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100000033

第33章 忠与奸(2)

上策拥两广自立,以李鸿章在当时国内外的影响力,旗帜鲜明地恢复汉族统治,建立新政体;中策为起兵广东,北上剿拳勤王,以谢洋人,以兵马给洋人以威慑;下策就是奉诏单骑入虎狼之穴议和了。国乱纷扰之际,清室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上策无疑也是一种大胆的选择。但李鸿章对于所有的方案都未置可否。还有消息表明,李鸿章在广东期间,还同意幕僚刘学询与英国驻香港总督卜力的策划,同流亡在外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暗中联络,准备策划两广独立,自立为王或是总统,用孙中山来施行新政。

尽管最终这些行为烟消云散,但这样的传闻,听起来还像是煞有介事。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是对那个腐朽的朝廷彻底地失望了。这个腐朽的朝廷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内忧外患,苟延残喘,牺牲人民,绥靖洋人,让李鸿章本人受够了窝囊气。如果李鸿章真有打算鼓足勇气重写自己的人生,结果或者不出人意料,只是,时也,运也,李鸿章在犹豫中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和可能性,只能一以贯之,以一个“糊裱匠”的形象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作为拥有重兵的地方诸侯,与朝廷的关系处理一直是潜在的,也是最具危险性的问题。随着清国腐朽和没落程度的加深,这种关系肯定会变得越来越迫切。从表面上看,李鸿章是有这个能力的,他手头一直握有重兵,无论是在智慧胆略上,还是从资历上,他比朝廷诸多的迂腐旧儒酒囊饭袋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并且以当时淮军的实力,相比较岌岌可危的清王朝,要想取而代之,并不是件太困难的事。但李鸿章似乎从未这样做,而且几乎从不对朝廷说不,在一辈子官场生涯中,李鸿章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从未违反过朝廷的有关授意,也从未对朝廷表现过一丝不恭。

应该说李鸿章有很多次非常好的“取而代之”的机会。李鸿章为什么不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实力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从性格和世界观上来说,李鸿章显然不是曹操那样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李鸿章虽然很聪明,但他却不是一个渴望成就霸业的人,他只是渴望着为朝廷所用。成为一个“治世之能臣”,就是李鸿章全部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李鸿章显然与他的同乡,三国时期的曹孟德不一样。李鸿章虽然从才情上说也是“中人以上”,但他缺乏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曹操的大气、豪爽、洒脱、风趣、机敏、诡谲、狡诈、冷酷以及残忍,同时,最缺乏的,是曹孟德那样对于天地人生的全面的哲学思考和感悟。曹孟德曾在那首著名的《观沧海》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从诗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对于天地万物有着通彻了悟的人。

只有具备这样的感悟,才会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气度。一个不具备浩然之气的人,通常是不敢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的。

从思想上看,李鸿章还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传统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忠义节孝的道德对他影响非常大,这种儒学义理的教育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行为掌握是根本的。在李鸿章的内心深处,他是一直承认“真命天子”的。

当时,层层叠叠的科举选拔制度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机械与谨慎。从这样的体制与思想出口所涌现的人物往往尽显处心积虑。由于科举制度的严格和缜密,加上理学的渗透,在明清两朝,已经没有土壤能出现赵匡胤式的乱世重臣,也很难出现诸如诸葛亮那样的英才了,能够出现的,只是这种体制设定的模具所铸造的器用者。对于绝大多数朝廷重臣来说,已经很少有虎狼之性了,有的只是犬性和羊性,见利忘义,或者是亦步亦趋、无所事事。对于李鸿章来说,他的性格、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经历都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一世枭雄。李鸿章出身社会下层官僚家庭,从性格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有着天地情怀的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对于天地万物的思考与感悟也非常有限。李鸿章人文理想、宗教感以及历史感的缺乏,使得他在更大程度上只会在意个人的利益与功名,并不是一个为理想和情怀甘心舍弃功名和地位的人,他不可能有“反骨”,也不可能有着大境界,李鸿章拥有的,只是商人似的精明,以及官场的老谋深算。

