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7000000035

第35章 润物有声(2)

部队能用的工具,只有少量的铁锹和十字镐。指战员们自力更生,自己打造镐、锹、犁、耙等工具,但还是不够,只能几个人共用一件。谁愿意干等着呢?各显神通吧:有人找来牛肋骨和石片掘地;有人在木棍上捆帐篷钉子当钉耙松土;有的连队分成三班作业,人休息工具不歇……不久,十八军紧急从印度购置的一部分洋镐到位,加上后方抢运来了一批工具,才解决了开荒工具的问题。

荒滩上,大小鹅卵石层层叠叠,挖了一层又一层,似乎永远挖不完,刨不尽。正值高原冬季,泥土冻结,一镐下去,“嘣”的一声反弹回来,砸在大石头上派起无数火星,虎口震得麻、酸、疼。铁锹卷刃,洋镐磨短。有时一镐下去,小石头会蹦起来伤人,人们戏称“蹦弹”。每天总有人被“蹦弹”击中,留下一片红肿。

最要命的是,军人们不了解拉萨“日光城”的“酷”。尽管是寒冬,中午的太阳居然烤得人直冒汗,小伙子们脱了外衣,光着膀子干活。到了晚上,小伙子们就叫开了,原来被紫外线灼伤,整个背上又红又肿,皮肤开裂。开荒结束时,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脱了几层皮。“日光城”昼夜温差大,拉萨河谷的夜风更加猛烈。早上起来,铺天盖地的风沙把所有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盖满一层土。人人都灰头土脸,连耳朵和鼻孔里也灌进了沙,都成了“沙人”。

1951年11月26日至12月13日,短短十七天里,进藏部队在一片荒滩上开垦出二千三百多亩土地,修筑了数千米水渠,引来拉萨河水浇灌。1952年2月下旬,新成立的西藏军区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正式向全军区发出“向荒山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

在拉萨的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些当年垦荒部队用过的十字镐,作为那段高原开荒历史的见证。那原本约有一尺多长的十字镐,在官兵们一次又一次和荆棘根、乱石块较量的垦荒战斗中,最后被磨得只剩下五六寸长。

1952年的春节刚过去,驻拉萨机关、部队又投入一场轰轰烈烈的“背粪运动”。那时候,偌大的拉萨城里竟然没有一个公共厕所。每年数量庞大的朝圣人群涌进拉萨,无数来自各地过往频繁的马帮商旅,以及来自藏区各地的官员和土司头人及其随从,还有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传召佛事活动时数万喇嘛蜂拥而来,于是拉萨街头随处可见人畜粪便。

布达拉宫前面有座据说是几百年来堆积而成的垃圾粪堆,有几层楼那么高,雨天、热天污水横溢,臭气熏天。

“背粪运动”一开始,军区机关上下就有了一个每天雷打不动的日程:天刚亮,起床号一响,大家先不洗脸,一起背上用柳条编的背篓到布达拉宫前背粪,走一个小时左右,背到西郊开垦的荒地,把粪倒下,再回营房洗脸吃早饭,这时才刚刚早上九点钟,正好开始一天的办公。每天两顿饭,到下午五点多钟吃过晚饭,每个人再扛着铁锹,到司令部菜地挖土、种菜,直到天黑,回来继续办公。深夜入睡,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继续背粪。军直属机关机要员姚澍说,“很多时候,深夜里,很累了,要点蜡烛,抓紧一丁点儿空余时间自己补袜子、补衣服,那时候什么都得会。”

军区文工团正在赶排大型历史剧《李闯王》,全团演职员利用每天早晚两个小时完成积肥运肥任务。一般是白天排节目,晚饭后,三三两两背着柳条筐,到拉萨市区装满作为肥料的污秽物和粪便背回营房,放在宿舍门口。虽然臭气袭人,但谁也没有怨言,这可都是开荒生产急需的“宝贝”!黎明即起,将前晚背回的肥料运到离营房十几里路的农场,再回来洗脸吃早饭,排练节目。

