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0600000015

第15章

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熏陶了一种群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把家族精神——和谐相处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进而扩大到整个国家。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

以义制利:以道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

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

诸种美德融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的血脉里,就成了他们赖以开天辟地的立身之本。以桥梓村为例,这些周敦颐的后代们,从他们一个家族的遭遇中,就可以看出悠悠长存的传统精神有着多么隽永的光芒。

周敦颐死后的100年时间里,宋朝正陷入亡国之难。就在他的曾孙周直卿1114年呱呱坠地时,这一年,恰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第一次闯人中国历史的时刻。就在这一年的9月,女真族完颜部的阿骨打率部反辽,仅仅13年后,这股北方风暴就已吹垮了宋朝的都城汴梁,将宋钦宗、徽宗二帝及3000嫔妃悉数掠走,将宋所藏的天文、历算、阴阳、数术、兵法、历史、文学典籍、州府地图等,装满1500辆大车,一直拉到金国京师会宁府。此后,赵构称帝,是为南宋。之后百年,南宋小朝廷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而它的臣民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就在金兵又一次侵入江西濂溪周家的故地时,周直卿携家从江西迁至广东南雄。当时周直卿官职为正千户,在任州任职。晚年定居番禺。

周直卿幼子周宣酋后来迁移到东莞常平大沥镇,成为常平周姓始祖。

周宣酋膝下只有一子,叫周宋维,据说他好学能文,存心仁孝,获举茂才,岁荐教授,是乡里颇有威望之人。只是这时期国难频频,北方蒙古民族兴起,灭金后又兴兵伐南宋。在周宋维晚年时,正值国破之难,他有9个儿子,因受祖训爱国传承,必定起事反元,因此曾有一子遇害,其余8子四散而逃,藏匿至东莞、博罗、中山等地。周宋维四子没有远逃,择仙溪朗(即今岗梓、桥梓合称屋厦)地方定居下来,成为屋厦始祖。其时正是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30年。

周宋维四子叫周库。周库又生四子,老三周德茂,老四周德祥以后到了东莞的坑尾和坑口村,老大周德光、老二周德瑞则在屋厦开花结果,繁衍成岗梓、桥梓两村。

桥梓二字为父子的意思。这是个浓郁的充满亲情的词儿。

如果从桥梓始祖周德瑞算起,至今已经730年过去。如今的桥梓人口已经繁衍至五六千人。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从清末、民初起,一些胆大的桥梓人便走出家门,向国内和国外发展。他们去时两手空空,只是怀里揣着祖宗传下来的族谱,心底里牢记着祖先的教诲,就这样顶着风雨走向比天边还远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桥梓村旅外人数约三四千人,他们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去了东南亚,还有的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桥梓村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据说在外的桥梓人比在家的要多。

桥梓现有人口2100人,大部分以农为生,这个清一色的周姓人家,这个曾以诗书传家礼爱仁义为本的周敦颐的传人们,经过千年更迭,在南粤这个盛产莞草的地方扎下了根,平静地过起了农家生活。祖先教导他们要重理去欲,重义轻利,立公去私,主张人们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高尚情操,鼓励人人都当圣人,这些遗训,已经散落在村中草庐里、半亩方塘中、农人心间里了。他们与世无争地过着真正草民的生活。贫穷而质朴,喜文好崇高,这就是桥梓人。

笔者来到桥梓管理区,村有一座巨大的牌楼,牌楼两侧书写着这样一副对联:龙衍濂溪濂水钟灵十万里与图地观桥梓凤鸣岐秀岐山绍圣三千年文物人爱莲花桥梓人以莲花为旗,莲花成了他们心灵的图腾。有人爱莲,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桥梓人则是用生命来品味莲花,他们的生命似乎已经融人了莲花的某些特征和特性,莲花的精髓就散落在每个桥梓人的心头。

桥梓村因人多地少,一直是远近有名的穷村。苦难实实在在剥蚀着一个诗书传家的部落,将他们原本的儒雅和格调打落,成了真正的斯文扫地,从外观看桥梓人和南粤任何一地的山野村夫毫无二致。到了60年代,这里的人只得到外地当民工,靠出卖劳动力挣钱,到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全村只能靠烧砖、烧瓦为农业的经济来源。桥梓村人穷到家了。

但是桥梓到底还是周敦颐的后代,虽然他们衣衫褴褛,皮肤粗糙骨节粗大,但在他们粗卑的外表下,每个人内心仍着尚文尊道的潮汐,显露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仅清以来,桥梓人中举及进士就有5人。清末民初时,旅外桥梓人多走经商、科举之路,在国外完成学业的大学以上学历者就数以百计。

