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0000000019

第19章 在禅悟中觉醒

一、无路寻路

监官和尚(未详~842。唐朝中期禅师)一日唤侍者来:“与我将犀牛扇子来。”侍者回答:“扇子破也。”和尚又说:“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侍者无言以对。

若是你,你将如何回答?

后来四位禅师分别以侍者的身份回答。投子和尚说:“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雪窦评:“我要不全的头角。”石霜则回答:“若还和尚即无也。”雪窦的评语是:“犀牛儿犹在。”资福则画出一圆相,并在一圆相中写个牛字。雪窦的批评是:“适来为什么不将出?”保福回答:“和尚年尊,请别人好。”雪窦评道:“可惜劳而无功。”

各人各持己见,着实相当精彩,令人觉得禅僧们的面目,真是栩栩如生。

这个犀牛即指大犀牛。犀牛扇子则是以犀牛角加工制成的扇子骨。监官和尚原想透过扇子,使侍者获致得悟的机缘,所以说“扇子坏了就还我犀牛”,想以意外的答案,破除对方的执着。可是,那名侍者仍被扇子和犀牛牢牢套住,难以获得机缘。

后来四位禅僧分别说出了一句漂亮的答话。投子和尚说:“拿出来固然可以,但如此将缺少一角。”意思是即使我能以语言说明心境,又如何充分表达呢?石霜则说:“还给你,我岂不是就没有了?”以表示悟境要自己去领会,不是他人所能给予的。

资福的一圆相中有一头牛,表示“你想要的我找到了,喏,不是在这儿吗?”表明悟境俯拾即是,就等你来拿。

保福的“另请高明”,表示他已得悟,根本不需要和尚提供的机缘。

“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意思是假如拿不出扇子,就说出你的心境吧!表明如果你被犀牛所束缚,就无法对应此一问答。本来禅问答就毫无定律可言,如果能在无路中找路走,此种研究精神便值得欣赏。

二、打破常识

一日,世尊为说法而登高就座,文殊菩萨敲了三次槌子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听了,一言不发地走下台来。

为何世尊一句话也没有说,文殊菩萨便说他说法结束了呢?

这就是要打破常识。或谓说法便是要说话,便是一种束缚。既然世尊已体现真理之法,即不需以言语道出,其行、住、坐、卧无一不是无言的说法,只要世尊在场,便是无言说法的始末,重点就在观者反应的如何。

文殊菩萨未让世尊说法,便表示说法已结束,即在表明“禅不需要用口来说,它就在超越语言及思考处”。

因此,禅学的重点不在学习而是体会。我们应该废除对于说法的依赖,改以体验修行才是。

自古云:“百闻不如一见。”表示看一次的了解程度,远胜于听一百次。其实,百见不如一验的学习手段很多,读者想想即可了解。此外,我们周围多的是学习的对象,只要你能废弃束缚之心,放眼看全世界,必不难发现世界即是一个学习的宝库。

参禅需打破常识,人生也是这样。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终其一生只能是浪费生命,而且,自身的存在因平庸而毫无意义。因此,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打破常规,才可能领略到瑰丽的世界。

三、无需定律

一名僧侣问大光和尚(837~903)。唐末禅师):“长庆道因斋庆赞,意旨如何?”大光和尚听了便站起来舞蹈。僧侣见了立刻礼拜,大光和尚问:“见个什么便礼拜?”僧侣也以舞蹈作答。和尚道:“这野狐精。”

僧侣为何一下子变成了野狐精?

金牛和尚跳舞的公案在前面提过。这名僧侣不解金牛和尚跳舞之意,但心想不妨以长庆和尚的解释为了解线索,于是以此问大光和尚。这时,大光和尚以跳舞作答,但他并不是在模仿金牛和尚,他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知道长庆解释的真意,就直接学金牛和尚跳舞好了。

但是,僧侣此时突然有所悟,因为他在这一刻以前,虽然多方努力想了解此一公案,却始终不得解。如今大光和尚以动作示范,使他连金牛和尚的行为含意也体会到了。当大光和尚为明白其理解程度而发问时,僧侣即以动作表现自己的心得,这便是体现。

然而,此刻大光和尚却道“这野狐精”,意为僧侣不是真的领悟,何以见得呢?原来这僧侣固然领悟了不少,却依然缺乏进一步的透悟,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毕竟只是他人言行的翻版罢了。

笔者在前面曾一再述及,禅学并没有必须如何的定律,也不可能有,你必须因时因地临机应变。如果能超越他人的模仿或借来之知,表达自身的境界,当然就是真的透悟了。

四、看什么是什么

佛经“楞严经”有这么一段记载:“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这个公案究竟想说些什么?

