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100000011

第11章 云中之鹤(2)

李鸿章就这样坚守在绝望的前哨站之中,数十年如一日。对于这个晚清第一汉臣来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他都是孤独的。并且,李鸿章感到最孤独的是,他预见了方向,但却一直难以寻找到最正确的道路,他不得不走的,是妥协之中的传统方式,在夹缝中寻找一条道路,那就是,小心翼翼、处心积虑地架构自己的政治体系,就像一只蜂王在构筑自己的蜂巢。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谋求集腋成裘一点一滴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缓慢而艰难。在近40的时间里,李鸿章从未离开过官场,含辛茹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与几乎所有的官僚们不一样,李鸿章似乎从不回避棘手的事情,从不逃避事务和责任,他一直兢兢业业,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到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清国摇摇晃晃的小朝廷所能倚仗的,似乎只有这个留着山羊胡子、身材高大的长者。虽然有时候他也会玩一点高妙的太极推手,也精通官场平衡术,但在更多时候,李鸿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冲在前头,从没有退缩的意思。无论是面对公众、政敌以及如狼似虎的入侵者,他都有着泰山石敢当的勇气和责任。

李鸿章的隐忍是他坚信未来的补偿吗?或者是在他的内心当中有着舍生取义的想法?似乎不能这样看。李鸿章一直就不是个理想主义者,也谈不上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人。他不算是一个有着精细的远大目标的人,但却是一个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抱有巨大信心的人。同时,李鸿章又是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自己人生目标的现实主义者。从一个乡下青年,走上人世的显赫位置,这是他工于心计、处心积虑、小心做人的结果。

环顾李鸿章周围,那都是些什么样的情况呢?时代被摧残得乱了方寸、尊颜尽失;国民蒙昧、迷信,缺乏理性;至于社会的中坚力量,那些旧知识分子,一个个自以为是,抱残守缺。当一个社会的普遍思潮还停留在烧纸屋、纸钱、纸箔,雇道人巫人打唱等层面上的时候,又何以能指望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呢?不可避免的是,作为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者,李鸿章在思想上单骑突进的同时,同样也承担着由清醒带来的孤独和劳顿。

有两个例子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阶层的迂腐和落后:

一个是蒙古族汉学家、曾担任皇帝老师的倭仁。对于当时的“洋务运动”,这个旧知识分子几乎愤慨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建立国家的途径在于端庄和正义,而非武力和阴谋……在于人心而非技术……蛮人是我们的仇敌。”他又说,蛮人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杀我人民。“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雕虫小技,尊蛮人为师呢?如果才智之士都改变他们的正常学习,而追随于蛮人之后,那就会驱使亿万中国人民去归附蛮人……我们还要扩大他们的影响,在火焰上加上薪炭吗?”

至于光绪时朝廷中最有学问的“徐太师”徐桐,明显地,就是一个极端排斥外国的“传统的典范”。

徐桐,清朝末年著名的理学家,汉族,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由翰林升至体仁阁大学士,算是清朝的四宰相之一。徐桐“学富九车”,无所不通,被视为清廷学识最渊博的官员,慈禧太后对他也很尊敬。关于清廷大学士徐桐,正史野史记载颇多,其内容大多与他极端排外有关:徐桐绝不穿洋布制成的衣服,永远是一身中国绸缎或者中国土布;他收礼不收银元,只收本土的松江银;他仇恨一切外国的东西,绝不使用进口的一切物品;他最不喜欢看中国人戴西洋眼镜,看见就骂。徐桐有一个在刑部做官的儿子,与他相反,儿子私宅里是全套的西洋家具。徐桐每次从儿子门前走过时,都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唯恐看到那些西洋物件。有一天,徐桐看见儿子居然当着他的面吸西洋雪茄烟,便大声呵斥:“我在尔敢如是,我死,其胡服骑射做鬼奴矣!”“罚令跪暴烈日中,以儆其后。”

这个如此痛恨洋人的清廷最有学问的人,还做了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徐桐曾经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清国军队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更令人感叹的是,这个清国的大学士竟像鸵鸟一样,拒不承认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坚持认为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名”是英国人胡编出来吓唬人的:“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这样一个传统的大学问家,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对义和团所玩的“刀枪不入”、“灵魂不死”的江湖把戏却笃信无疑。常识的缺乏,使得徐桐以一种自欺欺人方式劝说决策者让整个国家加入一场乱哄哄的闹剧,把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清朝送入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八国联军攻下北京之后,80多岁的徐桐再也没有气力跟着太后一起逃亡了,他留在了北京,在房梁上系了两根绳索,一根是给自己的,另一根,则是为他第三个儿子、刑部侍郎徐承煜准备的。父子俩同时上了板凳,徐桐希望能够看到儿子大义凛然的场面,然而儿子一直盯着他,不肯先死。两人僵持了一会,徐承煜突然大哭道:“儿子如果先死,就无法为父亲尽孝了,请允许我为父亲殓葬之后再死。”这一回徐桐无法坚持了,只好叹了口气,说:“记住,教导子孙,劳动读书,就是别当官!”说完,把脚一蹬,板凳倒了,清朝“最有学问的人”死了,死得不值一文,死得轻若鸿毛。徐承煜在院子里挖了个坑,把父亲的尸体拖进去草草埋了,随后溜之大吉。

