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1800000005

第5章 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1)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李彦宏的话,“追梦人”再恰当不过。

在李彦宏的人生路上,曾面临诸多选择,李彦宏的成功,无疑是苦心追梦的结果。

怀揣梦想、满怀激情、独到眼光,经过多年打拼,李彦宏终于把百度创办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梦想:“视野有多广,世界有多大”

幸福人生全球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杜士扬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

梦想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一种最天真无邪、最美章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丽可爱的愿望,是一种内心的追求和动力的源泉。

偏爱文科的理科生

李彦宏生于1968年的11月17日,在家中排行老四,上面三个都是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按照中国的传统,男孩是家庭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根”,因而,李彦宏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是喜悦和希望。关于这一点,从李彦宏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彦,是指德才出众的贤才、俊才;宏,则是发扬光大之意。

我们可以推测,李彦宏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古时候的贤能、俊才一样,做出一番流芳千古的事业,从这个名字上,足可以看出李彦宏父母对他寄予的厚望,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良苦用心。

李彦宏从小喜爱文科,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在父母的督促下,李彦宏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如《三字经》《论语》《孟子》《东周列国志》等。后来,他还熟读和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元曲。李彦宏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对文学也一直保持着深深的热爱。在李彦宏的记忆中,上小学时,他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诵。那时,为了写出好作文,他还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读过的作品中优秀的段落和词语。

2000年,李彦宏将他创建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起名为“百度”,就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百度”像出家人的名字。其实,“百度”二字源于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着“有问题,百度一下”的广告词在中国的风行,“百度”便成为搜索的代名词。百度的另一层含义是寄托着公司对自身技术的信心,百度就是要突破“事儿做到九十九度就是做到头”的西方说法,力争做到一百度,达到顶上开花的境界,“百度”象征着百度公司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

1999年9月,在成立公司之前,李彦宏就注册了“百度”这个域名。而在那时,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考虑到未来将要到美国去上市,都纷纷起一些美国人听得懂的名字,最好是带英文的,而李彦宏却起的是一个中文名,其域名是汉语拼音。百度上市时,李彦宏告诉美国人说,这个域名来自于800年前的中国人写的词。

再比如,2005年,在百度上市时,为了打败主要竞争对手Google,说明百度最懂中文,在百度招股书封面一个很显眼的位置,李彦宏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个大大的英文“I”,下面则写了“我”的38种中文表达方式,如“余”“吾”“本人”“鄙人”“洒家”“在下”“寡人”等。没有深厚的中文功底,是不会想到这样的策划方案的。没有李彦宏最懂中文,百度也不会最懂中文。

不可否认,李彦宏在读书期间偏爱的是文科。但事实上,高中阶段,李彦宏的文、理科都学得很棒。到高二下学期就要开始实行分科学习。文理科都好,那么,是应该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呢?

从内心深处来说,李彦宏是偏爱文科的,而促使李彦宏下决心选择理科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到高三年级的各班去做了个小调查,他发现那些平时和自己名次不相上下的同学都选择学理科了,李彦宏想,如果自己学文科,那就连竞争对手都没有了。这样,偏爱文科的李彦宏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理科。

后来居上的高考状元

李彦宏的父母都在晋东化工厂工作,李彦宏上小学时,自然章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就读于晋东化工厂子弟小学。晋东化工厂创办这个学校,目的是解决职工子女读书的后顾之忧。凡是本厂职工的子弟,到上学年龄都可以到这个学校就读。这个时候的孩子本来就贪玩,自我管束能力低,迟到、旷课、上课讲话、打架斗殴的现象频频发生。

那时候,李彦宏还没有多么大的志向,他同其他好玩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都是忙忙碌碌的,但大多数时间都没有用在学习上。

上初中时,李彦宏就读于晋东化工厂子弟中学。同样,凡是晋东化工厂职工的子女,不需要经过任何入学考试就能读这个学校。进校后,也不用考试分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为,一个单位的职工,抬头不见低头见,把谁家的子女分到非重点班去,都会让家长挂不住面子,尤其是单位领导的子女,更不能被分到非重点班。这样一来,一个班学生的素质必然是良莠不齐的,教学质量也就好不到哪里去。而这个学校的学生,大都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初中毕业后选择上技校,技校毕业后,回化工厂接父母的班。在这里上学的学生很少有对考重点高中抱有希望的,更不要说高考了。