在这样的思想本源之下,李鸿章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只会是浅层次上的追求,谈不上从本质和深层次上的理解。越到晚年,李鸿章变得越来越现实,疲于奔命各种事务,很难从诸多的事务中脱开身来。从追求上说,李鸿章对于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状况已相当满意,他更愿意在一种光环下生活而不愿意去做那个光环,因为这样更安全。李鸿章最终选择了一种安全的生命方式,那就是以执行者的面目来出现,在现存的制度下做事,同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国,服务于朝廷,而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制度上的掣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的中央集权,发展到明清之时,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政坛那种选拔官吏的制度以及推崇的倾向,使得官吏们很难保持一种锐气。知识分子那种因为拥有真理和才华,而具备的高贵感和英雄气质已经荡然无存。尽管李鸿章权倾朝野,也拥有广泛的权力网和关系网。但是,在当时清朝的那种繁琐无比、互相掣肘的政体以及组织方式下想要有所作为,必定难上加难。更何况李鸿章要想使其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生效力,他还缺少最重要的力量支撑,那就是绝对权力。李鸿章从未掌握过中央大权,他一直在军机处外,甚至在洋务运动时期也与总理衙门大臣职务无缘,李鸿章在最盛时期也只不过是京城所在的直隶省的总督。虽然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当清国总理衙门没有能力处理对外事务时,李鸿章以北洋通商大臣的地位,赢得了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权力,使自己成为与总理衙门并驾齐驱的一个单人外交部。但李鸿章掌控外交大权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李鸿章的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他所需要的财政和其他资源,经常有赖于他管辖的以外的省份。官僚体制的一个共性就是,很多事情如果按照惯性来操作的话,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但只要稍稍有悖僵化的程序的话,事情的进展就显得无比艰难。除此之外,李鸿章在很多事情上,还不得不主动适应当时的“潜规则”,那就是必须大量地向他的上级献礼和谄媚。当醇亲王在甲午战争前写信给李鸿章,说修万寿山的银子不够用,希望李鸿章和各位督抚能筹集点银子时,李鸿章不得不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在那样的制度中,类似的贪赃枉法再正常不过。李鸿章熟悉这个制度的一切潜规则,同样,他也是运用潜规则的高手。

李鸿章不肯上前台可能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对于乱世的担心,时局不明,前台的人极可能成为牺牲品。李鸿章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当清国陷入洋枪洋炮打开国门的泥淖之中时,中国何去何从,中华民族何去何从,李鸿章显然缺乏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认识上的困惑,李鸿章更愿意幻想去辅助一个名主,艰难而安全地去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或者像曹操一样,做一个权倾朝野的重臣,而让他的后人去真正地改朝换代。李鸿章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也许,这句话,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暴露了他对于世事以及生命的无奈。也许,对于李鸿章来说,在时局不明的情况下,他只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不愿意去冒风险去强求改变了。