像徐桐、倭仁这样的旧知识分子,哪里值得依靠呢?对于徐桐、倭仁之流来说,他们最好的位置是枯守在国子监,毕身去研究生僻学问。一个跟不上形势抱残守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英才的。一切都是阴差阳错。

但他们偏偏处于政治的中心地位,掌握着社会发展的动脉。在当时,像徐桐这样的腐儒,遍布清朝上上下下。这样的人把持着国家的大权,怎能不贻误国家命运呢!

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不足以依靠,那么,同时代的民众们,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些世代在贫瘠大地上从事着最劳苦的耕作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他们温顺勤劳,幽默诙谐,对物质生活很少苛求;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戏剧,沉湎幻想;他们思维简单,黑白分明,疾恶如仇;他们善于用小小的诡计赢得姑娘的媚眼、神仙的关照和朋友的仗义;他们幽默风趣,能说一口滑稽的话语,能用最优雅的俚语小调来吟唱太阳和月亮,歌唱爱情和姑娘——他们看不起异族,对异族入侵充满本能的、刻骨的仇恨;他们的信念坚定而纯洁;他们有时善良,有时又麻木不仁;他们经常地欺骗和自我欺骗,自我膨胀然后自我践踏;他们缺少理性的思索习惯,容易冲动也容易排斥——当西方民众普遍有着浓郁的法律思想和秩序意识的时候,庞大清朝的民众仍在心里荡漾着《水浒》般的快意恩仇。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像的是,李鸿章等几个人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和现代化就像是一场独角戏,在舞台上,李鸿章一直自拉自唱,那个时代远远地看着他,漠然而不屑。

在撰写李鸿章的过程中,我面临的最大一个困惑就是,这个颠沛于乱世,看似优雅风光,其实却矛盾尴尬,甚至苍凉悲苦的晚清重臣,他真正具有的,是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对于这个19世纪中国最为显赫的人来说,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真实面目了。也许,对于李鸿章来说,因为他拥有的才智太多,以至于我们无法看清他的软肋;他的行动过于圆滑,我们便很难看出他的真实思想和性格。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李鸿章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到底需要怎样的内心力量来支撑?在阅读大量李鸿章的资料之后,有一些东西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在李鸿章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属于他,又属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是属于个人,又是属于中国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与拥有繁杂丰富的经历相一致的,李鸿章同样拥有的,是更为复杂也更为沉潜的心路历程。可以肯定的是,李鸿章的内心应该是有强大力量支撑的,这一点,从李鸿章孜孜不倦的行为就可以断定,一个人,没有巨大的内心力量,是不可能像一叶扁舟一样漂浮在浩渺的海洋中的。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支撑李鸿章身躯的,不仅只是单薄的个人力量,肯定与中国文化精神紧密相连,是鸿蒙的中国文化向他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精神的本质在于:李鸿章肯定能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伟大,同时也会了解到困难的艰巨,以至于在这一过程中,他常常陷入一种自欺欺人的高尚绝望,也陷入一种无法自省的习惯当中——那是意识到自己在从事着一个远大目标的高尚,也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绝望。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鸿章大多数时候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表现体。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的思想都是极其隐秘的,在大多时间里,他们并不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而是以各种力量的权衡来作出行动。他们的行为都可以说是不真实的,也是表象的,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的行动只能说是某种需要的结果,并不代表自己真实的内心。他们的真实思想,甚至不会暗藏在自己的行为中。李鸿章同样也是如此,关于他真实的想法,那真是属于绝对隐秘的,也是极难揣测的。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已经没有真实想法了,既然坠入这个泥潭,那就一切身不由己,有的,只是自觉不自觉的下意识,是不能左右自己的集体无意识。

正是由于李鸿章一直身处这样的体制和环境,决定了他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处于一系列复杂矛盾中的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这样的人身上,我们是很难见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的。或许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时,在脱下顶戴花翎时,在脱去长袍马褂时,换上睡衣睡袍时,我们才能感到一点真实,感到那个人物有属于自己的影子。而穿上官袍的人,是没有影子的人。

