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9000000013

第13章 情理法兼顾才能安人(1)

情、理、法所重在理

情、理、法乃是仁、义、礼的通俗化说法,代表孔子思想的三种不同层次,构成立体的观念架构。现代人将它当做平面的理念来处理,因而产生众多的误解与流弊。有些人主张情、理、法三者兼顾,乃至重情而不顾理、法,徒然使情蒙受了不白之冤,被众人斥为现代化的一大阻力。不过,如果把情归结为农业社会的产物,指明工业社会并不需要情,似乎又说不过去。

有些人认为情、理、法三者孰轻孰重,应该因时而异,因此主张私的场合,情重于法;公的场合,必须法重于情。但是公私分明之处,固然方便,而若干公私难辨的场合,又将如何?其实,一个人假若能够理智地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又何惧情之有?也有些人大声疾呼:情、理、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化的管理非改变为理、法、情不可。我们如果发问:“先生如此怕情,敢是无情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人多半自信自己的情为善情、纯情、真情,却片面地论断他人之情为恶情、滥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情、理、法是“所重在理”,由于“理不易明”,很容易形成“强权即公理”,或者造成“严酷的礼教”,反而不合理。所以孔子才把它提升为情的层次。此情乃是仁心的自然流露,从“心”(意义)从“青”(声音),为“心之美者”(“青”字含有“美好”的意思),深深值得我们重视、珍惜与实践。

情、理、法的次序,情在理先,法在理后。一般人觉得情最要紧,理在其次,法最不重要。许多弊端便因此而生,落得众人交相指责。实际上,中国人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自有其独特的次序观:情、理、法三者,理居其中,而居中为吉,所以它的次序意义,应该是“以情为先,所重在理”。我们由情入理,务求合理合法,可见主要在求得合理。

理居其中为吉这种排列方法,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为群、家、己三层,重点折中在家。各人对自己的修养,有张、节、弛三态,我们重视对自己的节制,折中在节态。时间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又说“将来的事十分遥远,管它做什么”,主张以现在为中心,以求承先启后或继往开来。我们从实际生活来考察,也不难发现,中国人确实是最重视道理的。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蛮法三千,道理一个。”从小就听说“读书要明理,做人做事务必按照道理”,并没有“读书为了有情”或“读书为了守法”这一类的话。我们与人发生纠纷,便要商请第三者出面“评评理”,得理的时候,就会心安;理亏的时候,往往不得不俯首认错,赔个不是。每一时代都有一些“不讲理”的人,那是“小人”,不是大家所欣赏、赞美的“君子”。至于说现代社会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则是教育及风气的问题,与“情、理、法”的排列次序,应无重大的关系。

法是基础,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

法是基础,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依垂直式的思考,法在情、理的底层,是整个建构的基础。

孔子的管理思想,以“从周”为起点,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按照盛周的典章制度,以调整君臣上下的权利与义务。”任何组织,如果成员都能够各依其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则秩序井然,彼此皆安。即以角色理论而言,“从周”就是“角色期待”,而“正名”则为正常的“角色演出”。有些人一直以为只有法家才讲法,因此用人治和法治来区分儒、法,实在都是偏见或误解。孔子重“礼”轻“刑”,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缩小政刑的范围,把“刑”“法”安置在“礼”的“节度秩序”中,认为组织成员如果能够“约之以礼”,切实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就不至于触“刑”犯“法”了。

“礼”观念是孔子学说的起点。孔子之学,由礼观念开始,进至义、仁诸观念,其特色即在不停滞在礼观念上,而能步步升进。不像法家那样,固执于法,却不能着眼于法、理、情的升进过程。“礼”(法)在管理上的应用,即所谓制度化。任何一种制度,在创立之初,必有其外在的需要,也有其内在的用意;绝不是凭空地出现的,亦不会无端消失。但是不论什么典章制度,绝不会只有利而无弊,也绝不会只有弊而无利。同时它虽拟定成文,其实仍免不了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百世而无弊,仍然应该随时随地而调整。古今中外一切制度,一般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日子久了,都可能变坏。所以“制度管理”还得要靠人来创立、修订和推行,否则必定僵化,形成“官僚管理”。

