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800000036

第36章 亚里士多德(3)

不能自制的人往往做着不公正的事,虽然他并非不公正。放纵者则认为他自己应当那样去做。所以前一种人容易经劝告而改正,后一种人则不容易。因为,德性保存着始点,恶则毁灭始点。在实践中,目的就是始点,就相当于数学中的假设。与不能自制者相反的,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没有在感情的影响下放弃它的人。通过这些考察,自制是种好的品质,不能自制是坏的品质,就很清楚了。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原理

古往今来,人类就不停地在寻求各种自以为能获得幸福的秘诀,许许多多的哲学家著书立论、探讨人生,都是旨在指示人幸福的途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不少学者和论著都把他归结为“经验主义的幸福论”,或者称为“现实主义幸福论”。其实,若就其具体内容和性质而言,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更是一种德性幸福论。

快乐最适合人类的天赋

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快乐也因此融入人类的生命,并对德性和幸福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有些人说,快乐就是善;有些人则相反,说它完全是恶;有的人则认为,即使快乐不是恶,把它算做恶才益于世道人心。因为,大多数人都孜孜以求,成为快乐的奴隶,快乐确实是人皆向往的事情,不过大多数人对它不能加以辨别。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是所有生物孜孜以求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高贵的善,痛苦就其自身就为一切生物所逃避,那么,它的反面就是为一切生物所欢迎。其次,凡是不以他物为手段,不以他物为目的而选择的东西才是最可贵的,这就是快乐。

经历过饥饿痛苦的人们,会体味到饱食的快乐。但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这样。学习的快乐就无痛苦。对于那些不正常的快乐,可以说那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对身体状况恶劣的人,就不应认为存在快乐,要说有的话,也只是对于这些人的快乐,正如对患病的人没有健康,没有甜,没有苦一样。对害眼病的人也说不上哪些现象是白的。快乐的种类不同,来自高尚的快乐有别于来自卑下的快乐。如若不是一个公正的人,就不能享受公正的快乐,正如不懂音乐就不能享受音乐的快乐。

实现活动有多种类别。有的正直高尚、有的邪恶下流,前者经常受到选择,后者应当予以回避,还有些活动无所谓处于两者之中的状态。它们的快乐也是如此,每一种活动都有自己所固有的快乐。属于正直活动的快乐是高尚的,属于邪恶活动的快乐是下流的。很显然,那些公认的下流快乐应该说并不是快乐。

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幸福与品质不同,品质是潜在的,无论幸运的人,还是不幸的人都可以具有优秀品质。幸福不是游戏和娱乐,只有儿童和有权势的人才把时间消磨在游乐之中。恰恰相反,幸福就自身而被选择,它是自足,是实现活动自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毫无所求。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里,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严肃的劳动,把辛苦生活说成游戏,岂不荒唐。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正因它为最终,为目的,才成就其完满。

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幸福决不在游戏中。幸福本身就是目的。把辛苦的工作说成是为了游戏的无效劳动,未免太幼稚了。幸福生活就是合乎德性的生活。幸福生活离不开勤劳,我们说,勤劳胜于娱乐以及和游戏有关的事情。我们认为,不论群体还是个人活动,都是越勤劳,就越高尚,所以高尚的人实现活动,其本身就是优越的,从而是更大的幸福。随便什么人都能享受肉体快乐,奴隶也不比出身高贵者差。但没有人肯和奴隶共享幸福,除非是属于生命的。所以,幸福决不在这些消遣之中,它在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之中。

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幸福是思辨的。人以自己具有思辨活动而幸福。其他动物没有幸福,因为他们全不会思辨。凡是思辨所及之处就有幸福,哪些人的思辨活动越多,他们所享有的幸福也就越大,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基于思辨,因为思辨就其自身而言就是荣耀。所以,幸福当然是一种思辨。

命运最宠爱的是那些按照理智活动,并看顾它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的人。如像人们所说,人间的事务都由命运来安排,那么就有理由说,他们喜欢最好的、与他们最相似的事物(这也就是理智)。他们对最热爱理智和崇敬理智的人大作善报。由于他们看顾了命运之所爱的东西,并且做着正直和高尚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显然在智慧的人那里最多,所以,他们理所当然是命运最爱的。像这样一个人就是最幸福的,如若这样,那么智慧的人就是最幸福的。

