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当然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的姐姐听了后非常高兴,将吕不韦引荐给华阳夫人,吕不韦就借机说让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干儿子的事情。当然了,都是站在华阳夫人的立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母以子贵,等华阳夫人老了的时候就未必还会宠爱了,不如趁早收个干儿子,而且子楚这人贤能,还爱戴她,正好可以让他成为继承人。那样的话,华阳夫人就可以继续尊贵下去了。。
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所以应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并且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即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
在吕不韦的花言巧语下,华阳夫人也被说动了。一日,华阳夫人进宫见了安国君,开始跟他大倒苦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我的孩子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一听愣住了:“你没有孩子,我该立谁好啊?”
华阳夫人连忙对安国君说:“我知道身在赵国的子楚就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来往的人都非常赞赏他。而且他也是皇室的后人,就算立他为太子,也不为过啊。”
华阳夫人一边说一边哭,心软的安国君没能抵挡住华阳夫人的攻击,答应了立子楚为太子。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子楚很快回到了秦国,认华阳夫人为母亲,并受到了太子的待遇。而吕不韦也因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被子楚重用,从而跨进了政治的第一步。
辅佐始皇
子楚后来当上了秦王,就是我们所说的秦庄襄王,没过几年,这位短命的君王就去世了,即位的就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而他的母亲,就是吕不韦送给庄襄王的赵姬,有人说当时的赵姬已经怀孕,可是历史究竟是不是这样,谁也无法考证了。
无论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秦始皇刚刚即位时,吕不韦帮了他许多。当秦始皇即位时,还是个孩子,没有多大的权势,一些重大的事情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吕不韦就帮他处理朝中的事务,秦始皇尊他为“仲父”,这对于一个权臣来说,是无上的光荣,想当年赵盾也有此殊荣。
秦始皇即位,他的母亲也就被封为太后,吕不韦与太后是老情人了,当年送给子楚想必也是十分不舍。在庄襄王死后,吕不韦总是到后宫与太后叙旧,两人又过起了鱼水生活。可是随着岁月的推移,秦始皇渐渐长大,吕不韦怕事情败露,便找到一个男人嫪毐,并故意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
当然了,这是要瞒骗过秦始皇,是人总会有欲望,不能说君王死了就守活寡吧,吕不韦碍于身份也不能再继续偷偷摸摸。嫪毐并没有受到宫刑,只是装装样子而已,私下里就与太后通奸。这男人总是希望能得到主动权,与太后私通后,嫪毐就开始改头换面,仆人都有了数千人,而太后也正好有孕在身,就迁到了又暗中对太后说:“你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了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地里和他通奸,特别喜爱他。后来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于是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着太后,得到的赏赐非常丰厚,而太后凡事也都由嫪毐决定。嫪毐的仆人有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嫪毐门客的,也有上千人。
当然秦始皇也不是傻子,他肯定看出来点什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不过对于此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正好此时,后来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还说他与太后生了孩子,决定密谋造反。那人对秦始皇说道:“他常常和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密谋说若是大王您死去,他们就让自己的儿子即位。”
秦始皇听后,心想这还了得,立马命令法官严查此事,法官也给力,他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了,事情还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始皇命人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了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彻底贬迁到雍地居住,随后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位,把他遣出咸阳到河南的封地。
但是吕不韦曾是秦国国相,影响很大,当他被罢免后,有很多人都去拜访他。一年以后,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的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他没有功劳,与王室也没有血缘,却得到那么多封地,这是不应该的,就将他迁往蜀地。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与秦氏有什么血缘关系么?但是却号称仲父,现在你就和你的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想到自己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毒酒自杀。有些人不怕死,就怕辉煌过后的落魄,想必他也是这种人,于是便喝下毒酒自杀而死。
5一统天下秦始皇
当吕不韦去世后,秦始皇的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秦国再没有任何人敢对他指指点点,秦始皇终于可以一展拳脚。
秦国由于自秦孝公以来奋发图强,加上秦昭王的努力,以及白起、范雎等人做出的巨大贡献,让秦国可以与六国相匹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没有作为的国君依然能将家底败坏掉,看看从前的齐、晋、楚等国就可以知晓一二。
秦始皇无疑是个有作为的君王,但他为人虽然暴躁,不能以德服人,用仁德去治理国家。不过他在开国作战这一方面,却丝毫不含糊。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国家的人才是有很多,武将有王翦父子,蒙氏兄弟等人,这些武将也可以参与朝政。另外韩非的法家思想深受秦始皇厚爱,依法治国,让国民都很安稳,士兵也尽心为国家效力。反正无论他用了什么方法,秦国的后方非常稳定,基本不会出现大乱子,而且内部几乎没有争权的现象,百姓也相对安分。这样就解决了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去攻打其他的国家。
