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1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似乎还是有话可说。

1000多年前,哲人奥古斯丁在阐述解释自己时,曾经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本身出了问题。”是的,人在与世界的对抗中,看起来强大无比,其实,最不了解的,还是自己本身。一个人在他的写作中所描绘的绝对真实,就像是尘世中的绝对公正、自由和完美那样荒唐。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存在物,不管它是实的,还是虚的,都是有着缺陷的。最热切的决心,最坚定的信念,最确凿的事实,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写李鸿章,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觉得难度最大的一点是,我们如何擦亮自己的眼睛——在很多时候,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这个世界的清晰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立场本身。不可否认的是,假如我们自己的视觉出了问题,或者是我们的立场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会是真相本身,而是扭曲了的东西。

在写作李鸿章的过程中,我曾认真地阅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这样的阅读让我异常吃惊。我吃惊的是梁启超对于李鸿章异常准确的把握;也吃惊为什么后来竟会对这样的准确的把握进行着全盘的颠覆。这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列举中国文化一个最致命的软肋的话,那么就是它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忏悔,缺乏这种忏悔的精神和习惯。这样的反思和忏悔,应该是与人自身那种具有无限深度的自省相连的。而在绝大多数问题上,这个民族很容易坠入情绪的蛛网,坠入是非纠葛之中;即使是反思,也只是那种浅层次的、一种情绪和功利的总结,很少有那种真正的、平和而有深度地对于内心和人性的挖掘和警惕。而且这样的思索又极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派别、立场、权力或者别有用心的阴谋左右。这样的状态,使得我们在五千年不算短的文明史中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缺少实质性的进步和飞跃。

前段时间看余华的《兄弟》。这部轰动的小说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我却一直对它看好。我觉得《兄弟》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揭示了我们曾经的荒诞以及正在延续的荒诞。我们能够意识到历史的荒诞性,但我们却意识不到现实的荒诞性。这样的缺乏,是因为我们对于现实缺乏足够的警觉,也缺乏一种由思想高度所拉开的距离,以及对历史和幻象应该保持的冷静。余华提醒了我们,提醒了我们的丑陋和荒诞,并提示我们反思。这样的情形,就如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或者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

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因为社会变动的迅速,它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完西方几百年来发展的过程,这还不包括西方近代思想数千年的积淀和背景。在中国社会这100年中,从温和的改良主义到激进的革命方式,都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匆匆行程。它是那样的神速变迁错综复杂,以至于任何一方的思想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酝酿成熟,然后来构架一套较完整深刻的哲学政治的思想体系,更不可能心平气和地付诸实施。在这100年,无数思想与流派都成为一个环节,成为短暂的过程,而人们从未细细地品味着这些思想,静心比较,或者理性地思索,而是生吞活剥,生拉硬扯,或者一知半解地体味着这些思想;或者干脆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这样的思想没有真正地生根开花,结出果实。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想写的有关李鸿章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不应是一本外部的作文,那是外部事件在李鸿章身上的反映;我想要表述的,是那种由外及里的东西,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李鸿章的一本内部传记。人的精神和心路历程,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是一种内在的历史。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和特性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只有在我们自己的胸中,才能找到那种熔炉,使确凿的东西变为真实的东西,使研究人的文学和研究世界的哲学携手去产生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试图将一束光照到李鸿章的内心深处,但不可否认的是,通往李鸿章内心的隧道太窄也太深了,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五千年的洞穴!我的光进入不了他的最深处,我看不到他的内心当中的波澜,也看不到他内心当中开放着的花朵。我只能影影绰绰看到漾起的一点光亮,如深山里出现的烛光,大海中波涛的反射一样,片刻之后,便恍然消失。

倾听一个人的内心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甚至连人们自己,也离自己的内心很远。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静下心来,擦去自己眼中那种与生俱来的翳云,然后开始揣摩和倾听。历史是架不住追问的,在那种刻意的追问下,历史往往会变成一盘散沙。同样,对于历史人物来说,同样也是这样。那种过度的追问反而显得浅薄而无知。每个时代都洋溢着浓重的沙文主义的意识,一个时代,总想自以为是地割裂与前尘的联系,仿佛自己高高在上,不食时间的烟火。这样的方式,显然愚蠢至极,对待历史与历史人物,我们必须削平自己足下的坎坷,让自己站直,让自己放松;当我们抛弃情感以及别有用心的动机时,也就意味着,至少,我们会看到那个历史人物,以真实的背影,出现在你的面前。

现实即历史。这就是说,现实往往是历史的循环往复。古往今来,只有两样东西意味着永恒,那就是,人头顶灿烂的星空,以及人内心深处的神灵。

1801年,李鸿章之父李文安生。

1821年,李瀚章生。

1823年,李鸿章生。

1825年,李鹤章生。

1829年,李蕴章生。

1833年,李凤章生。

1834年,李文安乡试中举。

1835年,李昭庆生。

1838年,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中进士。

1844年,李鸿章乡试中举。

1847年,李鸿章中进士。

1851年,李鸿章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1853年,李鸿章受命回乡办理团练,剿杀太平军;李鹤章随兄从军。年底,李文安也奉命回乡募勇防剿太平军。

1855年,李文安卒于合肥军次,年55岁。李昭庆的长子李经方生,后过继给李鸿章嗣子。

1858年,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焚毁了李鸿章祖宅。李鸿章赴江西,入曾国藩幕僚。

1861年,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卒于江西。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赴沪作战,与华尔洋枪队共剿太平军。12月,被清廷授江苏巡抚。

