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100000029

第29章 最后的时光(1)

1900年1月,在贤良寺居住了5年之久的李鸿章离开了京城。在接到朝廷的任命书后仅10天,李鸿章就带着他的三眼花翎,像一只候鸟一样飞去了南方。

在阳光明媚雨水充足的地方,李鸿章有了短暂时间的好心情,这里远离纷争的朝廷,远离庞杂的朝中事务,更远离晦暗而腐朽的人心。虽然偏居一隅,但踩在自己脚下的,毕竟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地盘,这种感觉还是好的。对于70多岁的李鸿章来说,他已不想再追求什么了,只想惬意而轻松地度过自己的余生。

当然,李鸿章也希望与自己一样风烛残年的清国,波澜不惊,平平稳稳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1901年,李鸿章78岁。这一年,是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这位颤颤巍巍的老人迈过了新世纪的门槛。在上一个世纪,李鸿章耗尽了他所有的精、气、神,现在,这个老人与他所服务的朝廷一样变得日薄西山了。步入新年之后,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狗,独自发呆;有时候,他甚至像一条刚上岸的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李鸿章毕生所积蓄的力量以及他人生的破绽,都在最后的时光中情不自禁地透过一些细节流露出来。

在此之前,在广袤的北方农村,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义和团的兴起了。义和团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之下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同意解除教禁。西方传教士以越来越广泛的形式深入到中国的农村,并且在中国内地的地方事务中拥有相当的特权,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在实际利益方面,教会为了扩大势力和影响,不择手段、不分良莠地吸收教民,不少品行不良分子纷纷入教,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这就更激起底层广大民众的愤怒。文化冲突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力量,在北方广大农村,基层民众以一种针锋相对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拜“本土神”的方式,抵抗着西方宗教势力的入侵。

义和团的兴起,是一种复杂的产物。这样的复杂体牵涉到社会背景、民间的情绪、经济上的困窘等,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显得无法控制。从教义上说,义和团运动是破绽百出的,它几乎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义,乱哄哄的像是儒释道的一知半解和中国戏剧的“大杂烩”。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中国底层的理解力所决定的,由于缺乏理性和科学的思维习惯,义和团肯定会将一些神秘力量人格化。他们相信天,相信土地公公,相信关公,相信玉皇大帝二十八宿……中国历史上一切民间传说,在义和团这里,都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义和团还将神学、迷信以及宗教混淆,他们相信法术,相信自己就是神,相信刀枪不入、鬼魂附体,相信自己能够飞翔……因为有着如此惊人的神通,洋人的洋枪洋炮又算什么呢?于是,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们,模糊了戏剧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集体陷入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当中——当时的中国北方农村,就像一个戏剧大舞台一样,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在这种情况下,洋人们与其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敌人”,不如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农民“戏剧演员”,一群不戴面具的“神”。

义和团的兴起,点燃了中国人多年以来积郁于胸的民族情绪。自道光时代开始,历经咸丰、同治,一直到当时的光绪,落后的中国在与西方的争夺中,一直败得体无完肤,脸面全无。困顿与耻辱一直如铅云一样,压抑在中国人心上。当洋务派的自强措施没能顶得住列强的扩张和侵略,维新派的变法也阴差阳错走向失败之后,人们用一种非正常的手段从绝望中寻找着希望——民间的力量走到了前台,试图以一种盲目排外的极端方式,以一种愚昧的手段来进行着抵抗。当这种情绪通过一种传统的方式轰轰烈烈地表现出来那一刻,实际上已走入了一种歧路。与此同时,朝廷和官方非理性的推波助澜显然加剧了这种错误。错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风生水起,似乎它本来就是应该发生的,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它。当错误成为一种必然时,也就具有宿命的意义了。