范雎已经去世,但是他的远交近攻依然被秦始皇所用,这个策略很有效果,使齐国和燕国免于向秦国发兵,在减少了这两个强敌后,随后对楚国是既打又拉,让楚国不敢派兵伐秦,更不敢与韩魏联合。这样就等于是孤立了楚国,然后秦国再这个就给秦国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专心的对付三晋之兵。
赵国是山东六国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秦国首先将目标定在赵国身上,赵国还没到不堪一击的程度,秦国几次用兵,都被李牧打了回来,秦国也不好再继续攻打赵国,便转而攻打韩国。韩国是这些国家当中最弱小的一个,秦国没有费多大力气就将韩国消灭,吞并了他们的领地。
赵国是秦国的一块心病,秦始皇几次想除掉它,但都没有机会,在公元前229年,赵国附近发生大地震,这场天灾给了秦国机会,在赵国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时候,秦国突然发兵攻打赵国。前面我们也有所了解,王翦灭掉了好几个国家。做事要一鼓作气,秦王又派人将燕国和齐国灭掉。短短的十年吧,就灭掉了六个国家,可见秦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前面的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依然是李牧带兵作战,即使是与他同列于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也拿他没有办法。秦始皇得知此事,就利用反间计,将李牧除掉,王翦在失去强敌后,将赵国一举拿下,赵国也就此灭亡。虽然赵世家的后裔跑掉了,但是没有了领土和国民的国君就是一个空架子,已算不上是当初的赵国。
在灭掉赵国后,秦始皇又对三晋的最后一个国家——魏国下手,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魏国并没有抵抗,而是投降了秦国,也许是魏国国君认为再抵抗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不如让自己的士兵和国民有个好下场,秦始皇也果真没有为难魏国的百姓和军队。
燕国得知了这些,认为秦国贪得无厌,不会容纳自己,加上受秦始皇凌虐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决定要杀了秦始皇。荆轲无疑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随着易水边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烈悲昂的歌声,荆轲向秦国出发。这一次荆轲倾尽全力,但是依然没有得手,秦始皇杀了荆轲,但怒气未消,他迁怒于燕国,发兵攻打燕国,将燕国灭掉。
这时的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北方,剩下的就是齐、楚这两个大国,由于秦国轻松的灭掉这些国家,秦始皇也开始骄傲自大,认为以二十万的兵力就可以灭掉楚国。对于王翦的劝谏丝毫不听,但是在李信兵败楚国的时候,秦始皇又启用了王翦,令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最终将楚国消灭,顺便还拿下了百越之地。
最后一个国家就是齐国,其实当初在乐毅攻进齐国以后,齐国一直没有强盛起来,对于秦国对其他国家的进攻,齐国竟然可以视而不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齐国早已不像当初那样强盛,加上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很有效果。在消灭了其他五国后,齐国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厄运,秦始皇想要统一天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国家的。齐王建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在秦国的军队入侵齐国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进入了齐都临淄,齐王建率众投降,齐国自此灭亡。
秦国灭掉了这几个强国,就算是统一天下了,虽然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归顺,不过这些都不能改变大局,秦始皇首次统一了华夏领土,也首次称“皇”。
统一了天下,还要想办法去治理,秦始皇为了下面不叛乱,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将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并且统一了很多事物,例如度量衡、货币、车轨、书文字体等,让国家更快的融为一体。这些举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非常有利,这才是真正的统一,以前这些国家使用的字体、货币都不同,交流起来肯定也不方便,比如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地方,一个地方用人民币,说汉语,一个地方说英语,用美元,肯定要所有阻碍的。并且对于一些考古人员,也造成了困扰。
在这之后,秦始皇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就是“焚书坑儒”,这也许是一种发泄,不过也是为了更好的统一国家。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对秦国统一天下没有帮助,反而严重阻碍了秦国征伐的脚步,让秦始皇很是愤怒,即使在统一了天下后,仍然有反对的声音,尤其以儒者为主。于是秦始皇就杀掉了儒者等学士,并将百家的学术书籍烧毁,同时也烧毁了六国的部分史书。秦始皇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当世以及后世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就能理解他这样的做法,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将六国侵占,要想统治的更加长久,肯定先要清理反对的声音,以绝后患,特别是儒者,这些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就更加危险。但话说回来,他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有更好的方法维持统一,那就是得民心,但他看不到,秦国一直也是执行的“霸道”,当权者反应国家的整体走向,百姓就只有服从。
对于秦始皇,历史上一直都是褒贬不一,他统一了华夏各国,结束了纷争的局面,而且他统一了许多领域,包括钱币、文字等,这在历史上是大功一件,不过他统一后却不能以德服人,依然用残酷的刑罚去统治人民,这是要给予批判的。人无完人,有错是在所难免的,秦始皇毕竟是第一个统一华夏领土的君王,也是第一个称皇的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不能以功掩过,也不能以过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