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刚开始,庄王兴致勃勃地说:“我现在已经有6年时间没有击鼓欢乐了,今日平定奸臣作乱,破例大家欢乐一天,朝中文武官员,均来就宴共同畅饮。”这时,满朝文武就与庄王共同欢歌共舞,共享胜利。
直到夜深,庄王的兴致仍然不减,他还要宠妾许姬来为他们祝酒。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灯烛都吹灭了。在这时,有一人见许姬长得美貌,加之饮酒过度,难以自控,便乘黑灯瞎火之际,仗着酒意暗中偷拉了许姬的衣袖,他大概是想亲一亲芳泽吧。
遭受此举的许姬吓了一跳,左手奋力挣脱后,右手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一个系缨。许姬取缨在手,连忙告诉庄王说,刚才敬酒时,有人乘烛灭欲有不轨,现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缨抓了下来,大王快命人点蜡烛,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谁知庄王听后,却对许姬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于人呢?”他不但不追究,反而命令左右正准备掌灯的人说:“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众卿尽情欢乐,开怀畅饮。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那我就要处罚他!”众人听了庄王的话,齐声称好。于是纷纷将系缨扯掉,庄王这才命令点燃蜡烛。就这样,庄王不声不响地把那个胆大妄为的人隐瞒过去了。
有人对自己的女人无礼,庄王肯定生气,只不过庄王不喜怒于形罢了,他控制住自己的气愤,保住了大将的性命。多年后,当庄王遇到危险时,还是当时那个对许姬无礼的人救了庄王,原因就是他感念庄王的大恩大德。连庄王也忍不住感叹地说:“如果当初明烛治他的罪,怎么会有今天效力杀敌的猛士啊!”
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想成功,你就必须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不将心情都写在脸上,这才是真正有涵养的人。学会掩藏自己的内心感受,才是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毕竟,你已经不是孩子了,就不能让那个自己像一个孩子似的“童言无忌”。
如果一个孩子,家里来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小朋友,他就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小朋友玩他的玩具,他会气呼呼地拒绝,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父母拿他的玩具给小朋友玩,他会大喊大叫,吵闹不停,甚至会躺在地上闹腾,让父母也束手无策。甚至,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他也不会有礼貌地送一下,反而会狠狠地对客人说:“走吧!我不喜欢你!”总之,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他就会不理不睬。
如果家里来的客人是自己喜欢的人,他会一直黏着客人,让客人看他的相册,让客人陪他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就是客人要走的时候,他也会死死地抱着客人,让人家再多陪他玩一会儿。在小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他不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很简单,很直接。小孩子也不懂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说什么,“童言无忌”嘛。即使小孩子再不懂礼貌,大人也没有谁会和一个孩子计较。
可是,如果你已经是成人了,已经步入社会,你就不能像一个孩子那样将心情都写在脸上了。也不是你不想见到谁就可以不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你总会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总要去做一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总要去面对一些你不得不面对的人,你无法逃避,只有学会面对。
如何面对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呢?将内心的厌恶之情挂在脸上,露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别人又怎能喜欢你、接纳你呢?将自己的心情挂在脸上,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就很容易为自己招来无端之祸。
王凯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设计。公司虽然人才济济,但王凯凭借自己精湛的专业才能,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但是,王凯嘴里藏不住话,脸上藏不住事,和周围同事的关系并不好。
一次,王凯和另一个同事负责一个客户的广告创意设计工作,客户是一个很俗气的商人,总是站在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专业上的事情不太懂。面对王凯精心完成的创意设计,客户却不感兴趣,而对王凯同事的设计却频频点头。王凯很不喜欢同事的设计,认为很低俗,然而,客户却能接受。为此,王凯立刻面露不悦,看客户的眼神也充满了鄙夷的神情。这时,客户突然转过身,和王凯的目光撞了个正着。客户离开的时候,刚出门,门都没关上,王凯就气呼呼地拍桌子,对着客户的背影咬牙切齿。其实,王凯的这一切都被经理看到了。而且,王凯平时在公司也经常给经理难看的脸色,经理也早就对王凯有意见了。第二天,王凯就被炒掉了,他自己还莫名其妙。
与人交往时,如果你心里藏不住事,经常把内心的一举一动都写在脸上,高兴的时候情不自禁,不高兴的时候一句话不对就马上翻脸,这就很容易让人一眼看透你的内心,读懂你的心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很容易吃亏。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你没必要反应过于激烈,这可能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没有喜怒哀乐是不可能的,只是,你不要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你应该把自己的心情藏在心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不要把心情都写在脸上,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要轻易地表露出来。脸上要尽量保持平和、微笑的表情,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有点心机。或许你会说,我不愿意戴面具,戴面具的人都是虚伪的、不诚实的。这话也不完全对,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难以识别,做人有点心机,只要你不戴着面具侵犯他人的利益,你就不是虚伪的。
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
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做人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如果一下奔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掉头就不容易,只有留下一些余地才行。
集做人处世之经验的《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为人处世中,留余地,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已得到保全。
韩国北部的乡村路边有很多柿子园,每到深秋时节,处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身影。采摘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却被留在了树上,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来享用岂不太可惜?据当地的果农表示,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全部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柿子留给喜鹊吃?原来,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在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使得那年的柿子几乎绝产。从此以后,每到收成季节,果农都会留下一些柿子,吸引喜鹊来这里过冬,喜鹊仿佛也知恩图报,到了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多么神奇的平衡法则啊!其实,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自古以来,给人留余地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周易》中有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至行不可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有一句佛偈也说:“凡是不可太尽。”人与人相处时,给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人们常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做人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如果一下奔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掉头就不容易,只有留下一些余地才行。为什么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能游刃有余,八面玲珑,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维谷。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无疑与他们是否在待人处世中善不善于给别人留余地有密切关系。
在河南巩义,至今流传着一些顺口溜,“河里行的是康家船,岸上种的是康家田,路上跑的是康家马,栈房借的是康家钱”,“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这些顺口溜都是关于康家的,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述说着康家庄园曾经家大业大的辉煌和用之不竭的财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康家跨越了明清直至民国的岁月更迭,度过了几多兵荒马乱的年代,历经四百多年,繁荣了几代。让多少人产生疑问:“康家靠什么支撑这么长久的繁荣与富裕呢?”