从1900年1月开始,在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凡是有着教堂的地方,便成为一片火海。几个月后,义和团在河北境内的活动达到了高潮。朝廷对于这种民间的势力,一时拿不出主意,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美、德、法等国发表联合照会,限令清政府迅速剿灭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平”。到了5月下旬,由天津上岸的小股外国军队登上了清国的领土,并且由天津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路途之中,他们遭到了义和团的围追堵劫。与此同时,四面八方的义和团来到了京城郊区,一场轰轰烈烈的民间活动即将被点燃。

清国与义和团集体地深陷入一种幻觉。这样的幻觉,从现在看,绝大部分是因为认识上的混沌不清造成的。当世界在19世纪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已在理性和科学的轨道上行驶的时候,在这个东方古国,义和团和清国的统治层的思维还停留在蒙昧的中世纪。一开始,义和团所代表的民间势力还深怀着对于清朝的敌意,他们的口号是“推翻清朝,驱逐洋人”;但到了1899年底,口号突变,成为“拥护清朝,驱除洋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王公贵族,甚至慈禧,都觉得这样的民间力量可以利用,最起码,可以增加与洋人叫板的砝码。出于这样的动机,朝廷打起了如意算盘,准备利用这股民间的力量跟洋人讨价还价。真实的情况是,在当时,整个清国的统治力已经变得松软了,在很多情况下,事态都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况。

最初,慈禧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义和团可以在周边活动,但不准到北京来捣乱。慈禧十分清楚,如果几十万义和团来到京城,局面将不可收拾。但奇怪的是,当四面八方的义和团们来到紧闭的北京城门下时,一个来自辅国公载澜的命令却出人意料地送达了,九门提督不得不开门。于是大批的义和团农民们络绎不绝地拥入了清国的都城。

很多年后,当历史回望100多年前世纪之交的那场义和团运动时,令人奇怪的是,更多的书籍对于这场运动仍然表示出含混不清。一切现象都复杂无比,那时候所产生的任何现象,都是无数种原因交织的结果。它扑朔迷离,像糨糊一样具有复杂的黏性。

历史看起来似乎总是必然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有着很多偶然性。

这样的偶然性往往由一些关键的细节决定,但关键细节,在历史进程中往往丢失得无影无踪,像海水冲过的沙滩一样,将那些色彩斑斓的贝壳席卷得无影无踪。这种关键性的缺失,又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历史总是莫名其妙,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小孩一样,支离破碎,缺乏很多合理性。从现在看,义和团整个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也是毫无踪影,譬如,为什么载澜会让官兵打开城门,是因为洋人反对他的儿子接替光绪担任皇帝吗?为什么慈禧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那样迟缓?是一直在宫中沉湎于大戏吗?解释只有一种,中国的专制政体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总是拖沓而无效率,并且,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总是习惯于推诿拖拉,贻误时机,从而导致局面失控。

真实的情况是,在那段时间里,慈禧一直在宫中不断地听到人们在描述着这样的传奇。起初,热爱戏剧的慈禧并不把这些传言当回事,也不相信义和团所具有的法术。慈禧还专程派了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赵舒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何乃莹前往涿州打探义和团的虚实,查证一下义和团各种“神功”究竟是真是假。经过几天的考察,赵舒翘等实际上已经看出义和团的“神功”全是假的,但随后赶来的刚毅却认为这些神功“可恃”。这种情况下,赵舒翘、何乃莹在向慈禧汇报时,含糊其辞,对于神功,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与此同时,王公大臣与宫中的太监们“三人成虎”,每天在慈禧面前叫嚣义和团法术通天,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洋人的坚盾利器。天天听着这样的报告,慢慢地,慈禧有点将信将疑了。毕竟,慈禧与那些老眼昏花的大臣们一样,都是生活在传统戏剧的文化背景之中,他们从未放弃超越现实的幻想。正是由于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迷糊,终于,精明而果敢的慈禧听信了大臣们的进言,准备依靠义和团的力量向洋人宣战。

