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800000022

第22章 酸枣,会盟还是作秀(2)

曹操在众人中的身份实在很特殊,起兵之初他是挂靠在张邈名下来到酸枣前线的,许多人都不把他算作大股东。虽然他只是配角,但事实证明,他这个配角的表现比主角还出彩。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关东联军并不是驻扎一地,而是分驻各地,其中袁绍、王匡驻河内,韩馥驻邺城,孔伷驻颍川,袁术驻南阳,曹操与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等人驻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

队伍都到齐了,那总得搞点什么仪式,隆重地向大家宣布此举的行动方针及重大意义,然后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群众热烈鼓掌,最后大家一起吼几句口号,以鼓舞士气。就像现在,修房子有奠基仪式,房子修好了有剪彩仪式;开运动会有开幕仪式,开完了有闭幕仪式;连签个合同也有签字仪式。这种仪式无外乎拉出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亮个相,讲几句话,深受鼓舞的人民群众鼓掌欢迎,最后领导与民同乐,吃吃喝喝,仪式结束。

其实,这个仪式的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就是开会。酸枣盟军要搞的仪式更加隆重,叫开会已经不能显示其气派,传统上有个更为出名的专有名词叫“歃血为盟”。于是,联军选出张超手下一个具有表演天赋的功曹臧洪登坛宣读誓词。

臧洪声音洪亮,是个不错的演说家,尤其是声讨董卓暴行时更是涕泪交加,极为煽情。誓词宣读完毕,在场的广大“人民群众”果然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虽然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关东联军的确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但在当时,会议的效果是不错的,既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又统一了思想。

随后,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虽然袁绍因故缺席(他在河内郡),但却不妨碍会议的盛况,也不妨碍大家对他的好感,因为在人堆里数来数去,就数他背景最深厚,名气最大,号召力也最强,按官场排资论辈的优良传统,老大的位置非他莫属。因此,大家一致举手表决袁绍担任联军盟主。

袁绍得知自己光荣当选的消息,十分高兴。但办事要讲究名分,于是袁绍开动脑筋,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车骑将军兼管司隶校尉事务的头衔(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虽然车骑将军只是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下的军队第三把手,但皇帝还小,董卓是国贼,大将军何进早没了,骠骑将军空缺,他这个自封的车骑将军是可以当一把手使用的,实际上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袁绍升官了,自然也不能亏待跟着自己混的弟兄们,于是,他以车骑将军的名义直接给其他诸侯板授官职。所谓“板授”,就是不通过帝王下诏而直接给官员颁发委任状。秦汉时期,官吏的任用被称为“拜”或“除”。比方说,拜某某为太尉,就是任命某某为太尉,意思虽然一样,但一个“拜”字听上去让人特舒服,不知情的还以为是皇帝求你去当官呢。拜除权,特别是六百石以上高级官吏的拜除权是被皇帝是紧紧抓在手里的。尚书台也好,三公府也罢,权力再大,也只有推荐权,所以,想当高官,就必须有皇帝的委任状(诏书),没皇帝大人颁发的权威认证,你的官职就是来路不正的冒牌货,不作数的。但袁绍是不管这些的,你董卓的相国职务虽然有皇帝的诏书,但和抢来的又有什么区别?你可以自行其是,为所欲为,我怎么不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生效就生效。

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接下来该干活了。按一般规律,会议结束后,各诸侯应该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认真传达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但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干活,就是观察,而所谓的观察,就是什么也不干,因为谁也不敢轻易去摸董卓的老虎屁股。