引用“楞严经”一节的这个公案,是释迦佛对弟子阿难提及万事皆空之悟时所言。

阿难很想知道什么是开悟,而开悟的世界,也就是释尊所见的世界。假如我能够看出释尊究竟看到什么,当然就有得悟的可能。这是阿难一贯的想法。释尊当然早就看透了阿难的心态,所以他才如此教诲他。

“吾不见”意味着远离迷惘,什么都不去想,处身于万事皆空的得悟世界。“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这句话,是说看本身便是束缚,而不管看或不看都是空无的世界。换句话说,释迦佛是在告诫阿难,不要将万事皆空,及得悟的世界,视为特别的世界,而加以认识或对象化,以避免自我束缚。

总而言之,只要远离自我,迷惘便消失了。看什么是什么,心不为之动的世界,便是万般皆空。当一个人挣脱束缚,踏入万般皆空的瞬间,便是得悟。得悟需要有动机,而这个动机来自身心的冲击。

据说,常逃课的学生非常自我,常以自我的方式武断地决定,终致成为个人感性的俘虏。要使这种学生恢复正常,与其以语言谆谆教诲,不如让他熟知一般社会的运作较为有效。譬如没有去过海边的小孩,就干脆带他去看海,若是未尝过山中生活的小孩,何妨带他去山中度个假期呢?

从中,我们可以让小孩在沙滩上尽情奔跑,或是让小孩玩锯圆木比赛,让他们抒发内心的紧张与压迫感。逐渐地,小孩自然会恢复身心的正常。

这种实际运作,也算是一种身心的冲击及震撼。即使孩子们不能戏剧性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常常给予他契机,让他们看到社会运作的真相,他们就有机会解脱自我束缚,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了。

五、吃茶去

有一次长庆和尚说:“宁说阿罗汉有三毒,不说如来有二种语。不道如来无语,只是无二种语。”保福问:“作么生是如来语?”长庆和尚云:“聋人怎得闻。”保福道:“情知你向第二头道。”长庆和尚问:“作么生是如来语?”保福回答:“吃茶去。”

“吃茶去”究竟是何意?

阿罗汉就是能断绝一切烦恼,值得人们尊敬、供养的圣人。三毒是指贪、嗔、痴;贪是贪得无厌,嗔是嗔恶、愤怒之意,痴是白痴、愚痴之意。“阿罗汉有三毒”这句话,是说阿罗汉已远离,所以不可能有三毒。

“如来有二种语”,是指方便与真实二种说法。所以长庆和尚说:“佛法只有真实,那有方便与真实二种说法呢?”

“聋人怎得闻”是指不论说什么佛法,都必须拥有与佛相同的经验才能了解。比如听别人说水有多冷时,假如听者有过摸冷水的经验,自然很快就能了解。

“你向第二头道”是责备长庆,将人二分为有经验与无经验两种。简而言之,就是以方便与真实二种角度来看,而接受第二层次的体会。双方讨论至此时,最后如何以真实的语言归纳佛的真实呢?那便是“吃茶去”!

这句话自然、坦率而朴实,虽是听惯的一句话,却是如此真实地表现了真理,几乎使人的思想,无法渗入其间。

这是说,真理根本不限定于何处,宇宙无不充斥着真理,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慧根罢了。

人与人的差异即在此,包括是否了解内容、放不放手去做、相信与否等都是二择一,不可同时兼得。

六、佛在心中

赵州和尚向弟子说:“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

这句话能使你去迷转悟吗?

“金佛不渡炉”意味着,金子打造的佛像,放人炉中便熔化;“木佛不渡火”指木造佛像一接近火就会烧掉;“泥佛不渡水”是指泥制佛像一浸入水中,就全部化掉了。

这个比喻究竟有何意呢?当然不是说金、木、泥制的佛像毫无价值,它只不过表示我们自身的情形而已。也就是说,火烧或水淹都能使人死亡,人原是十分脆弱的。不过成佛者也是脆弱的人类,如金佛、木佛、泥佛一般。制造佛像的材料都很脆弱,但是,当它们都被造成佛像而受人崇拜时,即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

须知,我们的五体经常从孔穴流出污秽,放出臭气,在欲望与愚蠢中生活,可以说人若能看透自身,百分之百会自杀,因为它是多么丑陋的存在啊!但如果因而否定说“人才不是佛”,这便被外表所束缚了。

这一点可从人的生活状态得到证明。难道每个人都能自给自足吗?由此可见,所有人都是在接受他人恩惠的情况下生活着。

人自呱呱坠地,及至长大成人,可说是需要最长岁月的动物,而且如果没有他人保护,根本就无法成长。就算能长大成人,比起自己受之于社会的无限恩惠,是多么难以图报啊!思及此,我们即可了解,所有人都是为了给予他人好处才拼命工作的,这便是个人体内的佛性作用。

当你体识到那些脏兮兮的人,其实便是佛时,即使整个社会故态依旧,你的内心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那便是由迷惘到领悟的变化。

赵州和尚曾说过“真佛生内里”,意思是不要问真正的佛在何处,它就在各人心中。

七、接受一切

“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关于罪业消灭之说,你有何看法?