搬走了堆积成几层楼高的垃圾粪土,接下来又开始搬拉萨市区各处陈年的粪堆和许多大户人家的茅厕。贵族家的茅厕更让人恶心,他们居住在二三层楼上,厕所居高临下地修建在楼上,污物直泻地面,对应的地面四周用大石头垒成粪便池,里面都是那些肮脏的污物。军人们钻进粪便池里,臭气熏得无法呼吸,头晕恶心,眼睛都睁不开。有时,军人们正在淘粪,上面突然泻下粪便,躲闪不及,滅到身上、脸上……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拉萨大街小巷的粪便都被部队淘光背走了!拉萨河畔新开垦的土地因为二百五十多万斤肥料而变成沃野。布达拉宫前面的粪山被“搬”走后,初步形成了后来的拉萨人民广场,现在扩建成了布达拉宫广场。进藏部队创造高原开荒历史的同时,也开了西藏“爱国卫生运动”的先河。

部队在焕然一新的广场上安装大喇叭,广播乐曲。播出没几遍,藏民便倉挣相传唱,他们对汉文歌词可能一概不知,但歌曲的旋律却唱得很准。部队还不时在广场上放映电影,电影刚刚放完,不少人即能哼唱出其中的主题歌。

那时候,拉萨城里藏式窗台上布满“洋菊”①和“张大人”②。大家走在路上,经常可以听到藏式屋顶的平台上传来歌声,看见一些人在上面很有节奏地跳舞,以为是演习什么典礼活动。后来才知道,那是人们边干活时边歌舞,即所谓“打阿嘎”③,旋律取自民歌,歌词即兴编唱,在房顶高处,居高临下看到的新闻趣事,便随机入歌。

冰消雪融,春到高原,第一批希望的种子撒向广袤的荒滩。在雪域高原上,种植品种有限。开始时,部队种植的蔬菜主要也是白菜、萝卜、土豆,号称“新三样”,外加小部分葱、蒜,几年后品种逐渐增多。

1952年8月1日,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正式在拉萨挂牌,刘国玺为第一任场长,专职人员三百零八名。收获的季节来到了。第一年从内地带来的种子就在这片阳光充足和肥沃的土地上结出了大萝卜、大白菜和大土豆,均创拉萨历史之最。

当年的小女兵童莹华在回忆录里,生动地再现了官兵们收获的喜悦和感慨:

在我保存的相片中,所有人都把手掌对着镜头“比比谁的血泡大”那一张,就是当时垦荒情景的真实写照。记不清用了多少天,流了多少汗,终于开出了一块地,撒上了小白菜种子,播下了希望。第二天,就有性急的人跑去看种子发芽没有。小苗刚出土寸把高,就忙着去施肥。在众人精心照料下,小白菜畦变成了一床厚厚的绿絨毯,铺在雪域高原上。吵着要小白菜秧的同志越来越多了,队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骂着:

“我看你们哪里是想争取劳动,你们是想吃白菜秧想得喉咙里都伸出手了!”大家做着鬼脸哈哈大笑。小白菜秧终于在欢声笑语中弄出来了,

“粉团菜秧汤”的食谱也研究确定了,大家小心翼翼地从菜园里间出一棵棵纤细柔嫩的小白菜秧,轻手轻脚地洗干净,生怕弄坏了一片小叶,

竟连那点点须根都舍不得掐掉。在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劳动的收获时,

我见到有的同志夹着一棵小白菜秧看了又看,然后放在嘴里嚼了又嚼,

硬舍不得吞下去。我想,她准是在细心品味这一棵小白菜秧中究竟有多少甘苦与辛酸。

那时,谭冠三特邀阿沛?阿旺晋美夫妇、达赖喇嘛的母亲等西藏上层人士和妇联、青年联谊会的男女老少到“八一农场”参观,将官兵们用汗水“喂养”出的大萝卜、大白菜作为礼物相赠。许多前来参观的上层贵族也不由赞叹:“解放军真是什么都会干,了不起!”