当然,就李鸿章而言,他所忌惮的,肯定还有李家好不容易才兴旺发达的家业。无论怎么说,对李鸿章以及他庞大的家族来说,他们毕竟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李鸿章与李瀚章在朝廷做着大官,他们的弟弟有的做着生意,有的尽享其富,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大批财富。一个权倾当朝的家族,当然害怕天下动乱,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李鸿章当然不愿意将个人的财富作为赌资,放手一搏。李鸿章一直是一个入世很深的人,他本身一直不太注重空洞的名声,这一点,他与曾国藩一直不太一样,也与张之洞不太一样,他最看重的,是实力,也是实利。所以在当时,他有着那样的处境,有着那样的虚名,他已感到满意极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李鸿章本人所做的一切,是他处心积虑的结果。如果在内心深处,没有巨大的自我否定的力量的话,李鸿章不可能在行为上有着突破性的进展。在思想上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突破。性格决定命运。此语一点不差,也正是李鸿章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历史当中必然的悲剧命运;也决定了李鸿章只是一个社会转型早期的过渡式人物。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李鸿章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解力也决定了他的早期转型必然是举步维艰,犹犹豫豫。另外从人格上来说,李鸿章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官僚,他缺乏的是那种真正的济世思想,能把自己真正“放下”的情怀。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人格是最根本的一种力量,如果缺乏这种力量,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器用者”,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大英雄,更谈不上是一个创造历史的英雄了。在这一点上,梁启超也说,李鸿章只是时势所造就的寻常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非常英雄。对于中国当时的时局,他已无力改变,只是蝇营狗苟。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李鸿章是中国五千年官场、权术、人际关系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个成“精”的人物!实际上绝不止李鸿章,能在当年的专制制度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游刃有余的人,都可以说是成了“精”的人物。这样的“精”也是中国文化与制度特有的产物。在世界所有的文化当中,也许只有中国文化是最重视人际之间的关系的,它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对于人际和功名的进与退、合与和的关系,简直可以说到了神经过敏或者无病呻吟的程度。而李鸿章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对官场进与退的规则的运用,以及那种专横与隐忍的双重心态,都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可惜的是,即使是这样一个运筹帷幄的人,人算也不如天算,人力的智慧哪里赶得上时运呢,尤其是不可捉摸的命运。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李鸿章聪明一时,也糊涂一世。也可能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吧,“尽人事,听天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李鸿章的一生就带有悲剧意义。而如果是另外一种想法呢,自以为是,沾沾自喜,那么李鸿章则像一个小丑一样,他的一生则带有喜剧的因素了。

1902年1月,慈禧太后终于回到北京了。几乎所有的京官都跑到车站站台上来迎接了,紫禁城的皇家仪仗队也来了,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就像欢迎英雄的凯旋。与此同时,洋人们也带着花枝招展的家眷们来了,他们被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鼓乐、鲜花和掌声中,慈禧从袁世凯安排的“龙车”上走下来,这个老妇人表现得很从容,态度极为和善,也极其谦卑。在前门,她向着所有看她进城的外国人鞠躬微笑,随后,68岁的慈禧像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一样,不但接见了外国公使们的夫人,还接见了使馆的孩子。他们在一起合影留念,亲切地拉着家常,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站台上,没有了李鸿章颀长而略显驼背的身影。大清帝国再也没有那个“舍我其谁”的李中堂了。也许,等宫中重新落定之后,慈禧会想起李鸿章吧,想到如果没有这个死心塌地的奴才,她可能会继续流亡生涯,甚至,性命都会不复存在,死在异地他乡。

李鸿章就这样带着遗憾和悔恨逝去,也带着荣光和忠诚逝去。也难怪这个在晚清奔波了数十年的中坚之臣死不瞑目了。可以这样说,随着李鸿章的翕然离去,这个时代之木桶上最强硬的一根铁箍崩断了。从此,庞大的帝国开始坍塌,堂皇神圣的庙宇上鬼魅横行,上层变得更加厚颜无耻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这些人一方面惶惶不可终日,一方面肆无忌惮及时行乐……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即将来到。

同类推荐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究竟为何能在文人辈出的宋朝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词究竟好在哪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是否一如世人所称颂的那样完美?她又为何会在三年后另嫁他人,又在短短数月内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婚?借助诗词路过人生,透过人生品读诗词。人物故事与诗词品鉴结合,360度无死角、全解析千古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机警