特别是现在,桥梓人由穷变富了,富裕后的桥梓人仍然以莲花为旗,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注重文化修身,注重生活的诗意。现在,这里办有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活动室,总投资1600万元。并且办有综合性的小报——《桥梓通讯》,从1991年创办起,现已发行数百期,每期发行量都在2000份左右,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影响。桥梓人还创办了莲花诗社和吟香诗社,他们曾在周氏宗祠的大堂里,将诗社成员的诗歌和书画作品进行展览。莲花诗社以写古诗词为主,社员大都是中老年,他们在茶余饭后于清风明月中追寻古意,以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去和先人的意趣对接,在怦然心动感念难与君说的妙得。几株修竹,一壶清茶,三两人影,几声长吟,你说句莲远乡清濂水学,他就吟哦对出花前月下逸居吟来,这一幅恍若诗人墨客对韵图,谁能想到竟是真正的山野村夫呢。周敦颐当年主张的人人为圣,想不到却率先在自己后代中闪现出动人的轮廓。而吟香诗社则是另一种婉约的表达,社员大都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就像当年黛玉葬花那般的年龄,不过她们的体格要比黛玉丰满得多,健美得多。虽然她们大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女青年,偶尔也有寄人篱下的飘零感,但总的来说要比黛玉的际遇强得多,她们依靠自己的劳动,有着独立自由的人格,因此她们要比黛玉幸福。现在,她们就把这幸福和偶尔的愁绪很委婉地表达出来,像一声轻柔的叹息飘在开满鲜花的山冈上,让人产生微微颤栗的幸福联想。大概有不少本地的小伙子被这种幸福子弹击中,成了诗人的俘虏,于是他们终生都在倾听,倾听她们永远的表达。

桥梓人就是要把他们的幸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就多次举办征诗征文征对联活动。比如他们举办《爱莲说》读后感征文活动,让现代人和先古的情韵浸润在一起,然后再萌生出崭新的芽芽。这是娇嫩壮硕的新芽,它会在将来开出瑰丽的奇葩,会结出沉甸甸的思想果实。据说《爱莲说》征文一次就收到稿件五六百篇,他们从中遴选出30篇获奖。征文结束后,管理区把100篇优秀文章汇编成《让莲花香飘梓里》出书,印数2000本,分赠给国内外周姓族系,又一次让莲花的清香遍及世界……

桥梓人以丰沛的激情保留下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改革开放,桥梓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需求。比如这里的舞龙狮、放烟火、赛花灯、清明祭祖、端午粽子、中秋月饼、九月重阳等等节日,每过一个节日,实际上都是游历一遍中国感情,这是中国人最为独特的语言,是民族心灵的祭奠,也是中国国情的隐形教育。我们不止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每逢中国的节日,不管是美国的华人社区还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下,都有挥舞龙狮的中国人在尽情狂欢。这是中国人的世界性语言,只要出现了龙狮,就等于听到了中国人的呼喊,听到了他们的歌唱。只要他们舞起了龙狮,就说明他们对万里之遥的祖国的思念,就说明他们对祖国的深情。而国人只要一看到他们手中的龙狮,就如看到平安信号,就知道他们已经扎下根来,并且有了一个灿烂的前程。他们挥舞的龙狮中传达了多少中国情结,凝结了多么坚定顽强的中国精神。然而,文革中却把舞龙狮之类的东西强行打为另类非要加以剔除,想来是多么愚不可及!而现在的桥梓人却再次把它们高扬起来,让它们平淡无奇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精彩。

比如桥梓人每年举办的闹元宵活动,已经成了该村的名扬乡里的名优品牌。在元宵节上,他们放电影、放烟花、摆灯饰、猜谜语、表演节目,还有舞龙舞狮等等,竞能吸引数万人前来观赏。

常平镇党委书记周华驹说:毛主席有一句话叫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发展一下。先说古为今用,对待民族传统,对待民族文化,特别是那些充满中国气节,又有教育意义,或者是具有丰富人性的节日,要重新包装,这叫古为今用,使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现在我们国家挤进来不少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认真分析一下,洋节何以能挤进中国市场?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洋节比较适合人类的精神需求,二是比较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心理。而我们的节日文化的元素较为单一单调,偏向政治性和团体性,在个性化和丰富性上有所缺欠。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文化,所谓文明,都是以各种形式来体现的,节日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为什么洋节能传到我们国度,我们的节日就不能传到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传统节日的意义,并把它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去考量,下功夫去包装它,给它赋予崭新的意义,然后让他漂洋过海到外国宣传我们的精神文明,这叫中为洋用。

周华驹,皮肤白净,文质彬彬,再加上一副眼镜,给人的感觉书卷气很浓。听他讲话时,除了他善于用征询的口气外,基本上就是一个在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者。来常平镇之前,他原是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笔者曾和他有三面之缘。

