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2500000014

第14章 诸子百家(1)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在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力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学派,而至战国中期,丰富多彩的众多学说,为日后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诸子百家,果真是有一百家吗?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和看法,“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所谓“诸子”,即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着作,也是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百家”,并非真有一百个学术派别,只是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那么,春秋诸子到底有多少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数得上名字的共有一百八十九家,相关着作有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这一百八十九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其内容互相交叉、融合,共同推进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飞跃式发展。

诸子百家的流派怎样区分?

关于诸子百家的流派划分,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

西汉学者司马谈的“六家”说,对此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六家分别为阴阳、儒、墨、名、法、道,该划分方法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思想,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种划分方法不仅为后来司马迁为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诸子分类奠定了基础。

关于诸子百家划分,最有影响力的是刘向、刘歆父子的“十家”说。这对父子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在《七略》中,他们将诸子百家划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由于小说家在当时不受重视,刘歆又把小说家刨除在外,把另外九家看作是名副其实的独家学派,所以又称“九流十家”。如今,我们一般采纳这种看法,将百家划分为“九流十家”。

儒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派?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春秋时期诸子学派之一。所谓“儒”,一方面指有道之士,如颜师古在《汉书·司马相如传》做注时就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另一方面,“儒”又有“术士”之称,即如今我们所说的“学者”。《论语》中孔子对子夏曾经说过“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可见那时只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

儒家学派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华夏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一系列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这就是儒家学派的核心。儒家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可以说儒家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是绝大多数历史时期中国的官方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鲁国陬邑人。孔子的祖先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父亲叔梁纥则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家里的人不喜欢孔子母子,母亲便带着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孔子十九岁成亲,妻子是宋国亓官氏的女儿,次年生下唯一的儿子孔鲤。孔鲤比孔子早死,有遗腹子孔汲。

孔子学识渊博,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他的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则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不过,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纷争,孔子“仁政”“德政”的政治主张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只得投身于教育事业,最终成为一代教育大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72岁。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存在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推举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真有“弟子三千”吗?

关于孔子弟子的数目,通常的说法是三千名。这一说法源自秦朝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遇合》,其中讲到孔门传承情况时说,孔子有“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二人”。《吕氏春秋》之后的文献,大多采用了这种说法。例如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也认同这一说法,说“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

那么,孔子果真有弟子三千吗?回溯史籍你就会发现,“三千弟子”这一说法并不可靠。儒家亚圣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中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所在的年代比吕不韦、司马迁都要早,可信度也更高。现代学者钱穆作《孔子弟子通考》,曾将传世文献中能够落实的孔子弟子全列出来排比,确认有名字和籍贯记录的仅仅是27人。所以,如今我们认为,所谓的“弟子三千”应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足为信。

孔门“四科”是什么?

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据《论语》记载,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人便将孔门“四科”认定为“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所谓“文”,主要指各种文献知识,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历史、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所谓“行”,主要指道德实践,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文化知识只有落实于道德实践,才真正起到了作用;所谓“忠”,即对待别人真诚、忠心,只有以忠心待人,以忠心事人,才能问心无愧,心安理得;所谓“信”,指与人交往的诚信,它主要是对“言”而说的,即“言而有信”,这也是与人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后世关于孔门“四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该说法源自《论语·先进》中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于是有学者认为,孔门根据弟子特长,把教学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四科就其内容性质而言,相当于今日大学的伦理、语言、政治、文学等科目。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可后一种观点,将孔门“四科”确定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

“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分别为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端木赐、仲由、宰予、言偃、卜商。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德行修养而着称,死后被称为“复圣”,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其追加谥号,如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等。

闵损,字子骞,鲁国人。闵损也以德行着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闵损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曾有人请他做官,他坚决拒绝,表明了自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的决心。

冉耕,字伯牛,鲁国人。他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

冉雍,字仲弓,鲁国人。他与冉耕、冉求合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冉雍以德行着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

冉求,字子有,鲁国人。冉求曾随孔子周游列国,他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受到子有很多照顾。

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仲由,字子路,鲁国人。他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他曾为孔子赶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他能言善辩,好学深思,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他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在其所治地区遵循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孔子去世后,他自己授徒讲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卜商,字子夏,晋国人。他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着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是指谁而言的?