    机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荡天

    荡天

    钢铁的身躯,不灭的灵魂,任那时空淹灭,我依然永存,但凭天地动荡,吾依然傲立,这是一个武者的尊严。修仙资质普通的韩云飞得到一群远古武者的传承,开始在修仙界的闯荡生涯。武道与仙道的碰撞,武兵与法宝的交叉,一道道激烈的火花映耀着整个修仙界的天空。为了心中的那些执爱,如果仙阻我,我屠仙,如果佛阻我,我灭佛,纵是天地挡我,亦荡天破地。肉身境,生死境,太元境,天地境,混沌境。五大境界代表着武道的辉煌。*******************************************************走过路过的各位同学,觉得看得顺眼就顺手投点推荐,点点收藏,小青在此拜谢了!
  • 异瞳魔界公主复仇记

    异瞳魔界公主复仇记

    待我强大。给自己天下!我不是懦弱的小绵羊,我是来自地狱的修罗,欠我的,我都会一一讨回。现在我的报复来到了,你,准备好了么?
  • 凤临天下:绝色医后

    凤临天下:绝色医后

    夏祈墨,大龄剩女一只,在她的身上似乎是有着一段魔咒,她的每一段恋情只能维持七天,第七天她的男友便会以不同的理由和她分开,每一段感情皆是如此。月老庙,奇怪的庙祝婆婆,一块千年结缘牌,让她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宫家的四小姐,宫玥瑶。一块结缘牌,两个名字,一段奇妙的姻缘将她和她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牵到了一起……
  • 静辰独奏:无法独奏的爱情

    静辰独奏:无法独奏的爱情

    他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富二代;但却家道衰败他成为了维也纳乐团第一个华人首席小提琴手;却在第一次作为首席演奏结束后,离开了维也纳乐团他只为寻找自己的爱人他从落魄走向辉煌他打造了自己的商业集团但是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小提琴财富并不等于爱情财富能带给他的东西只有自己懂得
  • 武道封玄

    武道封玄

    杀伐不断、战火四起的东炎大陆。杀戮与争斗是唯一的主题,权力与利益交错。浮华与争斗之中,武道衰微,剑修凌世。一个人,一杆枪,纵横天下。站在无数敌人尸体的顶端,才发现天道永无止境!一壶酒,一杆枪,破碎虚空,君临玄界!身体不朽,征战不止!谁才是这万界之内的王者?
  • 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本书告诉广大父母如何在孩子20岁之前帮助他们养成诚实、俭朴、独立、责任、礼貌、快乐等价值观。
  • 前世今生:王妃听我话

    前世今生:王妃听我话

    他逍遥一生,放荡不羁,却愿意为她接受命运。她名声狼藉,不论世俗,为了那誓言改变人生。这天下,有这两人,必定不会太平。引世之命的他,和救世之命的她。曾经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世间有那么多无可预料的事,却也无法阻止两人的脚步。他是完美的,却沦为怪物,为的是等待她的出现。殊不知,冥冥之中,命运的红绳,早已将两人连接。不论前方多么危险,他都会和她,携手并进。因为——“苏嫣,我终会带你傲视天下。”
  • 鬼屋里走出来的发迹史

    鬼屋里走出来的发迹史

    在一个乡镇上,有一幢废弃的百年古屋,乡镇上的人都说那屋里整夜在闹鬼,阴森恐怖,无人敢居住和靠近。有一个穷画师以卖画为生,一路云游到此,他天生不怕邪,竟然租住到了鬼屋去,一住就是大半辈子,在这鬼屋中他和这屋中的女吊死鬼成了知己,这女鬼被他的善良和真诚感动,她终于把这鬼屋中最初的主人巨大的惊人秘密告诉了他,从此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道路,最后他成了亿万富翁。后来重新投胎出世的紫女女鬼和这个画师结了婚,夫妻俩又干出了惊人的大事业,紫衣天性异禀聪明,她天性善良助人,她大量资助贫苦的人和资助着无数贫困的大学生……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从小学数学教师应开展怎样的研究,如何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给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根据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的需要,结合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体会,选择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采撷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案例,并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启示一线教师研究要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入手,研究数学教学中的现象与规律。本书各章节重点阐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形成研究成果”,在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