虽然按兵不动,但那么多人集结在一起搞武装暴动,样子实在很吓人。虽然他们都是纸老虎,但问题是纸老虎也是老虎啊,在没有穿帮的时候也是很吓人的。董卓就被吓住了,因为他没摸清对方的虚实,不明白对方到底要耍什么把戏。朝廷虽然由董卓说了算,但地方上的事儿他却基本管不着,他的手还没有那么长。虽然他在地方上提拔了不少人,但恰恰是这些人把他当做没文化、没素质的蛮夷对待,不但不感恩戴德,还反过来要革他的命。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敌对双方都不知道彼此的虚实,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除了东南面的关东联军外,董卓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潜在威胁,那就是西北方向的黄巾军。张角的黄巾军主力虽然早几年就失败了,但黄巾军余部一直很活跃,其中河东农民领袖郭太在白波谷建立根据地,有十余万人的规模,人称“白波黄巾”。他们在太原郡、河东郡一线转战十余年,生猛无比。根据史料记载,太原郡、河东郡虽然分属并州与司州,但都在当今的山西省境内,也就是说,如果黄巾军南下,与袁绍的关东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将截断董卓撤回凉州的归路,那身处洛阳的董卓将腹背受敌,沦为难民。

考虑到这一点,董卓动了迁都长安的念头,这样离自己的地盘近一点,安全系数总要高些。但在迁都之前,董卓还有一件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要办——除掉弘农王刘辩。

刘辩就是以前的少帝,董卓立刘协为帝后,毒死刘辩的母亲何太后,还把他贬为弘农王。如今关东联军来了,董卓想到他们以前和刘辩一家的渊源很深,难保这些造反派不想入非非,重立刘辩为帝,那样两个皇帝上台打擂,麻烦就大了。为了避免这种最糟糕的局面出现,也为了不给刘辩复辟的机会,董卓毅然决定斩草除根,断了其他人的念想。

前面说过,东汉的藩王地位不高,只能守在自己的封地里,哪儿也不能去,也就是一个被软禁的高级囚犯而已。而刘辩的地位还要特殊一些,虽然他头上顶着弘农王的头衔,名义上是弘农郡的主人,但他的实际地盘也就一座小楼。可就是在这座小楼,他说话也不作数。董卓把他软禁在小楼上,还派了一个叫李儒的郎中令(王宫警卫司令,专门负责藩王安全)日夜“保护”他,所以,他只是一个被判缓刑的死囚犯。关东联军打过来了,他的缓刑期也结束了,但等待他的不是释放回家,而是死亡通知。董卓把这个重要的任务派给了郎中令李儒。

关于李儒,《三国演义》上失实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他是董卓的女婿、谋臣等,但有一点《三国演义》说得是真实的,那就是他的确是奉董卓之命弑杀了弘农王刘辩。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李儒奉命将一份特殊的保健酒——鸠酒进献给刘辩。为了保证刘辩能顺利配合他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李儒连哄带劝地对刘辩说了一番“喝了我的保健酒,上下通气不咳嗽,还可以保证你消灾避难、健康成长”一类的鬼话。但那时的刘辩虚岁已经15了,而且还结婚了,按皇室标准看,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李儒说的话蒙蒙学龄前儿童还行,要想忽悠一个成年人,未免太浅薄了。

刘辩明白,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索性一语道破天机:“我不想喝,你只不过是想杀我罢了。”画皮被人戳穿了,李儒索性撕掉伪装,露出狰狞面目,威胁道:“不管怎样,今天你必须喝。”刘辩别无他路。从某种角度上说,被废黜的帝王连废旧钢材都不如。钢材再旧,也可以经过再加工找个地方重新上岗,再不济也可以送到收购站变成钱财,总之,还是有价值的;但被废的帝王搁在那儿,人家还嫌你碍眼,只有彻底报废的份儿了。

告别的时刻到了,告别的方式是聚餐。刘辩把手下人召集在一块儿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悲凉地唱歌,他的妻子唐姬也和着节拍翩翩起舞,即兴演唱。他们唱的当然是带泪的悲歌,歌词内容也都是大骂国贼董卓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敢说的也敢说了,不敢唱的也敢唱了,这是最后的抗议!

