常认真地研读,很快地提高了英语水平,在班级的小英语角里,她总是最活跃的人。
跟爸爸妈妈在身边时一样,雷吟的各科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不管大小考试,分数都是遥遥领先,被同学们笑誉为“万里长城永不倒”。
1995年6月22日,年满14岁的吟子加入了共青团。
外婆去华工附中开家长会,每次班主任宣布学生的成绩时,第一名总是雷吟,受表扬最多的也总是她。每当此时,许多家长都会用羡慕的目光寻找雷吟的家长,老师只好解释说,雷吟的父母都出国去了,是她的外婆代表家长来的。家长们都钦佩地向外婆鼓掌。外婆回忆说:当时我站起来答谢大家,真是脸上有光,荣幸之至,觉得自己为乖乖孙女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外婆怕孙女过于用功,会影响身体,每天晚上都要按照预定的作息时间催促她上床睡觉。雷吟则提出要求:睡觉时要外婆握着她的手,至少也得守在床边等她睡着才能离去。这当然是当外婆的最乐意做的事情。每当看着孙女在自己面前慢慢地合上眼睛,甜甜地睡去,她仍会在床边待上一阵,为她掖被盖或者驱赶蚊子,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充满怜爱地痴守在床边……
远学和吴雅虽身在遥远的异国,却也无时不在牵挂着老人和女儿的一切,除了约定每两周定时通电话之外,平时书信不断,而且常常是一写数页。殷殷关爱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1994年11月23日,吴雅在给她们的信中写道:
妈妈近来身体怎样?有无不适之感?望千万注意饮食、休息,特别要心情舒畅,多与外界联系,多吃水果,冬天来了,注意保暖。
吟儿近来怎样?期中考试结果怎样?自爸爸来后,一直未收到你的信。想来你们都还好吧?骑自行车首先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能图快,遇到下雨下雪,就不要骑了,走路既暖和又锻炼身体。去口腔医院(当时雷吟在那里矫正牙齿--笔者)乘公共汽车去,一定不要骑车。学习上感到怎样?千万不要有压力,背包袱,只要自己努力了,能学得怎样就算怎样,能考得怎样就算怎样……爸爸妈妈只要求你努力学习,并不规定你每次考第一,所以千万注意。另外,要多与同学交朋友……体育活动要坚持参加,其他集体活动也要多参加。你给默尔先生的信,要坚持写,上星期我们学英语时,他说下次讲课要把你给他的信带给我们看。我们感谢他给你通信……
半个月之后,爸爸的信又放在了女儿的案头:
听到你期中考了好成绩,你的知识在稳步增长,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初、高中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望珍惜时光,不仅学到知识本领,也要坚持锻炼好身体。学习和锻炼都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我们再见面时,相信你是一个聪明、健康、活泼的中学生。
吟子,要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信,谈谈你的学习、生活,学校里有什么事情需要爸爸妈妈处理的,你可以想起什么就写几句,积起来,一、两个星期寄一次,这样就不会一次写信花很多时间或者感觉没有什么好写的了,你看如何?
难怪雷吟后来会说:那段时间就根本没有感觉到爸爸妈妈在地球的另一面,好像还跟原来一样似的……
雷吟的伯伯、伯母、姑妈、堂哥、堂姐和其他亲朋好友也都随时关心着祖孙俩,经常过来看望她们。已经身为华工校长的杨叔子,不管工作多么繁忙,还不时抽出时间亲自来到家里嘘寒问暖,关心吟子的情况,甚至对她的学习进行具体辅导。张福香老师、刘玉华老师等等,更是常来常往,帮这做那,跟一家人似的。因此不管是父母或外婆都异口同声:吟子的双亲都不在身边,是有那么多的人对吟子倾注了爱心,才使吟子能天天向上,健康成长。
刚上初一时,由于雷吟的学习超前,悟性又特别好,常常是一堂课老师才讲一半,她就全懂了,坐在那里感到很无聊,有时就不免开小差,跟同学说悄悄话什么的。班主任徐银凤发现后找她谈话,说如果你嫌“吃不饱”,我另外给你一些书看,扩展一下学习内容好吗?她听后非常配合,后来就这样办了。所以同样在一个班学习,她掌握的东西比一般同学要多得多。徐老师说:我当了30年班主任,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比较了解,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在乎的心理,常常因大而画之出差错,但雷吟从不这样,总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她的任何笔记本都是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的,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不会有一点走样。总之,雷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孩子,尽管我们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却是我大半辈子教育生涯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学生。
郑运芳老师刚毕业分配到华工附中时,曾被安排代理雷吟所在班的班主任,因对环境不熟悉,感有些压力,不知工作从何抓起。别的老师告诉她说:你去找雷吟,她会帮你。果然,雷吟跟几个班干部一起,很快就协助她把工作抓起来了。郑老师说:雷吟在班上所起的作用顶得上半个老师。
接替郑老师当班任的,是地理老师徐玉兰。当时地理课的纪律比较差,原因是许多同学缺乏学习兴趣。雷吟建议徐老师搞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题目来让大家进行探讨。并且想出了许多题目。比如在讲到新疆的大沙漠时,她出了一道思考题: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周围为什么会有很多的绿洲和城镇?同学们提出各种看法,讨论得非常热烈。兴趣一上去了,纪律松懈的情况也就随之解决了。徐老师回忆:有一次雷吟发高烧,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因不知情批评了她。后来我了解了情况,感到非常内疚。她却反过来安慰我说,老师的批评没有错--生病不是考不好的理由,这是自己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的反映。我为此感动了好久。
数学老师邓明华对雷吟特别欣赏,觉得这孩子在数学上有天赋,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非常强。从小学到中学,从算术到代数,一般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她却似乎没有障碍,很快就适应了,考试几乎都是满分。她说:有时我出一些复杂的综合参考题供大家思考,常常是别的学生连头绪都没有找到,她已经轻松地把结果拿出来了。她参加一些重要竞赛,事后将卷子拿来看,从解法到结果,与标准答案都相差无几。不光是数学突出,别的功课也一样。比如她在初二时参加1994年全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中学生英语初中组竞赛,拿一等奖的第一名,比初三的学生还强,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的同学称她为“超人”,真是太出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