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200000001

第1章 先要达到认识明确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在止3於至4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5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6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7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注释】1.道:这里用指为道路之意。但这个道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行车跑的道路,而是指包括宇宙中万事万物自己独特的运行的道路。每天的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等都各有其独特的道路。大自然由许多小自然构成,诸如人与动物,作物和树木,山与泽,水与火,风与雷,天与地等,这些存在物就构成了宇宙。凡此不同的存在物都有自己的道,就象大自然的情况一样,各自遵循自己的道。普遍性的大道由众多的小道构成,一切此类小道都有其自然之道要遵循,从开始到成熟最后到终点。这个“道”,也就是老子和孔子所描述的“道”。

2.德:《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成玄英疏:“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自然之德而已矣。”《新书·道德说》:“六德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3.止:《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这里用为停留、逗留之意。

4.至:《易·井·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见则把臂入林,款礼颇至。”章炳麟《文始》:“《诗传》曰:‘周,至也。’《说文》周训密,此尤今言周到,至亦有密意。”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5.齐:《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毛注:“无偏无颇也。”《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6.格:《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离娄上》:“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闲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广韵·陌韵》:“格,度也,量也。”《文选·鲍照(芜城赋)》:“格高五岳,袤广三坟。”李善注引《苍颉篇》曰:“格,量度也。”瞿蜕园注:“格,尺度。这句盛夸城墙之高,超过五岳。”这里用为度量、衡量之意。

7.厚:《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墨子·尚贤中》:“厚於货者,不能分人以禄。”《史记·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这里用为看重之意。

【译文】大的学问的道路,在于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在于亲近人民;在于停留在那周密、周到的善的境界。知道了停留在善的境界而后才会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而后心里才会清静,内心宁静而后才会安然不乱,安然不乱而后才会思虑周全,思虑周全而后才会有所得。

世上的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接近这个大的学问的道路了。

古代想要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而后才可以知道周密与周到,知道周密与周到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里的人平等,家族里实行平等而后整个国家才能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天下才有太平。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下面的老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混乱了,但枝末却是治理得很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如他看重的人冷淡他,而他所冷淡的人反而看重他一样,这样的事从来不会有的。

【说明】“道德”二字,历来均被误解,以至使古人关于天、地、人生的思想得不到正确认识。其实“道”字和“德”字很早就见于《周易》、《道德经》、《诗经》等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道、德二字都是分开使用的,尤为显明的是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就是道路,德就是规律,再无二义。《道德经·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正因为这个道路太大,所以好象就不象了。若是相象,这个道路时间长了也就会变得细小了。正因为这个道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人们平常走的具体的道路,所以它就不会象具体的道路那样会因为时间长久而变得细小。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呢?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这个“道”呢?就因为这个“道”是处于“无”的状态,虽然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它却是“有”的,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它自古以来就有了。由于这个“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能靠人类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历来的哲学家们把这个“道”规定为无形、无声、无体的形而上之道。

所以,大的学问的道路,在于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自从周文王在《易经》中的讼、恒、益等卦中阐述了天地的客观规律后,历经五百余年,到老子更为系统地发扬了天、地的道路和规律的道理,至此人们对天、地的道路和规律已有了普遍而正确的认识。每天的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等都各有其独特的道路。大自然由许多小自然构成,诸如人与动物,作物和树木,山与泽,水与火,风与雷,天与地等,凡此不同的存在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各自遵循自己的道路。普遍性的大道由众多的小道构成,一切小道都有其自然之道要遵循,从开始到成熟最后到终点。因此,掌握自古以来的天和地的道路和规律,就能够知道宇宙万物的原始,也就能够知道了宇宙大道的纲领、头绪和要领,也就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不承认这个道路和规律是不行的!而明白这个明白无误的规律,则是探求大的学问的必由之道。

大的学问的道路,还在于亲近人民;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没有人民的国家也就不成其为一个国家。人类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求得生存?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这种群体意识也就是国家的起源。