垦荒大军的创举吸引了许多藏族同胞来农场参观。西藏历史上很少种菜的习惯随之发生改变,一些贵族也在庭院种起蔬菜。农场为他们免费提供种子,并派人指导种植。应噶厦政府要求,农场还帮助藏军第一团办了百亩蔬菜农场,为第二、四团各培训五名藏军士兵学会温室蔬菜栽培法,赠送一批农具。在收获季节,许多藏族百姓每天坐在田边,双手捧起青稞,再摸摸几十斤重的大萝卜,反复念叨着同样的话:“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收成!”

开荒生产,显示了我军扎根西藏的决心和力量,爱国上层人士受到鼓舞。不久,达赖喇嘛的母亲把她在曲水一块五百亩的土地赠给“八一农场”,类乌齐宗的宗本朗杰把该宗的几百亩地拨给了农场使用,农场的规模逐步扩大。

农场扩大了,部队特别吸收了第一批百余名流浪孤儿。这些孤儿的父母多为外地贫苦农牧民,千里迢迢朝圣到达拉萨后无法返回,所生育的子女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旧西藏地方政府从来不管他们的死活。藏族孤儿来到农场,日常生活有了保障,还有专人教他们学文化、学种粮、学种菜。这些孤儿后来有的当上了拖拉机手、技术员,还有的当上了农场的领导。

在部队抵达拉萨的初期,不仅粮食紧张,酷寒少衣,烧柴也成了大问题。

拉萨四周有不少神山,长着葱郁的林木;城里、郊区也有一片片林卡,但都因树有其主,解放军严守纪律,连一片落叶也不能去捡。

烧柴问题如何解决?首长十分着急,再三同噶厦政府商量,他们就是迟迟不予解决。怎么办?

当时位于拉萨河中心有一处荒弃的甲玛林卡。这是一片人迹罕至、荆棘丛与灌木杂生的原始丛林。谭冠三向噶伦索康提出:让一百名解放军在此地砍伐柴草三个小时,每人可以交上十个银圆。嘎厦官员想想:要到这样一个荆棘缠绕、连鸟都不愿意做窝的杂树林去砍柴谈何容易?那林卡中的灌木,有的有碗口那么粗,都长在又粗又硬的荆棘丛中,难以触及,这是一个从来也没人去砍伐过的原生态杂树林子,三个小时肯定砍不了多少棵树,而他们又能收入一千个银圆,这倒是十分合算的交易,便爽快地答应了解放军的条件。

谭政委决定将砍柴的任务交给一五四团三营。他亲自到三营作动员,要求三营官兵要充分利用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地打好这一仗。要在三个小时内把这个林卡中的全部杂树、棘丛砍光,以解决全军柴荒的紧迫问题。

驻拉萨部队全体指战员得知这一消息备感振奋,文工团政委传达了谭冠三政委的指示:由于部队缺粮,长期处于半饥饿的状态,战士个个面黄肌瘦,身体浮肿,体质虚弱,如不让执行任务的战士吃上一顿饱饭上阵,完成任务是有困难的。因此,谭冠三命令司令部通知部队机关,一人节约一天的口粮支援三营,让三营参加砍柴的一百名战士吃得饱饱地上阵。

大家纷纷表示拥护军区首长的决定。有人高声地说,为了支援三营我们就是十天不吃饭都行。团里有人提出,我们一人节约两天口粮支援三营。

赵邦玲回忆:

会后文工团政委带着我们几个人将两天定量的代食粉送到了三营的营地。

三营的官兵看到我们文工团送来口中省下的两天口粮,感动得不行。他们说:“文工团也是在很艰难的条件下生存,还担负着为部队、为统战进行着大量的、繁重的演出任务,这已经十分不易了,还省下口粮支援我们,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接受!”

我们哪里肯依,毫不迟疑地将代食粉塞到官兵的手里。

三营的官兵们捧着代食粉,激动地表示:再难、再艰巨,都会保证圆满地完成任务,绝不辜负全军的期望,绝不辜负大家诚挚友爱的心意!

