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800000034

第34章 亚里士多德(1)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视为柏拉图之后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在17岁时前往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追随老师柏拉图学习和研究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柏拉图夸他是“学园之灵”。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对其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公民教育论等。另外,对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观也有一个全面而精练的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是亚里士多德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浓缩,是广大读者了解其思想精要的一个便捷渠道。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幼年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斯塔吉拉是希腊的殖民地,其父是马其顿王室的御医,为外来移民。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从小就喜爱生物学和医学,而且自幼养成了专注事实、尊重经验的品格和作风。

后来,亚里士多德的父母因宫廷的惨烈斗争而回到故乡,不久,便双亡于世。这时,亚里士多德尚未成年。

父母早亡,幼年的亚里士多德由姐姐和姐夫抚养,二人对弟弟的教育十分关心。亚里士多德对姐姐、姐夫感激不尽,终生以最大的敬意怀念他们,后来立像纪念姐夫,要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立其为遗产继承人,以报答姐姐、姐夫抚养教育之恩。

亚里士多德姐弟三人,除姐姐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阿里木奈斯托斯,不幸早亡。对幼弟的夭折,亚里士多德一直不忘,在遗嘱里嘱人为之立像以纪念。

求学时期

公元前367年,刚刚17岁,求知欲极强的亚里士多德告别姐姐、姐夫,离开故乡,到了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师从于柏拉图。

柏拉图学园是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创办的。这所学园位于雅典城外西北方,它历经沧桑,久盛不衰,直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续长达916年之久。这所学园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为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不少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卓越地位的学者,甚至对近代欧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院和大学都有影响。

亚里士多德来学园不久,就显示出惊人的多方面的才能,深受柏拉图喜爱。他勤奋好学,学业精湛,才华横溢,超群拔萃,是一个思想深刻、抽象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的头脑容纳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知识,对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逻辑学、历史、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天文学、自然史、戏剧、诗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有一次,柏拉图曾幽默地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学生的身体,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的头脑。柏拉图很赏识亚里士多德的才学,誉为“学园之精英”。

公元前347年,反马其顿派在雅典当权。在这种局势下,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外邦人,马其顿宫廷御医的儿子,处境是不佳的。恰在这年,80岁高龄的柏拉图与世长辞。临终时柏拉图指定斯彪西波为学园继承人。于是,亚里士多德结束了学园的求学生活,回到希腊哲学的发源地。

游历时期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斯彪西波继任院长;亚里士多德与同学克赛诺克拉提离开雅典,接受同学——阿塔内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的邀请,去了那里。

赫尔米亚是个忠肝义胆,精明强干的朋友。他曾在柏拉图学园学习过,对柏拉图的理想——哲学家为王很是向往。

当他自己果然手握权柄,专制一方的时候,就从学园请来亚里士多德、克赛诺克拉提等几位同学,将他们安排在阿索斯海滨,让他们潜心讨论研究哲学。

在阿塔内斯,亚里士多德结识了此后25年共同合作,形影不离,又是他学园继承人的泰奥弗拉斯特。泰奥弗拉斯特比亚里士多德小14岁。一些亚里士多德研究者甚至认为,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多数出自泰奥弗拉斯特之手。

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为13岁的儿子、未来的国君亚历山大物色老师,他想到了亚里士多德并给其写信:“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若我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亚里士多德应邀来到珀拉王宫,泰奥弗拉斯特一同前往。

亚里士多德等人离开阿塔内斯后的公元前341年,波斯军队侵入该地,赫尔米亚被俘,最后遭到杀害。为了纪念这位忠勇的朋友,亚里士多德为他立了像,并写了挽词。

亚里士多德来马其顿后,先是和亚历山大住在珀拉宫廷里,后来移到一座名为梅札的古堡。教了3年,亚历山大就拿起刀枪打仗去了。老师无事可做,回到了故乡斯塔吉拉。亚历山大为答谢恩师,重建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的斯塔吉拉。

后来,在亚历山大登上王位,局势稳定后,亚里士多德便于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结束了漫游生活。

教学时期

回到雅典,亚里士多德不是再回柏拉图学园,而是在城东一个名叫吕克昂的运动场开办自己的学园,与城西北角的柏拉图学园隔城相望。

吕克昂学园是一个多才善辩之士云集的地方,苏格拉底在世时也多次来此。“群星荟萃之所”的吕克昂在亚里士多德的主持下,成为一所科学研究和教学之地。

这一时期,希腊内部停止了无休止的各邦间的战争,社会稳定,有了学习和研究的社会环境。经过十几年的游历,亚里士多德增加了社会阅历,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固定模式,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

