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800000041

第41章 马斯洛(2)

马斯洛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根本不能够凭其他动物的行为对人类的行为作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实际上,一个判断对于某个物种的特征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于另一个物种来说,则可能完全是错误的。因此,与其说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家是达尔文主义者,倒不如说是伪达尔文主义者。

接着,马斯洛对有关史前洞穴人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马斯洛说:“一般的看法是洞穴人是原始的、野蛮的、好斗的,甚至是极其残忍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观点。科学家对史前洞穴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解剖学。除此,一无所知。只是因为洞穴人看起来野蛮,人们就认为其行为必然残忍。与我们的现代文明相比,也许洞穴人要善良得多,对其他成员更具利他性。我们并不能证明这种判断的正确性,但从我们有限的知识出发,我们同样也不能得出洞穴人凶残的结论。”

总之,在有关自私人性的研究中,马斯洛认为必须彻底抛弃任何倾向于借助动物行为或是人云亦云的洞穴人的行为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在正在探讨的问题中不值一提。

(3)健康的自私

在研究中,马斯洛发现,受虐狂大量表现为无私的行为产生于精神错乱或是自私的动机。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被无私行动和外表所迷惑,因为表面的无私的下面也许掩盖了惊人的敌意、嫉妒或者仇恨。

在对此类病人实施精神治疗的过程中,常常有必要至少在某些时候教会他们采取所谓健康的自私的行为方式。只有如此,才能最终获得心理健康。

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弗洛姆曾经这样概括上述观点:“一个既不自尊也不自爱的人,是不会真正尊重、爱护别人的。”因此,有必要区分健康的自私与不健康的自私,健康的无私与不健康的无私。

更具体地说,我们必须明白行为和动机之间存在着差异。外在行为也许是自私的或者是无私的,引起这些行为的动机,同样可能有自私或者无私的差异。

最后,马斯洛从心理学角度对无私和自私下了定义。

马斯洛说:“当一个情感健康的人在行为上显得无私时,其根源往往由于他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表现感情丰富。也就是说,他的行为是源于内心充实而非贫乏。而一个精神病患者自私的举动,往往是一种在被剥夺感驱使下的产物,其表现有恐惧感、不安全感和内心贫乏感。由此,我们把无私称为心理满足,把自私称为心理贫乏。”

仇恨和侵犯行为是人类的天性吗

许多行为科学家都把仇恨和侵犯行为说成是人类的天性,这一点是根据对动物的观察得出的。因为动物是相互侵犯、破坏成性的;而人也是一种动物,所以人对暴力也会有一种本能的爱好。对于这种观点,马斯洛是持反对意见的。

马斯洛认为,尽管有一些动物具有侵犯性,但许多动物却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动物王国中同一种动物间的暴力和侵犯行为,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例外。而且,那些与人关系密切的动物几乎没有本能的侵犯行为。

人类科学家发现: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在有些文化中可以是零,例如,阿拉派什人是那样温和、友爱、互让,以致他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个有一点个人意志的人来主持他们的各种仪式;而另一些文化中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却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像多布和恰克奇那样的民族,他们互相僧恨到了极点,以致恨不能将对方斩尽杀绝才好。

通过对北美黑脚印第安人的研究使马斯洛确信,人类侵犯行为的根源不在于遗传而在于文化。那些印第安人根本不知侵犯为何物,尽管这个民族很骄傲、坚强,有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些印第安人既使是喝了酒受酒精的影响后,他们也仅仅是变得欢快、友好,而并非是互相冲撞。

马斯洛认为,侵犯性攻击行为是基本心理需要受到挫折,或无力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时的一种反应。一个学会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诉诸暴力、侵犯或破坏的,尽管他们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

健康、成熟的人乐于与他人建立友谊、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乐于同集体一起工作。而心理变态者或精神病患者因没有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并满足他们想得到他人承认和赞许的强烈心理需要,所以在憎恨与破坏行为中找到了某种乐趣。我们社会的极端分子是心理变态罪犯,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奸诈、自私与侵犯成性之徒的危险之地,在他们看来,侵犯行为是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一种反应或防卫。因此,他们杀戮、残害、折磨他人,却没有一丝悔意。

既然侵犯性行为主要是由文化带来的,那么,一般说来它是可以被杜绝和纠正的。

正确处理侵犯性攻击行为的方法是不要害怕。我们必经学会如何才能不害怕自己的攻击性。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汽车,那么,侵犯性攻击行为就好比是汽车里的汽油。它确实有相当的能量,并且可以产生相当大的作用。以下列方式处理攻击性,或许会温和一些:诸如,把“我不喜欢这样”、“我不喜欢那样”,改成“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的话说出来。

马斯洛认为,这种处理攻击性的方法是相当明智的,这意味着这种人是健康成熟的人。

解密人的需要

马斯洛研究发现,人类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要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一种不断需要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据。

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拥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这是人们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的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大动力。