大的学问的道路,还在于停留在那周密、周到的善的境界。国家既然是由人民组成,国家的统治者也就必须要与人民保持亲近的关系,而保持亲近的关系则在于“与人为善”。因此,知道了停留在善的境界而后才会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而后心里才会清静,内心宁静而后才会安然不乱,安然不乱而后才会思虑周全,思虑周全而后才会有所得。

世上的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植物的根本和枝末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都有根茎和枝叶,没有根茎而光长枝叶花果的植物是没有的。而人的根本呢?人的根本就是学问和本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需要学习的过程,人的每个第一次都是需要学习,对一般人而言,上学读书就是做学问,凡上过大学的就是有学问的人,就是知识分子,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很错误的。上学读书是想要学会一些知识,而往往怎样做人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那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有的人读了大学还是个很坏的人,而有的人从未读过书却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说,学问不是知识,知识也不代表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的,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但他做人好,做事对,对人好,他就是有学问。太阳在运转,地球也在运转,人世间瞬息万变,凡事都在变化,都在发展,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生、问世,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学习行吗?我们不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行吗?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一个心怀坦荡荡的人,他每天都是愉快的。而如果没有学问,没有本事,就等于一个人没有根本;而没有根本,只有一点点知识,那生活得就很艰难了。因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知识就随着要更新,就象植物开花结果一样,根茎在,它就不断地开花结果落叶,然后又不断地开花结果落叶,反复循环。而没有根茎的植物,顶多开一次花结一次果而已。

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植物也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出生了也就意味着终是要死亡的,这是地球上万物的生长规律。我们不能因为要死亡而不出生,既然出生了,那就要好好地活下去。恐惧和害怕死亡解决不了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它。人生的规律是由出生而成为婴儿,然后是少儿,然后是青年,然后是中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这中间还有天灾人祸、疾病痛苦,爱情友情等等。知道并深刻理解这个规律,我们就应该及时抓住各个有利时期,利用不同时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从事最有利的事情。比如少年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要想去挣钱就很不利。中年壮年时期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个时期去学习本事和研究学问,显然也是不利的。然而很多人基础尚未筑好,便急着要去闯荡社会,那显然就是失败的人生。很多人不愿意在青少年时期学习历史的经验,只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而去闯荡,结果是到了老年才知道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摸索出一点点人生经验古人早已讲过,此时悔之晚矣。所以从周文王到老子到孔子一直都在讲要明白这个明白无误的规律问题,其目的就是希望人们都能懂得这个道理。

因此,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人生的先后次序,就接近这个大的学问的道路了。这个“先后”,就是规律之意。

古代想要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而后才可以知道周密与周到,知道周密与周到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里的人平等,家族里实行平等而后整个国家才能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天下才有太平。这段论述与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四章》里所说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乃是同一个道理。其实他们论述的“修齐治平”,就是怎样成为一个君子的规律,怎样成为一个统治者、领导人的规律。同样都是强调首先要做好个人的修养,如果个人心性修养得不好,就不能担当统治和管理人民的责任;如果依靠暴力、阴谋得到了或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因其不能以人民为重,不能与人为善,结果也是做不好的。

所以,从天子开始一直到下面的老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混乱了,但枝末却是治理得很好,这是不可能的。就如商纣王,心性如此残暴荒淫,很难想象殷商王朝被他治理得很好。正如他看重的人冷淡他,而他所冷淡的人反而看重他一样,这样的事从来不会有的。也就是说,如果商纣王一心为了人民,看重人民,厚待人民,人民会冷淡他吗?而商纣王冷淡人民,一心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声色犬马,酒池肉林;那么人民会看重他吗?绝对不会!所以,一个领导人、一个统治者,如果不以人民为重,人民也就不会以他为重。就拿在家庭里面来说,处处事事都是大男子主义,家长作风,夫妻间不平等、兄弟姐妹间不平等、父母子女间不平等,能指望这种人在单位上也与下级平等吗?人与人之间不能做到平等,也就等于没有修身。这就是人际关系间的对等原则,也是作为一个君子的人生规律。对此,老子在《道德经》中作了很多精彩的阐述,《论语》、《荀子》中也有相当多的论述。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一书,不仅对西方学者的身体意识有所梳理,而且对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独到的阐释,值得学界关注。 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身心这两个要素构成的,对身心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关涉到能否感到幸福的问题。
  • 活色生香的民俗