义和团进京之后,北京城彻底地炸了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义和团根本就没有统一的领导,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北京从未如此熙熙攘攘,大街小巷天天在唱着大戏,玩着把戏,如春节一样热闹。似乎每一个人浑身上下都亢奋地膨胀着,仿佛他们已经找到了“驱逐鞑虏”的不二法门,复兴中华指日可待似的。慈禧决定向列强宣战后,即给进入北京的义和团发放粳米2万石、银10万两,命令清军和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区。进入京城的义和团们首先在城内的教堂、教会医院和中国教民家的建筑物上点火,大火腾起的浓烟如同长城烽火台的信号一样,预示着这座千年古都巨大的灾难将要来临。紧接着,火光蔓延,很多信教的中国居民的房屋也开始燃烧起来。清国的官员们下令把正阳门的城门关了,并派出重兵把守,说是奉太后之命,防止乱人混入内城。这样的命令,更像是给人们一个信号:要放火就尽管放,只要不把皇城点着就行。于是,京城的大火更熊熊地燃烧起来。

由于有了朝廷支持,义和团情绪高涨,迅速向更极端、更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传教士和教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打杀。义和团进入京津之后,情形更为恐怖,许多传教士和外国人、中国教民被杀,甚至稍有看不惯的,都指为教民,全家皆杀。混乱的局面最后发展为:凡使用洋物者,“必杀无赦”。曾有几个学生仓皇避乱,因为身上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也遭受了乱刀砍杀的命运……对于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群情激愤之下,义和团还倡议活捉康有为回国治罪,甚至,义和团还一度冲入宫禁企图捉拿光绪皇帝,结果是慈禧发了一通火,杀了几个人,才平息了这一事件……形势变得越来越失去控制了。被煽动起来的狂热民众,天天在街头追杀洋人和“二毛子”,抢劫商店住宅,焚烧教堂医院,外国人只得躲进使馆,并在使馆外筑起街垒。

现在来看,这场蹩脚的农民运动更像是一场造反的大戏。喜欢戏剧的中国人集体造就了一场神魂颠倒的迷乱,然后,在这种迷乱演出了一场悲喜交加的大戏。在这当中,人人都发现自己成了演员,而当他们置身于这样的运动时,都油然产生一种崇高感。男人女人都涌进了这场大戏之中,他们的装扮也富有戏剧的特色:“大师兄身穿黄裳,头包黄巾,马如飞,黄令旗招展,人皆让路”,在这群人当中,有扮作孙悟空的,有扮作诸葛亮的,有扮作关羽、张飞的……他们的装扮和造型,都来自于在此之前广为流传的话本和戏剧。连女人也加入了,他们头裹红巾,腰扎红带,绛色裤褂,蹬软底鞋,头巾上写着“协天大帝”四字,红肚兜上则标明“护心镜”。她们就差完全套用戏剧的扮相了,在背上插着十二面令旗,头盔上飘着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这样的方式哪里像是上战场呢?就像是赶赴一场盛大的戏剧。魔术也出现了,由乡下女子组织的“红灯照”,每个人带着一个小灯笼,据说小灯笼可以呼风唤火。有人看见,小灯笼可以带着头扎红巾、腰系红带的女子,在天上飞,她们的手指向哪里,哪里便燃起了熊熊大火。还有一个叫“砂锅照”的义和团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只带一口砂锅,当队伍要吃饭的时候,成员便生火做饭,奇怪的是,一只小小的砂锅,里面的米饭竟怎么也舀不尽,一直可以供应数百人吃饱喝足。