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的需要便出现了。人们需要远离痛苦和恐惧,需要有规律地生活以感到世界是井然有序的。当安全的需要未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全部指向安全。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仅仅为安全而活着。

爱与归属的需要:一个已经具备适当安全感的人,比如,已经具有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收入,他便开始需要朋友、爱人、妻子、孩子,以及在群体中所处的恰当的位置,渴望得到社会与团体的认可、接受,希望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便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

尊重的需要:一旦爱的需要被满足,尊重的需要便显露了。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加以划分: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的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以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通俗地说,即成为你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在某个人身上,它可能表现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想在体育上大显身手,还有人则可能想在绘画或创造发明方面有所表现。在这一需求层次上,个体间的差异是最大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换句话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宁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马斯洛认为,人都隐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上述五个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称其为意动的需要。除此之外,马斯洛认为,人类还存在着另外两种类型的需要,即认知、理解的需要与审美的需要。

对此,也许我们会问:这两类需要与前述五种需要是否可以归入同一层次系统?

马斯洛指出,这两种需要与意动的需要并不处于同一阶层发展系统之中,而是表现出一种既相互重叠,又相互区别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呢?

关于认识和理解的需要,马斯洛说:“精神健康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虽然,没有足够的科学材料和临床材料来证实这是一种基本需要,但马斯洛仍列举了以下几点理由来说明好奇心是一个全人类的特点:

动物行为中常常表现出好奇心。

历史上的许多例子证明人即使危险临头也会探求知识,哥伦布、伽利略就是这样的人。

对心理成熟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往往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事物心驰神往。

临床经验表明,曾经健康的成年人也会感到厌倦、压抑,对生活失去兴趣,并厌恶自己。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有才智的人身上,如果他们做着愚蠢的工作、过着愚蠢的生活的话。我们身边的许多女性,她们风华正茂,却无所事事,于是,她们的智力就开始逐渐衰退。有些人接受了建议,使自己致力于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上,她们的病情就会减轻或消失。这使我们想到,求知的需要是存在的。

儿童似乎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满足是主观上的满足。人们都说学习和发现未知的东西会给他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审美的需要

当一个人看到一幅斜挂在墙上的画时,便有不可遏制的意识冲动要去把它挂直。

当我们看到前面走来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浑身污秽不堪的流浪汉,或者歪嘴斜眼、满目眼屎、鼻涕流涎的乞丐,大概都会本能地产生要远远避开的冲动。

整洁、淡雅的房间比凌乱肮脏的房间令人觉得舒服。

马斯洛认为,这就是人类拥有的一种较高级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马斯洛说:“审美的体验是如此强烈,审美的渴望是如此迫不及待。”

“人的审美反应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言表的主观的自省的有意识的反应,即它不能够用言语描述,只有亲身经历后才会了解。但是,仍然有许多词语被普遍用于描述这种体验。例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用如下语言来形容审美感受:心跳加快,屏息凝气,全神贯注,舒坦畅快以及激动颤抖等。”

马斯洛觉得审美体验与心理学家所说的“感官冲击”有一些相似。例如,这种体验就好像一个人突然被冰凉的水浸泡时所产生的反应。

此外,审美体验会导致各种简单的平常反应,如我们会乐意收藏那些怡情乐性的事物,如绘画、音乐唱片等,或者我们会去参观艺术展或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等。

马斯洛说:“审美冲动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让物品各归其位的欲望。我们想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对称,或许是为了条理清晰,或许是为了布局。比例失调,组合别扭,都会在我们的心中唤起一种重新调整、改善以及纠正的冲动。”

马斯洛曾以经过选择的人为对象,在临床人格学的基础上研究这类现象,并确信在某些人身上确实存在真正的审美需要。

马斯洛说:“丑陋会使他们致病,身临美的环境会使他们痊愈,他们积极地渴望着,只有美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爱美,是人的天性。”

洞察人格

对于人格而言,虽然你的遗传基因和早期经历可能会决定你人格的框架,但是,你未来的自我究竟怎样则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正如人格形成的漫长的过程一样,对人格进行认识和重塑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庆幸的是,对自己人格进行转舵以确定新的航程,并坚定地走下去你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需要满足与性格形成

马斯洛认为,需要满足与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健康成年人的许多典型品质——宽容被爱者的独立的能力、忍受爱的匮乏的能力,爱但又不放弃自主权的能力等,是童年爱的需要满足的积极后果。这一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

此外,马斯洛从直接观察到的满足的临床效果中,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类关于需要满足与性格形成之间关系的论点的资料。

“就生理的需要而言,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不会将食物和水的满足视为性格品质。然而,即使在生理需要的层次上,我们也遇到了相对而言难以决定的两种情况。如果我们可以讨论休息和睡眠的需要,我们当然也就可以讨论它们的挫折及挫折的效果——困乏、疲劳、精力不济、萎靡不振,甚至可能有懒惰、嗜睡等。这就是原始需要满足的直接后果。它们如果不是公认的性格品质,至少对于人格的研究有着明确的意义。这个观点同样也适合于性的需要,如性满足,以及对立面性压抑的范畴。”

