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1900000017

第17章 酒肆与酒令(1)

宴饮图酒肆与酒旗

酒肆,就是卖酒的商店。

古人曾把卖酒的场所叫酒坊、酒局、酒舍、酒家、酒店、酒楼、酒馆、酒城,今天除前三种叫法已很少见外,别的叫法几乎到处可见,还出现了“酒吧”这样的新叫法。尽管这些叫法之间不是毫无区别,但都卖酒可以肯定。

其实酒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非商品,人们自酿自用,不存在买卖的事。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产量增加了,酿造的技术进步了,阶级产生了,于是有了专从事酿酒劳动的人和不劳动而要大量消耗酒的统治者。随之,在统治者的朝廷内设置了专管酿酒的机构和职官。民间也出现了酿酒的作坊和卖酒的场所酒肆。

酒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还说不清。大抵在商代,酒已作为商品出现在集市上了。那位曾在渭水边钓鱼的姜太公吕尚,商代末年即在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市上卖过酒。《诗经·小雅·伐木》中有“有酒氵胥我,无酒酤我”的句子。“酤”,就是买酒或卖酒。《论语·乡党》中说,孔子不吃从市上买来的酒。《墨子》、《韩非子》中都讲到“酤酒”。可见在周代买酒和卖酒已有极普通的事,当然酒肆也不会太少。

既有买卖,就有个招徕顾客的问题。哪个酒肆更引人注意,无疑买酒的人也会多些,生意也会更好些。于是,挂起了酒旗,以引人注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而狗迓而齿乞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最古的酒旗,是什么样子,缺乏可靠的材料,说不清,但它并非用于酒肆的。根据成本在战国时的《甘石星经》载:

酒旗三星,在柳北、轩辕右角南,酒官之旗也,主宴享饮食。

可见“酒旗”,原本是三颗星的名字,主管宴享饮食。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古人缺乏科学知识,相信这种说法,所以帝王贵族饮宴时,要悬挂一面叫“酒旗”的旗帜,以表示对酒旗星的敬祭。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酒旗竟悬挂在酒肆门前,成了宣传广告。

据一些古籍及实际生活中所见,酒旗也叫幌子、酒帘、杏帘、酒望子、酒招、酒旆、酒标、酒幔等,大抵是用一块布,上边写一个大“酒”字,用竿高高地悬在酒店门前,让人远远就可以见到。其大小也没有一个标准,小的一尺之布可缝,大的有到七尺布的。其颜色有白有青。总之有比较随意的,怎么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就怎么做。

因为有了酒店,于是挂起了酒旗;望见了酒旗,自然也知道有酒店。酒旗多,酒店也多,客商来往肯定多,这样,高挑的酒旗和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被文人写入他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自各不同的心态。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是很有名的一首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数楼台烟雨中。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怀宛陵旧游》:

陵阳佳地昔年游,

谢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宋代词人周邦彦有“风翻酒幔,寒疑茶烟,又是何乡?”(《诉衷情》);元代诗人朱庭玉有“破墙酒旆,右岸渔船”(《袄神急·雪景》);清代文人孔尚任有“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红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宋代的酒肆,是格外讲究的,无疑也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生活的发达。《东京梦华录》中记北宋时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酒楼说: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大的酒楼,进门后有百余长的主廊,南北天井雨廊皆小阁子。到了晚上,酒楼里灯烛荧煌,上下对照。从记载可知,当时汴京的风俗尚奢侈,只两人对坐饮酒,也要用酒壶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花费“银近百两”。有时一人独饮,也要用酒盏之类。如此消费,一般民众当然不敢问津。

北宋灭亡后,赵氏又在监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其奢糜之风,较之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梦粱录》载,当时临安城内外有官办的酒库十三家,每库有酒楼一至二座。楼内陈设豪华,器皿多为金银制成,并安排了官妓伴酒。民办的酒楼也有十几二十家,莫不贴金绘彩。至于一般酒楼,则比比皆是了。据《都城纪胜》载,当时酒店的种类也极多,有“兼卖食次下酒”的茶饭店,“卖鹅鸭包子、四包兜子”等的包子酒店,“外门面装饰如仕宦宅舍”的宅子酒店,多在城外的花园酒店,“不卖食次”的直酒店,卖零酒的散酒店等等,适应了不同对象的需要。《梦粱录》中还记“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可能是以音乐做商业广告宣传较早的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原来是主张禁酒的,后来改变了主意,说“以天下太平,思与民同乐”,命工部作十楼于京城江东诸门外,使民设酒肆于其间,以接四方宾旅。到了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干脆自己开设起酒楼来。