“朽木不可雕”,出子《论语·公冶长》。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学生宰予,他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孔子很喜欢他,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不过,宰予很快就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后来学生报告说,宰予正在房里睡觉。孔子听了大为恼火,愤而斥责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针对此事,孔子还发了一番感慨:“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意思就是,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而这一态度的转变,就是始自宰予。

如今,“朽木不可雕”已经演变为一个成语,也做“朽木难雕”,用来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孔子为何一再表彰闵损讲孝道?

孔子弟子中,讲孝道者不少,但孔子一再表彰闵损,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因为着名的“鞭打芦花”的故事。据《说苑》记载,闵损十岁丧母,父亲闵世恭再娶,但继母对闵损另眼看待,她给自己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损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闵损寒冷,神思倦怠,父亲为此恼怒,拿起鞭子鞭打闵损,结果棉衣中飞出芦花,父亲这才明白怎么回事。父亲大怒,决定休了继母,闵损以德报怨,双膝跪地恳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父亲为闵损的孝心动容,就连继母也深受感动。此后,继母对三个儿子一般看待,闵损的孝行也因此传扬开来,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孔子得知此事后,将闵损奉为德行楷模,大加赞赏。

孟子的生平是怎样的?

孟子,名轲,字子舆,出生于公元前372年,战国时期邹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就受到严格管教。孟子成年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他醉心研究儒学,终于名声大噪。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一直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来,孟子退居讲学,与学生一起着书立说。《孟子》一书,即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凝聚了孟子的思想观点。

孟子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与孔子是师徒关系吗?

孔子对孟子影响巨大,二人思想一脉相承,于是有人认为,孔子与孟子为师徒关系。事实上,孟子出生时与孔子去世时相差一百九十年,两人根本不可能为师徒。据考证,孟子应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

在思想上,孟子虽与孔子一脉相承,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但他又对原始儒学作了多方面的引申和发挥。孟子以善的追求为轴心,强调人文价值,崇尚道德自由,注重群体认同,突出理性本质。正是在孟子这里,儒家价值观念取得了更为完备的形式,并趋于成熟和定型。如果说,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深化了儒学。

在施政纲领上,孔孟也存在区别。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原始简单,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而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得多,他不赞同刑罚,认为“乐”也能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他还鼓励大力发展经济,关心农业生产,因为“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孟子的商业经济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不乏借鉴价值。

孟母三迁是怎样的典故?

孟母三迁,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母仪》,其中有“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的记载。孟子父亲早亡,母亲守节没有改嫁。起初这对母子住在墓地旁边,孟子耳濡目染,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母亲见状十分担心,便带着孟子搬到市集。由于他们住的地方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孟子便又和小孩子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母亲不希望儿子做商人,便又带着他搬到学校附近。在这里,孟子常能见到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一一都记在心里。这一次,孟子母亲才安下心来,认为这里的环境最适宜儿子生长。

孟母三迁的故事影响深远,南宋时期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后又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的故事始终置于篇首。

孟子休妻是怎么回事?

孟子休妻出自《韩诗外传》,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一举动,立即大怒不已,且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忙问缘由,孟子便说妻子叉开腿蹲在地上。母亲又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是他进屋时亲眼看见的。孟母听完事情的经过后,不仅没有埋怨儿媳,反而对孟子说,这是孟子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因为《礼经》上有要求,说君子将要进门时,应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一要求,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孟子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时却没发出任何声响,因而看到妻子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孟子不讲礼仪,而不是妻子不守妇道。

孟子为母亲的话语所折服,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荀子的生平是怎样的?

