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阮籍是口哨达人,数百步外都能听到他的口哨声。据樵夫们的小道消息,苏门山忽然来了一个隐世高人。阮籍向道,早就想脱离尘世找个仙人给他点拨点拨,就屁颠儿屁颠儿地去找他。这个高人正在高高的岩石上打坐,长发委地,怎一个道骨仙风!阮籍喜滋滋地爬上去,大大咧咧叉着腿坐到他面前,开始说起老祖宗的事情,上至太古黄帝炎帝的清静无为,下到夏商周三代仁德之政,想跟他请教,高人却一概抬着下巴不回应。阮籍又谈起儒家的入世学说和道家的修炼导引之术再来试探他,他还是连脖子都不转一下的。阮籍没招了,于是气沉丹田,对着他猛吹口哨,用音乐表达胸中情操,展示他绵长的内力中气,这一曲吹了很久才停,高人大概觉得小子有点造诣,这才微微一笑,说:“安可。”阮籍看他终于有反应了,高兴地安可一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阮籍失望地下山去,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传来悠长的声音,山谷中激荡着清亮的回响,简直像乐队合奏一般,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位高人在吹口哨。
阮籍吹口哨,数百步外都能听见,想必中气十足,肺活量大,也有其秘籍。现代不爱运动胸闷气短的小青年们,恐怕没几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吧?
这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李白写:“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张昌宗说:“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这个孙登就是阮籍见到的得道高人,当时的销售排行榜畅销书《神仙传》里,葛洪把他写得玄玄妙妙,说这个隐者已经修炼成仙了,冬天夏天都只穿单衣,没人见过他吃东西的样子。杨骏看他狂傲,一气之下把他给砍了,找个棺材埋了,过几天又有人看到他出来晃了。
魏晋时期流行老庄,人人尚道,王羲之一家都是道教狂热分子,嵇康和阮籍也追求得道成仙的境界,他们向往隐居,视功名富贵为浮云,打坐练气功、看道书、炼丹吃药,可能还打打太极拳、练练“五禽戏”,到深山老林去寻仙访道,企图练成纯阳一气,化神为虚,当一对逍遥的小地仙。说起这两人资质倒是不浅,最终还是被红尘绊倒,大概还是不够洒脱吧,如果够洒脱,阮籍就不会穷途而哭了。
魏晋风度行为守则之捉虱子
竟连捉虱子也成了一件雅事,这确实难以想象,这又要归功于何晏的五石散了。服散后,皮肤太娇嫩,受不了过了浆的新衣,粗得磨皮,要穿软的旧的。《世说新语》就有一则说桓温喜欢穿旧衣服,婢女拿了件新的给他,他就不高兴,这个婢女倒聪明,说,要是老不穿,新衣服怎么会变成旧衣服呢?他一想有道理,就拿来穿了。这事有利有弊,比如《语林》里就说:“桓宣武性俭,着故,上马不调,裩败,五形遂露。”叫你穿旧裤子吧,这下破了吧,还露出那啥了吧,还作为花边新闻载到八卦刊物里流传几千年!
名士们穿旧衣服也就算了,还不怎么爱洗澡,于是都跟嵇康一样,十天半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可想而知,跳蚤就来光顾了。名流们都“扪蚤而谈”,见多了就不足为奇了,再多就成流行了,身上不来一两只都觉得不好意思。想来竹林七贤们的聚会,互相捉虱子比赛谁多也是必要环节之一吧。拿鲁迅的文章来略修一下:“阮籍也脱下长袍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捉的勤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嵇康,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地响……”
这下魏晋美男们的形象崩坏得更厉害了。
16世纪前,法国人不爱洗澡,据说路易十五一辈子就洗了三次澡。扑粉洒香水,连男人也非要弄得粉嫩嫩香喷喷的,吊带袜和高跟鞋更是贵族男性的日常用品,引领时尚潮流,和魏晋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想现代,国内男性还是单调刻板多了,大家对男人还是应该宽容点嘛。但是不洗澡这种事,还是算了……
【原文】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译文】
顾和担任扬州从事时,每月初一早上要开部门会议。有天他还没进去,把车停在州府门外。周顗来拜见丞相王导,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看那顾和正在专心地抓虱子,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于是一时兴起,把腿收回来转头戳着他的胸口开玩笑:“这里面有什么呢?”顾和手上不停,悠悠地回答:“这里是最难揣测的地方。”周侯爷对这禅一样的答案很满意,进去对丞相说:“你的州官里有一个不得了的人才啊!”