这一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人生的辉煌期,他的思想充分发挥,大量的著作,包括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都写于这个时期。

然而,好景并不长。公元前323年,横戈马上、东征西战的一代霸主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随之,反马其顿的怒潮便再次掀起。作为一个外乡人,与马其顿有过来往的亚里士多德,显然无法再在雅典待下去了,不但工作不会安宁,生命也在危险中。

于是,他只好将学园事务交给泰奥弗拉斯特,再次逃离雅典,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园,离开多年相处的朋友和学生,来到欧比亚的加尔西斯城,住在他母亲留下的老屋中。

在加尔西斯,亚里士多德终日郁郁,惆怅伤感。虽然这次动乱时间并不长,但遭此变故,亚里士多德身心蒙受了巨大打击,一病不起,理智力量尚在峰顶的他于次年,即公元前322年溘然长逝,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去世前,立下了遗嘱:他要求执行人给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的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抚养他成人的姐姐、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尼亚诺尔;对曾侍候过他的几个奴隶,不得出卖,要继续养育,待他们成年或可自立营生时给以自由;留给两个孩子的是家产,留给妻子赫比利丝的是他衷心的感情及热爱;最后,按早年去世的前妻比娣娅的意思将自己的尸骨与她合葬在一起。

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作为理智化身的亚里士多德的责任感,设想周到,仁慈开明:他是一个孝敬的儿子,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兄长,真实的朋友,宽厚的主人。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

《形而上学》(公元前40年——60年,由安德罗尼诃编著成书)

《形而上学》的书名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所提,是后人根据其内容加上的。关于这部著作的书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公元前60至前50年安德罗尼珂在编纂亚里士多德文集时,将他写的关于自然事物的著作编在一起,定名为《物理学》;将另外一部分讨论比较抽象的事物的著作编在一起,放在《物理学》的后面,无以名之,就将它叫做《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的这类思想称为“第一哲学”,表示它是高于其他研究具体事物的各门科学的。中文将《物理学之后》译成“形而上学”。

《尼各马科伦理学》(公元前40年——60年,由安德罗尼诃编著成书)

《尼各马科伦理学》与《大伦理学》、《优代莫伦理学》为亚里士多德三部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不但是三种现存伦理学中最完整的一种,即在亚里士多德全部现存著作中,也可以说是完整成编。全书10卷,系统地探索了伦理的和理智的两种德性,提出了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基本命题。但全书却没有设想一个永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开始点,反而说始点是一种说明一切为什么,自己却不被说明为什么的东西。不过,这略带不可知色彩的情愫,不必让爱智慧的人担心。它不但不妨碍思维,反而给思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僵死的绝对真理才是真理道路的绊脚石。

《范畴篇》(公元前40年——60年,由安德罗尼诃编著成书)

《范畴篇》共15章,研究了同义词、多义词以及在语言表达中语词的表达形式和组合形式,是专门论述哲学范畴的著作。

这篇著作对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对立、运动等范畴作了许多论述,它第一次对范畴进行了分类。对实体这一范畴论述尤为详细。他明确指出第一性实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其他一切东西和范畴都依赖于它而存在;作为第一性实体的“属”和“种”,乃是第二性实体。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实体”所作的一种解释。他从“关系”出发引出“相对”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6篇逻辑学被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任继承人安德罗尼诃编著成一书,称为《工具论》。

《政治学》(公元前40年——60年,由安德罗尼诃编著成书)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自称是“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它本是吕克昂哲学学校内部传授的讲稿。中世纪以来,这部著作有多种抄本,但它却是亚里士多德著作中较为完善且疑伪较少的一种。本书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它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哲学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这个理论在后来的2000年内,在西方一直是惟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比例”。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作用下,才能够保持运动。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构建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在生物学方面,他对500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50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并在层次上飞跃到了一个纯粹形而上学的、即超越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纯哲学境界,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的完成。

实体论与宇宙

实体的三类主要形式:

首先是“可感的感性实体”。这种实体“只具有一种质料,它的活动性和可能性都是有限的”。在形式和质料两者中,继续存在的便是质料,只不过随着形式的消失,质料也必将发生变化。为了判定某一对象是否运动或发生改变,我们不应该凭借表象或形象联系到客体上以做出推断,而要用洞察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联系于主体,发现其质料和形式中新的位置关系。

“活动性实体”是第二种实体形式。这种形式的构成因素有些存在于无灵魂事物中,有些则存在于有灵魂事物中,也存在于灵魂之中。当一个灵魂上升到能接受理性的时候,它的“潜能”便将被明显地分作无理知与有理知。

