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0900000153

第153章 建立合理的外交新秩序(3)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毛泽东的这个电报,很有可能是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之前起草的,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做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但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而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

在转告斯大林的意见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这说明,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为这个问题最终而正确的解决,留下了回旋余地。

10月4日下午,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列席会议的有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

派志愿军出国同美军作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的不利情况。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理由主要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一些干部和战士中间存在着和平厌战思想;担心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负担不起等等。听到大家的发言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从10月2日到5日,中央开了3天会议。会上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尽管有了自己的主张,仍然认真地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让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再说服大家,会议最后做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

10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包括各地区负责人在内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参加的中央军委会议,根据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讨论入朝作战方案和布置有关方面的工作。

10月8日,在美军已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之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同日,毛泽东将这一历史性的决定电告金日成,并请他派朝鲜政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会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有关问题。

毛泽东和彭德怀1954年在中南海。8日上午,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命令,立即与高岗率领临时指挥人员飞往沈阳。次日上午,彭、高召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出兵援朝的决定,要求各部在十天内作好一切出国作战的准备。

也是10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飞往苏联,同斯大林商谈抗美援朝和苏联给予军事物资支援以及提供空军掩护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已经决定出兵,但周恩来还是带着两种意见,出兵或者不出兵,去同斯大林商讨的。如果中国出兵,那就要求苏联给予武器装备和提供空中支援。

双方谈得并不很顺利。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其中说到,苏联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提出的飞机、坦克、大炮等项装备,但是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才能出动空军。

这样,在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波折。毛泽东认为需要与政治局的同志讨论此事,以作定夺。10月12日,他致电彭德怀、高岗,要求:“(一)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10月13日毛泽东就出兵问题,与彭德怀、高岗和其他政治局委员再一次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出兵援朝不变。当天,毛泽东把这个决定电告周恩来。

周恩来将毛泽东此电内容通过莫洛托夫转达斯大林。斯大林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苏联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作战。

斯大林这个决定,对中国出兵作战虽然十分不利,但也没有动摇毛泽东的决心。

此时,正值平壤告急。10月15日凌晨1时,毛泽东以周恩来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要倪志亮大使转交金日成。电报说:“请即派一位熟悉道路的同志于10月16日到安东接引彭德怀同志和金日成同志会面。如倪大使找不到金日成同志,则请倪大使派人去安东接引。”同一天,金日成派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到沈阳,会见刚刚从北京乘飞机返回的彭德怀,要求中国尽快出兵。16日,彭德怀和高岗赶到鸭绿江北岸的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中央的决定。严阵以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如箭在弦上,只待最高统帅部一声令下,立即跨过鸭绿江。

作为最高决策人毛泽东,这时更加冷静而周密地考虑和布置一切重大问题,使出兵做到万无一失。17日下午5时,他电告彭德怀、高岗,要他们18日来京,并说:“对出兵时间,以待周(恩来)十八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

1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在听取了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汇报后,把志愿军渡江作战和渡江时间最后敲定下来了。遂于当晚21时,电令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等:“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从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到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仅仅18天。但对毛泽东来说,却似乎是走了一个漫长的路程。在这决策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困难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要对世界大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敌我友三方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能应付自如,迅速做出决断。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地不容易?

20年以后,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时,共同回忆了这段曲折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周恩来:两种意见,要他选择。我们出兵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毛泽东: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

周恩来:开始的时候,莫洛托夫赞成了,以后斯大林又给他打电话说,不能用空军支援,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

毛泽东:最后才决定了,国内去了电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我看也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呀。

对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彭德怀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美帝国主义开始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的眼中,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是无法与拥有原子弹等先进武器的美国军队相抗衡。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揭开了出国作战的第一个战役的序幕。10月25日拂晓,南朝鲜军第一师先头部队,以坦克14辆,自行火炮1部,后随摩托化步兵,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闯进志愿军第四十军隐蔽集结地区。该军立即从公路两边发起突袭,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将其全歼。第二天,南朝鲜军第六师第七团进至鸭绿江边的楚山,这是朝鲜战争期间南朝鲜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达中朝边境。该团进入楚山后,竟向对岸的中国领土射击,可是随后他们即发现侧后有中国军队,急忙放弃楚山南逃,途中被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一举歼灭。

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取得了几次大规模的胜利。于是,麦克阿瑟的“大攻势”又变成了“美丽的梦想”。