清代酿酒业发达,大小酒店各处都有。以北京为例,至今还在的老酒店还有一些,如据云建立明成祖时的老便宜坊,建于乾隆六年的沙锅居,都颇为有名。此外如全聚德、丰泽园、东来顺、西来顺、来今雨轩等,也都属老字号。民间的小酒店,更是特色独具。据《燕都》杂志1992年1期上伯骅撰的《形形色色的老北京酒铺》一文介绍,老北京的酒铺,可分两大类,一类人称“酒铺儿”,是专卖白酒、碗酒的铺子,也卖点佐酒的小菜;一类叫“南酒店”,不卖散酒,主要靠官场中的宴会、富户办喜寿筵席维持。到酒铺儿喝酒的人,被店家叫“酒座儿”。据说最早酒铺儿是不备下酒菜的,这种形式大概有点像今天的酒吧,人们来了,可以买酒站在柜台边喝,当时酒铺儿的老板,还有种“理论”,说他的铺子是以酒招徕顾客,不靠菜招徕。也许中国人还是喜欢饮酒时有点佐酒的食物,所以当时不少酒座儿自己带点小菜来喝酒。日久天长,酒铺儿的老板见卖点佐酒的食物有利可图,也就改变了不卖下酒菜的做法。兼卖菜肴的酒铺,是以叫“大酒缸”的为代表。这种酒铺,多为山西人经营的,在北京到处都有。铺内以大酒缸代替桌子,以涂有红漆的缸盖为桌面,酒的品种也齐全。当时卖酒,多以容器计量,标准是用一个粗瓷小碗。一碗约合今天六十多毫升,叫“一个酒”。当年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卖酒的用一种白铁皮或竹、木制的容器计量,叫“吊子”或“提子”。它的形状是下边为一圆筒,筒上装一直径。筒的大小不一,有装一两的,二两的,半斤或一斤的。这些做法,今天在大城市里已见不到了,在一些小县城或乡村里,也许还可以见到。

旧北京的南酒店,大多卖绍兴黄酒,其格局不知是否与绍兴的酒店类似。绍兴本是产酒之乡,卖酒的店极多。过去这种店,大多店面简朴,粉壁墙上往往书一大“酒”字,屋檐下也挂有类似酒旗的酒牌。室内陈设简单,木桌、木长条凳,瓷碗、锡或白铁皮制成的酒壶。柜台顶头多写有“太白遗风”、“太白世家”、“刘伶停车”这类的竖匾,无非是夸本店酒好。有的店中也设有雅座,室内墙上挂有名人字画,其内容也多与酒有关。天气较冷时,客人多喜好将酒烫热了喝。喝酒时多半要有佐酒的食物。人边边喝酒边谈笑,一次可喝上一两个小时,店家也不催促。这种饮酒的方式,很适应慢节奏的生活。

现代的酒楼、酒店、酒吧,不必多说,人们随处可见。其中比较接近过去“酒铺儿”的,是酒吧,说比较接近,也仅仅是酒吧也卖散酒,顾客也可以站在柜台旁或坐着喝上一杯。其实酒吧的格局、布置、经营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那里终日播放着流行歌曲,不少酒吧还可以跳交际舞和唱卡拉OK。去酒吧的人中有的只是想去唱唱叫叫,喝酒倒不是主要的。往日酒铺儿的宁静闲适,已成过去,不可得矣!