第一次,笔者受东莞市委一位领导之邀,在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时和其认识。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处在前沿,港台方面常有人来此观光走访,内地亦常有朝东南走的时尚。于是我就加入了这个行列。记得正巧有香港文艺代表团来访,市领导便于陪同,就把我们弄到了一起,大概周华驹当时是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来参与接待工作,这样,我们就认识了。第一次交谈不多,印象不深,只是彼此交换了名片。第二次,笔者接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参与撰写一部大型专题片来到东莞,接待的正巧又是市委宣传,这时周已是宣传部副部长了。这次彼此因了上次的交情,所谈较多,知道他身在侨乡,家中有许多人都在海外,他不久也要到国外发展。笔者印象很深的是他的从容和沉静。一个具有海外背景的政府官员,他为什么还能一丝不苟地从事工作呢?一边是微薄的收人,一边是丰厚的进项,两者之间的反差如此之大,他何以有这样的耐性呢?这样的念头闪过之后就烟消云散,等这次又来东莞,再度想起戴眼镜的老周时,就想,他此时一定是在国外的某一处,据说是在美国的关岛,说不定已经成为大老板了。哪成想,这次竞在离桥梓不远的常平镇意外地和他相遇,况且知道了他也是周敦颐的传人,也正是因为是周的传人,他才不忘祖训,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想法,回到故乡,决计为常平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华驹说了许多,给我震撼的是如下一句话:自桥梓有史以来,700多年,周姓人家为官之人,没有一个贪官,皆效先祖周敦颐中通外直,出淤泥而不染……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邻。一样名香惆怅句,不如侧帽照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却享有鼎盛的词名。 纳兰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华丽而悲情的戏剧。本书以纳兰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向您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
  •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热门推荐
  • 《回望轻尘》

    《回望轻尘》

    一年前,她不辞而别,一年后,她悄然归来。是要重新开始拾起当初被她扔下的感情,还是来做最后的告别?
  • 爱妃多情:天才王爷刺客妃

    爱妃多情:天才王爷刺客妃

    天那?她可是校花哎,怎么会变成刺客?当她被放下后,无视那人,奔至一边的水盘前一看,呀,怎么连形象也变了,自己原本那头飘逸垂直的银色长发变成带点大波浪的银色长发,再低头一看,天啊,这身衣服不是自己的啊,难道她穿越了吗?不是吧,人家穿越好歹穿越成大家闺秀什么的,自己却穿越成一名刺客,还是一个刚被拷问过的刺客,郁闷死了啦,哼,她一定要逃出去,想办法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里,回到未婚夫的身边!
  • 前进吧地球

    前进吧地球

    地球纪2130年,各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太阳突然以每年极快的速度靠近地球,一项震惊世界的计划随即展开,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此诞生。
  • 生活课

    生活课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精选了杜怀超的散文、随笔、小品文等数十篇。作者丰富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展示了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景。生活处处是风景,人间百态皆成文。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学会生活,领悟人生。
  • 董妃哀册

    董妃哀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震泽纪闻

    震泽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鬼面少校

    穿越之鬼面少校

    冷,孤傲,是她代名词,看透亲情,扎根于黑道,母亲的去世,让她明白强大的重要;她,是全区最年轻的少将,拥有携带枪的特权,肩上的徽章带来的不是荣誉,到头来换来一身伤,可她心甘情愿陷在那,只因她有她的兄弟和她爱的人;她,生活黑暗,多次与死神打交道,到头来父亲因身世的误会设计逼迫她爱的人谋害她;她的出生引起机密,不得不以男子身份召告天下,她的出生成为丞相谋害幕府的契机,她女扮男出现在众人眼前,她亦是她,为报仇的她成为丞相儿子身边的好友,却发现他和她居然同病相怜,她和他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将在幕府三十二口亡魂和他作出一个怎样的选择。片段一“她究竟还是心软了,是不是自己不够狠……”
  • 错占君心

    错占君心

    若无那一遇,她只是书香阁中一缕红粉,他亦只是帝王家中一抹孤影。但有那一遇,命运交织,生死盘错。她错占了君郎孤心,他毁了她一生平顺安康。当步步为营的爱恨情仇唤醒十年前的记忆,才终明白这不过是一场关于皇权与生存的游戏,他们都是无辜的棋子,在棋盘上各自为营。
  • 幽云珮

    幽云珮

    神奇异界,绚丽的魔法,强大的元气,无数的种族等等........一块残缺玉珮,见证了一个悲惨少年曲折离奇的成长历程..........精彩的故事在这片大陆上演.......
  • 上海滩·1843

    上海滩·1843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最洋气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它,是一座见证了近代中国跌荡沉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