曲终人散,最后的时刻到了。在无限凄惶中,弘农王刘辩对爱妻唐姬交代了最后的临终遗言:“你是帝王家的妃子,必然不能再成为官吏、百姓的妻子。你自己保重,永别了!”说完,他对妻子唐姬投去深情而凄凉的最后一瞥,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刘辩死后,唐姬回到老家颍川,她的父亲会稽太守唐瑁考虑到女儿年纪尚小,就打算替她找个人家,可唐姬很有节操,她坚决不同意。后来,大军阀李傕等人攻破长安,抄没了关东地区。李傕垂涎唐姬的美色,想要娶她,但唐姬死活不从。由于唐姬的坚贞不屈,不可一世的李傕最终没敢强行逼婚。倒是汉献帝得知唐姬的处境艰难,把她接到皇宫花园,封她为弘农王妃,让她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而另一个当事人李儒的下场却不怎么好。刘辩死后,他这个弘农王王宫的郎中令编制也就自动取消了,幕后大老板董卓也没给他这个弑君功臣什么高官厚禄,他只好转战教育战线,当起了博士,真不知道如此品行不端的人怎么有脸对着台下的莘莘学子。董卓死后,李傕杀入长安,想扶李儒一把,向小皇帝推荐他为侍中。但年仅11岁的汉献帝虽然小,却很有分寸,死活不同意。原因很简单:他是杀掉我哥的刽子手,还想升官发财啊,被西北风吹昏头了吧!

小皇帝不仅不同意,还要下诏治他的罪,为哥哥报仇雪恨:“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要不是李傕等人横加阻拦,李儒恐怕已经成为刀下之鬼了。虽然没死成,但李儒已经是臭名远扬,只好在众人的唾骂声中耻辱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董卓俨然就是朝廷的东方不败,几乎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但事实告诉他,杀掉手无寸铁的弘农王是很容易,而迁都就难办多了,因为反对的人太多。老百姓反对不说,估计大臣们也不能同意。

老百姓的意见可以不予考虑,但朝廷大臣的意见呢,也不考虑吗?当然。董卓属于狂人,狂人的特点就是说了就干,唯我独尊,谁反对都没有用。在董卓的字典里是不存在民主协商、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一类的词汇的。但迁都毕竟是国家大事,民主可以不要,过场还是要走一走的。于是,董卓在朝堂上抛出了这个议题。

董卓在谈到迁都的原因时,像那些怕袁绍、怕关东联军、怕白波黄巾军等等这一类阴暗面的东西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董卓拿出一本叫《石包谶》的预言书,说是依照书上的理论,洛阳的风水不好,不宜居,大家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下去,官儿也升不了,日子也不好过,国家就要完蛋,大家也要跟着一起完蛋。最后,董卓亮出自己的底牌——把首都迁回长安。

这个理由真不怎么样,长安风水好,西汉不也灭亡了吗?

尽管朝廷中的大多数大臣不迷信,尽管这个莫名其妙的迁都提议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尽管他们内心有一万个不乐意,但他们还是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沉默。因为此书的最终解释权在董卓手里,他说洛阳不行,洛阳就不行;他说迁都就要迁都,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何况是人。

但讨论这么大的国家大事,冒出几个持不同政见者是不奇怪的,奇怪的是唱反调的人是董卓一手提拔上来的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他们在朝堂之上和董卓搞辩论赛,完全不给领导一点儿面子,要不是司空荀爽出面打圆场,弄得几乎下不了台的董卓当场就想杀一儆百。

当天的迁都之议草草收场,没有结果,但黄琬回去后,想来想去,没想通,依然不识好歹地上书表示坚决反对。历来得罪领导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初平元年二月初五,董卓以天气不好为由,免去杨彪、黄琬的一切职务,干净利落地将二人赶回家。同时提拔赵谦出任太尉,王允出任司徒。他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在向其他人宣告:没你们老子也垮不了台!天底下能干人多了去了,老子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他说的的确是大实话,这世界上可能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想当官的人。

不过,在董卓手下,反对派也是从来都不缺的。杨彪、黄琬的反对只是让董卓感到难堪,而周毖和伍琼的反对则让董卓吐血,因为他们可是董卓最信任的人。也难怪,一般来说,迁都就是国家公务员搬家。但董卓这人实在太过生猛,照他的拆迁方案,不光皇帝、文武百官要搬,洛阳城里一百来万老百姓也要搬家。这哪里是搬家,这是要移民啊。

这还不是最狠的,更狠的还在后面。按理说,这么大的移民工程要想顺利实施,国家应该负责安置,可董卓只负责拆迁,不负责安置,像什么过渡费、生活费、安置费、补贴费、搬家费、车马费等等,都没有,而且不搬都不行。想当钉子户?结果只有拆!烧!杀!