答案就是引领康家一路前行的《留余匾》。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的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内容: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康家此匾可不是装饰门面的,康家世代都坚持践行“留有余”的家训。当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带领朝中大臣从西安返京时,途经河南巩义,康家一次捐助百万两白银,被赐予“康百万”,可谓上对得起朝廷。康家14世康应魁75岁生日,族人和众乡亲为他祝寿,酒过三巡后,老人一把火当众烧掉了乡亲们欠债的所有账目,可谓下对得起百姓。
国家危难时,他们仗义疏财;在巨额财富面前,他们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时,他们宽容待人。正是这些兼容并蓄、勤俭内敛、重德尚义、安民济世的留余精神,伴随康家人四百多年的安全、繁荣和辉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给别人留有余地,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红楼梦》中的平儿,虽是凤姐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待人处世方面,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后路,既没有犯凤姐所说的“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那样把事情做绝。平儿对于众人绝不依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时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为自己留下余地和退路。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落,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帮助渡过难关,终得回报。
无论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是特定的情形下与人相处,留有余地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有余地,别人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最终获得利益的还是你。
宋朝精通《易经》的大哲学家邵康节与当时的着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是表兄弟,同时和苏东坡有往来。但二程和苏东坡一向不睦。
邵康节病得很重的时候,二程弟兄在病榻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人是苏东坡,就吩咐不让苏东坡进来。躺在床上的邵康节,此时已经不能再说话了,他就举起一双手,比划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有点纳闷,不明白他做出的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不久,邵康节喘过一口气来,说:“把眼前的路留宽一点,好让后来的人走走。”说完,他就咽气了。
邵康节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生大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社会上的人,有坦荡君子,也有戚戚小人,如果你没有宽容的心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若能够理解包容,留几分余地,矛盾也许会迎刃而解,还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尊敬。
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处变不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为人处世中,没有必要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有句老话:“兔子急了会蹬鹰”,那是因为老鹰把兔子逼上绝路,老实的兔子都可能会对鹰发出猛烈的回击,何况人呢?如果不停地逼迫对方,等把对方逼到死角的时候,他可能会发起更猛烈的攻击。这样会造成“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就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当你学会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进退自如。何愁不人财两旺呢?
拒绝别人,也是一种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以很轻松自如地拒绝别人,有些人在关键时刻却总是嘴软。为人处世,要学会尊重他人,也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时间,一天只有那么几个小时,学不会巧妙地拒绝别人,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日常例子,它发生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丹丹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丹丹想向她追讨,可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丹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质问她,就会伤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王军在工作单位里有个能言善辩的同事,三番五次地说服王军替他做一部分工作。王军一向把自己视作愿意为别人帮忙的好好先生,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好心只是使那个同事腾出点时间去进行交际应酬。王军的解释是:“老是找不到适当时机和场合来提起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不’。”
马丽对待她的两个孩子所要求的任何事情,不论是购买新玩具、迟迟不上床睡觉,或是不做作业而看电视,差不多全都答应。马丽的解释是:“他们只是孩子,满足其要求会使他们快乐,不满足怕他们不开心。”
“唉!当时为什么说不出‘不’呢?”如此后悔莫及、咬牙切齿的经验,你难道没有过吗?
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的要求可能是合理的、正当的,是我们可以办得到的或能够给予明确答复的,但也有一些要求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譬如,有人邀请你去吃饭,但是邀请的原因你却认为还是不去为好;有人求你办事,你却无能为力;有人向你表白心迹,可你却不感兴趣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可能使对方满意,拒绝是不可避免的。像丹丹、王军和马丽这样的人,他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而正因为这样,他们吃亏不少,还会让自己整天郁闷。
拒绝是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成熟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对拒绝的掌握和操练,很难说你是成功的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