“就安全的需要而言,我们有充足的资料来探讨。恐惧、害怕、焦虑、紧张、担心、不安等,都是安全需要受到挫折的后果。同类的临床观察清楚地显示了安全需要满足的相应效果,如具有安宁感、焦虑以及紧张的消失、对未来充满信心、感到安全等。无论怎样描述,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与感觉安全的人之间有着性格上的差异。”

“其他诸如爱、归属、尊重、自尊的需要,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需要的满足引发了如深情、自尊、自信、可靠等特性。”

由此,马斯洛得出结论:需要满足的特性产生的后果与一般品质(仁慈、慷慨、无私、宽容、沉着冷静、愉快满意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品质似乎是一般需要满足的间接后果,换言之,即不断改善的心理生活状况的间接后果。

病态人格与完美人格

马斯洛指出,人类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或视之为理所当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价值,他认为这是需要满足引起的病态人格。

马斯洛说:“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铁的事实:需要一经满足,机体会立即放弃紧张、压迫、危急等感觉,允许自己变得懒散、松弛、被动,允许自己玩耍嬉戏、享受阳光,允许自己注意微不足道的事物、遇事漫不经心、往往无意间获得而不是有意识地追求。换言之,也就变得相对漫无目的了;需要的满足导致了无目的行为的出现。”

“物质生活的富裕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厌倦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对一种不成熟的低水平的眷恋,人与人之间友爱的丧失。显而易见,在任何一段时间里物质生活或低级需要的生活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满足。”

与病态人格相对的,就是拥有满足、快乐、平和、沉静等完美人格。

同类推荐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史前巨鳄

    史前巨鳄

    漫天都是七彩缤纷的流星,流星在大气层燃烧,化为密布全球的奇异彩色雨点,落到陆地上,落到高原,落到海水中......“妈妈你在哪?”一条身长近十六米的巨鳄趴在孤岛之巅对月咆哮......大气开始改变,地球万物都在改变着...一夜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以前任杨龙欺负的人类一个个变成了徒手劈山裂地的勇者,身体有十米大小的龙黄蜂,高耸入云的长颈鹿,羽翼遮天蔽日的麻雀,昔日的霸者,蔑视一切的史前巨鳄又将有何种变化?不,这一切都只是阴谋!
  •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胃肠病的食疗谱:素菜、荤菜、粥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名侦探柯南双重穿越之欣南视角

    名侦探柯南双重穿越之欣南视角

    欣南在一次篮球赛中突然晕倒,死了。。。。。。欣南醒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 琴体说

    琴体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杀手异世:腹黑女傲逆天下

    她,夜紫辰,21世纪古武世家掌权大小姐,她,亦是杀手排行榜上得第一人“魅”,因未婚夫背叛而亡她,夜紫辰,夜家直系三小姐,没有半分灵力,夜家的耻辱,她懦弱,她无助,她善良……却被姐姐残忍害死当她变成了她,不再无助,不再懦弱,她嫉恶如仇,她心很手辣她护短,她冷清,她腹黑,时常都是一副笑脸,可谁知道在那张笑脸背后是背叛的伤……她成为人们眼中的“花花小姐”可为什么这样的“花花小姐”成了“香饽饽”呢?她偶然得到神秘戒指,逆天修炼功法,炼丹药,契魔兽,炼神器……身怀逆天宝贝的她又会在玄灵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惊天骇浪?她笑得无害单纯,可在同时弹指间取人性命……她带着满脸的笑,说“我很善良的,我蚂蚁都舍不得杀”,可转身却一招毙命,她说“我真的从来都不杀蚂蚁,因为我只杀人”她男装行走大陆,结交无数美男,使无数美男为之倾心,相伴左右。可有了前车之鉴,谁能打开她那冰封的心……
  • 拘魂纪

    拘魂纪

    人有三魂,死后天魂归天,地魂归地,命魂虽徘徊于墓地之间却终是散去。实力强大的人其命魂也强横,能长久留存在天地之间,甚至直到下一次轮回到来,天、地二魂和其重新聚首。此类人便是所谓的转生,天生携带前世的记忆,经验和能力远胜于常人。轮光四转,七魄合一,此时命魂便能脱体而出,遇天雷击不散,入水火不能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然而,如何才能让轮光四转,七魄合一?
  • 穿越时空之五行之源

    穿越时空之五行之源

    一个学生把守护地球的五行之源弄丢;在别的时空寻找,最后英勇归来的故事
  • 蜀乱述闻

    蜀乱述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我是癞蛤蟆:苦难中逆袭

    我是癞蛤蟆:苦难中逆袭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写满了惨字。从小没娘,爹是个傻子,家徒四壁,债台高筑。村里的孩子欺负我,学校的老师同学欺负我,社会上的青年欺负我,甚至连老师都欺负我。我本都已经绝望,要被绝望击倒,我那傻子爹却拖着残缺的身体笑呵呵地告诉我:给我站直喽!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