12月4日,毛泽东号召志愿军攻打平壤,“如平壤敌已退,则向‘三八线’挺进”。12月6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各一部和新近开到前线的朝鲜人民军一道,收复了被美军占领了47天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同时,由游击队配合敌后人民军各部队,截歼、追击退却中的“联合国军”,并收复了元山、沙里院等重要城镇,进而向南追击。到12月24日圣诞前夕,志愿军除了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八线”以北的全部领土(除襄阳)以外,还一并收复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闰岛至延安半岛。整个战役歼敌36万多人,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这次战役的胜利震惊了全世界,给帝国主义侵略者及以美国为首的侵略集团以沉重的打击,它有力地论证了毛泽东所阐述的“美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揭穿了美国的虚弱本质,极大鼓舞了中朝军民和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胜利信心。毛泽东在转发这次战役第三十八军作战经验时指出:“志愿军的作战经验证明,我军对于具有高度优良装备及制空权的美国军队是完全能够战胜的。”

朝鲜战局的意外发展再次震惊了华盛顿美国最高决策当局。12月28日,华盛顿收到麦克阿瑟的紧急报告后,杜鲁门总统立即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和召开内阁会议,研究扭转败局的办法,但均苦于毫无良策可施。

12月29日,杜鲁门又收到麦克阿瑟的一份急电,建议立刻调遣台湾蒋介石军队入朝参战。据说,蒋军在台湾已作好了出动准备。但此建议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阁紧急会议复议,最终被杜鲁门驳回,主要是担心会因此而激怒毛泽东和红色中国,把战争“扩大”到台湾和其他地区,弄得最后无法收场。

随着朝鲜战局危机日趋严重,杜鲁门还曾企图以核恐吓来扭转战局。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当然也立即传到了北京,传到了莫斯科,传到了全世界。但毛泽东对于杜鲁门的核威胁不屑一顾,他说,杜鲁门的原子弹总没有中国人多,他的原子弹总炸不完中国人,我们不用害怕。结果,杜鲁门的原子弹,对中国丝毫不起什么影响。事实上,引起恐慌的却是西欧各国。尤其是伦敦,整个都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当时,当关于原子弹的消息传到下院时,工党在左翼立即散发了一份百人签名的请愿书,声称如果艾德礼对杜鲁门使用原子弹意图给予支持的话,他们就要退党并决计使政府倒台。惊惶失措的艾德礼不得不立即飞往华盛顿,试图让杜鲁门保证,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时应事先得到英国的同意。

在苏联同样也掌握了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只能是恐吓西方自己。原子弹的使用,只能意味着交战双方的共同毁灭,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意味着世界的毁灭,正如毛泽东所断言的那样,在人民群众的力量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帝国主义等一切反动派都成了纸老虎。

3摸了一下老虎屁股

针对“联合国军”和南朝鲜退守“三八线”,美国当局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缓兵之策,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目前美、英等国正在要求志愿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企图整军再战。因此,要志愿军克服一切困难,协同人民军打过“三八线”。如果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我们政治上以很大不利。彭德怀关于部队过于疲劳,应稍做休整,速胜有害的建议固然正确,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很有必要。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阵地。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下决心发起第三次战役。在他的精心部署下,志愿军各路人马从1951年1月3日起经过连续7昼夜的艰苦奋战,以每小时前进1公里的进攻速度前进了80到110公里,毙敌、俘敌1.9万余人,占领了汉城,粉碎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据守“三八线”,整顿军队,准备再犯企图。这次战役成为朝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经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三次打击后,溃退到“三八线”以南,后又丢失了汉城,内部矛盾加剧,失败情绪严重。美国统治集团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争论更加激烈。到底是把战争扩大到中国?还是守住朝鲜一个地区?还是撤离朝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杜鲁门的态度是:既不愿扩大战争的危险,也不愿撤离朝鲜,他这种中庸或者叫“骑墙”的态度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为此,他亲自写信给麦克阿瑟,说明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威望”,保障日本的“安全地位”,推动西方国家扩充军备,他要求麦克阿瑟为了这些目的而战,尽力在朝鲜据守一个重要地区,如不可能,则坚守朝鲜沿海岛屿,特别是济州岛。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在军事上被迫撤出朝鲜,也“不承认撤离的后果”,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

1951年3月20日,美国政府通知麦克阿瑟寻求与中朝方面谈判。

可是麦克阿瑟不甘就此作罢,他只看到朝鲜地区局部利益,拒绝和谈。他在3月24日狂妄地发表声明,威胁要轰炸中国沿海和内地。这使美国政府首脑和英法两国都大为愤慨。4月11日,杜鲁门突然宣布撤消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代替总司令之职。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帝王主沉浮