任何典章制度,都是一种普遍形式,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特殊情境,何况个人或组织经常出现新的情况而难以事先预测,更是无法妥善应付“例外”或“两可”的事宜。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它只是管理的起点,正如“礼”(法)是孔子学说的始点,必须不停滞地向上提升,才能达到管理的完善境界。制度有其空间性及时间性,既不可以盲目移植,亦不能不加改善,须随时加以改进。管理的情、理、法以法为基础,组织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然而“崇法务实”乃是成员的基本素养,有待进一步“毋必”、“毋固”,突破“死板”的“制度”而求其充分适应时空的变迁,这才是“不执著”。

“摄礼归义”,合理必然合法

当代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指出:孔子的仁、义、礼学说,依理论次序讲,以摄礼归义为第一步工作。义即正当或道理,君子“无适”、“无莫”,唯理是从,并不抱持特殊的态度,所以“义之与比”。原来孔子一方面吸收当时知识分子区分礼、法的观念,认为仪文种种,乃是狭义的礼,不过是末节;建立节度秩序,才是广义的礼,亦即礼的本义;一方面更进而肯定义是礼的实质,礼是义的表现,一切制度仪文,整个生活秩序,皆以正当性或理为其基础。孔子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用麻布或丝绘制冕,只是仪文,既然用丝绘制冕可以节省民力,便不必据守传统,所以孔子主张“不从旧礼而从众”。但是礼无大小,都应该有一定的理据,并不是随意曲从俗习就可任意改变的。时人虽改在堂上拜谢,实在是不恭,所以孔子认为它缺乏理据,宁可违背众人,还是坚守拜于堂下的礼。制度仪文的修改与否,即从众与不从众的分野,在于道理或正当性的理据,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他把这种道理或正当性的理据,肯定为义,即摄礼归义。在孔子之前,谈“礼的基础”时,往往归之于天道,认为“奉礼”即“畏天”,人应该奉礼的理由,即在于“礼以顺天”。孔子脱离原始信仰的纠缠,把“礼的基础”确定在“人的自觉心”或“价值意识”,即以义代天。劳思光先生认为:“至此,一切历史事实、社会事实、心理及生理方面之事实,本身皆不提供价值标准;自觉之意识为价值标准之唯一根源。人之自觉之地位,陡然显出,儒学之初基于此亦开始建立。”

从情、理、法的架构来说,法是人定的,日久终将不合时宜,必须依理改变,才能合用。许多人口口声声强调法治,自己却从来没有看过《六法全书》,只因受到“摄法归理”的影响,认为合理必然合法,一切唯理是从,当然不必去翻阅《六法全书》了。万一合法而不合理呢?既然此法已不合理,本身就有修改的必要。在管理上,制度化是管理的起点,不可没有制度。但是制度必须不断生长,一方面要根据理论,一方面又要配合现实。以理论为制度的精神生命,以现实为制度的血液营养。既不能否定传统制度背后的一切理论根据,亦不能忽略现实环境里面的一切真实要求。制度如果墨守成规,势必毛病百出;制度如果任意乱变,那又谈什么制度?所以制度化之后,紧跟着要合理化。一切典章制度,都要随时求其合理。太阳会下山,制度也有其失效的时候,这种“日落法则”,正是制度合理化的精神。经常修订典章制度,使其适合时空的变迁,符合安人的需要,才是合理的。管理的情、理、法要求成员在“崇法务实”之外,仍须发扬“不执著”的精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随时随地机动调整管理制度及方法,以求“不固而中”。

方法不固定,却一定要命中目标!

“纳礼于仁”,凭良心就是合理

由礼进至义,是孔子思想的终点。仁可以说就是爱,由“毫无私累的公心”所发出的爱,就是仁。人能够去除私念,确立公心,则是超越一切制约的纯粹自觉,而显出最后的主宰性,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立公心,毫无私累,于是对一切外界事物,皆能依理做出价值判断。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指出,“好恶”若就情绪意义讲,则一切人、一切动物皆有好恶,何必“仁者”?他推定孔子的意思,是指好恶如理而言。儒家重“义利”之辨,认为从私心则求利,从公心则求义;仁既然系公心,则仁为义本。因为义指正当性,而人之所以能求正当,即在于人能立公心。公心不能立,必然溺于利欲;公心能立,才能循乎理分。立公心是仁,循理是义,所以孟子说“居仁由义”,明确肯定仁是义的基础,义是仁的表现。由此可见,义之依于仁,有如礼之依于义。