更要命的是,到了新地方(长安),你会“惊喜”地发现,所谓的新家,就是没有家,你除了有个空头的户口外,将一无所有,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过去,也没有大房子住,也没地方办公,因为长安早就毁于战火,破败不堪。即使长安后来有所恢复,但怎么能和洛阳相比!再说,董卓不是开发商,他没有义务也没有觉悟为百姓搞安居工程。在他看来,是死是活我不管,反正要住房子,自己去修。这哪里是迁都,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这是典型的用屁股思考问题,当然会遭到其他人极大的愤慨和激烈的反对。所以连董卓的亲信也跟着唱反调就不足为奇了。但董卓是不会明白的。董卓不见周毖、伍琼还好,一见他们就气不打一处来,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老子刚到京师时,对你们两个是言听计从,你们叫我为党人平反,我就为党人平反;你们叫我提拔士大夫,我就提拔士大夫;你们叫我饶恕袁绍,我就饶恕袁绍……什么都听你们的了,结果呢?他们全都跟着袁绍起来造我的反!这就是你们推荐的黑马,原来都是瘟马,你们现在又要反对我的方针政策,可恶!”

一般人不受领导待见时也就是被领导批评教育一番,坐坐冷板凳,情节严重一点的可能被打发回家陪老婆、孩子,而董卓是狂人,这回他真的快发疯了。疯狂之极的董卓决定一步到位解决这两人的问题——处斩!昨天还是座上宾,今日竟成刀下鬼。转眼之间,待遇就有天壤之别。

反对派被杀的杀,免的免,接下来似乎该办正事了。

同类推荐
  • 勇士之城(上)

    勇士之城(上)

    本书为电视剧《勇士之城》的原著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日军攻打常德城的战争背景下,以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党员何平安与当地粮商沈湘菱的爱恨情仇为辅线,主要描写了在非常时刻之下,何平安、余程万为代表的常德城内国共两党以及沈湘菱为代表的民间组织自发合作,一致抗日,最终为保常德几乎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
  • 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

    本书是关于历史人物与历史文化的随笔,思想性、艺术性合而为一,抒发了深厚而悠远的情怀。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
  • 六十年后的谢罪

    六十年后的谢罪

    从不同生活角度描绘了都市生活的画卷。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微型故事、都市故事、乡村故事、校园故事、中篇故事。对各种发生在寻常百姓间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极其新意的艺术加工。整部作品集更接近于精品的故事会的形式。令人读来不忍释卷。
  •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故事集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故事集

    在欧洲,每个家庭必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而在其全集中,戏剧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莎士比亚更多是以其戏剧而闻名的。本书包含的十六篇故事是由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而来的,包括《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第十二夜》、《哈姆雷特》、《冬天的故事》等。其虽然是故事的形式,读来却丝毫不比戏剧逊色,而且更多了一些平易近人的味道。
热门推荐
  •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出版于1986年,我们是根据原作者提供的1988年平装本译出的。我社请原作者、译者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公开出版。作者在本书中总括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对逆境进行考查的方法论。(2)把高质量的政策制定作为应付逆境的重要手段。(3)逆境中政策制定的原则。(4)逆境中政策制定的素质要求和必要条件。(5)政策制定系统和统治方式改进与重建的方法论。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还向各国高层决策者提出了九点建议,使得本书的主题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作者在本书中所阐明的逆境中政策制定的方法论,以及对政策制定系统重建的方法论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
  • 我要在哪等你

    我要在哪等你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总是那样的意味深长,而你就是我永恒的新娘!
  • 妻宠无度:前夫,我错了