    帝王主沉浮

    本书介绍了26位皇帝的帝王术,重现了君王的宿命人生,在字里行间找寻着他们往日的雄风和智慧。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本书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保罗·沃尔克,更是一套理论、一段历史。它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英雄沃尔克,以及他所推动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及其深远意义,较为清晰地介绍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乃至世界金融、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
热门推荐
  • 苍穹灵主

    苍穹灵主

    “我陆飞,今日以陆家血脉起誓,待有重见天日之时,必定血洗白氏一族,斩尽圣金皇族,踏平千波神殿,以敌人之血,祭奠我父在天之灵。”陆飞背负弑父之名,纵身跳入凡尘大陆五大禁地之一,十寒鬼窟。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天才的陨落,家族的终结。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 史上第一主角

    史上第一主角

    我叫江油,但我不想打酱油,我虽是穿越者位面的原住民,但想在这个穿越者位面中出头来,这可是很不容易,这个穿越者位面进入条件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于是乎,秦皇汉武,嫦娥悟空,漩涡鸣人,名侦探柯南,都来了我所要要做的便是在这一堆穿越者中,在这都市里,混出一个人样。本书特色,除了主角江油外,其余全部是牛叉人物。
  • 鬼灵鬼灵

    鬼灵鬼灵

    主角魏不二,毕业之后长期赖在家里被父母扫地出门。拥有快速学习东西的能力,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但是兴趣不大,所以对什么都很懂,但都算不上专家级别,有超级万金油的称号。在经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后魏不二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因为发生的那些事情即合理又不合理,合理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不合理是因为所有的事情发生的都巧合的不合道理,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者一切。
  • 最后天赋

    最后天赋

    上古世纪的世界,迎来了地球上的一位三流科学家。他们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最后的天赋,最后的战争。
  • 秦人不是过客

    秦人不是过客

    “秦”这个字眼,总是能勾起人们最强烈的情感。当它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愤怒、敬畏和赞叹会一起涌出。在东周初期,这个不起眼的西部附庸,通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从卑微的藩属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又经过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奋击,进而成为列国中实力最强、制...
  • 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每一名员工都肩负着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的使命,只有将自己彻彻底底融入公司,全身心地付出,处处为公司着想,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才能与公司共同进步,获得双赢。
  • 不只是个卖花姑娘

    不只是个卖花姑娘

    “若依?”“不,我是单千羽。你喜欢的到底是谁?”单千羽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双胞胎姐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感情会因姐姐而起,你,喜欢的是我,还是若依,那么她喜欢他吗?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沉默霸气,哪一个才是她的选择?许是需要在这跳跃的年纪,这单纯的时候,多上一抹色彩,添上一份凌乱,所以他,就这样出现,不在计划内的,出现。
  • 邪皇狂后:逆天特工妃

    邪皇狂后:逆天特工妃

    她,影杀部的金牌特工,却穿越成废物小姐。傻子,白痴,废物,家族的耻辱?姐妹相欺,手足相残,渣男退婚!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绝代特工附身废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凤破苍穹!看不起我,打爆你的狗眼!虐我亲人,灭你全家!欠我的,我要你家破人亡,永世凄苦!欺我的,我要你根断种绝,永不超生!嘿嘿,敢笑话姐没男人要,姐就让你见识见识啥叫九天魔神来抢婚!说姐太嚣张太霸道,不好意思,她温雪璃今生今世就是来开挂虐人的!
  • 龙鬼地

    龙鬼地

    【非常抱歉,本书继续更新,求支持,求推荐】这是一个诡异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80年前,一群人挖蘑菇(盗墓),参与之人离奇死亡,死后脸上是似哭似笑的鬼脸,李五爷去了之后消失,李老太爷留下晦涩的预言死去。80年后李家后人李斌回乡探亲,却遭遇恐怖的河漂子(水鬼)缠身,无意间发现祖父身上出现的诡异变化,为了探明祖父死因,他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揭开七十年发生在倒挂金葫芦墓中的恐怖秘密……李五爷去了哪里?人身上为何长出鳞片?鬼脸的千年诅咒是真的吗?重瞳和神秘的太眼一族有着怎样的联系?一切谜团的答案尽在龙鬼地。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动一下您尊贵的手点收藏,谢谢你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岭圣

    岭圣

    少年穿越,异界争霸。这天下,唯我独尊。这天下,为我之地,穿梭到各个世界,成王霸道