依理论程序说,礼以义为其实质,义又以仁为基础。但由实践程序来看,人由守礼而养成“求正当”的意志,并进而由此意志唤起公心。在实践过程中,礼义相连,无法分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即由礼而直达于仁。法必须依理制订,而理不易明则是判断上的一大困难。张载说:“天理者,时义而已。”天理是普遍的公理,必须因时合宜,所以是随时适应的。时乃变动情境中的适应力,提醒我们切实把握当前的环境或处境,考虑往昔所遵守的规范是不是赶得上变动不居的社会,以求得适中易行的方法。儒家讲求经权,便是因为理可以如此,也可以如彼,理不是无定则,但人在特殊处境中,有时候可以违反明显而确切的规律去做道德决定;但违反明显而确切的规律,并不就是道德的全盘否定。为了适应特殊处境的需要,他是在依顺了另一种或另一层规律之后,才放弃或违反了原先的规律。

因此,表面上违反规律的行为,就一端看,好像是道德规律失去了实际效用,实质上真正失去的只是一时不能适应特殊处境的规律形式,而以能解决当前难题的另一规律代替了它。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说:“经,常道;权者,趣时应变,无往而可离于经也。”“理”因时而“变”,必须“权不离经”,才是变而能通。扬雄说:“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道”就是“理”,并不是永恒地存在那里,却是为适应不同的处境变化而创造出来的。人如果一味地坚持原则,不知变通以求适应,终将因过分保守而失败;相反地,假若只求适应而不顾原则,也可能导致理想的丧失,亦即“离经叛道”了。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那就是“应时而造道”,既求适应,又不失正道。要做到这种地步,唯一的办法,就是“诉诸自己的良心”。王船山(即王夫之)说:“道生于心,心之所安,道之所在。”心安则为之,心不能安即不为。因为一切调整,如果能够使自己心安,那就是合于道合于理了。心安便是“情”(心之美者)。

“情”与“欲”不同,欲是饮食男女声色货利之欲,情则是喜怒哀乐恶惧之情。孔子的感情十分丰富,认为人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感情生活,鼓励我们正当地流露内心纯真的情。它所主张的“情”,是“不忧不惧”的“坦荡荡”的心情,不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且穷达不易其乐。“情、理、法”的“情”,是指心安理得的情,亦即发乎仁心而中节的情。管理的“合理化”,有赖于管理的“人性化”。合乎人性的管理,才是合理的管理。“情”表示管理人性化,管理者一切凭良心,便能合乎天理。将心比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情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管理制度,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表现。“不固而中”,系指变来变去都通,并且越变越能达成组织的目标,此即“情”的每发皆中节,实际上就是中庸。每一措施,俱皆恰到好处。

同类推荐
  •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稻盛和夫谈成功方程智慧

    本书包含稻盛和夫的主要思想、以及其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涵盖成功之道、人生哲学、经营智慧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成功所需要的梦想、追求、心态、行动、实践、做人等各个要素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独特的视角,全方面展现了稻盛和夫的智慧精髓和成功精华。无论是对渴望汲取经验助己之力以取得更大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还是胸怀抱负、立志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 绝对成交的心理操控术

    绝对成交的心理操控术

    销售的目的在于与客户成交,而与客户成交的根本在于“打动人心”。谁能在瞬间打动客户的心,谁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订单;谁能持续地赢得客户的心,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最终的赢家。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销售员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成交技巧,还必须懂得如何操控客户的心理。本书以成交过程中的心理操控为重点,全面解读如何运用读心、攻心等心理策略,帮助销售员有效引导客户心理,最大化地激发客户购买欲望,从而在最短时间内顺利成交。
  • 玫瑰面包营销学:妙趣横生的开店妙计

    玫瑰面包营销学:妙趣横生的开店妙计

    老板阿俊有着自己的一家小面包店,不求业绩赛过全国连锁的面包公司,但求在当地面包市场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然而,和所有的小店老板面临的问题一样,随着大型超市、便利店以及连锁蛋糕店陆续开张,阿俊的小面包店因其资本势单力薄、产品多样化低,自然难以和大型的品牌竞争。日益惨淡的经营让这位曾经志在面包行业成就一番事业的小老板一筹莫展。你是否也和阿俊一样,正辛苦地操持着一家自己的小店,进货、选址、店铺各个方面都要靠自己里外张罗,还得每天面对着挑剔的顾客,在大品牌的挟持下夹缝里生存,感慨如今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方法篇,包括营销策划概述、营销策划的原理与方法、营销策划的程序与效果预测、营销策划的组织管理、营销策划书的编写等5章;实务篇,包括营销调研策划、营销战略策划、品牌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促销策划、网络营销策划、供应链关系策划、顾客满意策划、体验营销策划等9章。每章包含导入案例、经典案例或案例分析,正文中穿插相关链接与阅读资料,每章开篇有学习目标、结尾提供实战体验,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 老子的管理智慧