但李彦宏不同,他的三个姐姐都是重点高中阳泉一中毕业,并且都考上了大学,他的三姐更是考上了为万众考生所羡慕的北京大学,在学校和街坊邻居间传为美谈。作为家里唯一男孩子的他当然不甘心落于姐姐们之后。因此,他的奋斗目标,是像姐姐们一样考上大学,成为时代的佼佼者。考上大学的第一步,是考上重点高中。阳泉一中是全省的重点高中,据老师们所说:“进了阳泉一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大学。”

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决定命运的考试眼看要来临。一向贪玩的李彦宏突然之间收心了,他再也不贪玩了,而是把整个心思都集中在学习上。他给自己制定了考前冲刺的学习计划。一般来说,调皮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一旦用起心来精力会非常投入。

李彦宏的考试经验就是大量做题,他把做错的试题集中起来反复修正,直到真正弄懂为止。精力集中加上方法正确,李彦宏很快就把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搞熟。中考结果下来时,李家老四爆了一个大冷门,他刷新了子弟中学从来没有人考上重点高中的纪录。他的分数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以总分502.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阳泉一中,与第一名的分数仅仅相差0.1分。尽管很多家长都惊叹李彦宏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但李彦宏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应该是考第一的,他对这个第二名的成绩还颇为不甘。

上高中时,少年时期松散快乐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在重点高中,不光要分出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而且,每次期末考试后都要按考试的分数排出名次。每次考试后,不仅同班同学之间要互相比较,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在暗自较劲。排名不光给学生带来压力,给老师也带来了压力。每当学期考试后,班上都会张榜公布成绩,谁在班里排第几,在年级是第几,一目了然。名次靠前的学生,当然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宠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听到的都是赞美声,感受到的都是敬佩的目光。而名次靠后的学生,却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李彦宏本来就好强,他进校后就发誓要力保进校时的名次,他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每次考试时彼此间都暗暗较着劲,谁都不愿意落后于他人。

李彦宏高中三年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他经常考年级第一,最差的时候,也在前十名左右。为了保住这样的成绩,李彦宏一点都不敢贪玩。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李彦宏作为阳泉一中高考状元顺利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第一次与计算机亲密接触

李彦宏很喜欢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也很有天赋。但在1984年当他在山西省阳泉一中上高中的时候,计算机还没有普及,阳泉一中因为是省重点高中,经省教委的特批配备了一批苹果机。那时候的计算机很庞大也很昂贵,数量有限的计算机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都能学习的愿望,学校只能从各班挑选一些成绩不错、好钻研的学生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学习计算机的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编程等相关内容。因为数学成绩拔尖,李彦宏很幸运地被选入该小组,成为同龄人中较早接触计算机的学生。那时,李彦宏最快乐的事就是参与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学习。

高二时,山西省举办了一次计算机编程大赛,比赛是先在各片区选拔出前三名,然后到太原参加总决赛。李彦宏在阳泉赛区排名第二,顺利进军总决赛。

这是李彦宏第一次参加全省考试,但在这次太原竞赛中他却遭遇了重创。这次比赛考试题量太大,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连题目都没有做完,其原因就是平时上机时间少,对这方面的训练少。

考试完之后,他和同学们相伴去逛书店。在太原的书店里,他还找到了出师不利的另一个原因:这里关于计算机的书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许多书在阳泉根本看不到。李彦宏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太原的学生凭借这么多的资料已经领先自己一招,加上上机条件优于自己,他们取得好成绩是意料中的事。

这件事恰好被李彦宏后来用来做他之所以坚定地做搜索引擎的佐证,那就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产生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非常低效率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之下,获取信息的难度不一样。但互联网搜索引擎起来之后,不管你在多偏远的地方,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或有多低,只要有互联网,都能即时获得输入关键词的相应信息。

这次比赛的失利让李彦宏颇受打击。事后他说,“我当时很受打击,我不得不承认,全国计算机比我好的,多的是。”而且,这次考试的失利还导致李彦宏在高考填志愿时,刻意避开了计算机专业。他没敢报计算机专业,他认为这个领域有太多的高手,他刻意避其锋芒,选择了大家都没有接触过的图书情报专业,认为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李彦宏在计算机上受到的第二次重创,是他在刚去美国布法罗大学留学时,想加入一个教授组织的研究小组,这个教授是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的。当李彦宏去面试时,教授问了他一些相关的知识。一是因为刚到美国,语言关还没有过,二是李彦宏本科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多。因此面试时,有几个问题李彦宏并没有完全听懂,他的回答让教授感到不太满意。当时,教授就沉着脸问李彦宏:“你是中国来的?”李彦宏回答说:“是。”教授又问:“你们中国有计算机吗?”教授的质疑让李彦宏感到十分难受,但他并不同教授争执,因为他知道,争执也不能改变教授对中国的成见。于是他在心里暗自发誓,有一天,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尤其是美国人知道,中国在计算机方面是不弱的。