活动性实体也同样适用质料和可能性统一对立的扬弃性理论,这都是在可感知事物之中的。但相对的则是在可感性事物中。质料是积极的活动者,而可能性是消极的活动者,因为它是被动变化着的。作为实体的本质,质料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可感性实体”的内容。

人类思维是有限的,绝对实体的活动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思维思考无限,无限的一部分内容便会进入有限的思维。活动性也因此影响人类自身的思维。而真理则是客观实在进入主观思维的表现,由此,我们便了解到真理,同时也成为了真理的一部分。真理作为在思维中运动的内容之一,它是反复工作着的对象和可能的发展方向,这便形成了理智。作为一种现象和运动,思维是一切事物中最高级的,它是绝对实体本身,也是我们和世界最本质的联系,是实在和能力的统一。惟有思维才是真理,才是世界的本原。思想是一切形式中关乎第一性的,“是精力最充沛、最受尊敬的”,是一切事物中最能体现神性的东西。思维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本质元素,同时在思辨时,物质的一部分也转化为我们自身。

所以,思辨形式的构成是判断一个事物真实和虚假的标准。

探寻科学的本性及目标

假设智慧的人知道几乎所有的事物,而且相当广泛,虽然他对每一事物的细节没有什么贡献,但那些能够克服学习困难的、理解一般人不容易懂得的事物的人,仍是智慧的;在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中,那些能够更确切、更有能力教导原因的人是更为智慧的。而且在各门科学中,由于其本身特性以及为了认识它而加以追求的科学,比之于为了它的结果而加以追求的科学,更具有智慧的本性;而高级的科学比之于辅助的科学,更具有智慧的本性,因为智慧的人不应接受命令,而且他不应服从别人,相反,较少智慧的人应当服从他。

同类推荐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金 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热门推荐
  • 源终

    源终

    一切起于源大陆,也应该结束在那里,我们也应该回到自己来的地方,然后死去。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事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
  • 夜间刑事部

    夜间刑事部

    “靠!为什么简历里不能自称老娘?老娘从十四岁上网二十二岁毕业从来没改过称呼,从来不用马甲一向使用本尊,ID都叫黑山老娘了,怎么可能不让老娘自称老娘?我靠!”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蹬着一双莫约十公分的细跟高跟鞋的年轻女子夹着一大堆七零八落的材料怒气冲冲的挤出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小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堪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进行了深刻反思,歌颂了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和自由美好、违反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 TFBoYs

    TFBoYs

    如今我化为凤凰,在舞台上闪耀;现在你变为观众,在台下鼓掌。王源--这个名字对曾经的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安若之--这个你费尽口舌也不能挽回的我,既然你错了,那我不会给你机会,毕竟你伤我太深,你若无情,我便无义。即使别人看到的是我和凯与玺的暧昧关系,谁又想过,安若之,这个当红明星曾经深深地爱过王源……
  •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作为“时代见证”系列丛书之一,《逆袭之路》通过对近两年来知名企业的市场表现进行分类,一类是在创意年代把握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惊喜表现,在这场过山车的运动中成功的攀上更高位置;另一类是盛极而衰期待华丽转身的代表,他们更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这一场运动是重上高峰还是荡到低谷。本书不是一般的企业案例书,它通过财经记者的专业分析,让读者看到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战略特点,从中可以找到自已的判断分析。
  • 三世逆天

    三世逆天

    以我三世身,历,----尽万难修正果,三世逆天,逆天三世。”看神秘少年如何过关斩将完成他的逆天之旅!!!.
  • 婆娑柔骨

    婆娑柔骨

    黄峰拔地而起,苍松翠柏尽收眼底。忽睁眼,满眼苍茫。诉不尽衷肠,道不尽悲欢。他不曾知道,那仓皇落下的尘埃,竟是她掩埋的痛楚。那被血染浸的白露,竟是她曾落下的泪。恍然回眸,我已陪你走了一程又一程…
  • 紫色天墓

    紫色天墓

    历经了万世之人最终要彻底逝去,天不公?还是人心难测?古老而苍穹的力量重现人间,逆转天命,夺天地之大道。走凡间,道红尘,开新纪元,创新世界,无敌于仙与神。
  • 婴娑

    婴娑

    她是婴娑,开天辟地盘古的义女,神魔大战之时吞了元丹,与体内神丹反噬,昏睡万年。一觉醒来失去记忆,却获得了无人可及的力量。她想要找回记忆,便要懂得真爱的涵义,于是她封印了大部分力量,跑到了人间,认识了一群稀奇古怪的朋友,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关于真爱,关于友爱,却没有两份相同的爱情。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