    活色生香的民俗

    很多人都对民俗知识不太了解,或对民俗现象了解得不大正确,认为民俗是土气的、不入流的,是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是不应该出现的看法,说明我们对造就了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很陌生,很疏远。这不仅是我们的过失,也是历史的遗憾。民俗史与人类史互相交叉,与考古史互相渗透,与宗教史互相感染,与语言史互相弥补……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民俗史,都是庄严的、严谨的,也是活泼的、活色生香的。了解民俗,就是了解真实的生活,就会明白生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阅读此书,就是步入生活腹心的快捷方式。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语林趣话”这一系列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发人一噱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诘究。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
热门推荐
  • 求你了,别爱我

    求你了,别爱我

    《求你了,别爱我》我有妙策万千助你解决百般麻烦,历尽劫波,兄弟只需一杯水酒。我虽医卜星相样样精通,却难补你痛失至爱肝肠寸断。漂泊在外的心哪颗不是布满伤痕?只待你蓦然回首,我会在你身后。老板很凶、工作很累、赚钱很少……
  • 可爱动物

    可爱动物

    本书收录了10款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串珠作品,丰富的色彩搭配,简单的制作方法,给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更多学习的空间。细致的制作步骤图和简洁的文字描述相结合,手把手教您如何制作宝宝喜爱的小动物形象串珠作品,带给您寓教于乐的绝佳体验。
  • 枯骨生花

    枯骨生花

    【前世】她是年华七万岁的上仙,凡尘历练相遇于人间,我们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家人,她爱他,他也同样爱着她,但是谁都不想打破沉默。因情犯戒,诛仙台一下后悔当初没有打破沉默:“若是在进一步,应该……应该很美好的,对吧?”【来世】骨心花种子,赐予她千年后重生的机会,他寻了她七世,于她相遇七次,却都是擦肩而过。她不记得她,可他记得她。第八世,凛凤愿付出生命来唤醒自己的妹妹,让她于他再续前缘……“姐姐,你好傻,为什么为我这样做?不值得,真的不值得。”“因为……因为他真的很爱你。”
  • 仙路之上

    仙路之上

    仙门中一个杂役少年,因为吃掉了一只鸡,而走上了不平凡的修仙路。仙路多枯骨,红颜白发,天骄易老,少年陈北会踏出怎样的路。凝脉,结血,动气,驱阴,借神,化道,求阳,问仙。问仙问仙,问世间是否还有仙。
  • 萌物买一赠一:霸道少爷独宠你

    萌物买一赠一:霸道少爷独宠你

    爱情不会是买卖。天生萌物遇上千年冰山,究竟是相爱相知还是互相折磨,那段忘不了的情,那段永远埋藏的记忆。会被挖掘,那是的他们又会如何?
  • 价值不妃

    价值不妃

    一部无辜穿越的现代杀手,在异世东山再起的成长过程。修行,师父,纠葛,决议,,,,,天下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只有做事不成功的人。
  • 那天堂

    那天堂

    我的白光只为一人而亮她的名字叫安书我的红光只为一人而燃她的名字叫做林夕我的生命只为一人而存在她的名字叫。。。
  • 极品总裁黑道妻

    极品总裁黑道妻

    她,黑道大姐头,爱上他到得到他,顺利的不可思议。当她得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疼自己疼到骨子里的父亲时,她便已经决定给他自由。他不爱她,她的骄傲亦不允许他践踏,最爱她的人在一夕之间天人永隔,从那一刻起,她的世界不再有爱,只有恨!
  • 法演禅师语录

    法演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伊心伊意

    伊心伊意

    从级大学新闻系毕业,辛伊回到家乡的电视台,开始属于她的主持生涯。从民生新闻新主播,到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从二流电视台起步,到全国金话筒的最年轻获奖者;她一步一步展现着属于自己的绝代风华,没有不入流的电视台,只有不上进的主持人,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心中的执念——她要证明当初被父母抛弃的自己是最优秀的女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