但不管怎样说,李彦宏与计算机还是有缘分的,1991年,大学毕业时,他做出了去美国留学的决定,因为他的三姐那时已经硕士毕业到美国攻读博士了。大洋彼岸的三姐传递给他的信息时时让他振奋着,他决心要像三姐一样,到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保险起见,李彦宏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交了申请,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都有。但图书情报专业在国外很少,很难申请到奖学金。幸运的是,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了李彦宏,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排名在全美前20名以内。

求学期间屡遭挫折

在外界看来,李彦宏的人生历程都非常顺。但李彦宏却常常说,自己并不是很顺的,他所经历的很多挫折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而假如没有这些挫折,他也许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进了图书情报专业,老想和别人比一比的李彦宏发现许多同学是分数不够才上这个专业的,不像他第一志愿就报这个专业。

按照他的想象,这是一门属于文理科交叉的专业,文理科都好的李彦宏希望在这个专业上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然而,进校后,他发现,想象中的文理科完美结合并不存在。“几十年的文科系,老师还在讲一些图书馆方面的知识。”

不过,任何不利的事情总有它有利的一面。图书系老师主要教的是如何摆放存储资料,以更方便读者阅读。老师说,即便读者知道在这里一定能查到某条资料,如果付出的努力较大,读者依然会放弃。

李彦宏记下了这些原理,但他那时并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后来他在做搜索引擎时,却感到很多理念得之于他本科专业的知识。“这个理论对很多人而言,简单到没意思。但对应到搜索引擎,就能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应向速度。搜索的难度大一点,就会赶走一部分的用户。”“为提高0.1秒,不惜血本。”

尽管当初李彦宏在报考专业时刻意回避了计算机专业,但善于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他,在当时就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图书情报专业少不了会用到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专业比其他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更高。今后图书情报信息服务行业的手动工作必将被计算机全面取代。但计算机系老师给外系讲课比较简单。李彦宏认为,照这样下去,即使做图书馆系统开发,他都做不过计算机系学生,于是,他开始自学计算机课程,他挑选了一些计算机专业比较重要的课程去旁听。

李彦宏在上大学期间就有了信息检索的意识,后来对自己的这些认识颇为得意。他那时就坚定地认为,图书情报专业,加上计算机应用,一定是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李彦宏在大学期间的设想并没有错,他在十多年后创办的百度公司能够在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专注于对海量信息的搜索。网络的搜索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今,“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成为我国4亿多网民熟知的口号。

出国留学被拒签,是李彦宏求学期间遭遇的最大挫折。

年,李彦宏三姐从北大化学系出国,李彦宏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出国上。

李彦宏托福考了600多分,向美国20多个学校寄出了材料,但美国很少有大学开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直到1991年毕业,李彦宏才拿到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不幸的是,这个学校没有奖学金资助。去办签证时,由于没有奖学金资助,签证官不能理解李彦宏出国的动因,于是草率地判定这个渴望出国深造的学生是有移民倾向,拒绝给李彦宏办理出国签证。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毕业后户口迁回老家,护照将会失效。离梦想仅有一步之遥的李彦宏到学校户籍处拿出自己的户籍,揣进兜里,毅然成为“北漂”中的一员,直至等到二次签证。

同类推荐
  •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本书撷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例子并加以分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展现给读者,从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案例给企业的管理者们以警示,引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合作”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合作”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职业人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并有效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高效合作的方法和建议,内容包括:“一个好汉三个帮”、“入队,摆正心态”、“成也关系,败也关系”、“合作的智慧”、“合作,重在沟通”等。
  • 营销新革命之二:塑造工业品营销品牌

    营销新革命之二:塑造工业品营销品牌

    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不断创造利润,那么,决定企业能不能创造利润的因素是什么呢?有团队因素、管理因素、背景因素,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远景,而远景的最大动力是创造优秀的品牌。品牌时代已经来临,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品牌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企业最想宣传的是自己的品牌,客户最关心的也是企业的品牌,至于品牌属于哪个企业却不在意,做品牌就像做人,从小就要树立品牌的价值和理念。所以,塑造品牌并不只是那些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更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用业绩考核 按薪酬激励

    用业绩考核 按薪酬激励

    本书为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以“业绩”和“薪酬”为关键词,详细阐述有效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的具体办方法、实施细则等,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热门推荐
  • The American Republic