三营迅速行动,抽调出一百名精干的小伙子,有的发了斧子,有的发了砍刀。临阵磨刀到深夜,直到所有的斧头、砍刀磨得闪光锃亮,锋利无比。

第三天一大早,一百名战士手提斧头,再带上砍刀、绳索直奔甲玛林卡。文工团员们也抬着茶水,带上毛巾,带着锣鼓,奔到了现场,为部队送毛巾、送茶水,敲锣击鼓为部队鼓劲。

谭政委亲临砍柴的现场。

噶厦政府在林卡边地势较高处的坡坎上,搭了一个宽敞的帐篷,摆了一张桌子,桌上用盘子盛上一些外国水果糖和桃干、杏干等干果,还准备了几壶上等酥油茶。桌子上最醒目的地方放上一只“滴答、滴答”响声极大的闹钟,桌后坐着司伦鲁康娃和噶伦索康等官员。当他们看到谭冠三一到,纷纷站起来让座。

鲁康娃一反傲慢的常态,亲自给谭冠三敬酥油茶,并带着胜券在握的自得神态转向谭冠三说:“谭将军,按照事前约定,砍柴时限是三小时,多一分钟都不行,您说是吧?”

谭冠三政委豪爽地回答:“那当然,我们解放军从来都是按约定的规则办事,别说超过一分钟,连一秒钟都不会超过,请司伦放心。”

鲁康娃得意地笑着,他将“滴答、滴答”作响的闹钟放到了桌子中间,一口一口地喝着酥油茶。九点钟一到,鲁康娃便笑着对谭冠三说:“谭将军,时间已到,可以开始了。”

谭冠三政委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对三营营长说:“开始!”一听“开始”的哨响,战士们立即像猛虎下山,如虎啸山林般掀起一股飓风扑向林卡。这时,文工团员们立即敲响了震天的“得胜锣鼓”的鼓点,歌声、加油声此伏彼起。

战士们全然不顾张牙舞爪、扑面而来的荆棘将脸划伤,将手割破,将衣服撕烂,抡起锋利的斧头和砍刀,只见一道道银光闪亮,只听得“咔嚓、咔嚓”巨响,碗口粗的树,战士们几斧头就砍成两截,一棵接一棵地往下倒;纵横交错的棘丛在三营战士的刀斧下,像柔弱的嫩草一样一片一片地被割倒。这偌大的一片林子,刚像被十二级风暴横扫过后一样,呼啦啦地卷得无影无踪。

一百名战士憋足了劲,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就把偌大一片林卡的灌树林、棘丛一点不剩地全部砍光,而且还将砍倒的树干堆好,将割断的棘丛捆扎好待运。

此时,只见三营营长快步跑到谭政委面前,朗声地报告:“谭政委,三营指战员已完成任务,请指示。”谭政委望着眼前的战将,望着这些勇猛可爱的战士,望着河滩上全部放倒的灌木林、荆棘丛,十分满意地讲:“好!好!干得好啊!”

这时鲁康娃一脸阴沉,噶厦政府的官员们个个目瞪口呆。

打通贸易,开办银行

所有在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工作过的人都牢记着:进藏初期的金融工作,每开展一项新业务,始终要把藏族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人行西藏分行的无息农牧贷款是以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发放的,刚开始的贷款资金,就是首批进藏官兵们背进高原的那些银圆。名为贷款,实则带有救济性质……

第一批到位的先遣支队担负着为后续部队准备粮食柴草的任务,但受到条件所限能带到拉萨的钱不多,无论购买粮食或住房,都是以暂借方式,说定以后偿还。

财经大队刚到拉萨,罗家镐等即通过大贵族噶雪巴买到八廊街西南面一幢二层楼房,商定付给十一万元大洋,首先挂出“采购处”的牌子,罗家镐任采购处处长,正式开始采购工作。这个“采购处”,就是后来的“西藏贸易总公司”的前身。