业是指人类行为的累积,一切事情因缘而生,因是行为,缘是条件,两者所生的结果,便称为“因缘生起”,简称为“缘起”。又罪业的因缘,由过去而现在,再由现在而未来,换三世便成了苦果转变,称为“生死活转”,这是佛教根本教义。

因为人贪得无厌又愚蠢,所以行为自然生恶因,这些恶因重叠便生出罪业。而恶因必生恶果,所以受人轻视或欺侮的痛苦,可说都是咎由自取。不过,有些人今生今世从未犯过罪业,为何依然品尝着苦果?这是前世的罪业所招致的。

问题是,何时罪业才能消失呢?除非和欲念及愚蠢分手,否则罪业永不清灭。如此说,那么离开欲念与愚蠢而开悟之人,其罪业是否就消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但开悟者可以将一切的业照单全收,所以不会因为业而受苦。亦即他有业而没有业障,故能进入安心的境地。

而且,得悟者自此以后,不再有罪业行为,只有善田的行为,所以罪业不成立,不可能在来生发生苦果。换句话说,地狱轮回之苦轮不到他,如此自然能活在永远安详的世界。

因此如果你从未做过坏事,却一再受苦受难时,就是前世之罪以今世之苦呈显。坦然地接受它,并迈向光明大道吧!

八、自满必败

天平和尚行脚时,曾经在西院参禅过。他的态度不好,动不动就骂那些一起修行的僧侣说:“莫道会佛法,觅个举话人也无。”有一天,西院禅师远远看见了他,便召唤他:“从漪。”天平和尚抬头应答。西院禅师却道:“错!”天平和尚走了两、三步,西院禅师又叫:“错!”天平来到禅师面前,禅师道:“适才这两错,是西院错?是上座错?”天平回答:“从漪错。”谁知西院禅师却道:“错!”此后天平和尚不再找人问答而欲离去,禅师挽留道:“且在这里过夏,待共上座商量这两错!”天平和尚听了禅师一席亲切的话,更不顾一切飞奔而去。

禅师这一错再错,究卖弄错了什么?

禅的世界一切平等,因为,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伟大、聪明或悟的标准。天平经常找人问答,或者出难题考对方而从中取乐。或者他看不起其他修行僧的原因,在于他以为自己很能干,立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和他人比较。换言之,他在毫无差别的世界中,犯了有差别的错误。

西院禅师为了使他了解这一点,便刻意喊他的小名。这个小名便是全体中的差别,但天平没有发现,还是回答了,这是第一错。

接着禅师呼唤之后,应该是一个问答的问题,亦即此处应有禅句出现,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这是第二错。

再说,“是西院错?是上座错?”还是一种比较,目的是要显示差异让对方发现。可是,天平却回答“从漪错”,到头来他还是没有发现禅悟的世界,这是第三错。

禅师一再地尝试引导他,希望能防止他误入歧途,但是,天平终究心怀自我飞奔而去。他向其他修行僧炫耀自己多么了不起,不料却在最重要的禅师前面,毫无表现。这就像在模拟考试中考满分,可是在真正高考时却不及格一样,所以,你的目标务必要经常保持满分。

九、无物缠身

肃宗皇帝问慧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回答:“檀越踏毗卢顶上行。”肃宗云:“寡人不会。”国师道:“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踏毗卢顶”是何意?

肃宗皈依佛教,也关心禅学。他立志成佛以治天下,当他问到“如何是十身调御”时,是因为他心中有此理想而毫无野心,只希望能带给民众安详和幸福,因而问这样的自己是否是佛。

“踏毗卢顶”是指肃宗想成佛,并以佛心施行理想政治的抱负,可说是一种束缚,也就是离佛。除非能抛弃向佛的束缚,否则无法真正成佛,所以慧忠国师又道:“不要认为自己便是清净法身。”也是要他舍弃自我清净的束缚,否则无法得悟。

无论如何,只要被现况束缚,满足于现状,也就无法进步。如果皇帝绝对相信自己实施的是理想政治,并肯定现状,国势就会日益衰退。因此人必须不断否定现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正途?