    老子的管理智慧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
热门推荐
  • 黎明审判之神罚

    黎明审判之神罚

    某年某月变异怪物横空出世,人类在决定世界归属权的战役中败北,失去超过90%的人口与领土。剩余的人类利用能够释放特殊磁场的超密度金属“锇”,铸起高墙,拱卫城市,自以为能够高枕无忧。然而怪物却开始从内部产生……
  • 矢武之神

    矢武之神

    万年前神祗不在,魔廷掌天,终生皆尽蝼蚁!万年后且看血裔少年手执无上谛剑傲视真天!
  • 巅峰召唤师

    巅峰召唤师

    磨灭了前尘,沉淀了旧痛,他在她的生命中,从来不是轻描谈写的一笔。人都说,浮生易过,谁知当她睁开眼,还停留在原地。她以为,绝望之后,她会释然。她以为,告别之后,她会放下。她以为,不爱了,她就会从此自由。孰知,纵然是音尘隔绝,不复相见,她依然不能将他忘却。来不及挽回,来不及告别,遗恨扎入了灵魂深处。
  • 八字不合

    八字不合

    冉小灿说:“遇到一个飞行器设计的教授就嫁了吧!”宋教授满意的点点头。茫茫人海中,你总会遇到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 十二尸魂

    十二尸魂

    十二个愤怒的尸魂唤醒了沉睡中的死神,封印的力量再次开启时十二尸魂能否拯救杜玲的灵魂;谁才是被封印的死神?童年的欢笑、隐藏的亲情、隔世的爱情与失落的人心相比,人性的背后是宽容还是愤恨?十二尸魂及残破的结局,连载揭晓……
  • 混沌道仙

    混沌道仙

    神州大陆,光怪陆离有身穿破羊裘,住在旧道观的年迈老头,敢自称太清真人;有经脉逆转,无法修行的陆家大小姐,通读道藏求长生;有妖狐转世,天资卓越的魔族公主,拈花一笑看如来;…………苏墓蝉手握重光,淡然说道:“我就是天道!”
  • 京城遗梦

    京城遗梦

    (以前写的,一直留着,喜欢就看吧!)生不逢时,生在什么样的年代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苦辣酸甜,尽在自己心中体会。跌宕人生,怎能三言两语讲完?寻寻觅觅,终究寻不到所谓的真爱。过眼云烟,醒来才知,一切不过是京城遗梦......
  • 七玄诀

    七玄诀

    天地万物,五行阴阳。大道无情,力破苍穹。无所谓生死轮回,只求潇洒世间走一回。
  • 完美女神进化论

    完美女神进化论

    皇甫翎,一个天才少女,还是一个让5个优秀的男子深爱的女人,又是人人惧怕的杀手组织头目。南宫凌,翎羽集团的总裁,性格怪异时好时坏,样貌俊帅身材修长,他似乎对所有的行业都感兴趣,像酒店,餐厅,赌场,电子,服装,大型商场,医院,首饰,渔业。建筑。只要是能够赚钱的产业都有他的投机。龙昊天,浑身散发着帝王般的气息,刀刻般的模样,模特的身材天生的衣裳架子。只知道他是黑玄门的首领。是一个黑帮组织,在白道黑道都是跺一跺脚都颤三颤的人物。上官木冰,一头飘逸的黑色短发,却拥有一双漂色的蓝色眼睛,干净纯洁,为人很冷漠基本没什么表情但遇到翎就变了……各个优秀的男人一一登场!
  • 你是我的星光之海

    你是我的星光之海

    他,是个阳光灿烂爱笑的大男孩。她,是个美丽,让人觉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生。因为弟弟的原因,他与她相识,相恋。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上帝永远的从她身边,带走了她年华中最美好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