友爱与自爱

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个人自身的状况,一个人可能会对邻人友善具有友爱的特征。一个朋友是因另一个人自身之故而希望并促进那个人的善或显得是善的事情的人;或因另一个人自身之故而希望他存在着、活着的人。他说:“一个朋友是希望与我们相互同情、智趣一致,或者悲欢与共的人。”

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大都有刚才所描述的特征。也许,他们具有这些特征,是因为他们还肯定自己的德性,还认为自己是公道的人。因为,最坏的人和不敬的人都不具有或看来不具有这些特征。其实,坏人基本上都不具有这些特征。因为,他们与他们自身不一致:他们欲求的是一种东西,希望的是另一种东西。不能自制者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选择的不是他们认为善的东西,而是令其愉悦但有害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坏人由于没有可爱之处,甚至对他们自身都不友善。如果这种情形是极其可悲的,人们就应当努力戒除邪恶,并使自己行为公道。这样人们才能对自身友好,也才能与他人做朋友。

友爱与善意

友爱不是善意,虽然善意是友善的。因为,对陌生人也可以有善意,并且这种善意可以不为对方知晓。友爱却不是这样。关于这点,亚里士多德已在前面说过了。善意也不是爱。因为,它不包含倾向与欲求,而这两者总是伴随着爱的。爱之中还包含着形成共同的道德,而善意则是突然产生的。善意是友爱的始点,这就像视觉上的快乐是性爱的始点一样。没有对另一个人的形象上的愉悦感就没有性爱。但是,有了这种愉悦感不一定就是性爱。只有对方不在场时就想念,就欲求着那个人到来,才是性爱。同样,没有善意两个人就不会成为朋友,但有了善意也不一定因此就成为朋友。因为,他们可能只是希望对方好,不打算实际地做什么,也不因此去找麻烦。

由此亚里士多德得出,善意是未来发展的友爱。如果继续下去并形成共同的道德,善意便成为真正的友爱。然而这不可能是有用的友爱或快乐的友爱,因为这些友爱里不存在善意。一个人做出善举,被帮助者以善意来回报,这是公正的。如果一个人希望别人好是期望自己能从后者那里得到好处,那就不是对别人的善意,而是对自已的善意。这就像因为有用而对另一个人好的人不是真朋友一样。总体来说,善意是产生于德性与公道的。当一个人表现出高尚高贵、勇敢等情绪时,人们就会产生出善意,就像人们在观看竞赛时会产生善意一样。

两种自爱

与自己相比,一个人还会更爱其他的人吗?因为一方面,我们在贬义上用自爱者这个词来称呼那些最钟爱自己的人。而且,坏人似乎做任何事情都只考虑自己,并且越这样他就越坏。而公道的人做事则是为着高尚高贵的事物,并且越这样做他就越好,就越关心朋友而忘记他自己。

现实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也并不完全一致。这也并不令人奇怪。因为首先,人们说人应当最爱最好的朋友,而一个因我们自身之故而希望我们好,即便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的人才是这样的朋友。而这些特点,以及朋友的其他那些特点,都最充分地表现在一个人同他自身的关系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当最爱他自己。这样就自然地产生出一个困惑:既然这两种说法都可信,那么究竟该采取哪种说法呢?

好人是自爱的,因为做高尚高贵的事情既有益于自身又有利于他人。坏人则必定不是一个自爱者。因为按照他的邪恶感情,他必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所以坏人所做的事与他所应当做的事相互冲突。公道的人所做的则是他应当做的事。当然,公道的人常常为朋友的或其祖国的利益而做事情,在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可以放弃钱财、荣誉和人们奋力获得的所有东西,而只为自己保留高尚高贵。因为首先,他宁取一个短暂而强烈的快乐而不取一个持久但平淡的享受,宁取一年高尚高贵的生活而不取多年平庸的生存,宁取一次伟大而高尚高贵的实践而不取许多琐碎的活动。在所有值得称赞的事物中,好人都把高尚高贵的东西给予了自己。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当做这种意义上的自爱者,而不应当做多数人所是的那种自爱者。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论

亚里士多德去世前,立下了遗嘱:他要求执行人给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的弟弟、抚养他成人的姐姐、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对曾侍候过他的几个奴隶,未成年的继续养育,成年的给以自由;留给两个孩子的是家产,留给妻子的是他衷心的爱情;最后,按去世的前妻的意思,将自己的尸骨与她合葬在一起。