荀子,名况,字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 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 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品种之一。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热门推荐
  • 重生富家俗女

    重生富家俗女

    现代娇娇女,身患绝症而亡,父亲与哥哥的哀恸容颜仍历历在目,一觉醒来竟已穿入异时空的夏家,成为富家之独女——富金香。等等……这是什么烂名字啊?金香?这富老爷爱财过度了吧,喜欢钱就把女儿的名字取个金香吗?再等等……这是什么装束?有钱就有钱呗,需要满头满脑的插满金饰银饰,最后再给头上盖朵大花吗?老爹俗,老娘俗,名字俗,装扮更俗,天啦!她这肉身的本尊之前究竟是有多俗啊?
  •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所选的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全书从摩萨德暗杀机器、美国暗杀谜案、失败的暗杀行动、被暗杀的国家元首、政治变革中的暗杀行动、民国刺杀疑案等几个方面为广大读者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扣人心弦的暗杀事件。
  • 《和尚修仙传》

    《和尚修仙传》

    一个普通和尚的修仙之路,一个与众不的传奇。冥冥中总有属于你的机缘,一步成仙,一步化为尘土。和尚的机缘是什么?期待与你共同探索。
  • 讲故事,说出销售力

    讲故事,说出销售力

    人人都想在销售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赢得滚滚财源,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真正懂得商战谋略。一个从事市场销售的人员,一定要有强大的销售力。销售素养、口才、宣传、拜访、做渠道、推销技巧、服务客户、回款和客户管理等在销售过程中的作用和技巧,这些强大的销售力全在一个个故事中……
  • 生存游戏之极炎

    生存游戏之极炎

    一天晚上,严煌浏览动漫时突然弹出一个奇怪的网页,他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获得了一个游戏资格,与全市其它九名资格者一同加入“混乱位面”游戏,能够穿梭于二次元世界与三次元世界中。严煌从小痴迷火焰,下决心要成为最强的火焰使用者,打造属于他的“极炎”。
  • 当撒旦遇上小魔女

    当撒旦遇上小魔女

    谁说撒旦就是无敌的,就算是无敌的撒旦遇上不讲理的小魔女也是白搭!讲情讲义的小魔女就是不爱有钱人,尤其是有钱的冷酷大叔,我们就看看是撒旦驯服小魔女还是小魔女解决撒旦!
  • 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

    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

    好人脉是人的生 存之本,好人脉是人的发展之需。没有富爸爸的照顾 没关系,没有灰姑娘的运气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经营 好自己的人脉就可以为你赢得扭转命运的机会。 在《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中,作者张雨晨通过 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生动讲述和展示了发掘人脉、 盘活人脉、利用人脉铺就成功之路的技巧和方法。这 些技巧和方法简单、易行、高效,适用于所有人,哪 怕你并不擅长交际,只要你运用它们,就能够迅速拥 有广泛、优质的人脉,并且把你拥有的人脉能量发挥 出来,迅速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处处都浸泡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染缸里,以致西方人或我们自己都视其为伦理型文化,而权术却好像从不受伦理道德的规范似的,人们往往冠之以“厚黑权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厚黑学是一门权谋学,是一门集古今中外的智谋、智慧于一身的大学问。凡人都知道“厚黑”的妙用,可是乍一见大大的“厚黑”二字,心里总是会有疙瘩的,好像见着了怪兽一般。看见《厚黑学》便不自觉地以为是教人学“见不得阳光”本事的学问,想看又不敢大大方方地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厚黑本性人人皆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其威力。厚黑并不是卑鄙小人的专利,正人君子同样应讲求厚黑。厚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两世花开香满袖

    两世花开香满袖

    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织布,一位蓝衣公子翩然而至,说道:“姑娘,我是你夫君。”她十分茫然:“可我不记得你了。”公子道:“不记得也好,从今往后,你的心里只能有我一个。”后来又有一天,她在捡柴火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美人。美人道:“姑娘,你还不肯往生,莫非是不肯放过我?”
  • 应天皇都

    应天皇都

    王者的成就,不是一人的拼杀,帝业!那是几世的筹谋和万人的艰辛。乱世枭雄,一世情仇,该怎么完结?乱世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数万百姓起而响应。白莲教成为起义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支起义军,只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