因此,我们必须多方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假如你认为最理想的便是安居乐业,没落之时必定指日可待。认为佛最尊贵而安居其中,本身也是一种束缚。我们一定要有克服此种想法的思考力,才能临机应变。可见,真正的自由便是无物缠身。

同类推荐
  • 新兴女性:女性未来人格与修养的10大全新展现

    新兴女性:女性未来人格与修养的10大全新展现

    女性是强者,当然主要是指那些非凡女性。就世界以及我国整个女性而言,相对于男性,女性整体实力还依然不够强大,仍然是比较脆弱的,还不能真正成为“半边天”。特别是随着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有人认为女性应该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太太、家庭主妇,这就有可能使女性再次坠入为男性和社会的附属品。事实上也有一些女性自认为是弱者,自甘掉队,滑入到温暖的小屋和被窝,充当花瓶和豆芽,这就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团队精神,非常不利于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是与时代发展背道而弛的。成功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脆弱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糟粕和枷锁,完全可以克服和打破。
  • 温暖一生的记忆

    温暖一生的记忆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是中国人的《圣经》。自问世以来,便被古代的读书人视为必攻的经典书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之所以智慧,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需要的如何得到,不需要的如何拒绝;她们在得失之间善于权衡,进退之机把握得宜。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热门推荐
  • 平民公主

    平民公主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他,我该怎么办”宠儿痛哭着想“为什么,为什么天要这样对我,为什么我的杀父仇人是他的父亲,我改怎么办。”面对这样的情景宠儿如何选择?想知道就看看吧...
  • 金婿

    金婿

    一朝穿越,没了前世尊贵的身份,这一世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丫头。守着薄田两三亩、草屋六七间,在她的一双巧手操持之下,宫家的小日子可谓是越过越红火。只是高贵疏淡的那人,好好的门当户对他瞧不上,目光总是落在她的身上,什么意思?
  •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爱尔兰北西行:春山半是云》设定用一周假期,来周游爱尔兰岛的西部和北部。《浮游夏威夷:海天共蔚蓝》为读者提供畅游夏威夷主要岛屿的方式,以及享受最舒适假期的建议和最新资讯。《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选取夏威夷十座最梦幻婚礼殿堂、十种最浪漫的夏威夷时光、十家最美丽的餐厅、十家最舒适的酒店、十段蜜月旅程、十佳购物场所,为你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威夷婚礼之旅。《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
  • 宫道

    宫道

    残蕊馀香更须时!深宫幽怨何为生存之道?公道又何曾存在人心?红墙绿瓦中,漫漫的宫道,与谁同行?女主人公亦蕊,从懵懂不知事的少女长成一国国母的坎坷历程。她咬紧牙关,不再退怯,用自己的双手来保护所爱的人,洗清他们的冤屈。她助胤禛九王夺嫡,成为国母,天下女性之典范。从管治王府到掌理六宫,从众人宠溺的懵懂少女,成为一肩扛起重责的皇后,这条路,她走得无比艰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众人看到的是她爱憎分明、果断、冷静,机敏地处理着内外纠纷,用宽容的心感化着每一个人。却不曾见到她内心深处复仇的火焰,和对自由的向往!书是脱不了历史的,而该书中的年妃、熹妃又会给众人如可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 你一定想知道 武器军事卷

    你一定想知道 武器军事卷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 绝天绝地

    绝天绝地

    暂时封笔!由于写作技巧,内容皆差。笔者选择以后再次书写。
  • 第一名模:老婆大人是杀手

    第一名模:老婆大人是杀手

    平凡的她,机缘巧合的在模特界展露风华,成为时尚界顶级模特。含笑的她,无法猜透她到底爱谁。聪明的她,成功的盗取商业机密,全身而退。淡漠的她,看着以保护的名义伤她至深,爱得至深,让她没了退路的男人……他们之间纠葛的情感,到底是爱?恨?情?仇?
  •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穿越之彼岸花之爱

    穿越之彼岸花之爱

    她,是天界的光明神,因为一次偶遇他爱上了她。从而就有了一场男追女的大戏。渐渐地,她也爱上了他。而上天好像总是爱和有情人开玩笑,在一场神魔大战中她为了护住他的最后一抹灵魂自愿堕落下天界,来到人间化为了一名女婴,被有钱人家收养,收养他的父亲对她很好,因而却遭到了继母的嫉妒被算计摔下悬崖。。。。。。而她却因为命格君的一次笔误华丽丽地穿越到了一个叫星月大陆的地方,再次邂逅了他,命运之轮该如何转动呢?他们最终会在一起吗?
  • 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

    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

    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毁灭,让她知道了微弱的种子,她发誓,再也不会相信友情爱情,她不再是那个天真的她,她将变得冷漠,新的身份,新的朋友,还能让她回到以前的她吗?呵,相信她是吗?你们等着,我会以另一个身份回来的,我的回来,会让你感到后悔。........................by亚梦。敬请期待: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