从遗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作为理智的化身,他是一个孝敬的儿子,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兄长,真实的朋友,宽厚的主人。

在行为上,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是完美、理智的化身,那么在言语上,他对人生又是怎样论述的呢?本辑将予以详细介绍。

快感是让灵魂恢复到自然状态

快感的对立面是苦恼,快感可以假定为灵魂的一种迅速恢复其自然状态的运动。如果快感的性质是这样的,那么,很明显,凡是能造成上述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愉快的;凡是能破坏上述状态或造成相反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苦恼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说来,恢复自然状态,必然是使人愉快的,特别是在这个复原步骤使自然状态得到完全恢复的时候。习惯也是使人愉快的,因为习惯成自然,习惯同自然近似。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除非人们养成专心、认真、紧张的习惯,否则人们都会觉得它们让人苦恼,而出于不得已和逼迫去进行。一旦养成了这些习惯,就可以使专心、认真、紧张成为愉快的事。与它们相反的状态,是使人愉快的;所以忪弛、懒散、粗心、消遣、休息和睡眠,都是使人愉快的,因为没有一样是出于不得已的。出于内心的欲念而做的事,每件都是使人愉快的。因为欲念是对于愉快的事的欲望。

对愤怒,亚里士多德也作了相关论述。愤怒是一种欲望,它针对于他人所施加的轻慢行为,随之产生起的报复与苦恼也是其特点之一。如果这就是愤怒的定义,那么一个发怒的人必然是对某一个人发怒,而不是对一般人发怒,因为那人曾经轻慢或将要轻慢他本人或他的亲友。愤怒中也有快感相伴随,这是由于有希望报复,因为认为自己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的,是愉快的事;没有人追求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发怒的人追求自己可能达到的目的。

愤怒由于人们心里的报复念头而引起快感产生,就像梦中的幻象引起快感一样。

发怒与喜爱

轻慢往往是对无关紧要事物的具体表现。所有坏的事物和好的事物以及可以成为这类事物的事物,亚里士多德认为都是值得重视的。至于无足轻重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则是不值得重视的。轻慢分三种,即轻视、傲慢和侮慢:轻视者抱轻慢的态度,因为人们对于他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事物加以轻视,对于无足轻重的事物加以轻慢;傲慢者抱轻视的态度,因为傲慢意味着阻挠别人满足欲望,不是为自己可以从中获益,而是为了不让别人从中获益。

因我们的缘故,对我们做过重大的、真诚的、及时的事,都会让我们喜爱。凡是我们认为愿意对我们做好事的人,都为我们所喜爱。我们朋友的朋友、喜爱我们所喜爱的人,我们所喜爱的人所喜爱的人,都为我们所喜爱。和我们有共同仇敌的人、憎恨我们所憎恨的人的人、为我们所憎恨的人所憎恨的人,都为我们所喜爱。因为这一类人全都和我们一样,对于什么是好事抱有同样的看法,所以他们希望我们获得对我们有好处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应从反面观察敌意和憎恨。敌意是由愤怒、辱骂或诽谤引起的。愤怒是由冒犯我们的行动引起的,敌意甚至可以由不冒犯我们的行动而引起,因为如果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性格我们就憎恨他。愤怒可以用时间来医治,憎恨则是不能医治的。愤怒的目的在于给人以苦恼,憎恨的目的则在于给人以祸害,发怒的人想使对方感觉到他在发怒,憎恨的人则不管对方是不是感觉到。愤怒中有苦恼相伴随,憎恨中则没有苦恼相伴随,因为发怒的人感到苦恼,憎恨的人却不感到苦恼,发怒的人往往发生怜悯之情,憎恨的人则从来不发生怜悯之情,因为发怒的人想使对方也感到苦恼,憎恨的人则想使对方遭到毁灭。

什么是羞耻

羞耻的定义可以是这样:一种由于做了或正在做或将要做似乎有损自己名誉的坏事而引起的苦恼或不安的情绪。不觉羞耻的定义可以是这样:一种由于做了或正在做或将要做这些同样坏事而引起的轻慢和不在乎的情绪。根据羞耻的定义,那么所有似乎有辱我们自己或我们所关心的人的坏事必然使我们感到羞耻。