    妻宠无度:前夫,我错了

    因为不爱,她可以冷漠到亲手提供给警察证据,致使他身无分文,流落他国。七年后的华丽回归,他盛宠不变,却给了她最沉重的一击,他对着她唯一亲人的胸膛开了一枪!从被压到压人,宋伊走过了最艰难而光荣地五年;从压人到被压,林惜朝只能说,他其实一直都是在扮猪吃老虎好伐!
  • 修真代码

    修真代码

    简介一:什么?炼丹需要三味真火?炼丹炉?拜托,我用高压锅炼的都比你好。喂!那谁,灵气用完了,就来个充电宝呗。我这个比灵石管用,而且还不贵。人不如神?谁说的?“科学”在哪里都是真谛。简介二:“你们不就是一群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作恶多端,坑蒙拐骗的元婴老怪吗?我告诉你们,只要我动一动手指头,就能让你们变成粑粑…”看着面前数十位元婴期高手,唐龙一边谩骂着,一边在心中算计着:“战斗力都在50000+,防御力30000,华夏剑充能需要12秒,hold住先…”简介三:“别以为你是世人信仰的神,就觉得很了不起。看我的宇宙战舰…妈了个巴子的…”简介四:本书其实是记录一个凡人,在修真界如何存活的过程。爽点自找,打打杀杀什么的,前期有但并不是“龙傲天”。入坑请谨慎,谨慎,慎…
  • 丑女的绝爱:杠上无情总裁

    丑女的绝爱:杠上无情总裁

    10年前,她被他的话所伤,心死了。10年后她成为了他的秘书,再次地爱上了他。他却夺取了她的身子,让她从女友沦落为情妇。她得知自己怀孕了,前一秒还高兴想马上告诉他,却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从酒店里出来。她哭了,哭完后决定带着孩子离开。当他回到家没有看到她的身影时,他的心慌了,却再也找不到她。因为他发现自己对她一点都不了解。
  • 吃醋皇后VS风流皇帝

    吃醋皇后VS风流皇帝

    这时,风流皇帝左手搂着一个妃嫔右手还搂一个美人。吃醋皇后坐在一旁看着,脸涨得通红,终于发飙了,“你到底要多少妃嫔才够啊!”“永远也不够!”风流皇帝随意的说着。“本....本宫要休了你!哼!”“嗯,好,不错,朕的皇后既然那么想去冷宫那么就去吧!”“你....哼,本宫走!”啪~的一声,是门关上的声音。皇后一走,风流皇帝一把推开两边的美人,说到:“糟了,朕好像玩过头了!”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桃源奇谈: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源奇谈:人面不知何处去

    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朔回寻址,探桃源福地何在。恋恋不忘相思意,为卿折翼坠红尘!不料两年多的相处,不及两个月的陪伴。被人陷害,她这才发现原来他已不再信她。伊默对着镜语显现的故事嘲讽一笑,缘来从头至尾,竟是她错了!悲剧结尾,没有什么轰烈的过程,比较慢热。但是书很短,我会尽快给各位卿填完的。么么哒!
  • 老梁论成败

    老梁论成败

    老梁论成败,以人生成败、事业成败为主线,以作者梁宏达的历史类电视节目内容为基础,借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颠覆了旧观念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老梁借历史上广为人知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如北宋为何灭亡,岳飞的人生悲剧,汉奸的嘴脸及下场,一代枭雄曹操在军事、政治及文学上的成功,刘备高超的“演技”,曾国藩的多面人生,等等,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客观、准确地分析、阐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真相,发掘出有益于当下的极具建设性的意义,既能帮助读者拓展历史视野,又能给读者最具操作性的人生建议。
  • 网球少女成功记:后篇

    网球少女成功记:后篇

    木筱晴作为交换生来到圣兰学院,为了离开W班,她向玄枫和司南野发起了无畏的挑战。在安宇哲的魔鬼训练之下,木筱晴居然奇迹般地打败了两人,成为圣兰百年不思议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