至于酒旗,大城市里再也见不到了,也许偏僻的村镇,还可以见到一两面。

陶令重阳饮酒图酒令

饮酒行令,是件很有趣味的事。今天许多文化人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酒令适当地应用到饮酒当中,将会增加饮酒的乐趣,提高饮酒的格调与情趣。

酒文化之一

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一般说来,令官的推举,男女长幼尊卑皆无定限,可不拘身分,而且“酒令大如军令”,众人均应听从。

饮酒行令既然是游戏,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助兴取乐。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会记得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怨鸯三宣牙牌令”的精彩热闹场面:

大家坐定,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凤姐儿忙走至当地,笑道:“即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贾母所行之令必得鸳鸯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王夫人等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来。”……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么’。”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众人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象。”迎春笑着饮了一口。……下便该刘姥姥。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道:“右边‘么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这里鸳鸯所行的是“骨牌令”,就是用三张骨牌上的色点配成一套,叫做“一副儿”。应对的人,都要根据每张牌上的色点,说一句相应的诗词歌赋或成语俗语,而且必须押韵。例如,贾母应对的第一张牌是“左边是张天”。天,天牌。此牌上下两个六点,点色红绿各半,互相岔开。贾母对的“头上有青天”,是一句旧谚语的下半部分,全句为“眼子头上有青天”,意思是容易上当受骗常吃亏的人,自有头上的“青天”来保佑。第二张牌“当中是个‘五与六’,指牌上有五六共十一点,各点皆绿色。贾母对的“六桥梅花香彻骨”,是用“六桥”代指六点,“梅花”代指五点。第三点“剩得一张‘六与么’。”是么六共七点的牌。贾母应对的“一轮红日出云霄”,是用“一轮红日”,代指红色的么点,用“云霄”代指绿色的六点。“凑成便是个‘蓬头鬼’。”是指三张牌合成一副的牌名,即长六、五六、么六这副牌的名称。贾母答的“这鬼抱住钟馗腿。”钟馗是传说中专门捉鬼的神。昆曲《嫁妹》中的五个小鬼扯衣抱腿同钟馗玩闹的情节,因此贾母用来应令。刘姥姥应对的第一张牌“左边四四是个人。”四四,牌名,上下各四共八点,全红色,也叫“长四”,又叫“人牌”,所以说“是个人”。刘姥姥对不上,就说了句逗乐子的话来寻开心。第二张“中间‘三四’绿配红。”三四,牌名,上三下四共七点,点色上绿下红。刘姥姥对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是用“大火”代指“三四”下边红色的四点,用“毛毛虫”代指“三四”上边绿色斜排的三点。第三张“右边‘么四’真好看。”么四,牌名,上一下四共五点,皆红色。刘姥姥对的“一个萝卜一头蒜”,是用“一个萝卜”代指“么四”,上边红色的一点,用紫皮带瓣的“一头蒜代指“么四”下边红色的四点。以上这两张牌刘姥姥都对上了,因为说的是“庄稼人的本色”,毫无雅趣,故显得滑稽可笑。“凑成便是一枝花”,是三张牌合起来的名字,即长四、三四、么四这副牌的名称,其中斜排的三四个绿点像花枝,其余红色的各点象花朵,所以说“一枝花”。刘姥姥不按规矩去对,存心开玩笑,才引起众人大笑起来。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还写到宝玉、湘云等划拳: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有的说行那个令好。黛玉:“依我看,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上,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上写“射覆”,……再拈一个……,却是“拇战”。史湘云笑着说:“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只划拳去了。”……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

可见划拳也是旧时酒令的一种。划拳又称拇战,也称猜拳。它不像上面的骨牌令要说诗词,纯属斗智性的游戏。这种行令方式很简便,至今仍然盛行。

酒令与社会等级

考察酒令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历史时期:

最初,酒令的本意为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在西周时代,它体现为森严的饮酒礼仪制度。那时候,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诗·小雅·宾之初筵》说:“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西周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监”、“史”则被“觞政”所取代。觞政是在宴会上执行罚酒的使命。例如刘向《说苑》所记载: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饭不(不干杯)者,浮以大白(罚酒之器)。”文侯引用而不尽,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不仁曰:“……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举白而饮。

故事反映出酒宴的主人所关心的已不再是礼仪问题,而是客人必须开怀畅饮,以尽酒兴。而执行使命的觞政,态度严肃认真,连国君也不得违令逃罚。这样,酒令的内涵就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而转变为劝酒的性质了。

但像魏文侯那样单纯用强制命令的手段,未免与欢乐的宴会气氛有些不协调,弄不好,还会大煞风景。

到了汉代,汉武帝与群臣在柏梁台上饮酒作诗,每人依次作一句,都用相同的平声韵脚,联成了一组诗,酒喝得很尽兴,诗也联出来了,被称为“柏梁体”诗。从此之后,宴会上就产生了即席联句这种助兴取乐的方式。