中国的北方就这样上演着一场人鬼不分的大戏。只要是戏,总有大梦初醒的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去跟洋人作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1900年6月,当八国联军即将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慈禧仍然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沉醉于她以古老的神话方式取得抗击洋人胜利的美梦之中。义和团进京之后,不知是触动了慈禧的哪条神经,这个曾经非常喜爱戏剧的老妇人变本加厉,对待那些戏剧,几乎是疯魔了。慈禧整日沉湎于京剧,每天,她总是迟迟地起床,一番精心地漱洗之后,吃过午饭,她就让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开演了。当大戏敲着锣鼓拉开帷幕之后,慈禧一边安详地用她专用的鹤脚烟袋吸着水烟,一边全神贯注地看着戏,像一个农村妇女一样尽展悲欢离合。看到入情处,慈禧也会大声笑出或者恸哭不止。戏落幕了,喜笑颜开的慈禧就会下旨:

赏!小太监就会把碎银子抛到台上去,演员们就会磕头谢恩。

在慈禧眼中,现实也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大戏,而她自己,就是这个大戏中永远的主角。

当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在北京兴起的时候,此刻的李鸿章正在南方休养生息。尽管在千里之外,但李鸿章还是凭着自己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嗅出这场风波暗藏的危险。6月初,李鸿章收到了英国人赫德从北京发给广东海关的电报,这封电报几乎代表了驻华洋人们的集体立场,也告知了北京的真实情况:

此间局势极其严重,各国使馆都害怕受到攻击,并且认为中国政府即使不仇外,也无能为力,如果发生事故,或情况不迅速改善,定将引起大规模的联合干涉,大清帝国可能灭亡……请电告慈禧太后,使馆的安全极为重要,对于所有建议采取敌对行动的人都应予驳斥。

李鸿章收到电报后,立即向慈禧发电,重申了赫德的意见,特别强调如果不停止排外行动,大清帝国可能灭亡的观点。

但李鸿章的电报石沉大海,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形势直转而下。西方列强,加上日本,终于动手了。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了中国北方的海岸门户大沽炮台,聂士成阵亡,马玉昆、宋庆诸军零落,三天之后,京城门户天津陷落,以保护使馆为名登陆的联军向通州进发,而通州距都城北京仅20公里。19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总理衙门宣布不再保护使馆,限外国人在24小时内离京。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男爵在乘轿前往总理衙门试图交涉保护在京外交使团安全问题时,途经东单总布胡同时,被巡街的神机营章京恩海用枪击毙。随后,保卫北京的清国将领李秉衡在杨村遭遇败绩后,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殉国……李鸿章在南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老泪纵横,用手杖触地:“内乱如何得止?如何得止?”李鸿章的悲伤让在场的官员动容失色,他们从未见过冷静铁血的李鸿章在情绪上会失去控制。即使是在最伤痛最悲凉的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也只是无声泪下。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李鸿章所喷发出来的,已不仅仅是泪,而是血了。

同类推荐
  •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罗伯特·波义耳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出发、介绍罗伯特·波义耳——这位出生于英国的、“物理学奠基者、化学之父、气体科学创始人”的生平及伟大贡献。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本书从政治巨子、军事风流、思想圣哲、文学大师、艺术巨擘、科学巨匠六部分,分别介绍了世界的历史名人。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她是男权世界的一抹朱红,在铜墙铁壁中建立了自己的名号,她进过感业寺,却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皇帝宝座、她励精图治.将贞观之治完美过渡到了开元盛世:她独具慧眼,有唐一朝人才济济,狄仁杰、姚崇、宋璟、郭振……丈臣武将,汇聚一堂:她又极具手腕,轻松玩转后宫,关键时刻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放过 她也曾经养男宠、眨老臣、任酷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热门推荐
  • 神道不朽

    神道不朽

    故事从这里开始,人族柳玉偶得上古大能吞天兽的内丹,获得了其吞噬万物的能力,在上古大能风采不再的今天。柳玉凭借着吞天兽的内丹创造了威震宇内的吞天诀,最终成就无法超越的传说。灵气不足没关系,我可以吞噬外物中存在的灵气,达不到上古大能的高度没关系,我可以吞噬上古大能的尸体中残留的精气来达到,一具不行来十具,终可到达上古大能的高度。
  • 婚婚欲醉:顾少独占小甜妻