但一个人所携带或者所呈现的东西是有着源头的。源头,这种深藏不露但涵有内在力量的东西,来自身后的巨大文化背景,也来自自己的内心深处。只有对照源头,这股涓涓的溪水才可能是清晰的。同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也是有着源头的,一个人的本心是左右一个人最根本的原动力,而其表象则是他所接受的文化,他的教育,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一些神秘的、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神秘同样也是一种通道,以一种不可解释的方式传达着某种信号。任何时候他给我们呈现出的都是冰山的一角,而其绝大多数的真实,一直隐藏在神秘的后面,甚至连他自己也无从了解。

是李鸿章一直习惯于这样的方式,还是他本身缺乏真正的济世的思想体系?照我看来,后一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由于李鸿章的性格,也由于他的知识结构,还由于他的整个文化背景,以及他所处的官场位置,这使得李鸿章在考虑中国的前途与道路的诸多问题时,采取了一种浅层而实用的方式,而这些方法与态度并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是流于“器用”,并且李鸿章是深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这样综合的想法和因素,也就决定了李鸿章终究只是一个器用者,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李鸿章晚年给人印象最深的照片有两张,一张是他坐在两个人抬着的大轿上,局促而悲凉,这张照片摄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际,这是灰暗背景下的灰暗的人。以李鸿章如此的风烛残年,还在为国家的命运颠沛流离,忍辱负重。另一张,就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后赴日本谈判被枪击伤后的照片,脸上还有着枪击的疤痕,山河破碎,李鸿章应该有着巨大的愤懑和悲恸吧。这两张照片,看起来不由让人悲凉。

真不知该怎样去理解李鸿章,他算是一个洞察历史与未来的智者吗?似乎怎么都算不上。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干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腐朽的现实,那么,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累赘。也许,李鸿章的悲剧就在于此。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拼命抢救于无救,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同类推荐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德川家康(青少版)

    德川家康(青少版)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作为送给青少年的青春厚礼,这本《德川家康青少版》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之道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本书与读者分享俞敏洪的创业经验、处世哲学、人才策略、管理之道、危机应对及发展之道,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集中了俞敏洪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俞敏洪的人生江湖》将从不同的角度带你走进俞敏洪的人生,翻开的每一页都将为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故事,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它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的自述,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以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热门推荐
  • 负心难忘:严少的复仇妻

    负心难忘:严少的复仇妻

    他们,本应该幸福快乐的在一起,却因为家族仇恨而分开,却不想,这只是一场阴谋的设计。四年后,当他们再次相遇,将展开一场怎样的爱恋,又将如何对抗这一切的操纵者。娜依:“……诅咒你,诅咒你这辈子再也找不到真爱,再也……”沐严:“不要,不要离开我,你让我怎么样都好,只要你别离开我。〞
  • 花开花落半浅夏

    花开花落半浅夏

    本来很平静的生活却被他给打乱了,她怎么逃也逃不过他。。。。。
  • 极品美女军团

    极品美女军团

    他曾是军队的王者,他曾是军界的传奇。然而,在一次任务失败后,他却再也无法拿起曾经那如指臂使的手枪,一代兵王,就此沦落。颓废三年后,他意外当上了一名协警,没想到,一个香艳的同居生活就此展开……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诗意全无

    诗意全无

    胡楚楚辞掉了一份干了五年的工作,收拾好行李准备好开始一场浪漫的旅行。然而,原本计划中的诗意浪漫并没有如约而至,换来的却是无聊地冗长火车硬座时间,加之由于没有勇气去搭讪而错过了与背包客的交集,胡楚楚的这场旅行的开端可谓诗意全无!
  • 和你一起去看海

    和你一起去看海

    我是在海边游荡了两年多的鬼,听说鬼界也鼓励大家学习雷锋,做了一百件好事之后可以以人的模样在人间停留七天。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要解开心中的遗憾,去往极乐世界。真正做完一百件好事之后才发现,那些人还是看不到我,直到那天在海边见到了那个男孩,能看到我的男孩,一切才慢慢被解开!为什么我会一直在海边游荡,为什么我会待在这?我才知道自己深深的记挂着他,那个人也深深的爱着我!我后悔了,我想留下跟你一起看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本书以条目的形式,将各种格式的讲话稿的写作技巧罗列出来,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列举最新最典型最有代表意义的范例。
  • 宿命爱恋

    宿命爱恋

    明明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可当沐汐玥放手后林雨轩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喜欢的人是沐汐玥,当两个人在一起后,又发生了什么?
  •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本书是一部纪实、资料、教育、故事性颇强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老战士的坎坷一生,折射了民族百年历史风雨。全书精心选编了80多幅珍贵图片。
  • 末世控尸者

    末世控尸者

    人命如狗,杀人如杀鸡,末世行,尸横遍野。对于萧强来说,有尸体的地方,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萧强唯一能做的是怎么好好活下去。世界崩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