不久,又由众人联句发展为各人单独作诗即当筵赋诗的方式。

到了晋代,石崇在他的金谷园别墅中宴客,不但令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能者,罚酒三斗。”产生了正式的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

到了南北朝时代,这种酒令已广泛流行。“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高祖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同类推荐
  • 口口香美味菜

    口口香美味菜

    《口口香美味菜》精选大众最爱吃的经典家常菜,更为喜爱寿司、饮品、甜点的时尚人群和重视四季养生的人群编写了专门的食谱。每个菜品均详细介绍了原料、做法和特点,配以彩色成品图,查阅方便,清晰明了,是极好的家庭烹饪指导书。
  •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本书介绍的食谱做起来方便简单,所用的材料都是超市里容易买到的食材和家庭厨具,而且每一道菜中都注明了其营养成分和含量,让家长做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在书中除了现成的食谱外,还对儿童营养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解决了家长们不会为宝宝做营养配餐的烦恼。《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中的每一道菜式都是作者按照宝宝的喜好和口味来设计的,它的形象可爱,让孩子看到它就会勾起吃饭欲望;它营养健康,作者按照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成长特点而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的营养搭配,能够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它易学易做,家长们看到书中的菜谱就能学会每道菜的做法,让做饭成为家长们的生活乐趣。
  • 美女养颜食谱

    美女养颜食谱

    你是不是天生的美女,是不是天生丽质,这都没有关系,要知道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赶快将自卑驱逐门外,翻开这本《美女养颜食谱》,看看书中都有哪些养颜的秘密吧!先透露一点,这是一本关于食谱的养颜书籍,让你在一日三餐中不知不觉变美人!不相信有这么容易的事吗?那就请你亲自打开书一睹真相吧!
  • 让家人吃出健康

    让家人吃出健康

    看似时尚的现代人,无论是优雅的女子还是挺拔的绅士,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会时常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特别是正在孕育和哺育宝宝的妈妈们,为家人买菜做饭的主妇主夫们,往往会被种种健康劝告、营养信息和保健产品弄得不知所措,又被各种环境污染信息和食品安全事故吓得战战兢兢。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
热门推荐
  • 效率在于行动

    效率在于行动

    十个完美的想法也比不上一个实际的行动,因为想象中的成功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位哲人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天赋、运气、机遇、才智、好习惯……但最重要的却是这一切要靠行动来实现。好的想法需要行动来支撑,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行动来实现,身体力行、极高的效率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
  • THE NEW MAGDALEN

    THE NEW MAGD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YPHOON

    TYPH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福尔摩斯推理集

    福尔摩斯推理集

    一宗宗离奇的案件,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真相,还有那一成不变的名言,都促使福尔摩斯的好奇,于是他和他刚认识的一个人,结伴而行,侦破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案件。
  • 光之暗夜使命

    光之暗夜使命

    因为一个使命让冷默、封闭自己的她遇到了那样的他,她并没有祈求能够和他永远地在一起,只是希望每天能够看到他,哪怕只有一天也好,看着他幸福快乐!因为真正的女主不是她,她知道,可是她真的做的吗?!放弃不爱,她不想,也做不到!经过最终觉得既然她不珍惜他,她就会去珍惜他。某一天上午,一个女生霸气的说道:“听好了!你月咏几斗,从今以后你是我空雪的人了!”那个男生听了之后说:“呵呵,好啊!那以后雪儿要对我负责哦!”某男可怜惜惜地忘这某女,某女听了之后,脸红地说:“谁····谁要对你负责啊!”某男听了之后叹气说道:“既然你不想,我就找想对我负责的吧!”某女听了之后,大发雷霆地说:“月!咏!几!斗!你敢!”
  • 无光独影

    无光独影

    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撼,也不将就。——佚名我始终不会像吴雨元那样爱着一个人,为他哭,为他笑,为他疯一辈子;我也始终不会像李科那样爱着一个人,为他生,为他死,为他守一辈子。善良终会成为他人循环利用的筹码,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你是孤独的。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