    婚婚欲醉:顾少独占小甜妻

    陆家最上不了台面的私生女,竟然因为一场意外,结束了自己二十年的单身史,翻身成为豪门太太了?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却是:“老婆,今天晚上咱们继续造人吧!”“绝不!”新婚燕尔,在床上度过那岂不是太亏了?面对某男人前大总裁,夜变大灰狼,某女简直要哭着抗议。偏偏顾少需求大,非要缠缠绵绵生个娃,“老婆,外人说咱们婚姻长久不了,咱们一定要造出人工结晶,给他们炫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盛世名媛

    重生之盛世名媛

    她是顾念,也是沈关关。上一世,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该怎么死亡,更没想到自己会死在丈夫和姐姐的精心部署之下,“你说你爱我,愿意为我做一切。”成为丈夫死前送她的最后一言。这一世,她发现丈夫和姐姐的双双背叛之后竟然掩藏着更大的秘密。丈夫贪婪、姐姐恶毒,身边亲人一个一个惨死,这一世,手撕渣男,吊打恶姐,必将恶人踩于脚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怪生存法则

    妖怪生存法则

    妖怪的定义是什么?三头六臂能化形的非主流禽兽?还是拥有强大异能的人类,亦或者是外星人?神仙的定义是什么?脱去虚无的崇拜成分,那就是强大的人类。你所熟知的神仙妖怪来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它们只是明清时候的人写的小说而已,西游还在封神之前,离我们的时代很近,焉知他们所写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相?如果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隐藏着天庭,地狱的组织,而太白金星,二郎神还活着呢?如果这个黑暗的都市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杀戮,如果这个都市中有一个号称守护华夏的组织叫道院呢?一个高中生的奇遇,一个高中生的堕落和自我救赎!!!
  • 英雄联盟之我是伊泽瑞尔

    英雄联盟之我是伊泽瑞尔

    喜欢旅游,热爱游戏的高枫,在玩《英雄联盟》的时候,在雷雨交加的午夜12点,完成了华丽的五杀,然后被一道更华丽丽的闪电带出了这个世界!当他醒来的时候,他的身份已经变了。“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他总是这样说。。
  • 包养腹黑大明星

    包养腹黑大明星

    她,林一诺。父母起名时取一诺千金之意。可惜,千金没做成,大三的年纪要靠兼职养活自己。阴差阳错的还包养了他,一个莫名其妙摔在她跟前的男人。想赖在她家白吃白住,那是连门带窗都没有的事。既然他主动提出肉偿,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 “瘾”私门

    “瘾”私门

    极端的童年记忆,培育了他心灵世界极端的“瘾”,它不受他控制,它制造了一个充满欲望、虚伪、贪婪、麻木甚至变态的生存环境。他的智商、情商成为它的帮凶和保护伞,他家人离散、朋友反目;他濒临死亡、无限绝望;他无法自救、无法求救。他,深陷“‘瘾’私门”。年轻的80后海归心理学女研究生戴希和男友不意卷入一场精心策划的日本商人谋杀案,从此他们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扰乱。很快,戴希被招募进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联合化工,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威连患有一种名为“性瘾”的心理疾病。就在戴希试图与自己的导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合作为李威连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戒除“性瘾”的时候,可怕的阴谋悄悄迫近。
  •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莫道天下

    莫道天下

    异界大陆,儒释道灵魔,一道天下。一个无缘的相遇,拉开了惊天的前幕。上一辈人的恩怨,这一辈子偿清。是怨,还是缘?
  •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她是闻名大陆的“女王殿下”,却被最深爱的人陷害致死。重活一世,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发誓定要十倍奉还!只是,那谁谁,这只骚狐狸是打哪冒出来的?狐王?狐王又怎么样!床畔,弦歌一脚踏上床沿,一手执鞭轻轻划过炙焰绝色的面庞,邪邪一笑:“叫我女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