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别人都可以忍受的辛苦,甚至是年纪较长的,生活奢侈的,权力较大的人都可以忍受的,那么这个人是柔弱的。接受别人的恩惠,且时常接受,却诋毁他对自己所做的好事,是可耻的,因为是卑鄙的表现。自吹自擂,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已有,是可耻的,因为是自夸的表现。

羞耻是由其本身引起的,而非后果引起的对于不名誉事情的想象。人们在其所尊重的人面前感到羞耻,是由于他们注重所尊重的人对他们有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对别人感到愤慨,往往是因为他们犯了自己没有犯过的错误,而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与自己相同的错误,由此我们对不宽恕似乎犯了错误的人面前感到羞耻。在爱向大众传播我们错误的人面前,我们感到羞耻,因为不传播等于不认为我们犯了错误。

同类推荐
  • 张大千 徐悲鸿(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张大千 徐悲鸿(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介绍了张大千、徐悲鸿两位书画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剖析了他们通过不懈努力走向成功的历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有启示意义。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本书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回忆录,戴维·洛克菲勒用坦诚的笔锋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介绍了他那非凡的家族、出色的事业,他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等。
  • 南唐后主李煜传

    南唐后主李煜传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梦想拼图

    梦想拼图

    罗志祥17岁成名,然后在21到23岁那几年,发现自己跌落谷底,突然失去了一切,还被封为“收视毒药”,但这种时候他仍然相信自己,继续保有原来的梦想,让梦想实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志祥从谷底再度出发,用十年打拼,终于找到十张梦想的“黄金拼图”。毎一张拼图,都是他在最困难、最挫折的时候的深刻体会;毎一张拼图,都是他后来可以突破困境,继续冲向梦想的秘密金钥。越没有希望的年代,越需要梦想的勇气;越没有机会的环境,越需要把握住“梦想成真法则”。
  • 萧劲光回忆录

    萧劲光回忆录

    本书是萧劲光生前的回忆录,内容涵盖萧劲光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回忆自己人生经历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不少翔实记述,许多史料是过去党史军史上少见的,是研究党史军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热门推荐
  • 九阳仙尊

    九阳仙尊

    无上法诀在手,重生少年时代,一路披荆斩棘,直达九阳至尊。仇人,统统打倒。宿怨,踩在脚下。这一世,再不要留下遗憾。这一世,我要剑斩苍穹,直破云天。
  • 香辣川菜荟萃

    香辣川菜荟萃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枓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汇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创新,享誉中外。
  • 粉饰春意

    粉饰春意

    为了他,她不惜把自己的位置拱手让给别的女子,让别人代替她待在她身边,不惜得罪鬼族和神族两族,在他大婚之日被他一掌飞拍到南天门,被两族大兵逼下凡大战了,最终还是不敌人多势众,昏死在雪地里。五万年后,为贺他突破九重天晋升上神,六界之间跟他有一丝交情的都来祝贺。而跟他交情甚深的魔君还带上一位貌美如花的上神前来祝贺。再见到她时,她身上有魔界的封痕,听说是魔君收入麾下的徒弟,却是早在五万年前就飞升上神的仙姿出众之人,现在却是天宫里专门酿梅花酒的上神。自那之后天宫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位上神貌美如花,却有双重身份。有人说她笑起来就如春暖花开,但又有人说,自五万年前起她就不曾笑过。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

    《生态经济:污染与灾害管理及经济控制》为生态圈3号系列丛书系列之一,重点是通过对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问题做一个整体的描述;着重分析了全球污染的重点行业和部门,以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简单介绍环境治理的技术手段,并主要阐述说明非技术性手段(法规、经济调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的作用;分析经济调控对于防治污染问题的贡献,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污染控制政策的分析等。
  • TFboys之冥冥之中遇见你

    TFboys之冥冥之中遇见你

    她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第一次相遇,是那么唯美,她并不知道他是谁。第二次相遇是电视上的综艺节目,她认识了他,她并没有太多的表情。第三次,当他在与她相见时,他邀请她进入娱乐圈,她是否同意呢?(本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丹纹

    丹纹

    重生之后的故事,乱世战国的奋战,妖修之路的开始,丹纹天下的见证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展望青春的我们

    展望青春的我们

    她们的青春,没有浮夸,没有虚度,亦没有胆怯。只有两个人走过,无悔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