    The American Republ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从激发潜能、自信自强、呵护心灵、善于舍弃和学习以及经营家庭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大部分年轻人对成功理解偏颇与自我定位迷茫的根源。
  • 神鬼启示录

    神鬼启示录

    一个神秘古墓,一队考古人,却遭遇恐怖生物袭击。数千人全部死在了里面,活着逃出来的,却全部疯掉。为一探究竟,军队开始招募能人异士兵探索古墓,我就此踏入了这片神秘莫测的未知世界,却不幸遭遇可怕生物,队友接连死去……
  • 和睦和谐(中华美德)

    和睦和谐(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易经》中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有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和气生财”。随便一数,跟“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中国也提出“和平发展”之路。本书就是收录有关“和睦和谐”的故事,将“和”的思想发扬光大。
  • 爱情危机

    爱情危机

    专注而飞快的将戴着薄手套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移动着,穿着一身夜行衣、脸上蒙着黑面罩的人,唇角掠过一抹浅笑。十分满意的注视着电脑荧幕,在看见指令被执行后,为自己的杰作吹了声低低的口哨。抬腕看了看表,柳眉高耸了起来,亮灿灿的眼眸移到一旁显示红外线防盗系统的红灯上。精灵的眼珠子骨碌碌的转动,抿唇轻笑着,顽皮的抬起纤小的手掌轻巧的在红外线上晃过,震耳的警铃立即响了起来。顿时整栋夜星大楼全部亮了起来,嘈杂的人声向二十八楼快速的聚了过来。那人暗骂,“呵!白痴。”随即又作了个可爱非凡的超级大鬼脸。她那服帖的夜行衣上柔美的曲线、纤细的身形及灵动活泼的大眼睛,俨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女人……
  • 嫁入豪门:老公你别跑

    嫁入豪门:老公你别跑

    当我虚弱的站在你的身后,背对着我,牵着身旁新娘的你,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原以为你会如往事一般被风吹散,却不曾想对你的爱已经深入骨髓!
  •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白衣行

    白衣行

    (新书《永恒星尘》已在起点发布,欢迎前来鉴赏!)吾身在方士纵横的世界,仙逆奇缘、情义纠缠、红尘弥漫、曾今曾今、余掌心化作繁华。已过经年、回首望、少年路渐远、孤风萧条、墓边只身一人独守誓言;荏苒几经风月、剑指问苍天、任青锋惊起波澜万千、恍然往事如烟散落似枯叶、徒留一世传说后人倾羡、怎堪沧海沧田、豪气化霜雪。仍不怨与卿共走世间——风扬白衣、行天下!
  • 美男蝎女之虐爱葬心(泥蝶之舞)

    美男蝎女之虐爱葬心(泥蝶之舞)

    这是一部既有A面又有B面的青春故事,既有好孩子的故事,也有坏孩子的故事,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写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青春史。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和唯美的笔触,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一群复习生的青春故事,故事具备当前一切青春故事的所有元素和年代标签,感人肺腑、撕心裂肺,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史。在遇到朗逸彤之前,李练达是孤独的、沉入深渊的囚鸟,他的心里藏着一个像张蔷一样的麦穗儿,可是麦穗儿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是朗逸彤让李练达从孤独中走出来,他的人生变得丰富和充满诗意,李练达这个文学青年在惶恐不安中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在与朗逸彤的交往中,他发现将与朗逸彤结婚的李倩并不是他的所爱,他爱着另一个有着法国血统的女孩儿金美玉,他究竟是爱李倩,还是爱金美玉,还是爱他呢?他爱的究竟是谁呢?林嘉辉与林雪晴因为父辈的关系折断了青梅竹马的爱情,萧正扬与李龙骧因为李龙骧爱上了助教而中断了朦胧的爱情,慕月明与汤娜因为磨难而走到了一起,秦根生与叶翠翠因为棍棒的敲打而捆绑了一起,宇文强与张天娇因为张建光的凶狠成为冰冷的尸体。李练达在朗逸彤沉入冰冷的海洋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李练达抚育的泥蝶也化成蝴蝶翩翩起舞,可是这爱情却让他……这是一个大陆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子》。
  • 小雅的婚事

    小雅的婚事

    主要写1995年到2005年农民子弟刘志远与李小雅相爱,相恋以及面对困难,奋斗的故事。刘志远他贫困,自尊自立,与家境优越的李小雅相恋,被小雅爷爷发现并阻止后,依然不改初衷,和小雅恋爱。但志远作为家里的长子,因为父亲意外的受伤,便退学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退学的志远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家里做起了木匠活,而小雅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两人因为距离和观念的差异慢慢地疏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