那时,拉萨做生意的人不多。国内的商人分别来自云南、青海、四川、北京等地,主要是以贩卖骡马、茶叶、羊毛、药材、火腿为主。市场上最多的是尼泊尔商人,有近百家,主要经营从印度进口的布匹、呢绒、铁件,以及金银首饰品、手表、化妆品等。采购处根据部队需要,有重点地同商家打交道。

同类推荐
  • 山河图鉴

    山河图鉴

    一个超级倒霉催的小人物刘三在人生的最低谷荒诞离奇地经历了一次穿越,来到了战国末期的齐地,在这片战火纷飞、大秦将建的中国大地,展开了一段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生轨迹......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是一本关于历史的通俗读本。在《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精华版)》中,涵括了博物、地理、地名、名胜、典故、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生活等诸多方面,并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加以编纂。从而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和查阅。溯古可以明今,鉴往能够知来。了解了一个历史常识,就是阅读了一则精彩纷呈的故事、掌握了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增进了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
  • 忠义榜

    忠义榜

    忠义榜依照罗田古镇,谭侯虎故事而展开!揭开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抒写尘封已久英雄的篇章!一代英豪谭侯虎!却在梦里陨落!当亲情和名利在一起的时候.....
  • 三国殇蜀殇

    三国殇蜀殇

    大概是因为经过了近万里漫长而艰难的跋涉,黄河似乎已经累了,显露出一种疲惫之态,好似一条体力消耗殆尽的大蟒,不停地喘息着,缓缓地蠕动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犹如它的层层叠叠的鳞片,慢慢地晃动着,闪烁着。也许,黄河是被与它只有一山之隔的那座久负盛名的古都吸引住了,想窥视一下这座名城的雄姿,或观赏一场正在这里上演着的人间悲喜剧,所以,它才久久徘徊着,不愿迅速离去……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热门推荐
  • 青春不说再见

    青春不说再见

    叶辰,我还是好喜欢你,叶辰,你在哪里,叶辰,谢谢你。夏梓一遍遍的默念着那个烂熟于心的名字,带着信仰来到这所高中,夏梓在学校遇见了心动的男生,交到了好朋友,却也经历了学到困难,慢慢成长,慢慢蜕变,,,,,,听,蝴蝶即将破茧而出,,,,,
  • 全能高手

    全能高手

    深山修行多年的少年终于踏足大都市,迎接他的,是一个绚丽缤纷的花花世界。一众高手以我为尊,一次次的扮猪吃虎,惊掉你们的下巴;一次次的以弱胜强,灭了你们的气焰;一次次的巅峰鏖战,点燃一腔热血。
  • 月光石

    月光石

    月光石,蕴含天地造化,属灵物,具有横扫八荒的威力,成为魔法界争夺的宠儿,更伴随着一个少年甚或说是一个英雄的成长和人生的辉煌。求推荐。
  • 凌家兄妹

    凌家兄妹

    依旧是一万多字的短篇书生侥幸成仙,数百年后天道降劫,破劫那人当无生路,受劫自己的去路又在何方。
  • 工作前3年决定你的职场命运

    工作前3年决定你的职场命运

    本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你一一展示了职场新人在各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职场上能够一路走好的策略与技巧。
  • 我的霸道腹黑王子

    我的霸道腹黑王子

    这是由一个男主引发的爱情故事,强势的上官陌不跟她的名字一样优雅。由一系列的误会而引发!腹黑的隐天意会不会坚持到底继续爱她那?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高老头(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高老头(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我的男人是狐狸

    我的男人是狐狸

    小城女孩李玫,父死母嫁,借钱开了一个小小的童鞋店,生意一直很平淡。自从有了那只贪吃卖萌带着空间武力值爆表的万年狐狸精做宠物,小店生意蒸蒸日上……可是,这事儿为什么看上去这么诡异呢?
  • 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现代养殖实用技术》对家禽、牛羊、水产以及其他经济动物的现代养殖技术进行了概括性、针对性地阐述,帮助您全面了解现代养殖的实用技术,帮助您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