魏晋风度实操道具之酒
看电视上侠客大碗喝酒,觉得十分豪爽,其实古代的酒都是五谷发酵酿成,度数很低,入口甘甜,想了解味道的,可以去喝米酒。也有的后劲很足,比如三碗不过冈的酒,武松喝了十八碗,果然醉了,看到老虎也不懂得怕了。而度数高的白酒,是由塞外严寒之地传入中原,之后才流行起来的。
从古至今,喝酒向来是豪杰名士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环节,魏晋时局动荡,人人自危,更是盛行。嗑药了,喝个温酒发发药力;吃饭了,喝个下菜酒;朋友来了,交杯畅谈;高兴了,要把酒言欢;苦闷了,要借酒消愁;寂寞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上沙场,喝酒壮胆;上刑场,喝个麻麻醉;司马昭又来事了,甭管,喝他个不省人事就行……
王忱说:“三天不喝酒,浑身不对劲。”王光禄说:“酒正使人人自远。”醉了,就能忘我了。王卫军说:“酒正自引人着胜地。”酒里的境界,妙啊!
【原文】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译文】
阮家的人酒量都不错,阮咸参加家族聚会,不喜欢用杯子喝酒,直接带头把头伸进大瓮里喝,大家在席子上围坐着,这时来了一群猪,它们闻着香也把头伸进瓮里喝起来,阮咸也把头凑过去,跟猪抢着喝起来,这真是喝到一定境界了。
【原文】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糱事。”
【译文】
鸿胪卿孔群嗜酒成性。王丞相对他说:“你怎么老喝酒?没看见酒家盖酒缸的布,时间一长就烂了吗?”孔群说:“此言差矣。你没见过酒糟腌肉,保存的时间更长吗?”孔群曾在给老朋友的信里写道:“今年就打了七百斛高粱,都不够酿酒用的。”
【原文】
刘伶着《酒德颂》,意气所寄。
【译文】
刘伶写了篇《酒德颂》,把酗酒的妙处夸了一通,聊以寄托。
刘伶老是酗酒,老婆气得把酒缸也砸了,要他戒酒,刘伶说好,在神前发誓!结果他一跪下去就嘀咕起来:老子天生就是要喝酒的,于是拿起供桌上的酒肉,晃晃悠悠又醉了。
刘伶写的《酒德颂》里,把醉酒升华到得道成仙的境界了:“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仿佛醉了酒就能变成《庄子》里的大鹏鸟,藐视万物,怪不得后人称他为酒仙!
魏晋风度行为守则之扶持
明天的太阳在哪里?不如现在举起酒杯,及时享乐!这是士大夫们的普遍心声,也正是这样的心态,打造了一个奢靡的时代。精致的饮食、稀奇的古玩、长长的步障都是奢靡的附属品,排场就更要讲究阔气了。
【原文】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吟。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译文】
周顗举止优雅,相貌堂堂。他去拜访王导,下了车,由几个下人搀扶着行走,排场很大,王导微笑着凝望着。入座后,周顗旁若无人地哼着小曲吹着口哨,王导对他说:“你也想学嵇康、阮籍那样的放荡行为吗?”周顗说:“我怎么敢舍弃眼前的你,去学他们呢!”
魏晋是个注重形象的时代,名流贵族们出门最好是穿着道袍,手拿拂尘,再来点香风,装得酷酷的,一副仙人下凡的样子,排场自然也要大。排场,说白了就是仪仗队,人越多越有气势,多叫几个下人,阿猫阿狗也带上。现代人红白事的车队恨不得越长越好,黑社会大佬出门清一色黑色轿车司机个个黑西装戴墨镜,也就为一排场。魏晋贵族出行,一个下人撑伞,一个美人扶左边,一个美人扶右边,漂亮的童子在后面提着酒壶,再来两个婢女持着扇子,再围上步障,完美了!
【原文】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译文】
王子猷、子敬在房里坐着,突然屋顶失火,子猷吓得撒丫子就跑,鞋都来不及穿。子敬却表情淡定,不紧不慢地叫人把他搀扶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这俩兄弟的气度。
王子猷才不想自己美丽的肌肤被火灼伤,像现代的姑娘们见烈日唯恐避之不及,跑得贼快,而王子敬大概是看见五哥跑成那样实在太狼狈,太没有气质,自己才不想沦为那样的笑柄,于是慢悠悠地起身,对着外头清了清嗓子:“来人啊,快扶本少爷出去!”
王子敬的故事放在古代,是备受好评的,大有临危不乱的高雅气质。可是现代看来,实在太装。你腿断了吗?还是重症肌无力?怪不得有人要嘲笑魏晋人士,看上去很美,脱了华服里面就几根排骨,羸弱不堪,别说骑马打仗,风一吹就给刮走了。
《颜氏家训·涉务篇》里说当时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养尊处优,只坐轿子,连马也不会骑了!“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运动太少,结果身体变得很差!
可是当时的宗教不是很流行吗?儒教孔子习六艺,就包括射箭骑马,足见文武双全;道家讲究性命双修,修炼首先就要让身体阴阳平衡,气脉通畅,没事站站桩,打打拳;佛教修行人,不锻炼身体也没办法长途跋涉。
可见士大夫们,大都是附庸风雅,并没有真心实意地投身到圣教中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