1863年,淮军攻克苏州,李鸿章设计杀掉八降王,被授太子少保,并赏穿黄马褂。

1864年,曾国藩军攻克南京,标志着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清廷封李鸿章为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是年,李经述生。

1865年,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奏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此为清朝最大的军工企业,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1866年,曾瓜李代——李鸿章替代曾国藩受命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

1867年,朝廷调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仍在军中办理剿捻。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代理湖广总督。

1868年,捻军被镇压。李鸿章被赏加太子太保,并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

1871年,李鸿章、曾国藩联名致函总署,奏请选派聪颖子弟赴美留学,此为中国官派留学生之始。

1872年,李鸿章创办著名企业轮船招商局。李昭庆卒于天津。

1874年,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大力举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1875年,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瀚章出任四川总督。

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抵天津,访晤李鸿章。

1880年,李鹤章卒于合肥。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翰林院编修梁鼎芬以李鸿章有“六可杀”之罪,要求弹劾李鸿章,朝廷认为其莠言乱政,将其革职。

188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与法使签订《中法新约》10款。

1886年,李蕴章卒于合肥。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

1890年,李凤章卒于芜湖。

1892年,李鸿章70寿辰,慈禧、光绪赐以厚礼。李鸿章继配夫人赵氏病卒天津。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日海军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大败于大东沟。

1895年,李鸿章率李经方、罗丰禄、马建忠、伍廷芳等人赴日议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德、英、法、美等各国,李经方、李经述、罗丰禄等随行。

1897年,李鸿章赋闲京师,在总署行走,居贤良寺。

1898年,李鸿章奉命勘查山东黄河工程。

1899年,李瀚章卒于合肥。年底,李鸿章任两广总督。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年初,李鸿章离京赴广州接任两广总督。6月,北京局面逐渐失控,清廷命李鸿章火速进京收拾局面;7月,清廷重新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10月抵京,与奕一起,与列强谈判。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月1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吐血而卒。

同类推荐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天价盛婚:独占豪门爱妻

    天价盛婚:独占豪门爱妻

    七年噩梦纠缠,撒旦男人强势归来,白天是贵族绅士,黑夜是恶魔摧毁她的梦。为保腹中胎儿,她跪在他面前祈求他成全自己的幸福。他含笑答应,却在婚礼当天肆意破坏,将她锁在暗室,而新郎被绑在玻璃室内观看这一切!“你知道我为什么答应你跟他走进婚礼殿堂吗?因为我要你看着,我是怎么毁掉你美好幸福的!”当她认命想要跟他好好过时,他却丢给她一张红色请柬,婚礼当天,她被人用枪抵在额间,问道:“跟她结婚?还是救我?”电话掐断前,她只听到他淡如水的笑声对神父道:“婚礼继续。”明知这男人是毒,不能爱,她还是爱得体无完肤!爱恨情仇,万分纠葛,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只是因为太过爱你。
  •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百鬼夜行的最后一天,我重生了……听老人说这一天是鬼节,万鬼出游七日,正是结束归巢之时,此时或有一二极留恋人世的魂不愿回地府,便趁你临盆之机将原本应投胎的魂魄吞掉,取其真精,强霸你身体,本是阴间之物,强留阳间必然阴气极重,极易招惹外邪怨鬼。可是我却引来了……
  •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现代家庭保健(时尚生活指南)

    说起时尚生活,总会让人想起“品味”二字,时尚的脚步也似乎一直都与审美惜惜相关,如今时尚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时装,红酒,手表这些的东西,在大众化的生活中,时尚已经与科技密切联系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以期享受生活的乐趣。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费理念催发了大量新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内容,不曾使用过的新用品进入千家万户。本书在理财、法律、茶道、花草、象棋围棋、开店收藏、饮食保健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高品位而又幽雅情调的生活图画,全书衔接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点出发,由线到面逐渐深入,引导读者在现代化的气息下,走进一个既温馨、舒适而又新潮的生活氛围。
  • 三界龙祖

    三界龙祖

    修为,人家是修的,他是靠长的,武技,人家是练的,他是靠传的。江湖,官场,还是玄境,他统统玩得转;凡人,魔兽,还是大神,他一样摆得平。没有最轻松,只有更轻松,巅峰就是这么简单。只因,他是龙祖!
  • 穿越之心若涟漪

    穿越之心若涟漪

    她名为涟漪,谁曾想惹那么多人为她心起涟漪。她想自由一生,可他为她毁容残疾,这让她如何自由?她想潇洒一生,可他硬是把她扯进宫廷漩涡,这让她如何潇洒?她想无忧一生,可他硬生生从前世跑来寻她,这让她如何无忧?她想独活一生,可他们一个个要死要活的不同意,这让她如何独活?她想还不如不多活这一世,当初就该沉浸在那无边的大海中,无声无息……
  • 此情成灰

    此情成灰

    游戏中的偶然相遇,现实中的死缠烂打,本已彼此倾心,爱却在顷刻成灰。——————————群【渣风闲叙】158795035微博:@_碎成渣渣了新书《抓个神偷暖床》详情见某渣的微博或者敲群
  • 济公诗词

    济公诗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醉是五月花里情

    醉是五月花里情

    “因为不想让你不喜欢,因为不想让你为难,所以选择了守护。”因为这句话他与她擦肩而过,因为这句话他选择回国,因为这句话他放弃他乡的美好前程。她不是忘了他,只是时间不等人。忘了他的模样却还记得昔日好友的名字。那个名字她还记得,只是……
  • 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